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長孫之策

約半個時辰後,李世民出現在李淵的御書房,他雙膝跪下向父皇恭敬地磕一個頭,“兒臣世民參見父皇,請父皇訓示!”

李世民每次來覲見父親總是會行跪禮,雖然沒有這個必要,但李世民一直堅持,最終感動了李淵。

李淵一直爲第五子李智雲之死而對李世民耿耿於懷,但正是李世民一言一行所表現出的孝道,最終使李淵相信了裴寂大義滅親的解釋,李世民是爲了保住自己的名聲而射死李智雲。

解開這個心結後,李淵對李世民開始愈加信任,甚至包括李世民在潼關奪權而不肯救援李元吉之事,也不了了之,更重要是李建成在一些小節卻表現不太好,讓李淵不喜。

比如,李建成經常微服私訪,替農民解決實際問題,農民在感激之下,會喊出太子萬歲,李淵當然不會計較這種愚農之言,但他卻對太子沒有及時制止而不滿。

再比如,李建成在私生活上有點不太檢點,經常和一些文人混跡在一起,而且招妓娛樂,席中酒色不忌,放蕩形骸,被御史彈劾有失體統,這讓李淵很是不滿,但並沒有說什麼,也沒有斥責太子。

儘管李淵本人是極爲好色,但他卻希望兒子們能穩重收斂,在這一點上次子世民就做得很好,他從不和那些胡亂指點江山的文人墨客們混在一起,也不好色,和秦王妃情深意重,夫妻恩愛,加上皇后時時讚譽,這就讓李淵很滿意。

歷史竟是如此地相似,這種事情在隋朝時也同樣發生過,李建成相當於楊勇,李世民相當於楊廣,儘管有前車之鑑,但李淵並沒有吸取楊堅的教訓。或許這就是人性的弱點所在,有是歷史的必然。

由於李世民掌控唐風的緣故,一些軍國大事,李淵也常常會把李世民叫來一起商議。

“皇兒免禮平身!”

李淵笑眯眯道:“坐下吧!”

一名宦官連忙搬來一隻坐枰。“謝父皇賜座!”李世民恭敬地施一禮,坐了下來。

李淵沉吟一下,揮揮手,“你們都退下!”

宦官們都退了下去,御書房內只剩下他們父子二人,李淵這才緩緩道:“安排唐風,要多注意楊恭仁的動向。”

“是!兒臣記住了。”

這一點也是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區別。如果是李建成,他一定會吃驚地問,爲什麼監視楊恭仁,知道實情後,他必定會勸父皇要相信楊恭仁。

但李世民卻不,他不會問原因,父皇怎麼交代,他就怎麼做。這自然就讓李淵對他生出一種信任感,

隨口交代完楊恭仁之事,李淵又道:“這次楊元慶派遣楊師道來長安。是向我們解釋發行銀錢之事,他承諾少量發行銀錢,會嚴禁銀錢流入唐朝,你怎麼看這件事?”

李世民暗暗忖道:‘原來是楊師道來了,難怪要監視楊恭仁。’

“父皇,銀錢之事朝中已有定論,父皇不要被隋朝的花言巧語迷惑。”

“皇兒的意思是說,隋朝只是在欺騙朕?”

李世民嘆了口氣,“父皇,首先一個少量發行銀錢就不可信。他若少量發行銀錢,那發行銀錢又有什麼意義?他獲得那麼多銀錠,怎麼可能少量得起來,再說,他承諾嚴控銀錢流入唐朝,這句話更是有漏洞。他可以說關中商人仿冒,甚至他不用銀錢,而用銀餅流入唐朝,這又該怎麼辦?父皇,我認爲楊元慶其實沒有一點誠意,他若真有誠意,就應該關掉礦山,這纔是治本之策。”

李淵揹着手走了幾步,他忽然回頭問:“那批假銀錢之事,做得如何了?”

“回稟父皇,我們已經制作了一萬餘枚。”

李淵眯着眼道:“把這一萬枚銀錢投入太原,朕想看看楊元慶的反應,他是否真的重視銀錢,一試便知!”

。。。。。。。。

李世民匆匆回到了秦王府,一進大門便吩咐手下道:“速把長孫長史給我叫來。”

他回到外書房,長孫無忌的聲音隨即在房門外響起,“殿下,長孫求見!”

“進來!”

門開了,長孫無忌匆匆走了進來,雖然房玄齡是李世民的第一謀主,但實際上長孫無忌也很厲害,只是他不善於言辭,風頭被房玄齡所搶。

不過長孫無忌更長於政務,他擔任秦王府長史,雖然日理萬機,卻把政務整理得井井有條,還能抽出時間掌管唐風,能力遠遠超出一般人,也正是這樣,他成爲了李世民的第一心腹,連房玄齡也比不上他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

“卑職參見殿下!”長孫無忌進門便深施一禮。

李世民立刻吩咐道:“先做一件事,立刻派得力干將監視楊恭仁,最好能安排人進他府中去,或者收買他府中下人,此事立刻去做。”

“卑職遵命!”

