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隋唐大戰(六)

李淵的病情已經巔來巔嚴重,身體十分虛弱,儘管所有的人都向他隱瞞病情,都告訴他,好好調養半年就會康復,但不斷的尿血讓李淵心知肚明,他的身體在一天天惡化。

李淵雖然身體惡化,但神智還算清醒,大多數時候,他都讓人把他擡到後宮花園裡,體會仲春時節的旺盛生機和溫暖的陽光,而對於日趨危急的局勢他卻看得很淡了,甚至不聞不問,就算大唐覆滅,那也是天意。

四月的陽光溫暖怡人,李淵坐躺在一株杏樹之下,眯着眼享受溫暖和熙的陽光,他躺在一張用軟藤編成的春榻上,身下墊着厚厚的軟褥,十分舒適。

尹德妃坐在一旁,伸出芊芊玉指拎起鏤空白玉壺給李淵倒了一杯茶,柔聲道:“陛下,這是今年的蒙頂新茶,是臣妾親自用小火煎制,陛下嘗一嘗。”

李淵端起茶碗,細細吮了一口,點了點頭,“好茶!”

“陛下今天好像精神不錯。”

李淵沒有說話,他正在全神貫注地注視着樹端一顆青澀的小杏,看得是如此出神,嘴角還露出一絲淡淡的笑容,所有人都不敢吭聲,唯恐驚擾了聖上的興致。

就在這時,一個不知趣的小宦官匆匆走上前,跪下櫱報:“陛下刪……”

兩旁的宦官和侍衛頓時大怒,一名內侍總管上前就是狠狠一記耳光,“你這個渾蛋!”

小宦官嚇懵了,捂住臉不知自己闖了什麼大禍,這時,李淵回過神,淡淡看了小宦官一眼,“有什麼事?”

小宦官帶着哭腔道:“齊王殿下在外面求見,說有大事要稟報聖上。”

李淵點了點頭,吩咐兩邊侍衛,“帶他來見朕。”

侍衛匆匆而去,不多時,將齊王李無吉帶上了上來,李無吉跪下磕頭,“兒臣向父皇請安!”

儘管李無吉在小時候就不被李淵所喜,長大後又屢屢惹禍,不過畢竟是自己的兒子,李淵在身體一天天惡化之時,對兒子也多了幾分舐犢之情,這也是李無吉兵敗漢中沒有被李淵追究的根本原因。

“皇兒有什麼事麼”李淵微微笑問道。

“兒臣有天大的事向父皇稟報。”

李無吉看了看兩邊的宦官和宮女,又道:“此事只能兒臣和父皇兩人知曉。”

李淵點點頭,吩咐兩邊人,“都下去吧!”

他又對尹德妃笑了笑,“愛妃也迴避一下。”

所有人都退下了,只剩下一名服侍李淵的老宦官,名叫金貴,掌管李淵湯藥,是他最信任之人李淵在病中,身邊不能一個人都沒有,金貴便留了下來。

“說吧!什麼事?”

李無吉又磕了一個頭,心一橫,便將李建成告訴他,秦王買通藥師之事原原本本說了,連同太子聚文閣內關押着一個關鍵證人,也告訴了李淵,最後戰戰兢兢道:“兒臣本不該說這些話騷擾父皇養病,但秦王提出要京城之軍,兒臣覺得問題嚴重了,所以斗膽向父皇櫱報。”

李淵的雙手抓住春榻的兩邊扶手,抓得咯咯直響,指節都發白了,他眼中射出了一種極度的憤怒,原來自己的病是這麼回事,恨得他幾欲暈厥。

“你說的……可是真?”

“兒臣所言句句是真,聚文閣地下室內還關着那個女人。”

李淵從旁邊取出一隻小銀鈴,搖晃一下,隨着清脆鈴聲響起,一名灰影像鬼魅一般出現在李淵身邊,着實嚇了李無吉一跳。

李淵眯着眼道:“去一趟東宮聚文閣,看看地下室是否關着一個女人?”

