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以刀代令

一秒記住

楊元慶點點頭,對衆將道:“今晚大家先喝酒吃肉,軍務明早再商量,不可再鬧事了。”

他起身向鎮口方向走去,侯莫陳坐不下去,悄悄起身跟着楊元慶,走出十幾步,侯莫陳追了上來.

“楊將軍,我有話要說。”

楊元慶放慢了腳步,瞥了他一眼問道:“是關於喬鍾葵軍隊嗎?”

“是!”

侯莫陳用一種肯定的語氣道:“今天這一戰,其實勝得很蹊蹺,難道將軍沒有看出來嗎?”

楊元慶停住腳步,冷靜地問他,“你繼續說!”

侯莫陳見楊元慶肯聽自己的勸諫,不由精神一振,連忙道:“今天一戰,王拔明顯是故意示弱,以詐敗來引將軍上當,他只是耳朵被射掉,怎麼可能一兵不打就敗退呢?我下午特地盤問了被俘的軍官,得到準確情報,叛軍敗退是因爲王拔下達了撤軍命令,卑職在雁門縣城和這個王拔作戰多次,他都是有進無退,今天是明顯的反常,我認爲是喬鍾葵爲了引將軍和他決戰,而故意敗了這一仗,看幽州軍那些將領的立功心切,便知道喬鍾葵達到了目的。”

楊元慶點點頭,卻沒有表態,繼續向前走,侯莫陳急了,又追上道:“楊將軍,難道你覺得我的話是謬論?”

楊元慶停住腳步,對他淡淡道:“是不是謬論我不知道,但作爲一名客將,最好學聰明一點,不要讓自己陷入危險之中。”

侯莫陳慢慢回頭,只見趙什住、賀蘭誼等人,都將手按在刀柄上,一個個盯着他,殺機畢露,侯莫陳不由打了一個寒戰。

鎮…一名隋軍斥候正耐心地等待着,楊元慶很快走上前,笑道:“你就是楊總管派來的信使?”

隋軍斥候立刻單膝跪下行禮道:“卑職正是!”

“那你怎麼證明自己不是喬鍾葵派人假冒?”

斥候沉聲道:“五年前,楊總管離開草原回京…曾和將軍開玩笑,不要娶回突厥女子。”

楊元慶會心地笑了,果然是楊義臣派來的人,“那楊總管有信給我嗎?”

斥候將一封信呈給楊元慶,楊元慶就着火把迅速看完,他眉頭一皺,“楊總管已經到西陘關了嗎?”

“正是…楊總管率兩萬軍隊已經抵達西陘關外,他希望能和楊將軍配合作戰,共同對付喬鍾葵。”

楊元慶沉思片刻,便對斥候道:“你先下去休息片刻,兩個時辰後,我給你答覆。”

楊元慶給旁邊侍衛使個眼色,“帶此人下去休息,要好生招待。”

侍衛領着斥候下去了…楊元慶則揹着手,仰望天空一輪明月,他知道西陘關距離棗林鎮約五十里…如果楊義臣軍隊行軍速度快,那明天中午便可以抵達棗林鎮。

他又想起侯莫陳的勸諫,其實他也看出來了,今天叛軍大敗,明顯是個誘餌,關鍵是,他要怎麼說服幽州軍那羣軍官?

篝火宴會在亥時便漸漸結束了,士兵們都三三兩兩回鎮裡睡覺,今晚喝得很痛快,吃得也很痛快…大家心滿意足,如果能再有兩個女人當然,他們也知道不可能。

不過趙什住和賀蘭誼二人卻是可能的,他們倆住在鎮上一座大宅內,主人已逃走,留一座空宅…兩人便命親兵去附近村莊抓了兩名年輕婦人藏在宅內。

但這件事做得比較隱秘,他們不敢讓楊元慶知道,畢竟在作戰時私藏女人是嚴重違反軍規。

“老趙,你說楊元慶會不會聽了那廝的勸,放過這次機會?”

和賀蘭誼相比,趙什住比較陰,不大說話,但他卻有主見。

“我覺得事情不是那麼簡單,李景派侯莫陳來,我估計是李景怕我們立功,襯托出了他的無能,所以侯莫陳纔會拼命阻止楊元慶,這很明顯,我覺得我們必須逼楊元慶聽我們的話。”

“老趙的意思,怎麼個逼法?”

