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西域戰略

隨着京城局勢漸漸穩定,楊廣的十二衛軍又重新掌控了京城,東宮六率府兵甲入庫,士卒歸營,又和從前一樣,東宮之官開始清閒起來。

這天上午,彤雲密佈,天空陰沉,一場讓人期盼了很久的雨眼看就要下了,楊元慶在一名宦官的引領下,匆匆走進了宣政殿,走到偏殿廣場臺階前,宦官笑道:“楊將軍請稍候,咱家去替你稟報。”

“多謝公公。”

楊元慶站在臺階下等候,不多時,臺階上傳來侍衛高喝:“聖上有旨,宣楊元慶覲見!”

楊元慶迅速整理一下衣冠,快步走上臺階,跟隨兩名宦官向皇帝的御書房走去。

御書房內,楊廣在忙碌地批閱積壓的奏摺,今天是他回宮的第二天,事情異常忙碌,這時,一名宦官走進房間低聲稟報:“陛下,楊元慶來了。”

“宣他進來!”楊廣忙得連頭都擡不起,身旁從各地送來的奏摺堆積如小山一般。

片刻,楊元慶走進御書房,躬身施禮道:“臣楊元慶參見陛下!”

楊廣終於放下硃筆,看了楊元慶一眼笑道:“朕的尚方寶劍呢?可以還給朕了吧!”

“回稟陛下,剛纔已經交給符寶郎。”

“本來昨天就打算召見你,但朕這兩天實在太忙,你看看這些奏摺。”

楊廣指了指旁邊堆積如山的奏摺,苦笑道:“不少奏摺都是幾個月前的,朕也不怪他們,實在是大隋疆域遼闊,傳遞消息不快,朕在外出巡,其實也是爲督促地方官修建道路。”

楊廣這句話倒是說得不錯,去年楊廣北巡河東河北,爲此幾十萬人開鑿太行山,將飛狐陘和太行陘再次加寬,極大地便利了從河東到河北的交通。

而今年他巡視五原郡,又專門調動數十萬人修建了從隴右到五原郡的馳道,這條寬闊平整馳道的修建,使五原郡到長安的時間縮短了整整八天。

“微臣打擾陛下了!”

“沒什麼,朕也要接見官員,不能一直批閱奏摺。”

楊廣輕輕靠在御榻上,閉上眼睛,放鬆緊張的頭腦,似乎把楊元慶忘記了,過了良久,他看了一眼楊元慶,這才歉然笑道:“朕忘記了,你求見朕有什麼事嗎?”

楊元慶躬身道:“微臣懇求陛下同意,允許臣辭去文官之職。”

楊元慶現在就擔任兩個職務,一個是東宮左右衛侍率,另一個是文散官銀青光祿大夫,散官只是一種身份,並不管事,但銀青光祿大夫卻是從三品的高官,當然,散官和職官的品階並不一定對稱,就算散官是一品的光祿大夫,也未必能出任相國,比如楊麗華的女婿李敏,他出任光祿大夫,但他的職官只是太常寺卿。

散官在某種程度上,更是一種爲官資格和資歷的體現,所以楊元慶得到銀青光祿大夫的散官,這便引起了滿朝大臣一片譁然,像裴矩幾十年的老臣,他熬到的職官之位也不過是銀青光祿大夫,而楊元慶的父親楊玄感,出仕二十年,也只得到一個正四品的正議大夫,比自己兒子還低一級,這便引起朝官們的普遍不滿,近百名朝官上書,要求聖上撤銷楊元慶的散官。

像楊元慶以前封豐州總管,雖然朝中也有不少議論,但更多是驚訝,反對者卻沒有,因爲那是軍隊的職務,沒有涉及到朝官們的利益,而散官則不同,這涉及到朝官們的面子和尊嚴,所以反對者激烈。

正是朝官們的激烈反對,使楊元慶感到了巨大的壓力,尤其裴矩也勸楊元慶辭去散官,他認爲聖上這樣封官,對楊元慶並沒有好處,反而給他樹敵太多,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他,使他很多事做不成,一旦他稍微出點差錯,就會引發滿朝文武的彈劾。

楊元慶也接受裴矩的勸告,求見楊廣辭去文散官之職,“臣資歷太淺,從未擔任過京官,陛下封微臣銀青光祿大夫,臣實在是愧不敢當。”

“是真的愧不敢當,還是壓力太大?”楊廣微微笑道。

楊元慶無奈地笑了笑,“都有一點。”

楊廣又沉思了片刻,其實他這樣封楊元慶銀青光祿大夫,更多是利用楊元慶來試探朝官的反應,他在去年推行了一系列的大規模改革,包括軍隊、文官、職官、散官、爵位和勳官,這裡面變化最大,同時涉及朝官利益最大的就是散官,職官只是名稱改變,但實際上職務並沒有升降。

而散官卻是涉及到每個朝官的切身利益,所以在去年改革時,散官改革引起的爭議最大,時隔近一年,這種爭議聲漸漸消失,楊廣就想知道,究竟是百官接受了他的改革,還是百官們都已經漠然?

