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意外發現

中午時分,楊元慶的軍隊抵達了咸陽,離咸陽城約半里,咸陽縣城門大開,縣令韋義節率領十幾名官員出門投降。

韋義節是韋霽族弟,是韋氏家族的重要人物,他原本官任禮部侍郎,因劉文靜一案被牽連,貶爲咸陽縣令,咸陽縣內並無駐軍,只有百餘名老兵開閉城門,韋義節自知無法守城,又害怕隋軍劫掠民衆糧食,萬般無奈,只得開城投降。

一名隋軍士兵將韋義節領到楊元慶面前,韋義節這才知道竟然是楚王楊元慶親至。

他心中惶恐,雙膝跪下,將縣令印綬高高舉起,垂淚道:“咸陽開城迎接楚王殿下,懇求殿下看在不抵抗的份上,饒過咸陽民衆,勿要傷民。”

楊元慶淡淡一笑道:“韋縣令不用擔心,我來關中不是爲了殺民,相反,我是來賑濟關中貧民,請起吧!縣令印綬我不要。”

韋義節心中更加驚疑,咸陽官倉內有糧食兩萬石,難道楊元慶要開倉放糧嗎?韋義節不敢多言,只得站起身道:“殿下請進城休息!”

隋軍在中午攻打長安時,不少士兵受了箭傷,也正需要調養,他便點點頭,回頭對羅士信和程咬金道:“你們兩人去把弟兄們安置好,切不可擾民,然後開倉放糧,賑濟咸陽貧民,無論男女老幼,皆可受糧!”

“遵命!”

羅士信和程咬金同時行一禮,兩人奔去帶領軍隊入城了。楊元慶則在數百親兵們的護衛下,來到了縣衙,他也需要靜下心來考慮下一步的策略。

縣衙議事堂內,親兵們迅速將沙盤拼成,楊元慶則站在沙盤前沉思不語,今天對長安城的騷擾,他可以肯定李淵要立刻撤軍回援了。太子李建成這邊必然會立刻回援,軍隊至少在五萬以上,但李世民那邊的軍隊會不會回援?

楊元慶擔心是這個。他這次奇襲關中,很大程度上是爲了向李世民施壓,逼迫他撤軍回關中。放棄對中原的攻佔,但以李世民的才智,他必然會看透自己的企圖,他會不會頂住壓力,堅決不撤軍回關中。

楊元慶憑直覺,他感覺李世民很可能會頂住壓力,堅決不撤兵回關中,畢竟這是一次佔領中原的機會,現在隋軍剛打完突厥,河東腹地損失慘重。士兵們身心疲憊,確實無力再打一場中原大戰。

李世民應該會看出這次機會,他不肯撤軍的可能性極大,如果是這樣,又該如何應對這種不利局面?楊元慶負手繞着沙盤來回踱步。思索着對策,這時,程咬金興沖沖走了進來,一進大堂便嚷道:“殿下,你猜我發現了什麼?”

楊元慶的思路被打斷,他心中不悅。回頭狠狠瞪了一眼程咬金,程咬金這才恍然驚覺,他嚇得低下頭,一聲不敢吭,楊元慶哼了一聲道:“這次就饒你,下一次再敢擅闖大堂,重責三十軍棍!”

“是!卑職記住了。”

楊元慶這才收回思路問道:“發現了什麼?”

程咬金已經沒有了剛纔的興奮,他戰戰兢兢道:“卑職和士信開倉放糧,我巡視倉庫時發現有好多長梯子,結實高大,都有三四丈高,非常適合攻城,我們不是沒有帶攻城武器嗎?這些梯子。。。。。”

這個發現倒令楊元慶頗有興趣,他立刻道:“走!看看去。”

咸陽縣的倉庫在縣衙左側,相隔約一里,倉庫其實是兩個概念,倉是存放糧食,庫則是放置錢物,咸陽縣糧倉是由兩座大糧倉組成,共存放了兩萬石糧食,由數十名衙役看守。

此時糧倉已經被隋軍接管,羅士信率領五百名士兵正在開倉放糧,數萬民衆聞訊而至,扛着麻袋,牽着毛驢,甚至不少人是全家出動,反正隋軍也不認識。

糧倉前排了十幾支長長的隊伍,足有千步遠,雖然人山人海,倒也井然有序,沒有出現哄搶的局面,數百隋兵騎兵維持着秩序。

楊元慶在親衛們簇擁下,騎馬緩緩而至,縣令韋義節則騎馬跟在一旁,他滿臉愁容,這些都是稅糧,全部放糧賑濟,他怎麼向朝廷解釋?

楊元慶馬鞭一指排隊領糧的民衆,對韋義節道:“這些民衆大多衣裳襤褸,很明顯是貧苦之人,把糧食賑濟給他們,難道不是好事嗎?韋縣令爲何還這般愁眉苦臉?”