灰影又消失了,李淵則閉上了眼睛,不再說一句話,李無吉也站在一旁,一言不敢多說,也不知過了多久,灰衣人又出現了,“陛下,東宮聚文閣地下室確實關着一名瘋婦,卑職聽見她喊叫說秦王殺了她全家……”

李淵一擺手,灰衣人消失了,李淵這才睜開眼,長長嘆息一聲,對李無吉道:“你是孝子,不讓爲父做一個糊塗鬼。”

李無吉砰砰磕頭,“只要兒臣知情,絕不敢隱瞞父皇。”

李淵嘆了口氣,又問道:“你剛纔說,秦王要調走京城之軍?”

“正是!”

李無吉連忙道:“他派宇文士及來送信,藉口兵力不足,想要把京城的三萬駐軍調走,然後用剛招募的新兵守京城,皇兄糊塗,竟然答應了。”

“哼!他答應了沒有,朕還沒有死。”

李淵隨即吩咐身邊老宦官金貴,“速讓長孫順德和段德操來見朕!”

“老奴遵旨!”

金貴匆匆向花園外走去,他剛走出花園,等在這裡的尹德妃便攔住了他,冷冷問道:“金公公,齊王說了什麼事?”

金貴低下頭不敢說話,尹德妃冷笑一聲,“既然你不肯說,那件事我可就沒法替你隱瞞了。”

金貴的臉刷地變得蒼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把柄,金貴也不例外,他的把柄就是他唯一的侄子在宮中當值,曾和一個宮女私通,導致宮女懷孕,這件事尹德妃知道,而且證據在手,她就用這件事來要換金貴替自己辦事。

金貴萬般無奈,只得上前低聲把李無吉告密的內容原原本本說了一遍,說完,他低下頭,又匆匆走了,就當什麼事都沒有發生一樣,尹德妃眼中驚疑,她不及細想,把她的心腹宦官找來,把剛纔的話又述說了一遍,吩咐宦官道:“速將此事告訴我父親。”

尹德妃當然也可以直接把此事告訴太子,但這樣做風險太大,一是怕太子身邊有聖上之人,密告聖上她和太子私通,其次通過父親,他父親也可以從中撈取好處,現在局勢混亂,李淵命已不長,只有錢財纔是最可靠。

……

長安一共有四萬防禦之軍,分爲兩支軍種,一支是羽林軍,有兩萬人,由大將軍長孫順德率領,負責拱衛宮城和皇城,另一支軍隊是剛成立不久的金吾衛,也是兩萬軍,由金吾衛大將軍兼九門總督段德操率領,負責防禦九門和維持外廓城的秩序。

當初李淵交付兵權會李世民時,取走的四隻兵符,就是調動這四萬大軍的印符,此時四隻兵符已經交給了太子建成,不過兵符是死的,人卻是活的,兵符再有用,也抵不上李淵的一句話。

不多時,長孫順德和段德操先後匆匆趕到,兩人在李淵面前單膝跪下行禮,“參見陛下!”

李淵看了他們一眼,緩緩道:“從現在開始,四隻兵符作廢,由齊王統管你們的軍隊,你們只向齊王效力。”

李無吉心中狂喜,跪下磕頭,“兒臣願爲父皇赴湯蹈火。”

長孫順德和段德操對望一眼,不知道怎麼會變成這樣,這就意味着……他們不再向東宮效命了,東宮指揮不了他們,但他們不敢多問,一起向李無吉施禮,“願聽齊王之令!”

