第78章 戰略撤退

突厥使唐團共由十八人組成,主使便是副相默延卓,楊元慶在深思熟慮後,最終決定除掉這支使團,這其實是冒着極大的政治風險,突厥遲早就會知道是隋軍下手,這必然會成爲突厥進攻隋軍的絕佳藉口,這一點楊元慶心知肚明。

但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關鍵是利大還是弊大,只要有百分之五十一的利,那就是利大於弊,就可以考慮執行,除去突厥使團,在短時間內是對隋朝有利,一方面它可以製造突厥和唐朝之間的猜疑,破壞突厥和唐朝之間結盟攻隋。

另一方面這件事可以拖延時間,長安和突厥牙帳之間路途遙遠,來回一趟要數月時間,至少要跑兩趟才能消除誤會,揭開真相,這樣就半年時間過去了,這就給隋朝贏得了極其寶貴的半年時間,所以楊元慶寧可給突厥一個政治藉口,也要搶佔先機,贏得時間。

此時突厥使團正在十幾裡之外不緊不慢地趕路,他們從長安過來,已經走了十天,一路極爲順利,沿途官府都有接待,照顧周到,美酒佳餚,令他們深刻體會到了尊貴客人的含義。

不過過了黃河後,他們就需要走兩天的野路,才能抵達下一個人口密集處,武威郡涼州城,從黃河邊一路過來,路上人煙稀少,擡頭是高山入雲,低頭是戈壁和草原,剛開始有心胸開闊之感,可走多了,就變得極度無聊起來。

一行人悶聲無語地在官道上趕路。默延卓時不時擡頭打量兩邊的風景,他肚子有點餓了,想找個地方吃午飯,可附近似乎沒有河流溪水。

“大相!”

一名隨從用突厥語道:“這一帶我們過來時好像經過,我記得前面有座山坳,出了山坳就有一條河流,水很清澈。”

一句話提醒了默延卓。他也想起來了,附近確實有一條河流,很淺很清澈的河流。他搭手簾向官道北方眺望,山坳已經不遠,默延卓立刻下令道:“加快速度!”

隊伍的速度加快了。片刻時間便抵達了山坳口,他們並沒有疑慮,畢竟這是大隋境內,十天的順利行軍早已麻痹了他們的警覺,他們已經把危險忘得乾乾淨淨。

隊伍直接進入了山坳口,就在他們進山坳口不久,在數十步外的一棵大樹後,露出了秦懷玉的臉龐,他奉命率五十騎兵攔截敵軍退路,秦懷玉有些緊張。這是他第一次主管一支軍隊,儘管只有五十人。

旁邊一名旅帥卻有三十餘歲,打仗已經四五年了,經驗豐富,他察覺到了秦懷玉的緊張。便對他笑道:“小將軍不必緊張,對方只有一百餘人,能逃回來的人極少,甚至不需要小將軍動手,弟兄們就解決了。

秦懷玉挺了挺腰,他總歸要打一戰。不能這樣窩囊,“我沒有緊張,是很期待!”

旅帥笑了笑,又低聲對他道:“他們已經過去了,準備放木!”

幾棵大樹已經被砍斷,就等一聲令下,把樹木移上官道,秦懷玉精神一振,他剛要下令,旅帥卻止住了他,“再等一等!等他們走遠。”

秦懷玉剋制住了內心的激動,滿懷期望地等待時機來臨……官道穿行的這種山坳在金城郡內都是極爲常見,山坳長約三四里,兩邊是茂密的森林,由於這條路並不是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是要走會寧郡,因此官道上顯得格外冷清。

一行人向四周東張西望,初冬的寒風蕭瑟,樹葉大部分已經落盡,沒有落的樹葉大多是紅葉,色彩斑斕,層林盡染,倒也美不勝收。

但衆人的心思似乎並不在欣賞景色上,一種莫名其妙的不祥之感在每個人的心中悄然升起,護衛突厥使團的唐軍校尉姓劉,他越想越不對,催馬飛奔上前,對默延卓拱手道:“我們有五名前哨,按理,他們發現河流就應該返回,可現在離河流不到兩裡,他們卻人影皆無,這有點不對勁!”

默延卓眉頭一皺,“會不會他們在河邊等我們?”

