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士子云集

姐妹二人坐一輛馬車,細述離別之情,楊元慶則坐上妻子的馬車,數百親兵護衛着兩輛馬車浩浩蕩蕩返回楚王府。

裴敏秋的馬車寬大而舒適,佈置很簡潔,車上鋪着地毯,靠窗放着一張小几,在車廂一角有一隻香爐,青煙嫋嫋,使車廂裡瀰漫着一股淡淡的睡蓮的清香,溫暖如春。

楊元慶靠在車壁上,後腰處墊一個軟枕,他的精神一下子放鬆下來,閉上了眼睛,此時他什麼也不想,就想好好睡上一覺。

裴敏秋坐在他身邊,握住丈夫的手,抿嘴笑道:“我有話要對你說,你怎麼就睡着了?”

“太疲憊了,不知爲什麼,坐上你的馬車,我就想睡覺!”楊元慶半眯着眼笑道。

“那好吧!我就說一件要緊之事。”

“嗯!你說,什麼事?”

裴敏秋沉吟一下道:“就是關於寧兒讀書之事,二舅已經兩次讓舅母來提起,他願意做寧兒的師傅,專門教他學問,我考慮他是聞名天下的大儒,所以我有點動心,就想和你商量一下。”

妻子所說的二舅就是大儒王通,他居然想單獨教自己的世子,楊元慶笑道:“你祖父若知道讓王家做寧兒的師傅,他非罵死你不可。”

“我不管他,寧兒是我的兒子,不是他裴家的子弟,我要讓兒子受最好的教育,有本事,裴家也拿出一個名滿天下的大儒。我也可以讓寧兒拜他爲師。”

楊元慶搖了搖頭。“李綱不就很好嗎,爲什麼要換師?”

“可是....我只是覺得二舅名氣更大,多少權貴子弟都想鑽頭覓縫拜他爲師,現在他主動提出來,願爲專門教寧兒,我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

“機會?”楊元慶微微冷笑了一聲。

裴敏秋拉着丈夫的手急道:“你不要這麼冷嘲熱諷,我也知道這件事很重要,當然也知道王家是有長遠打算,所以我沒答應他,等你回來決定。”

“好吧!我決定拒絕。一個抱着功利心的人來教我兒子,不管他再有學問,人品就低了一等,李綱雖然不肯爲我效力。但他人格品德卻要比王通高得多,學問也不差,把兒子交給他,我才能真正放心。”

裴敏秋也處於一種猶豫之中,其實她也知道王家和裴家的矛盾與暗鬥,作爲一個母親,她一方面希望自己兒子得到最好的教育,另一方面她也不願意自己的兒子成爲裴王兩家暗鬥的犧牲品,所以她很矛盾,王家兩次上門來勸。她都沒有答應。

現在丈夫的決定使她一顆心終於落下,至少她不用再想這件事了,可以派人去王家回絕,這時,她又笑問:“你真打算認丹陽公主爲妹嗎?”

楊元慶懶洋洋道:“不是講好,只說一件事嗎?”

裴敏秋一怔,立刻笑了起來,伸出指頭在他額頭上戳了一下,“你呀!就知道我要問你這件事,所以先把話堵死了。好吧!以後我再問你,現在讓你休息。”

楊元慶嘿嘿一笑,慢慢閉上了眼睛,在馬車的輕輕搖晃中,他覺得自己快睡着了。

.........

楊元慶的歸來使有點死氣沉沉的朝局立刻變了樣。首先便是吏部和禮部聯合宣佈,萬衆矚目的秋試將在三天後舉行。這是北隋建立後的第一次科舉,將錄取兩百人,補充河東各郡縣以及朝廷中央緊缺的官員,因此格外地引人關注。

對楊元慶以及裴矩、蘇威等北隋高層官員來說,這次科舉卻是一次試探北隋政權的正統性的最佳良機,能看出它在地主階級中的支持程度,因此北隋朝廷極爲重視這次科舉。

此時太原城內已是萬士雲集,來自河東及河北各地兩萬餘名士子齊聚太原城,等待參加這次可以改變人生命運的科舉。

這一次科舉和三年前的豐州科舉又不一樣,三年前的豐州科舉因爲豐州本身比較偏僻,讀書人不多,且過來不易,所以全部食宿都由官府一手包辦,只要讀過書都可以參加考試,與其說是科舉,不如說考吏,而這一次不同了,來的基本上都是飽學之士,官府在生活上也過問不多,太原客棧邸店衆多,很多寺院也可以借宿,解決兩萬餘名士子的食宿完全沒有問題,而且如果是得到縣學推薦的士子,還能得到一定食宿補貼。

正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階級,兩萬餘士子又分成了三大階層,一個是各大名門家學子弟,包括名門子弟和在名門家學中讀書的異姓子弟,如著名的裴氏家族、王氏家族、薛氏家族以及來自河北的范陽盧氏、柏人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清河張氏、鉅鹿魏氏、平鄉柴氏、廣平遊氏、河間張氏等等,他們都有家學,皆派出最優秀的子弟來參加這次北隋科舉考試。