李淵點點頭,又對二人道:“你們退下吧!朕還有話要對齊王說。”

兩人慢慢退下去了,李淵又注視了那隻枝頭上的青杏半晌,纔對李無吉緩緩道:“你大哥建成太過於寬容,不懂得權力鬥爭的殘酷,你卻比你大哥強,好好幫助大哥,扶他坐上皇位,等他坐完江山,你再接你大哥的皇位。”

……

尹德妃的父親尹貴平原名叫做尹阿鼠,因爲嫌‘阿鼠’這個名字太低俗’李淵便賜他名貴平,自從尹貴平和太子尊建成搭上關係後,從他那裡撈取了大量的利益,僅土地就有數千頃,還有黃金、珠寶、綾羅綢緞,不計其數,使尹貴平發了大財。

下午,他接到了宮裡的消息,深感此事重大,他不敢耽誤,乘坐馬車匆匆趕到了延平坊,找到楊峻的府宅,一般而言,都是他先派人來約楊峻在某個酒肆會面,兩人喝幾杯小酒,聊一聊,便把情報傳遞了。

今天是因爲事情重大,且十分緊急,尹貴平便親自上門來接楊峻。

和朝廷中的大多數官員一樣,楊峻這幾天也沒有上朝,他把妻子和兒子都送去了位於陳倉縣的莊園,家中的錢財細軟也秘密轉移去莊園,只留楊峻一人在長安坐守。

雖然出於尊嚴,他不願意做楊元慶的官,但他心裡明白,楊元慶不會殺他,說不定將來他的兩個兒子還有點仕途希望,不過楊峻卻不敢逃走,他怕李世民對兩個兒子下手,只得硬着頭皮留守長安。

他正坐在書房裡看書,這時,下人來稟報,“尹再丈來了,有要事求見老爺。”

這讓楊峻微微一怔,尹貴平怎麼直接來找自己,難道出了什麼大事嗎?

他連忙吩咐:“請他進來!”

片刻,尹貴平匆匆走進書房,一進門便嚷道:“楊使尊,出大事了。”

“聲公請坐下說!”

楊峻請他坐下,又命人給他上了茶,尹貴平喝了口茶水,這才着急道:“今天齊王李無吉秘密去見聖上,告訴了聖上一件天大的事情。”

他便將自己得到了消息詳細說了一遍,這個消息同樣讓楊峻大吃一驚,心中疑慮萬分,他沉吟一下說:“多謝尹公,我這就去東宮。”

尹貴平卻乾笑一聲:“楊使君,我可是冒着生命危險,你看……”

楊峻明白他的意思,笑道:“那麼雍縣那邊土地,我給殿下再說一說。”

尹貴平搖了搖頭,他已經變精了,土地之類的東西,將來不一定屬於他,只有黃金珠寶才最可靠。

“土地就免了,我要五千兩黃金。”

“好吧!我去告訴殿下。”

尹貴平也不耽誤他,起身告辭了,房間裡只剩下楊峻一人,他沉思良久,便取信箋寫了一封信,小心地封好,把自己的一個心腹家人叫來。

楊峻將信遞給他,反覆囑咐:“立刻去新平縣的唐軍大營,把這封信親自交到秦王手中。”

“老爺放心我會做好此韋……”