長孫無忌轉身便走,李世民又叫住了他,“事情安排完後,再過來,我還有事。”

長孫無忌點點頭,轉身走了,李世民又低頭考慮楊師道之事,楊元慶爲什麼突然做一個示弱的姿態,控制銀錢發行,這和他一貫強勢的作風完全不同,一般只有他的利益受到威脅後,才被迫這樣做。

想到‘威脅’二字,李世民頭腦中立刻電光石火般地閃過一個念頭,“突厥!”

沒錯!一定是突厥,突厥在北方威脅到了隋朝,爲了避免腹背受敵,所以楊元慶纔會故作姿態來安撫唐朝,想通這一點,隋朝的一系列行爲便豁然開朗。

隋朝一面表示將少量發行銀錢,一面又派兩萬重兵進駐會寧郡,顯然是在用花言巧語迷惑唐朝,他們把白銀看得比什麼都重要,絕不可能只是少量發行,他們必然會利用白銀這個利器掠奪唐朝財富,不戰而勝,這比中原之戰還要慘烈,還要殺人於無形。

想到這,李世民頓時心急如焚,他該怎麼勸說父皇?

“殿下!已經安排好了。”長孫無忌又出現在門口。

“坐下吧!”

李世民擺擺手,讓長孫無忌坐了下來,

一名侍女上了兩杯茶,長孫無忌端起茶杯問道:“聽說楊師道來了,聖上召殿下覲見是爲了這件事嗎?”

李世民點點頭,又問道:“假銀錢進展如何?”

“已經鑄了一萬兩千枚!”

長孫無忌從懷中摸出兩枚銀錢,放在李世民的桌上,笑道:“這兩枚銀錢一真一假,假銀錢是用白銅鑄成,殿下不妨分辨一下。”

李世民頓時坐直身子,仔細看眼前的兩枚銀錢,無論外形和顏色都一模一樣,很難辨認孰真孰假,可當他把兩枚銀錢拿在手中,立刻感覺出來了,一枚銀錢稍微重一點。

“這枚重一點的銀錢。。。。是假。”李世民遲疑着說道。

長孫無忌笑着點了點頭,“殿下說得一點沒錯,白銅要稍重,不過,我們是事先知道有假纔會辨別出,一般人不會想到這麼多,應該沒有問題。”

李世民大喜,立刻道:“聖上命我們立刻把已鑄好的假銀錢投往太原,這件事要抓緊,不能耽誤了。”

“卑職明白,今晚就會把銀錢運往太原,很快就會見到效果。”

停一下,李世民又嘆了口氣道:“這次楊師道來長安,就是爲了解釋隋朝發行銀錢一事,楊元慶還寫來親筆信,承諾少量發行銀錢,並嚴禁流入隋朝。”

長孫無忌一怔,脫口而出,“這怎麼可能!”

“我也覺得不可能,隋朝不可能自縛手腳。”

長孫無忌沉思一下又道:“楊元慶很可能會玩文字花樣,其實這裡面漏洞百出,什麼叫少量發行銀錢,一枚相對於十枚是少量,而一百萬相對於一千萬也是少量,他事後完全可以說,他原計劃要鑄造五千萬枚銀錢,就是因爲向唐朝承諾過少量,所有隻鑄造了一千萬枚,然後這些銀錢又通過粟特人,或者從李密那邊流過來,他也可以說他嚴禁住了,長安的銀錢和他無關,這怎麼說呢?”

李世民默默點了點頭,“你說得不錯,和我所想一致,楊元慶很明顯是想安撫住唐朝,如果我沒有推斷錯誤的話,應該是突厥對他形成了威脅,他唯恐腹背受敵,纔想到了這個安撫的辦法。”

“那殿下可以說服聖上,讓聖上放棄對隋朝的幻想,不要存有任何憐憫之心,果斷髮動對會寧郡進攻,奪回礦山,卑職也認爲這是一個機會,錯過了,就很難再抓住了。”

說到進攻會寧郡,李世民心中頓時燃起一股怒火,上次他提議進攻會寧郡,奪回銀礦山,徹底消除隋朝的白銀威脅,卻遭到了太子爲首的綏靖派的強烈反對。

他們甚至發動幾百朝官聯名反對,說天災之年民衆難以承受戰爭,大唐國力支持不住一年兩場大戰,還說此舉必將給大唐帶來深重災難,最後把父皇說動了。

這幫人一昧害怕戰爭,上次正是他們的反對,使唐軍錯過了殲滅蕭銑,這次他們又開始反對,令李世民怒火中燒,但他又無可奈何,“可是聖上讓太子管此事,恐怕難以說服父皇。”

長孫無忌卻搖了搖頭,“我覺得殿下沒有體會到聖上深意,聖上今天徵求殿下的意見,恐怕他也並不是完全支持太子,殿下沒有意識到嗎?”