各大名門士族中,除了河北河北兩大地域中,一些來自其他地域的名門子弟也頗爲引入注目,如弘農楊氏、京兆杜氏和韋氏、丹陽謝氏、彭城劉氏、吳興沈氏等等,這些地方望族也有子弟出現在太原城內。

另一個階層便是各地官學子弟,在隋文帝楊堅即位之初,便在各州縣興建官學,在武帝楊廣時爲最盛,培養了大量的讀書人,他們都是隋朝文官的基礎,以入仕做官爲一生追求的目標,在亂世中他們爲官的機會極小,更多時候他們反而成爲各地造反亂匪斬殺的首要目標,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這次北隋科舉是天下大亂以來第一次正式科舉,各地官府紛紛推薦優秀子弟前往太原應試,甚至被竇建德佔領的河北各郡也有很多官學生徒趕來太原。

第三個階層便是中小戶人家子弟。自稱寒門子弟。沒有世家身世,沒有官方背景,就因爲幾年前的豐州科舉中錄取了大量寒門子弟,給他們帶來了希望,他們賣田賣房、告別妻子前來太原拼搏,以圖改變自己的人生。

在北隋官員中,有不少都是出身寒門,如黃門侍郎魏徵、內史舍人張亮等等,他們深知貧寒學子的艱辛,紛紛上書朝廷。要求朝廷設立濟才館,給這些家境貧寒的學子提供最基本的食宿。

在三大階層中,以名門士族地位最高,他們大多家境寬裕。自己有豐足的旅費,在官場中有廣泛的人脈,在二萬餘士子中,他們最爲活躍,出現太原城內各大場所,其中又以聞喜裴氏和太原王氏兩大家學子弟最爲突出,頗有鶴立雞羣之感。

........

張出塵自從生下兒子楊致後,便一直在調養身體,平時很少出門,她被封爲側妃。內官職位爲良娣,所以外面都稱她爲張良娣,但在楊府中,家僕丫鬟則叫她二夫人。

出塵住的院子叫芙蓉院,佔地五畝,有三畝是池塘,種滿了芙蓉花,也就是荷花,一條彎彎曲曲的白玉橋從荷塘中穿過,中間是兩畝地的小島。小島邊緣柳綠成蔭,中間種滿了奇花異草,在花叢中修建了三棟小樓,女兒楊冰獨居一座小樓,她帶兒子住另外一棟樓。還有一棟樓是給十幾名丫鬟僕婦居住。

此時是十月下旬,已有一絲初冬的寒意。荷塘中的蓮盤大都已經枯萎,一對對鴛鴦在池塘中游過,出塵帶着女兒楊冰剛從元慶的書房裡回來,楊元慶一路疲勞,已經入睡了。

“冰兒,你要去跟娘說說話,還是去看書?”出塵牽着女兒的手輕聲問道。

楊冰今年十歲了,被封爲西河郡主,長得亭亭玉立,極像了她母親,出塵身懷武藝,但她卻不想讓女兒習武,她要讓女兒讀書,楊冰現在和弟弟楊寧一起跟李綱讀書。

楊冰急着想回自己的房間,便拉着母親的手撒嬌道:“娘,先生布置的功課我想早點做完,晚上就有時間陪爹爹說話。”

“小丫頭,爹爹回來了就不要娘了。”

出塵笑着在女兒的俏臉上捏了一下,“去吧!早點做完,晚上讓爹爹看看你寫的字。”

楊冰嘻嘻一笑,向自己小樓跑去了,出塵望着女兒的背影跑遠,又想着自己懷她時的艱難,這一晃她已經十歲,不由輕輕嘆息一聲,感嘆歲月流逝之快,自己也二十八歲了。

“二夫人!”身後傳來出塵貼身丫鬟小秀的聲音。

出塵轉身問道:“有什麼事嗎?”

“尤夫人來了,想見二夫人。”

出塵在太原的親戚並不多,她父親一房是餘杭郡望族,但從她生下來,幾乎就沒有什麼來往,母親是吳興沈氏,接觸得比較多,在丈夫楊元慶身邊也有兩個沈氏子弟獲得重要,一個是內衛軍亞將沈興,而另一個是記室參軍沈春,沈春雖然出身敦煌沈氏,但他父親卻是沈秋娘的親兄,所以沈春其實是張出塵的表兄,也是這個原因,沈春被楊元慶用作記事參軍的機要職務。

這個來訪的尤夫人便是沈興的母親,張出塵稱她爲舅母,平時常有往來,並不是外人,張出塵便點點頭,“請她來我的院子吧!”

很快,尤夫人在丫鬟的引領下走進了芙蓉院,尤夫人今年五十餘歲,梳着高髻,身穿窄袖長裙,滿頭珠翠,打扮得雍容華貴,她是沈興的母親,有從三品誥命。

剛到客堂門前,出塵便笑着迎了出來,“舅母今天怎麼有空來了?”

