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利益之爭

【本章爲13420360624?盟主加更】

...........

在楊積善妻子岳氏的刻意傳播和搬弄之下,楊元慶獲得涇陽一千畝土地的消息很快便傳遍了楊府,土地和房宅一樣都屬於不動產,可以傳給子孫,從來都是被衆人所矚目。

每個人都希望獲得土地和房產,但礙於族規,他的希望都只是一種夢,但每個人的心中又是平衡的,不患寡,患不均,當楊元慶獲得一千畝土地,而且是最肥沃的土地傳到大家耳中時,就算是最寬容的人也無法忍受了,這件事向一條導火索,點燃了大家心中對楊元慶的不滿和憤怒。

這種不滿來之久矣,一個龐大的家族,每個人都有私心,每個人都想獲得更多的利益,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更多的機會,人人都在爭取,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用一種共同認可規矩來約束大家的私慾,這不僅是楊家,任何一個大家族都必須是這樣,甚至包括一個國家。

這個規矩是嫡庶長幼、論資排輩,在這個規矩的約束之下,每個人都循規蹈矩的生活,耐心的等候,心安理得地獲取屬於自己的一份,家族中也很平平靜靜。

但當楊元慶這個異類闖入家族時,就會讓大家感到不安,他已經離開家族太久,已經完全遊離在家族的分配體系之外,再加上他從小那個被人詬病的身份,連庶子都瞧不起他。

他在外五年,大家都已經淡忘他,當他突然闖入家族,首先便獲得了嫡子的待遇,一個人佔有一座有七八屋子的獨院,打破了家族的分配規矩,這就讓家族的絕大部分人心中不舒服,嫡子認爲不配,庶子認爲不公。

這就像排隊買票,大家都排了一夜的隊,依照先後順序等待,可這個時候突然跑來一個插隊者,而且是插在第一個,並且要買走最好最多的票,這樣一來,後人辛辛苦苦排了一夜隊的人都必然會憤怒。

如果這是亂世,一個擁有非凡勇力的人獲得更多利益,大家無可非議,但現在不是,現在是大隋國力最鼎盛的時刻,楊元慶的邊將身份便顯得無足輕重了。

“你們說這件事該怎麼辦?”

房間內,楊積善、楊萬石、楊仁行三兄弟在緊急商量對策,楊積善經過五年前的賀若雲娘風波後,人已變得聰明瞭很多,他負責管理家族田莊,其實他在兩個月便發現了涇陽田莊之事,只是他一直不敢說,他知道父親對楊元慶的偏愛,怕說出來被父親責罵。

當他聽說父親去洛陽負責營建新都,一年半載也回不來,他便再也忍不住,把這件事偷偷告訴了妻子,繼而傳遍全府。

“這件事最好確認清楚,到底有沒有這回事?我也只是道聽途說,沒有證據。”楊積善委婉地道。

“我已確認清楚了,我剛纔問了楊玄挺,他承認有這回事,千真萬確,不會有錯。”

說話的是楊萬石,他是最主張分田之人,一旦父親去世,父親名下的土地就會落到大哥楊玄感的手上,輪不到他們的幾個兄弟,最好父親在世時便將土地先分了,而楊元慶獲得千畝上田之事,他便認爲是最好的機會。

“這件事無論如何不能不了了之,如果父親不公平,那我們家族就完了,我們必須團結起來,一起聲討此事。”

楊行仁‘砰!’的一拳砸在桌子上,恨聲道:“五哥說得對,他是庶孫,難道我們的孩子就不是庶孫嗎?憑什麼把最好的土地給他,這件事絕不能算了,我們不去找玄感,他解決不了,我們去找三叔,讓三叔來主持公道。”

“三叔在嗎?”

“在!我剛纔見他回來了。”

“不如我們把玄明、玄清和玄敬他們幾個一起叫上,大家找三叔去!”

積善三兄弟出了房間,大家分頭去找人。

........

在另一個房間裡,一個女人對着她的丈夫咆哮,“一個私生子都能得到上田,爲什麼我們沒有,你雖是庶子,但至少你比私生子強,你要去,必須去,就算不是爲了我,也要爲我們的五個兒子想想,他們長大後要成婚,要土地,他們怎麼生活?你是他們的父親,他要爲他們爭取土地,這是你的責任,你必須去!”

男人霍然站起身,捏緊拳頭,長長吐了一口氣,“我去就是了!”