趙什住冷冷道:“殺了侯莫陳,用他的人頭逼楊元慶就範。”

兩人邊說邊走,便來到所住的大宅前,他們翻身下馬,把繮繩扔給親兵,趙什住拍了拍賀蘭誼肩膀笑道:“先找兩個女人消消火,半夜再動手。”

“正、弟之意。”

兩人走進大宅,卻一下子愣住了,只見院子裡燈火通明,站滿了數百名士兵,楊元慶全身頂盔貫甲,手執金鱗劍,正冷冷地注視着他們。

兩人驚得向後退了一步,大門轟然關上,藏在門後的十八名鐵影衛一擁而上,將二人摁倒在地。

賀蘭誼擡頭大喊:“楊將軍,你這是何意?”

楊元慶一擺手,十幾名士兵從房間裡帶出兩名哭哭啼啼的年輕女子,皆衣衫不整,賀蘭誼和趙什住的頭皮一下子炸開了,這是誰告的狀?

趙什住剋制住心中的驚慌,問道:“楊元慶,你不會爲兩個女人和我們翻臉吧!”

楊元慶冷冷道:“在作戰期間藏匿女人,嚴重違反軍規,念在你們破敵有功,我可以不計較,但你們二人私通漢王,企圖謀反朝廷,該當何罪?”

賀蘭誼大怒,“我們幾時私通漢王?”

楊元慶將兩支漢王令箭扔在他們面前,“這是從你們房中搜出,證據確鑿,不容抵賴,來人,給我斬了!”

趙什住一眼認出,這兩支令箭明明是從王拔軍中繳獲,怎麼變成在他們房間裡搜出?他忽然恍然大悟,大吼,“楊元慶,你是栽贓陷”

他話沒有說完,兩名鐵影衛同時手起刀落,將他二人人頭砍下,脖腔噴出一地鮮血,楊元慶冷笑一聲,立即吩咐左右道:“將他二人首級傳令三軍…二人在軍中藏匿婦人,勾結叛王,罪不容恕,有爲二人說話者…同罪!”

停一下,他又令道:“第二騎兵團由侯莫陳將軍統帥,第一騎兵團由我親自統領,命所有百夫長以上軍官,皆到義倉聽令。”

楊元慶以雷霆手段奪取了五千騎兵的完全指揮權,用賀蘭誼和趙什住的人頭震懾住了中級軍官,楊元慶隨即下令…將戰場上繳獲的軍資財物全部作爲賞賜按軍功分給五千騎兵,一時歡聲如雷,士兵們皆把賀蘭誼和趙什住忘之腦後領軍的關鍵就是要軍法如山,同時要讓士兵們戰有所獲,這樣士兵們纔會感恩戴德,纔會賣命作戰,這是楊素一生作戰的經驗,楊元慶繼承了祖父的風格。

賀蘭誼和趙什住既死…沒有人再敢逼戰,楊元慶隨即帶兵離開了棗林鎮,向東北方向的繁縣而去…脫離了戰場,這便使喬鍾葵的誘敵之計落空,使他不得不面對最壞的結果,將同時面臨楊義臣和楊元慶的兩軍夾攻。

次日中午,楊義臣率二萬騎步兵軍隊抵達了棗林鎮,自從五年前他隨楊素北征大破西突厥後,便被封爲大將軍、朔州總管,這次代州危急,他親率二萬大軍趕來援助。

楊義臣一直很憂心,他兵力要遜於喬鍾葵軍…只有他的一半,兩軍對壘,,他必敗無疑,但聽說楊元慶也率五千幽州騎兵來援,他一顆心立刻放下…有這五千騎兵相助,他就有八成勝算。

不過楊義臣還是有點擔心,楊元慶肯不肯與他合作,畢竟與他合作,首功是他楊義臣,楊元慶只有從功,這個,他覺得有必有和楊元慶好好談一談,或許,他可以在別的方面能做出一點讓步。

正想着,有士兵在門口稟報:“稟報總管,楊元慶派使者求見。”

“快請進!”

楊義臣慌忙起身,他正想這件事,楊元慶便派人來了,片刻,一名身材魁梧的男子走進房間,楊義臣微微一愣,他只覺此人很面熟,可一時想不起在哪裡見過?

“參見楊總管!”男子進門長施一禮,顯然他不是軍人,沒有行軍楊義臣忽然想起來了,他指着男子道:“你是甲壹。”

這個男子他見過,就是楊素鐵影十八衛的首領,沒有名字,叫甲壹。

甲壹裰微笑道:“幾年不見,楊總管風采更勝往昔。”

“哎!在馬邑那個地方,哪裡敢奢談‘風采,二字。

楊叉臣苦笑一聲,連忙道:“請甲老弟進來坐!”