家人匆匆走了,楊峻這才起身走出房門令道:“給我備馬車,我要去東宮。

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24章 草原天鵝第45章 送君高招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24章 李淵之憂第36章 千里改錯第10章 李密抉擇第2章 一言九鼎第11章 仇恨深化第12章 仁基北歸第29章 危機漸至第12章 東都內亂第38章 皇后之勸第32章 圍魏救趙第50章 局勢漸變第30章 飲恨弘農第10章 通風報信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38章 知微見着第23章 楊家禍根第6章 發現端倪第23章 夜襲飛狐第36章 內廷獻策(上)第49章 平陽郡主第118章 咬金請纓第14章 府門遭遇第2章 一戰成名第55章 江陵變天第3章 蘇威密謀第42章 不臣之心第3章 小妹何名第52章 請君入甕第20章 貨幣之源第30章 倒齊暗流第30章 關中應對第33章 智取宜昌第4章 反客爲主第24章 安撫江南第9章 攻心爲上第24章 朝堂對質第8章 天下十猛第127章 手足難續第3章 黑臉魏刀第24章 添把小亂第42章 不臣之心第1章 江南隱憂第51章 范陽盧氏第1章 狡雄尋窟第31章 夜訪雲氏第30章 太子殺招第38章 微服私訪第39章 重要情報第19章 首鼠兩端第31章 清河崔氏第35章 計劃有變第59章 心有不滿第6章 梳理上谷第42章 捉虎不易第15章 史蜀之毒第14章 三面受敵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7章 楊廣之憂第22章 獨孤暗線第8章 弔孝風波第23章 隱形力量第46章 落井下石第33章 兄弟生隙第2章 敵蹤初現第5章 重返大利第6章 一劍之情第109章 兵臨宮下第26章 大魚落網第5章 上兵伐謀第138章 井陘殲敵第37章 南郡出事第7章 兵壓關內第22章 收穫不菲第144章 一記警告第35章 被俘權相第22章 烽火狼煙第21章 生俘雄信第53章 七星寶刀第13章 深巷小宅第13章 萬春茶莊第35章 佳人同舟第84章 隋唐大戰(十四)第10章 裴矩辭相第20章 背後較量(上)第44章 中秋異月第20章 絕戶之計第50章 縣衙對質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15章 校場競箭第48章 東線突破第17章 被迫決戰第37章 南市酒樓第51章 草原異變第65章 蕭後心機第30章 西路隋軍第48章 江都驚魂(中)
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24章 草原天鵝第45章 送君高招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24章 李淵之憂第36章 千里改錯第10章 李密抉擇第2章 一言九鼎第11章 仇恨深化第12章 仁基北歸第29章 危機漸至第12章 東都內亂第38章 皇后之勸第32章 圍魏救趙第50章 局勢漸變第30章 飲恨弘農第10章 通風報信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38章 知微見着第23章 楊家禍根第6章 發現端倪第23章 夜襲飛狐第36章 內廷獻策(上)第49章 平陽郡主第118章 咬金請纓第14章 府門遭遇第2章 一戰成名第55章 江陵變天第3章 蘇威密謀第42章 不臣之心第3章 小妹何名第52章 請君入甕第20章 貨幣之源第30章 倒齊暗流第30章 關中應對第33章 智取宜昌第4章 反客爲主第24章 安撫江南第9章 攻心爲上第24章 朝堂對質第8章 天下十猛第127章 手足難續第3章 黑臉魏刀第24章 添把小亂第42章 不臣之心第1章 江南隱憂第51章 范陽盧氏第1章 狡雄尋窟第31章 夜訪雲氏第30章 太子殺招第38章 微服私訪第39章 重要情報第19章 首鼠兩端第31章 清河崔氏第35章 計劃有變第59章 心有不滿第6章 梳理上谷第42章 捉虎不易第15章 史蜀之毒第14章 三面受敵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7章 楊廣之憂第22章 獨孤暗線第8章 弔孝風波第23章 隱形力量第46章 落井下石第33章 兄弟生隙第2章 敵蹤初現第5章 重返大利第6章 一劍之情第109章 兵臨宮下第26章 大魚落網第5章 上兵伐謀第138章 井陘殲敵第37章 南郡出事第7章 兵壓關內第22章 收穫不菲第144章 一記警告第35章 被俘權相第22章 烽火狼煙第21章 生俘雄信第53章 七星寶刀第13章 深巷小宅第13章 萬春茶莊第35章 佳人同舟第84章 隋唐大戰(十四)第10章 裴矩辭相第20章 背後較量(上)第44章 中秋異月第20章 絕戶之計第50章 縣衙對質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15章 校場競箭第48章 東線突破第17章 被迫決戰第37章 南市酒樓第51章 草原異變第65章 蕭後心機第30章 西路隋軍第48章 江都驚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