韋義節心中暗歎一口氣,只得欠身答道:“殿下是執掌天下之人,應該明白朝廷自有其法度,該怎麼賑災,賑濟多少糧食,戶部自有安排,哪些人該領糧食,哪些人不該受糧,作爲縣令,我也知道,而不是像殿下這樣胡亂放糧。”

“你是說我胡亂放糧?”楊元慶面有慍色。

韋義節心一橫道:“那是當然,殿下看這些民衆個個衣着襤褸,可是很多人臉色卻很光潤,焉不知他們是故意穿上破爛衣裳來領糧,甚至還有地主富人也混雜其中,小民狡黠之心難道殿下會不知?”

楊元慶一怔,他忽然仰頭大笑起來,“慷李家之慨,我管他窮人富人,等我回頭把廣通倉的糧食也放了,讓李淵大哭去吧!”

韋義節愈加心驚,卻不知該怎麼說,楊元慶收了笑容,回頭看了他一眼,點點頭道:“我發現韋縣令很對我胃口,既然李淵待你不仁,你就跟我走吧!我讓你出任大隋的戶部侍郎。”

韋義節苦笑一聲,“殿下的好意,我心領了,只是我若跟殿下走,我的名節就完了,請殿下體諒。”

“名節?”

楊元慶搖搖頭,“你以爲劉文靜是怎麼死的,我不妨明着告訴你,一切都是我布的局,利用唐朝那些愚蠢的探子,其實李世民心裡也明白,可是他爲了殺劉文靜,除去李建成的左膀右臂,便將計就計,真正被矇騙的,不過是李淵罷了,你特無辜被貶,又何必爲唐朝高層的權力之鬥守什麼名節?”

韋義節這才如夢方醒,半晌道:“我說的名節和劉文靜無關,我既爲唐臣,自然該忠於聖上,若我爲了高官厚祿就跟着殿下走了,那就是我對聖上不義,我不能走,若殿下強迫,我也只能一死效忠。”

“好吧!既然你不肯,我也不勉強,若你想通了,再來投靠我,我會歡迎你。”

說完,楊元慶不再理他,催馬跟着程咬金去了庫房……庫房就在糧倉的隔壁,有數十名士兵守衛在院外,楊元慶快步走進了庫房,庫房是一排長長的平房,各個房間都有小門連通,每間屋子裡都堆放着各種物品,有幾十大箱子銅錢,都是新鑄的開元通寶,這種錢在隋朝也流通,足有數千貫之多,還是幾萬匹布絹,堆滿了五六間屋子,另外還有幾箱銀子,大約三千兩左右。

楊元慶馬鞭一指這些財物,對程咬金道:“這些都分給弟兄們,就算是我的犒賞!”

程咬金大喜,他早就想取這些物資了,只是隋軍軍紀嚴明,他不敢拿,現在楊元慶既然開口,那他就不客氣了,楊元慶冷冷瞥了他一眼,“我先警告你,這是給弟兄們的犒賞,你只有其中一份,你若敢多拿一兩銀子,我剝你的皮填草,立在軍衙旁!”

程咬金忽然想起那個被剝皮的房子縣縣令,他頓時嚇得一激靈,連忙道:“卑職不敢,卑職已經洗心革面,不再貪財。”

楊元慶懶得理他,走到了最後一間屋,準確地說,這裡不是庫房,而是放置雜物之處,面積很大,堆滿了各種亂七八糟的雜物,縣衙門口的大鼓,衙役們的水火棍,桌子坐榻等等。

但在最裡面,整整齊齊堆着十幾疊長梯子,大約有百餘架之多,梯子大多高四五丈,寬大結實,不是普通的樑梯,而是攻城梯,上面還裝有鐵鉤,這個發現令楊元慶一陣驚喜,他連忙回頭,“把縣令叫來!”

很快,韋義節匆匆走來,楊元慶一指那些城牆梯,“這些梯子是哪裡來的?”

韋義節連忙躬身道:“回稟殿下,年初修繕咸陽城牆,這些梯子便是從長安借來,因爲北城牆一段還沒有修完,所以梯子就暫時存放在這裡。”

楊元慶已經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悅了,有了這些攻城梯,他便可以二攻長安,他一定要把李世民給逼回來,就算他不回來,也要讓他頂上一個抗旨不遵的罪名……雪夜中,隋軍再一次向長安進發,浩浩蕩蕩,在月光的映照之下,白雪格外耀眼,隋軍士兵們身上緊緊裹着毛毯,迎着凜冽的寒風,奮勇直前,士氣高昂。

大約三更時分,一萬隋軍騎兵過了中渭橋,離長安只有十里之遙。

此時長安城頭上,只剩下一萬金吾衛軍隊佈防,羽林軍全部回防宮城,不過唐廷已經意識到楊元慶極可能會殺一記回馬槍。

因此又緊急招募了四萬青壯民夫,全部武裝起來,此時數萬剛剛武裝起來的青壯民夫都聚集在內外城之間的甬道里,每個人身上都裹着毯子,擁擠坐在一堆堆篝火前,有的人入睡了,也有人在竊竊私語聊天。