他一時想不起一個比較好的稱呼,似乎這個甲壹和他年紀差不多,叫一聲老弟也不錯,他又命親兵上兩碗酪漿。

甲壹坐下道:“公子已經給我起名爲楊家臣,我現在已從軍爲儀同,協助我家公子掌管第一團騎兵。”

“楊家臣!”

楊義臣笑了起來,“這名字不錯,就像我兄弟一般,以後我就叫你一聲家臣老弟。”

“不敢,家臣怎敢和楊總管稱兄道弟。”

楊家臣謙虛兩句,隨即歉然道:“我家公子本想親自來拜會總管,怎奈他剛掌軍權,不能離開,只能委託我來和總管談一談。

“剛掌軍權?”

楊義臣有些愣住了,“這是什麼意思?”

楊家臣猶豫了一下,還是坦率地說道:“賀蘭誼和趙什住在軍中藏匿婦人,並有私通楊諒之嫌,已被我家公子斬首示衆了。”

楊義臣眯起眼笑了起來,他暗豎大拇指,楊元慶不愧是楊素之孫,果然有其祖風範,手段狠辣果斷,很有魄力。

他點點頭道:“我明白了,本來我也想派人去和楊將軍談一談,想請他的騎兵配合我作戰,不知他是否”

楊家臣微微一笑,“我來就是轉告總管,公子說,這次代州之戰,他會全力配合楊總管。”

楊義臣大喜,他沒想到楊元慶這麼爽快,連條件都不談便答應了,這讓他有點不好意思,他連忙道:“我會向聖上稟明楊將軍的功勞,絕不會讓他受委屈。”

“我家公子倒不在意什麼功勞,他只希望以後大利城出來的人,請楊總管多多關照。”

楊義臣呆了一下,他忽然明白了,原來楊元慶是要給自己做個人情,楊義臣也是爽快人,他仰頭笑道:“好一個聰明的楊元慶,好!這個人情我記住了,將來我楊義臣一定會關照他的手下。”

楊家臣不由暗贊楊元慶有眼光,其實他也知道,主人楊素在刻意打壓孫子楊元慶,不讓他風頭太盛,這次抓捕竇抗,又支援代州,雖立下大功,估計封賞也高不到哪裡去,還不如給楊義臣做個人情,結交有用之人,爲將來做鋪墊,不計較一時名利,這纔是目光長遠之人,楊家臣跟楊元慶的時間並不長,他已感覺到,楊家上下,也只有楊元慶纔是主人楊素的真正繼承人。

想剿這,楊家臣便站起身告辭,“這樣,我就回去給公子覆命。”

“稍等!”

楊義臣急道:“元慶還沒有說具體怎麼配合作戰?”

楊家臣深施一禮道:“我家公子說,楊總管儘快計劃作戰,他自然會在關鍵時候出現。”

楊義臣緩緩點頭,“我明白了,那我在戰場上和他相會。”

戰爭固然講的是詭道,但有的時候把詭計擺明了,對方雖然知道,卻也無可奈何,這就叫陽謀.

這次代州之戰就是典型的陽謀,喬鍾葵將以不到四萬軍迎戰二萬軍的楊義臣部,他明明知道楊元慶的五千幽州騎兵會在某個關鍵時候殺出來,他卻毫無辦法,也無從選擇,楊諒已經傳來命令,三天內拿下代州,沒有什麼可以解釋,楊諒已經給了他足夠的軍隊和時間。

喬鍾葵唯一能做的是,保留一部分軍隊,作爲對楊元慶騎兵的防禦,可那樣一來,他對楊義臣之戰就沒有多大的把握了。

時間又到了次日上午,楊義臣的兩萬兩千朔州軍和喬鍾葵的三萬七千幷州軍終於相逢,兩支軍隊在雁門縣以東約二十里一片曠野上擺下了戰場。

“咚——咚——咚!”