一句話驚醒了局中人,李世民沉思片刻問:“那我該怎麼做?”

長孫無忌微微笑道:“殿下別急,或許我們唐風能有所作爲,助殿下一臂之力。”

。。。。。。。。

第14章 存心討打第13章 揚帆出海第22章 河東紳商第56章 下婿催妝第124章 竇氏之憂第21章 居安思危第25章 秦王心計第53章 暗通消息第27章 拜訪沈家第49章 引發上怒第32章 雪夜離京第43章 催風助火第23章 遼城之殤第12章 仁基北歸第44章 再讓一城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31章 果斷殺伐第50章 夜營危機第64章 予民厚禮第14章 殺雞儆猴第58章 北市偶遇第23章 奸佞之計第17章 勇闖縣獄第8章 怒極生誓第4章 突厥異變第10章 糧船不到第36章 連夜撤軍第32章 有喜有憂第34章 斷然拒絕第42章 要何封賞第11章 反間之計(下)第33章 御房進諫第71章 隋唐大戰(一)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33章 棒打貴客第62章 雞肋之城第21章 京城來人第80章 長孫之策第31章 夜授密旨第79章 南郡兩事第61章 動之以情第58章 穩住李唐第92章 李靖初戰第34章 裴矩之策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15章 少女遇窘第36章 返回太原第46章 漸束袋口第101章 隋突大戰第87章 建成態度第18章 爾虞我詐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24章 臨戰增帥第107章 緊急應對第24章 汾陽宮監第2章 冤家路窄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4章 客棧新友第6章 秘密武器第4章 入伍斥候第30章 巡視考場第20章 君心似虎第149章 爭奪棋子第91章 突厥慶功第12章 誥命風波第33章 攻城前夕第18章 人贓俱獲第63章 北地迎歸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40章 兄弟暗鬥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6章 出乎意料第49章 敦煌風動第15章 首鼠兩端第50章 平定幽州第30章 蘄縣奇案第10章 米酒事件第26章 少女憫秋第12章 裴閥老謀第2章 水火楊家第20章 君心似虎第33章 威震突厥(中)第14章 仁壽宮變(六)第34章 兩面三刀第8章 贖回屍體第32章 秀才造反第9章 生死之鬥第85章 最大讓步第3章 小妹何名第15章 少女遇窘第20章 君心似虎第8章 趁亂突圍第46章 激戰碼頭第11章 雙雄火併第24章 以信立身第24章 酒樓告別第5章 深藏不露第29章 出爾反爾第43章 西秦內訌
第14章 存心討打第13章 揚帆出海第22章 河東紳商第56章 下婿催妝第124章 竇氏之憂第21章 居安思危第25章 秦王心計第53章 暗通消息第27章 拜訪沈家第49章 引發上怒第32章 雪夜離京第43章 催風助火第23章 遼城之殤第12章 仁基北歸第44章 再讓一城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31章 果斷殺伐第50章 夜營危機第64章 予民厚禮第14章 殺雞儆猴第58章 北市偶遇第23章 奸佞之計第17章 勇闖縣獄第8章 怒極生誓第4章 突厥異變第10章 糧船不到第36章 連夜撤軍第32章 有喜有憂第34章 斷然拒絕第42章 要何封賞第11章 反間之計(下)第33章 御房進諫第71章 隋唐大戰(一)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33章 棒打貴客第62章 雞肋之城第21章 京城來人第80章 長孫之策第31章 夜授密旨第79章 南郡兩事第61章 動之以情第58章 穩住李唐第92章 李靖初戰第34章 裴矩之策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15章 少女遇窘第36章 返回太原第46章 漸束袋口第101章 隋突大戰第87章 建成態度第18章 爾虞我詐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24章 臨戰增帥第107章 緊急應對第24章 汾陽宮監第2章 冤家路窄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4章 客棧新友第6章 秘密武器第4章 入伍斥候第30章 巡視考場第20章 君心似虎第149章 爭奪棋子第91章 突厥慶功第12章 誥命風波第33章 攻城前夕第18章 人贓俱獲第63章 北地迎歸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40章 兄弟暗鬥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6章 出乎意料第49章 敦煌風動第15章 首鼠兩端第50章 平定幽州第30章 蘄縣奇案第10章 米酒事件第26章 少女憫秋第12章 裴閥老謀第2章 水火楊家第20章 君心似虎第33章 威震突厥(中)第14章 仁壽宮變(六)第34章 兩面三刀第8章 贖回屍體第32章 秀才造反第9章 生死之鬥第85章 最大讓步第3章 小妹何名第15章 少女遇窘第20章 君心似虎第8章 趁亂突圍第46章 激戰碼頭第11章 雙雄火併第24章 以信立身第24章 酒樓告別第5章 深藏不露第29章 出爾反爾第43章 西秦內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