“二郎,你知道去哪裡嗎?”

“我知道,我去找三叔!”

.......

一條弄堂裡,弟弟扯住兄長的衣襟,將他摁在牆上,凝視着他眼睛道:“他只是一個私生子,卻能得到一千畝金不換土地,我們是嫡子,卻一無所有,我不稀罕土地,但我要尊嚴,我要家主給我一個說法,我要去,你也必須去,你若懦弱,楊家的規矩就被毀壞了,你說,去不去?”

“可是家主那邊,你想過沒有,等他回來,我們怎麼交代?”

“這件事法不責衆,這是大家的一致意見,家主再偏袒他,也不至於爲一個私生子和整個家族對抗,大哥,你去不去?”

“你說得對,這件事法不責衆!”

兄長慢慢捏緊拳頭,“我們若不堅持,規矩就壞了,我去!”

“去找三叔,讓他爲我們做主!”

.........

楊約剛剛回府,楊家三兄弟,楊素、楊慎、楊約都住在一起,只是府宅內部分開,當楊素不在家時,這個家族的大小事務便由楊約來做主。

此時,楊約心情很煩,回家便把自己關在書房內,他誰也不想見,他在考慮如何給聖上一個交代,他想派人給大家送信,徵求他的意見,但這件事他又拖不起,明天又會有一批四十幾本聖旨送上去,如果今晚不給聖上一個交代,那明天肯定又會退回聖旨,那就是第三次了,事不過三,聖上必定饒不過他,可是要收拾楊元慶,他卻又不知從何下手?

楊約把自己關在房間悶想心事,但他卻不知道,今天府中已發生了大事。

外面傳來的一陣吵嚷聲將楊約從沉思中驚醒,緊接着一名管家婆在門口稟報,“老爺,玄敬公子他們在外面聚集,說有重大事情要見老爺。”

“有什麼重大事情?”楊約極不耐煩問。

“不知道,有二十幾人呢!都是各房的公子。”

楊約微微一怔,來了二十幾人,他也有點奇怪,便站起身向前院走去,前院裡果然聚集了二十幾人,包括他的幾個兒子也來了。

“玄明,出什麼事了?”

衆人一回頭,見楊約已經出來,立刻安靜下來,楊約的長子楊玄明上前施禮道:“父親,發生了一件讓人極爲憤怒之事,大家心中不平,想請父親主持公道。”

“什麼事?”

“是這樣,玄感之子楊元慶,不知什麼緣故,涇陽那座最好田莊竟然被楊元慶拿走了,成爲他的私產,大家感到很不公平,要求調查此事,給大家一個說法。”

楊約一愣,這件事他竟然也不知道,隨即他心中一亮,這簡直就是老天在助他,他正發愁找不到收拾楊元慶的藉口,這不,藉口立刻送上門了,這就是天意。

他目光一掃,見管家族事務的楊玄挺也在,便立刻問他:“玄挺,此事當真?”

楊玄挺躬身道:“確實是用這件事,兩個月前,父親命我把涇陽那座田莊轉給元慶,究竟是什麼原因,父親卻沒有說。”

楊約猶豫了一下,竟然是大哥給他,這倒有點麻煩了,他知道大哥這樣做必有緣故,但大哥現在又在洛陽,一時無從對證。

他如果用這件事做文章,萬一大哥是有什麼目的,反而會弄巧成拙,可心念一轉,他覺得自己也能大哥解釋,衆人羣情激憤,不及時處理,會鬧得家族不寧。

關鍵是這件事涉及到楊元慶,楊約想起了聖上對自己說的話,他心中便一陣害怕,他終於心一橫,爲了自己的在朝廷的地位,他決定豁出去了。

“這樣吧!大家去中堂開個會,商量一下。”

他又對楊玄挺道:“去把楊元慶找來,我要親自問他。”

“三叔,好像楊元慶搬出去了,他房間的東西都沒了。”

“搬出去了!”

楊約眉毛皺成一團,連自己都沒有搬出去,他一個庶孫,竟然敢脫離家族?

“派人去把他找回來,快去!”

楊玄挺無奈,只好派人去找楊元慶了,楊約又對楊玄敬道:“玄敬,把你父親也請來,另外還有玄感,積善,你去一趟,把你大哥也請來。”

一一吩咐完,衆人一起向中堂而去。

.........