“不可能!就算等,也應該三人等,兩人回,不會五個人都等在河邊。”

默延卓也覺得有道理,他心中有些不安起來,向四周張望,就在這時,‘咻!’一聲響從樹林裡傳出,這是鳴鏑的響聲,一支弩箭如閃電般射至,默延卓躲閃不及,‘噗!’弩箭正射中他的咽喉,默延卓一聲悶叫,翻身落馬。

鳴鏑便是信號,官道兩邊頓時;亂箭齊發,箭力強勁,射向突厥隨從和護衛唐軍,官道上頓時響起一片慘叫聲,第一輪兩百多支弩箭使五十餘人落馬,官道上的唐軍和突厥隨從頓時一片大亂,他們嚇得魂飛魄散,數十名騎兵調頭便逃。

這時第二輪箭射出,弩箭精準而力道強勁,又有三十餘人落馬,僅僅兩輪箭,官道上的一百多人便死傷大半,滿地都是死傷的人和戰馬,剩下了四十餘人四散奔逃。

隋軍沒有射出第三輪箭,喊殺聲震天,馬紹率領兩百餘隋軍騎兵從樹林中殺出,十幾名慌不擇路,企圖逃上山的唐軍騎兵正好遭遇了殺出的隋騎,被長矛刺翻在地。

隋軍的任務不僅射伏擊這支隊伍,而且不準一人逃脫,他們撒開了一張大網,包圍攔截,箭射逃跑的唐軍,他們不接受投降,所有敵軍一概殺死。。。。。。

秦懷玉已經率人用樹木堵死了山谷退路,他留十名士兵守谷口,自己則率四十名騎兵從後面包抄,這些都是他從兵書上學到的東西,不可傾兵而出,須留兵守險要。

秦懷玉一馬當先,帶領士兵們一路搜索,這時,只聽對面傳來馬蹄聲,一名突厥隨從騎馬向這邊飛奔而來,他身披兩箭,渾身是血,後面有五六名隋兵追趕。

秦懷玉大吼一聲,縱馬衝上,猛地一槊向對方刺去,可就在槊尖即將刺中對方的一剎那,他竟閉上了眼睛,這是第一次殺人,他無法面對血腥的那一刻,槊尖刺穿了突厥人的胸膛,突厥隨從當即斃命,鮮血飛濺了秦懷玉一臉,他足足呆愣了半晌,死死地盯着地上的突厥隨從……伊吾郡,一支由十幾萬人組成隊伍正浩浩向東撤離,隊伍中有近七成是漢人,這些漢人絕大部分都是大業年間從中原遷到伊吾郡的失地者,也有在中原犯罪,全家被髮配伊吾的流放者,還有不少不願意被突厥人征服的烏孫人,他們也是全家南遷,有數萬人之多。

他們在伊吾郡安下新家,但此刻,他們不得不放棄新家,向敦煌郡撤離,楊元慶下達了命令,暫時放棄伊吾郡,遷回敦煌,這是一次戰略撤退,西突厥的十萬大軍以屯兵伊吾郡以西,對東方虎視眈眈。

伊吾郡號稱西域十字道,向東經星星峽可進入河西走廊,向東北越過折羅漫山,進入漠北大草原,向南經伊吾道進入天山以南,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

但爲了促使東西突厥火併,隋軍最終決定暫時放棄伊吾郡,等天下統一後,再奪回伊吾。

男人們趕着一輛輛馬車,滿載着老人、孩子和各種物品在大路上緩緩東行,女人則騎在馬上,緊跟着家人,衆人不斷地回頭西望,目光裡充滿了對家園的留戀。

在外圍,六千隋軍騎兵護衛着十幾萬人東撤,他們以百人爲一隊,披甲戴盔,手執長矛戰刀,目光十分警惕,在一座小山丘上,蘇定方在數十親兵的簇擁下,目光復雜地注視着浩浩蕩蕩的隊伍。

放棄伊吾郡是楊元慶的命令,由他來執行,蘇定方的心中萬分不情願,對他來說,這不叫戰略撤退,這就是敗退,不管是什麼原因,面對十萬西突厥大軍的虎視眈眈,他們沒有迎戰,而是撤離了。

這個撤軍的事實使蘇定方心中充滿了屈辱,他唯有沉默來應對,這時,有士兵指着西面奔來的幾匹馬,“將軍,王太守來了!”

片刻,幾匹戰馬衝上小丘,馬上爲首之人年約三十歲出頭,皮膚黝黑,長得文質彬彬,他便是伊吾郡太守王邯鄲,原是敦煌縣縣令,去年被提升爲伊吾郡太守。

“蘇將軍,大夥兒走得這麼慢,會不會被突厥軍隊追擊?”王太守眼中充滿了擔憂之色。

蘇定方搖了搖頭,“射匱暫時沒有和我們開戰的打算,我們是主動撤離,他沒有必要再樹新敵,畢竟他的頭號敵人是東方突厥,說不定還可以和我們戰略合作,共同對付漠北突厥。”

“蘇將軍覺得我們和西突厥有合作的可能嗎?”王太守又問道。

蘇定方臉上露出一絲淡淡的笑容,“殿下告訴過我,至少在西突厥眼中,我們和他們沒有利益衝突,而漠北突厥是我們雙方共同的敵人,有共同的敵人,我們就有合作的機會,從達頭時代開始,重返漠北就是西突厥的夢想,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他們的故鄉之夢從來就沒有消失,而我們隋朝不會北佔漠北,這就是我們雙方合作的基礎。”