尤夫人連忙屈身施禮,“參見側王妃!”

“舅母,你又來了,不是說不要這麼客氣嗎?”出塵有些埋怨她道。

尤夫人微微笑道:“今天是有正事找側王妃,所以禮數要周全。”

........

第63章 擺酒請客第21章 北原謀生第56章 王妃煩惱第39章 李靖奇謀第149章 爭奪棋子第25章 意外收穫第64章 予民厚禮第64章 宮外之音第50章 平定幽州第29章 豐都事件第46章 激戰碼頭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7章 兵壓關內第49章 平陽郡主第10章 善度聖意第36章 走出迷惘第11章 鐵腕奪位第56章 王妃煩惱第29章 太原王氏第63章 擺酒請客第14章 得罪小人第58章 李淵出事第50章 縣衙對質第45章 援軍到來第15章 楊府爭權(上)第37章 被迫南撤第11章 雙雄火併第12章 最後攤牌第19章 東巡長城第43章 戰船立威第38章 東路使者第25章 一劍穿心第86章 最後通牒第7章 秋風至楊第30章 西路隋軍第20章 以詐對詐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36章 屈突良言第37章 欲加之罪第27章 李淵抉擇第12章 誥命風波第8章 弔孝風波第13章 萬春茶莊第29章 太原王氏第8章 天下十猛第31章 蠅頭小利第23章 奸佞之計第52章 請君入甕第12章 誥命風波第27章 會寧換帥第137章 嚴厲警告第78章 戰略撤退第62章 交換條件第44章 中秋異月第35章 爭奪人口第131章 鄭家尋路第11章 鐵腕奪位第2章 一戰成名第19章 去功贖罪第17章 大舉東進第19章 心理之戰第4章 反客爲主第18章 調兵遣將第5章 深藏不露第45章 烈火焚城第1章 如期而至第26章 離間之計第88章 爭鋒相對第1章 戍堡聞警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16章 伴君如虎第1章 營州之變第4章 不露聲色第44章 當局者迷第10章 將帥交心第98章 兩線危機第37章 一記反抽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27章 奇貨可居第44章 當局者迷第19章 邙山遇故第10章 備戰高麗第40章 痛苦抉擇第50章 心結難解第14章 三面受敵第68章 突襲漳南第49章 引發上怒第24章 略施小計第42章 長安科舉第8章 暗鬥不息第15章 貌合神離第32章 威震突厥(上)第54章 彭城兵變第64章 宮外之音第40章 羅高離心第73章 計賺敵降第29章 金刀贖奴第7章 戰略對抗第75章 謀主之策
第63章 擺酒請客第21章 北原謀生第56章 王妃煩惱第39章 李靖奇謀第149章 爭奪棋子第25章 意外收穫第64章 予民厚禮第64章 宮外之音第50章 平定幽州第29章 豐都事件第46章 激戰碼頭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7章 兵壓關內第49章 平陽郡主第10章 善度聖意第36章 走出迷惘第11章 鐵腕奪位第56章 王妃煩惱第29章 太原王氏第63章 擺酒請客第14章 得罪小人第58章 李淵出事第50章 縣衙對質第45章 援軍到來第15章 楊府爭權(上)第37章 被迫南撤第11章 雙雄火併第12章 最後攤牌第19章 東巡長城第43章 戰船立威第38章 東路使者第25章 一劍穿心第86章 最後通牒第7章 秋風至楊第30章 西路隋軍第20章 以詐對詐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36章 屈突良言第37章 欲加之罪第27章 李淵抉擇第12章 誥命風波第8章 弔孝風波第13章 萬春茶莊第29章 太原王氏第8章 天下十猛第31章 蠅頭小利第23章 奸佞之計第52章 請君入甕第12章 誥命風波第27章 會寧換帥第137章 嚴厲警告第78章 戰略撤退第62章 交換條件第44章 中秋異月第35章 爭奪人口第131章 鄭家尋路第11章 鐵腕奪位第2章 一戰成名第19章 去功贖罪第17章 大舉東進第19章 心理之戰第4章 反客爲主第18章 調兵遣將第5章 深藏不露第45章 烈火焚城第1章 如期而至第26章 離間之計第88章 爭鋒相對第1章 戍堡聞警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16章 伴君如虎第1章 營州之變第4章 不露聲色第44章 當局者迷第10章 將帥交心第98章 兩線危機第37章 一記反抽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27章 奇貨可居第44章 當局者迷第19章 邙山遇故第10章 備戰高麗第40章 痛苦抉擇第50章 心結難解第14章 三面受敵第68章 突襲漳南第49章 引發上怒第24章 略施小計第42章 長安科舉第8章 暗鬥不息第15章 貌合神離第32章 威震突厥(上)第54章 彭城兵變第64章 宮外之音第40章 羅高離心第73章 計賺敵降第29章 金刀贖奴第7章 戰略對抗第75章 謀主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