楊玄感房間裡,楊嶸也回來了,在母親的授意下,他給父親帶來了新的壓力。

“父親,齊王殿下讓我轉告父親,他和楊元慶的仇恨已經不可化解,但他不想把仇恨轉到父親身上。”

“那他想讓我怎麼辦?”楊玄感冷冷問道。

“我也問過齊王,我們該怎麼辦?”

“那他怎麼說?”

“他說....該怎麼父親自己心裡清楚。”

“這是什麼話,我心裡不清楚!”

楊玄感忽然惱火地吼了起來,鄭夫人連忙勸道:“老爺,你對孩子發什麼氣,孩子在齊王那邊已經受夠氣了,回來還要受你的氣,哎!”

鄭夫人迅速給兒子使了一個眼色,楊嶸慢慢退下去了。

楊玄感心中煩悶異常,這種家族內鬥讓他頭大如鬥,按理,他是嫡長子,這這種家族內部爭鬥他應該站出來,擺姿態,做調解,但問題是,當事者就是他兒子,讓他怎麼調解,搞不好會把元慶逼走,讓他怎麼向父親交代。

楊玄感靠坐在榻上閉目養神,一言不發,鄭夫人則在一邊反覆地勸說他。

“老爺,不是我刻薄,我可以不計較土地之事,但別的事讓我真的不滿,實在是父親太驕寵元慶了,你看他回京幾個月都做了什麼事?賀若弼一家因他而被殺,得罪了那些關隴貴族,得罪齊王,現在連皇后娘娘都恨他,如果是他個人得罪也就罷了,現在問題是他牽連到了我的兒子,峻兒的仕途怎麼辦?還有嶸兒,他在齊王府做事,你可以想象他所受的壓力,那個庶子就是喪門星,必須要嚴懲,這次我不准你再袒護他,這次你一定要聽我的。”

楊玄感半晌嘆了口氣道:“你讓我怎麼辦?他畢竟是我兒子,等父親回來,我又怎麼向父親交代?”

“可你又怎麼向族人交代?現在大家都對他極度不滿,你若偏袒他,以後你接替父親家主之位,看你怎麼管這麼家?你在家族的威信就沒有了,老爺,我也是大戶人家出身,我知道,家族可比他重要得多。”

妻子的話重重敲在楊玄感心中,一個家族確實要比一個庶子重要得多,他慢慢低下頭,不再說話了。

鄭夫人瞥了一眼丈夫,她也知道不能向丈夫施壓太大,必須給丈夫一個臺階,她心中早有計劃。

“那這樣吧!我也不要你爲難,你今天到別院去避一避,去那邊好好休息,我多讓幾個丫鬟去伺候你,元慶的事情你就別管了,讓家族去和他算帳,我估計就是想要回土地,問題也不大,等父親回來,你也可以推說自己朝務繁忙,不知此事。”

楊玄感在曲江池有一座小別院,風景秀麗,是他們家的度假之地,楊玄感被妻子施壓,又不想得罪族人,想來想去,他只能避開此事,他只得嘆了口氣,點點頭道:“好吧!就聽你的,我去別院暫避,你就說鴻臚寺有事,我忙公務去了,記住了,千萬不可說我知道此事,我對此事一無所知。”

話音剛落,外面院門口便傳來楊積善的聲音,“大哥,中堂開會,三叔請你去呢!”

嚇得楊玄感連連擺手,對妻子低聲道:“你告訴,我已經走了!”

鄭夫人走到院子裡,對楊積善笑道:“真不巧呢!剛纔鴻臚寺來人,說是突厥使臣出了什麼事情,你大哥便趕去處理了,剛走沒多久。”

“這樣啊!那就算了,打擾大嫂了。”

“沒事,以後常來坐坐!”

楊積善走了,楊玄感便立刻收拾一下東西,坐上馬車離開楊府,向曲池別院而去。

..........