說到這裡,蘇定方目光向東望去,眼中若有所思,“我估計殿下派往西突厥的使者已經在路上了……()

第36章 形勢嚴峻第2章 世充登基第34章 微服私訪第9章 敵後戰線第51章 連夜清洗第31章 宿怨爆發第21章 試探底線第17章 隋胡大戰(上)第33章 跨境剿匪第26章 奸商本色第24章 海寺之戰第37章 回京前夕第45章 烈火焚城第25章 寸步不讓第34章 尋找突破第149章 爭奪棋子第154章 夫人鄭氏第73章 銀錢危機第3章 南華之會第7章 羽翼已成第52章 死不瞑目第19章 蠢蠢欲動第10章 裴矩辭相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24章 朝堂對質第25章 宇文父子第16章 軍心不穩第19章 壯士秦瓊第24章 臨戰增帥第27章 關中之變第10章 師傅是誰?第60章 關鍵人物第2章 齊王供奉第42章 人棄我用第18章 人贓俱獲第41章 屈突中計第11章 鐵腕奪位第4章 啓用暗線第16章 月夜雙殺第58章 新婚回門第27章 奪取河陽第10章 通風報信第14章 殺雞儆猴第35章 夜訪封宅第7章 古怪心思第26章 少郎何人第9章 應對危機第15章 更深之秘第36章 千里改錯第12章 誥命風波第11章 仁壽宮變(三)第38章 關鍵小賊第52章 軒然大波第19章 夜審出塵第122章 被迫求和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33章 京城讖語第17章 參軍之謎第8章 欲速不達第33章 緣定三生第18章 緊急情報第64章 予民厚禮第45章 送君高招第25章 宇文父子第36章 形勢嚴峻第26章 另有深意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66章 碎葉求救第34章 兩面三刀第27章 接風酒宴第26章 說服李靖第55章 兩萬誘餌第15章 化繁爲簡第16章 欲蓋彌彰第54章 西域戰略第4章 等待消息第45章 明智決定第13章 河底練刀第44章 西秦使者第35章 越境事件第20章 高熲事件第19章 心理之戰第42章 局勢混亂第18章 兩肋插刀第18章 垂死掙扎第136章 利益攸關第145章 沉重打擊第15章 求賢若渴第2章 出兵風波第38章 楊廣之怒第8章 分配不公第23章 楊家禍根第9章 攻心爲上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29章 祖孫會談第56章 下婿催妝第94章 紫河鬼谷第27章 李淵抉擇第24章 等待機會第37章 密室收穫
第36章 形勢嚴峻第2章 世充登基第34章 微服私訪第9章 敵後戰線第51章 連夜清洗第31章 宿怨爆發第21章 試探底線第17章 隋胡大戰(上)第33章 跨境剿匪第26章 奸商本色第24章 海寺之戰第37章 回京前夕第45章 烈火焚城第25章 寸步不讓第34章 尋找突破第149章 爭奪棋子第154章 夫人鄭氏第73章 銀錢危機第3章 南華之會第7章 羽翼已成第52章 死不瞑目第19章 蠢蠢欲動第10章 裴矩辭相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24章 朝堂對質第25章 宇文父子第16章 軍心不穩第19章 壯士秦瓊第24章 臨戰增帥第27章 關中之變第10章 師傅是誰?第60章 關鍵人物第2章 齊王供奉第42章 人棄我用第18章 人贓俱獲第41章 屈突中計第11章 鐵腕奪位第4章 啓用暗線第16章 月夜雙殺第58章 新婚回門第27章 奪取河陽第10章 通風報信第14章 殺雞儆猴第35章 夜訪封宅第7章 古怪心思第26章 少郎何人第9章 應對危機第15章 更深之秘第36章 千里改錯第12章 誥命風波第11章 仁壽宮變(三)第38章 關鍵小賊第52章 軒然大波第19章 夜審出塵第122章 被迫求和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33章 京城讖語第17章 參軍之謎第8章 欲速不達第33章 緣定三生第18章 緊急情報第64章 予民厚禮第45章 送君高招第25章 宇文父子第36章 形勢嚴峻第26章 另有深意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66章 碎葉求救第34章 兩面三刀第27章 接風酒宴第26章 說服李靖第55章 兩萬誘餌第15章 化繁爲簡第16章 欲蓋彌彰第54章 西域戰略第4章 等待消息第45章 明智決定第13章 河底練刀第44章 西秦使者第35章 越境事件第20章 高熲事件第19章 心理之戰第42章 局勢混亂第18章 兩肋插刀第18章 垂死掙扎第136章 利益攸關第145章 沉重打擊第15章 求賢若渴第2章 出兵風波第38章 楊廣之怒第8章 分配不公第23章 楊家禍根第9章 攻心爲上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29章 祖孫會談第56章 下婿催妝第94章 紫河鬼谷第27章 李淵抉擇第24章 等待機會第37章 密室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