竇軌站在內城城頭,望着甬道里這些大多沒有訓練過的民夫,他心中充滿了擔憂,他們面對隋軍兇狠的攻城,抵擋得住嗎……()

第17章 大舉東進第74章 意外發生第15章 首鼠兩端第45章 明智決定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18章 參軍之謎(下)第24章 草原天鵝第29章 陌刀之秘第37章 疑兵之計第45章 四面皆敵第33章 緣定三生第40章 權貴施壓第77章 截殺突使第47章 金榜題名第86章 最後通牒第14章 意外之箭第17章 被迫決戰第8章 被迫換帥第48章 集中民力第30章 娶妻當慎第79章 退讓一步第96章 舉國兵策第26章 討要說法第44章 再讓一城第22章 北突求援第39章 發現機會第7章 生死之約第27章 留條後路第16章 重大隱憂第10章 神秘馬賊第32章 誰有骨氣第9章 挖掘線索第2章 齊王供奉第2章 誰是兇手第36章 屈突良言第15章 遭遇之戰第55章 兩萬誘餌第16章 資源危機第46章 斷臂之仇第48章 江都驚魂(中)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26章 楊素歸來第51章 一葉知秋第88章 爭鋒相對第26章 討要說法第18章 契苾助力第4章 入伍斥候第33章 攻城前夕第36章 太原之變第28章 洛陽來使第16章 內部決裂第30章 巡視考場第86章 最後通牒第55章 兩座崔府第20章 奇恥大辱第16章 宇文告密第64章 宮外之音第39章 妥協援兵第12章 仁壽宮變(四)第21章 誰爲主將第20章 奇恥大辱第48章 東線突破第2章 欺人太甚第20章 貨幣之源第2章 老奸巨猾第54章 兵臨城下第30章 娶妻當慎第7章 羽翼已成第23章 都市賣豹第2章 一言九鼎第26章 裴氏父子第43章 階下之囚第13章 城中暗流第36章 霹靂行動第28章 連環布套第10章 窮途出路第9章 玄感之憂第25章 燕城大戰第133章 危險之物第42章 暗流洶涌第13章 御房嘉獎第99章 意外收穫第8章 怒極生誓第17章 雄信之災第30章 三個條件第15章 有失有得第13章 李密特使第20章 倉曹參軍第54章 雨夜獻城第25章 掌握主動第28章 時機成熟第43章 郢州祭母第13章 深巷小宅第13章 城中暗流第5章 咬金練箭第17章 尋找線索第18章 契苾助力第19章 首鼠兩端第65章 蕭後心機第4章 等待消息
第17章 大舉東進第74章 意外發生第15章 首鼠兩端第45章 明智決定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18章 參軍之謎(下)第24章 草原天鵝第29章 陌刀之秘第37章 疑兵之計第45章 四面皆敵第33章 緣定三生第40章 權貴施壓第77章 截殺突使第47章 金榜題名第86章 最後通牒第14章 意外之箭第17章 被迫決戰第8章 被迫換帥第48章 集中民力第30章 娶妻當慎第79章 退讓一步第96章 舉國兵策第26章 討要說法第44章 再讓一城第22章 北突求援第39章 發現機會第7章 生死之約第27章 留條後路第16章 重大隱憂第10章 神秘馬賊第32章 誰有骨氣第9章 挖掘線索第2章 齊王供奉第2章 誰是兇手第36章 屈突良言第15章 遭遇之戰第55章 兩萬誘餌第16章 資源危機第46章 斷臂之仇第48章 江都驚魂(中)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26章 楊素歸來第51章 一葉知秋第88章 爭鋒相對第26章 討要說法第18章 契苾助力第4章 入伍斥候第33章 攻城前夕第36章 太原之變第28章 洛陽來使第16章 內部決裂第30章 巡視考場第86章 最後通牒第55章 兩座崔府第20章 奇恥大辱第16章 宇文告密第64章 宮外之音第39章 妥協援兵第12章 仁壽宮變(四)第21章 誰爲主將第20章 奇恥大辱第48章 東線突破第2章 欺人太甚第20章 貨幣之源第2章 老奸巨猾第54章 兵臨城下第30章 娶妻當慎第7章 羽翼已成第23章 都市賣豹第2章 一言九鼎第26章 裴氏父子第43章 階下之囚第13章 城中暗流第36章 霹靂行動第28章 連環布套第10章 窮途出路第9章 玄感之憂第25章 燕城大戰第133章 危險之物第42章 暗流洶涌第13章 御房嘉獎第99章 意外收穫第8章 怒極生誓第17章 雄信之災第30章 三個條件第15章 有失有得第13章 李密特使第20章 倉曹參軍第54章 雨夜獻城第25章 掌握主動第28章 時機成熟第43章 郢州祭母第13章 深巷小宅第13章 城中暗流第5章 咬金練箭第17章 尋找線索第18章 契苾助力第19章 首鼠兩端第65章 蕭後心機第4章 等待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