【今天才兩張月票,難道不求就沒有嗎?辛辛苦苦熬夜碼字,一天四更,才兩張月票,讓老高情何以堪!】

第26章 說服李靖第31章 清河崔氏第98章 兩線危機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24章 河邊誤認第89章 胡馬煙塵第18章 追根究底第29章 尋找軍資第24章 河邊誤認第28章 連環布套第91章 突厥慶功第20章 聲先奪勢第80章 隋唐大戰(十)第29章 太原王氏第7章 秋風至楊第28章 遷都試探第26章 少女憫秋第33章 京城讖語第47章 災情初現第42章 人棄我用第37章 一招險計第21章 錢貨漏洞第28章 初遇建德第41章 弟高一籌第3章 意外相遇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11章 發現主力第9章 利益之爭第41章 意外情況第25章 寸步不讓第33章 攜子視察第12章 平亂奪權第31章 意外挾迫第31章 重磅加碼第9章 生死之鬥第28章 遷都試探第1章 意外相逢第15章 化繁爲簡第58章 新婚回門第3章 烽燧血戰第5章 公主請客第26章 裴氏父子第69章 殺機四伏第15章 化繁爲簡第16章 伴君如虎第10章 裴矩辭相第51章 八百壯士第6章 一劍之情第24章 聞喜裴氏第39章 泄露天機第33章 棒打貴客第18章 少童何人?第7章 金剛引狼第11章 瀚海奇兵第4章 威逼利誘第67章 當即立斷第5章 路遇貴人第28章 二次談判第20章 奇恥大辱第4章 佳夕如夢第23章 南華梟雄第6章 瓦崗分家第79章 南郡兩事第22章 庶叔積善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26章 離間之計第13章 走私線索第12章 收官之棋第28章 人心難測第4章 水勢漸深(下)第8章 一點眉目第48章 攻破大營第33章 官場暗鬥第12章 初到突厥第145章 沉重打擊第34章 京城來信第25章 海底之針第1章 上洛隱梟第75章 條件苛刻第35章 軟硬兼施第24章 李淵之憂第48章 唐朝密使第39章 齊府隱憂第6章 發現端倪第38章 兵分兩路第78章 隋唐大戰(八)第9章 我想學武第19章 邙山遇故第5章 公主承諾第18章 裴閥態度第64章 予民厚禮第2章 齊郡召將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33章 大軍壓境第19章 去功贖罪第69章 一觸即發第29章 再提條件第31章 楊素教孫第11章 新官上任第130章 三思後行
第26章 說服李靖第31章 清河崔氏第98章 兩線危機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24章 河邊誤認第89章 胡馬煙塵第18章 追根究底第29章 尋找軍資第24章 河邊誤認第28章 連環布套第91章 突厥慶功第20章 聲先奪勢第80章 隋唐大戰(十)第29章 太原王氏第7章 秋風至楊第28章 遷都試探第26章 少女憫秋第33章 京城讖語第47章 災情初現第42章 人棄我用第37章 一招險計第21章 錢貨漏洞第28章 初遇建德第41章 弟高一籌第3章 意外相遇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11章 發現主力第9章 利益之爭第41章 意外情況第25章 寸步不讓第33章 攜子視察第12章 平亂奪權第31章 意外挾迫第31章 重磅加碼第9章 生死之鬥第28章 遷都試探第1章 意外相逢第15章 化繁爲簡第58章 新婚回門第3章 烽燧血戰第5章 公主請客第26章 裴氏父子第69章 殺機四伏第15章 化繁爲簡第16章 伴君如虎第10章 裴矩辭相第51章 八百壯士第6章 一劍之情第24章 聞喜裴氏第39章 泄露天機第33章 棒打貴客第18章 少童何人?第7章 金剛引狼第11章 瀚海奇兵第4章 威逼利誘第67章 當即立斷第5章 路遇貴人第28章 二次談判第20章 奇恥大辱第4章 佳夕如夢第23章 南華梟雄第6章 瓦崗分家第79章 南郡兩事第22章 庶叔積善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26章 離間之計第13章 走私線索第12章 收官之棋第28章 人心難測第4章 水勢漸深(下)第8章 一點眉目第48章 攻破大營第33章 官場暗鬥第12章 初到突厥第145章 沉重打擊第34章 京城來信第25章 海底之針第1章 上洛隱梟第75章 條件苛刻第35章 軟硬兼施第24章 李淵之憂第48章 唐朝密使第39章 齊府隱憂第6章 發現端倪第38章 兵分兩路第78章 隋唐大戰(八)第9章 我想學武第19章 邙山遇故第5章 公主承諾第18章 裴閥態度第64章 予民厚禮第2章 齊郡召將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33章 大軍壓境第19章 去功贖罪第69章 一觸即發第29章 再提條件第31章 楊素教孫第11章 新官上任第130章 三思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