戰鼓在一聲聲敲響,節奏並不快,更像一種戰備中的提醒,但一聲聲戰鼓,每一下都像敲到人的心臟上,讓人緊張得透不過氣來,一種大戰來臨前的壓抑籠罩在每一個人的心中。

喬鍾葵打手簾向光禿禿的曠野深處望去,他很想知道,此時楊元慶的五千騎兵在哪裡?!。

第35章 軟硬兼施第43章 孰敵孰友第17章 君心難測第24章 小男養家第59章 兄弟分權第39章 意外來客第52章 南遷定襄第75章 謀主之策第11章 家廟夜審第2章 先攻內部第6章 夜襲柔遠第104章 暴雪來臨第28章 俏語解憂第1章 返回太原第22章 獨孤暗線第3章 勸降建德第12章 東都內亂第24章 會寧戰起第56章 雙相辭呈第46章 激戰碼頭第25章 宇文父子第58章 新婚回門第148章 難過新年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53章 暗通消息第24章 河邊誤認第10章 米酒事件第6章 牽制荊襄第27章 李思楊慮第33章 拜彌勒教第11章 宇文新計第13章 世充評榜第23章 斷絕利益第27章 元家之慾第37章 欲加之罪第82章 收到假錢第26章 初戰王薄第54章 西域戰略第31章 重磅加碼第39章 發現機會第66章 尋找時機第31章 船中飛箭第25章 秦王心計第2章 出兵風波第74章 隋唐大戰(四)第6章 出乎意料第29章 回馬一槍第19章 嚴厲警告第15章 打進楔子第26章 楊素歸來第40章 釜底抽薪第35章 被俘權相第29章 回馬一槍第36章 連夜撤軍第84章 隋唐大戰(十四)第19章 李氏父子第66章 碎葉求救第44章 再讓一城第24章 臨戰增帥第32章 最壞結果第17章 隋胡大戰(上)第37章 疑兵之計第38章 關鍵小賊第13章 揚帆出海第50章 白衣渡江第36章 屈突良言第34章 微服私訪第24章 會寧戰起第53章 臣的要求第61章 聯盟分裂第41章 意外情況第53章 脣槍舌劍第9章 綠茶疑蹤第71章 隋唐大戰(一)第52章 軒然大波第29章 祖孫會談第37章 被迫南撤第32章 秀才造反第31章 意外挾迫第30章 西路隋軍第21章 京城來人第24章 草原天鵝第16章 紅影驚現第7章 楊府貴客第31章 夜授密旨第38章 親情如水第141章 聯姻條件第17章 兩強對陣第5章 意外來客第102章 血戰沙場第20章 以命威脅第129章 漫天開價第40章 痛苦抉擇第20章 邊疆奏摺第15章 強攻榆關第14章 長孫求救第24章 安撫江南第31章 新的靠山第18章 兩肋插刀第1章 出征突厥
第35章 軟硬兼施第43章 孰敵孰友第17章 君心難測第24章 小男養家第59章 兄弟分權第39章 意外來客第52章 南遷定襄第75章 謀主之策第11章 家廟夜審第2章 先攻內部第6章 夜襲柔遠第104章 暴雪來臨第28章 俏語解憂第1章 返回太原第22章 獨孤暗線第3章 勸降建德第12章 東都內亂第24章 會寧戰起第56章 雙相辭呈第46章 激戰碼頭第25章 宇文父子第58章 新婚回門第148章 難過新年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53章 暗通消息第24章 河邊誤認第10章 米酒事件第6章 牽制荊襄第27章 李思楊慮第33章 拜彌勒教第11章 宇文新計第13章 世充評榜第23章 斷絕利益第27章 元家之慾第37章 欲加之罪第82章 收到假錢第26章 初戰王薄第54章 西域戰略第31章 重磅加碼第39章 發現機會第66章 尋找時機第31章 船中飛箭第25章 秦王心計第2章 出兵風波第74章 隋唐大戰(四)第6章 出乎意料第29章 回馬一槍第19章 嚴厲警告第15章 打進楔子第26章 楊素歸來第40章 釜底抽薪第35章 被俘權相第29章 回馬一槍第36章 連夜撤軍第84章 隋唐大戰(十四)第19章 李氏父子第66章 碎葉求救第44章 再讓一城第24章 臨戰增帥第32章 最壞結果第17章 隋胡大戰(上)第37章 疑兵之計第38章 關鍵小賊第13章 揚帆出海第50章 白衣渡江第36章 屈突良言第34章 微服私訪第24章 會寧戰起第53章 臣的要求第61章 聯盟分裂第41章 意外情況第53章 脣槍舌劍第9章 綠茶疑蹤第71章 隋唐大戰(一)第52章 軒然大波第29章 祖孫會談第37章 被迫南撤第32章 秀才造反第31章 意外挾迫第30章 西路隋軍第21章 京城來人第24章 草原天鵝第16章 紅影驚現第7章 楊府貴客第31章 夜授密旨第38章 親情如水第141章 聯姻條件第17章 兩強對陣第5章 意外來客第102章 血戰沙場第20章 以命威脅第129章 漫天開價第40章 痛苦抉擇第20章 邊疆奏摺第15章 強攻榆關第14章 長孫求救第24章 安撫江南第31章 新的靠山第18章 兩肋插刀第1章 出征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