所以這次楊廣便用楊元慶來做一個試探,封他爲從三品的銀青光祿大夫,結果引起了滿朝文武的強烈反彈,這就說明,百官們已經接受了他去年的改革,已把他的改革作爲了新的規則。

這個結果讓楊廣很滿意,其實就算楊元慶自己不提出來,楊廣也會找機會把他這個銀青光祿大夫之職降一降,別人都不好降,惟獨楊元慶好降,哪有兒子的職位比父親還高的道理?就像當年楊素和楊玄感同爲柱國,引來滿朝非議,楊玄感只得請求自降一等,有先例在前,楊廣找得到藉口。

楊廣點了點頭,“你父親只是正議大夫,而你卻爲銀青光祿大夫確實不妥,既然你自己提出來,朕就降你兩級,改封你爲從四品通議大夫,但這個通議大夫也至少要熬十五年以上的資歷,估計還是會有很多人不滿,但朕決定不改了,這次平息京城混亂,揭發齊王養私軍的陰謀,你立下大功,朕會另外封你。”

“臣謝陛下之恩!”

楊廣揹着手走到地圖前,望着土地遼闊的西域,他登基這幾年,北部穩定住了突厥,東面打擊了契丹和琉球,南面征服林邑,現在他的目光就投向了西部,現在國力強盛,財力雄厚,軍隊士氣高昂,開拓西域的時機到了。

楊廣回頭看了一眼楊元慶,微微笑道:“在大利城一戰,你其實立下了兩大功勞,一大功勞是擊潰薛延陀軍,守住大利城,揚我大隋國威,而另一大功勞就是你聯繫到契苾,並使契苾可汗入京接受我大隋冊封,成爲我大隋藩屬,正是契苾的歸順,使朕下定決心開拓西域。”

楊元慶大概已經明白了,楊廣是想讓自己出使西域,但這也是他所期盼,大丈夫能爲國家開疆闢土,名垂青史,更重要是,只有出去,他纔有機會掌握軍權。

他立刻躬身道:“臣願爲陛下分憂!”

楊廣笑了起來,“很好,你果然不負朕之所望。”

他立刻令道:“把朕的地圖搬上來!”

立刻有十幾名宦官從隔壁將一幅巨大木刻地圖擡了過來,這是裴矩去年赴西域後,由百餘名工匠按照裴矩繪的西域地理圖耗時半年才雕刻而成,長兩丈,寬一丈。

宦官們又取來一架巨大的木架,將木雕地圖掛上木架,所有人都退了下去。

楊廣對這架地圖已經無比熟悉,他用木杆指着地圖道:“西域其實是由三大勢力組成,西北是西突厥,中間是特勒諸部,而東面則是吐谷渾,在這三大勢力中,特勒諸部因爲契苾的緣故願意依附我大隋,以擺脫西突厥的統治,去年裴矩已經奉旨出使西域,已經聯絡了鐵勒各部,但問題是吐谷渾卻阻礙了大隋和西域聯繫。

吐谷渾不僅佔據了西域大片領土,還暗中和西突厥結盟,朕已經得到了啓民可汗送來的消息,西突厥處羅可汗和吐谷渾伏允可汗在去年十月結盟,他們約定聯合對付大隋,在戰勝大隋後,西域鐵勒各部歸西突厥所有,而河西走廊則歸吐谷渾所有。”

說到這,楊廣忍不住冷笑一聲,他又將木杆指到了青海西面的一座城池,這裡是吐谷渾的都城伏俟城,又道:“所以朕決定在明年御駕親征吐谷渾,徹底滅了吐谷渾,將大隋的疆域再向西延伸萬里。”

說到這裡,楊廣又笑着問楊元慶道:“你能想到自己的任務是什麼嗎?”

楊元慶沉思片刻道:“臣以爲是截斷西突厥對吐谷渾的支援之路。”

楊廣撫掌大笑,“不愧是朕的愛將,果然目光深遠,很有戰略頭腦。”

楊廣又指着敦煌以北的一片地域道:“西域一共有四十四國,絕大部分都是臣服於契苾,但有一個關鍵之國卻臣服於西突厥,就是這裡!”

楊廣用木杆重重點了點,“這個小國叫做伊吾國(今天新疆哈密),它正好位於西突厥和吐谷渾之間,它臣服於西突厥,去年西突厥和吐谷渾的結盟,就在伊吾國進行,所以朕要進攻吐谷渾,就必須要先攻下伊吾國,斷絕西突厥和吐谷渾聯繫,去年啓民可汗已經答應,和大隋聯合進攻伊吾國,朕要讓伊吾國成爲大隋的第一百八十六個郡,伊吾郡,元慶,這個任務,朕交給你了。”

楊元慶肅然施禮,“臣願爲陛下效勞!”

“好!朕加封你爲左驍衛將軍兼玉門道行軍總管,與啓民可汗聯合攻打伊吾國,十天後出發!”

......

【今晚沒有了,明天上午一章,延遲到十點鐘出發,老高現在就開始寫,最後一天,望大家投月票支持!】

第11章 新官上任第13章 勝利逃亡第45章 明智決定第26章 柴紹心機第38章 微服私訪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56章 漁翁李密第46章 漸束袋口第20章 世充密使第6章 戰前會議第41章 兵困雁門第23章 奸佞之計第2章 一戰成名第24章 遼東反擊第44章 江陵蕭氏第30章 西路隋軍第34章 兩面三刀第14章 暗流涌動第53章 暗通消息第45章 援軍到來第14章 意外之箭第74章 隋唐大戰(四)第34章 斷然拒絕第37章 南郡出事第23章 再見故人第43章 孰敵孰友第60章 大戰悄至第27章 元家之慾第37章 南市酒樓第54章 雨夜獻城第39章 泄露天機第32章 圍魏救趙第107章 緊急應對第28章 暗箭難防第26章 咬金爭功第22章 銀甲小將第3章 意外相遇第20章 毒心李淵第13章 勝利逃亡第2章 先攻內部第2章 齊郡召將第5章 深藏不露第3章 兵臨城下第2章 老奸巨猾第40章 羅高離心第20章 以命威脅第2章 敵蹤初現第16章 館驛見賢第76章 魏鄭和談第37章 三方對質第21章 帝王心術(上)第67章 兵壓漢中第11章 花開花落第115章 建成機會第92章 李靖初戰第128章 逼上絕路第30章 巡視考場第43章 戰船立威第23章 切斷退路第31章 宿怨爆發第52章 請君入甕第9章 攻心爲上第58章 宮亂之根第19章 陰山夜襲第13章 投鼠忌器第26章 討要說法第31章 軍機決策第22章 烽火狼煙第120章 絕妙好計第7章 羅藝告密第2章 欺人太甚第25章 寸步不讓第25章 不速之客第17章 君心難測第41章 李密之思第34章 威震突厥(下)第14章 三面受敵第33章 北邙祭祖第21章 試探底線第35章 計劃有變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38章 兵分兩路第24章 汾陽宮監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38章 關鍵小賊第25章 初有收穫第16章 夜探胡營第29章 出爾反爾第69章 一觸即發第16章 宇文告密第2章 計取飛狐第45章 烈火焚城第12章 血戰突圍第29章 太原王氏第13章 事態蔓延第45章 不爲我用第22章 銀甲小將第18章 反間之計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40章 先禮後兵
第11章 新官上任第13章 勝利逃亡第45章 明智決定第26章 柴紹心機第38章 微服私訪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56章 漁翁李密第46章 漸束袋口第20章 世充密使第6章 戰前會議第41章 兵困雁門第23章 奸佞之計第2章 一戰成名第24章 遼東反擊第44章 江陵蕭氏第30章 西路隋軍第34章 兩面三刀第14章 暗流涌動第53章 暗通消息第45章 援軍到來第14章 意外之箭第74章 隋唐大戰(四)第34章 斷然拒絕第37章 南郡出事第23章 再見故人第43章 孰敵孰友第60章 大戰悄至第27章 元家之慾第37章 南市酒樓第54章 雨夜獻城第39章 泄露天機第32章 圍魏救趙第107章 緊急應對第28章 暗箭難防第26章 咬金爭功第22章 銀甲小將第3章 意外相遇第20章 毒心李淵第13章 勝利逃亡第2章 先攻內部第2章 齊郡召將第5章 深藏不露第3章 兵臨城下第2章 老奸巨猾第40章 羅高離心第20章 以命威脅第2章 敵蹤初現第16章 館驛見賢第76章 魏鄭和談第37章 三方對質第21章 帝王心術(上)第67章 兵壓漢中第11章 花開花落第115章 建成機會第92章 李靖初戰第128章 逼上絕路第30章 巡視考場第43章 戰船立威第23章 切斷退路第31章 宿怨爆發第52章 請君入甕第9章 攻心爲上第58章 宮亂之根第19章 陰山夜襲第13章 投鼠忌器第26章 討要說法第31章 軍機決策第22章 烽火狼煙第120章 絕妙好計第7章 羅藝告密第2章 欺人太甚第25章 寸步不讓第25章 不速之客第17章 君心難測第41章 李密之思第34章 威震突厥(下)第14章 三面受敵第33章 北邙祭祖第21章 試探底線第35章 計劃有變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38章 兵分兩路第24章 汾陽宮監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38章 關鍵小賊第25章 初有收穫第16章 夜探胡營第29章 出爾反爾第69章 一觸即發第16章 宇文告密第2章 計取飛狐第45章 烈火焚城第12章 血戰突圍第29章 太原王氏第13章 事態蔓延第45章 不爲我用第22章 銀甲小將第18章 反間之計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40章 先禮後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