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接受密旨

朝會剛結束,楊元慶便被一名宦官帶到御書房外,稍等了片刻,一名宦官出來對他道:“楊將軍,聖上宣你覲見!”

楊元慶整理一下思路,快步走進了御書房,此時楊廣又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他的案頭,又再次堆起了一尺厚的奏摺,日復一日,他已經習慣了。

“怎麼,這麼快就有消息告訴聯了嗎?”

“回稟陛下,臣昨晚忙碌了半夜,有所收穫。”

楊廣放下了筆,淡淡道:“昨晚豐都市發生了兩起羣殺大案,據說死了一百多人,和你有關係吧!”

“回稟障下,兩件案子都是臣所爲,一件是臣搶奪證據,另一件是臣被迫自衛,一百多人闖入臣所住的店鋪,見人就殺,臣被迫還手。”

“好了,不用再解釋,聯心裡有數。”

楊廣笑了笑道:“既然敢做,還不敢當嗎?”

楊廣關心的是結局,對於過程,化不關心,“聯要的證據和幕後者真相,你能給聯嗎?”

“臣從鐵鋪內找到一本幟!”

一名宦官將放有賬簿的金盤呈給了楊廣,楊廣拾起賬本翻了翻,臉色漸漸變得鐵青起來,竟然賣給突厥人和契丹人二十幾萬斤生鐵,這可以打造多少兵器,楊廣簡直怒不可遏,他重重一拍桌子,“大膽!”

旁邊幾名宦官都嚇得戰戰兢兢,今年以來,他們還從未見聖上這樣發怒。

楊廣幾次想喝令侍衛,但他最終剋制住了,他將帳簿放下,又問楊元慶,“那幕後人是誰?”

“回稟陛下!是齊王,死在紅鏽茶友內的一百多人,都是他所養的死士。”

“果然是他!”

楊廣無奈地嘆息一聲,清晨楊達向他彙報時,就已經暗示,死者後肩都有墨蓮花和齊王有關,他便知道,自己的兒子再一次捲進這件事中。

其實齊王想借刀殺人並不是問題,真正讓楊廣惱火的是曾有御史彈劾次子睞養有三千死士,他也問過次子,但次子信誓旦旦說決無此事,他也相信了兒子的誓言。

今天終於證實了這斤,傳聞是真,也證實了兒子的誓言是虛僞,這使楊廣心中對次子楊暕充滿了失望,原以爲他真的悔改,能對自己坦誠以待可事實證明他依然是滿口謊言。

楊廣心中很難受便嘆了口氣,對楊元慶道:“楊將軍,這件事聯心裡明白了,該怎麼處理,聯心裡有數,聯還是那句話,此事只有你我二人知曉,不可外傳。”

“臣明白了。臣告退!”

楊元慶剛要退下楊廣忽然想起另一件事,便叫住了他,“等一等!”

“陛下還有事嗎?”

“楊將軍聯忘記問你了,你打算每時回去?”

“回稟陛下,臣準備後天離開京城回去。”

楊廣笑了笑道:“再過三天,聯準備南巡江都,同時也想了解南方的和茶情況,聯對你的茶政很感興趣,對內可以收茶稅,對外可以賺取厚利,如果能成功,朝廷又多了一條取財之道,所以聯打算讓你一同去江南出巡,你沒有問題吧!”

楊元慶愕然,“陛下是要把臣調離五原郡嗎?”

楊廣搖了搖頭,“不是,你依然是豐州總管,聯不會輕易調離你,你不在,可以讓長史暫代你一段時間,元慶,你也不能總在北疆邊塞,聯希望你也能瞭解一下南方的情況,只有去南方,才能體會到真正的漢文化,才能感受我大隋的富庶。”

楊元慶躬身長施一禮,“臣願陪陛下同行!”

楊廣提筆寫了一張紙條,疊好了遞給楊元慶,意味深長地對他笑了笑,“這張紙條出宮再看。”

楊元慶捏緊紙條,行一禮,便慢慢退出了御書房。

楊廣望着楊元慶走遠,他又從桌上拾起帳本,仔細看了幾頁,恨得他咬牙切齒,“宇文述,你到底要讓聯忍你到幾時?”

他將帳本放進了自己一隻專放絕密文書的抽屜裡鎖好,這一次就算是警告,宇文述若不知收斂,自己絕不輕饒。

楊元慶走出禁宮,在應天門前翻身上馬,向端門外奔去,他心中卻想着楊廣給他寫的紙條,等不及到端門,他便找到一處僻靜無人之地,打開了楊廣寫給他的紙條上面只有一行字……”密查齊王死……士”楊元慶一拍自己額頭,他明白了,這纔是楊廣要自己陪同他南巡的真正原因。

太子病信傳出,捧齊王之大臣如過江之鯽,有明捧,有暗奉,讓楊廣一時難找可信任之人,最後他竟然看中自己,他知道自己和齊王素有仇怨,又和太子關係極好,所以這件事他纔會信任自己。

楊元慶沉思片刻,早知道昨晚那幫人留下一兩個活口多好,現在要讓他查齊王死士,他一時也沒有頭緒,好在楊廣沒有給他規定時限,他可以慢慢查此事。

楊元慶看了看天色,天才剛剛大亮,還來得及去給祖父掃墓。

應天門大街兩邊都是朝廷的各個官衙……一棟棟巨大的建築物與勢宏偉,原池還有各衛的軍衙,也有佔地頗大的軍營,這裡便是大隋王朝的中央朝廷所在。

大大小小的官員在街上匆匆趕路,急着回衙門,也有不少是從地方初次進京的官員,一臉茫然,四處打聽自己要找的部門所在,不時一輛輕便馬車飛馳而來,這是送文書的馬車,大臣們紛紛閃開。

楊元慶放慢馬速,唯恐馬速太快衝撞了路人。

“1元慶!”

身後忽然有人喊他,聲音頗爲驚喜,楊元慶一回頭,只見身後不遠處站着兩人,正向他招手,其中一人黑瘦健壯,年過五旬,正是長孫晟,而另一人四十出頭,身材高胖……皮膚略白,留三縷黑鬚,卻是他兩年前在咸陽酒肆見過的李淵。

長孫晟和李淵是世交,父輩還是結拜兄弟……此外長孫晟還是李淵之子李世民的師傅,兩人關係極好,長孫晟現任武衛將軍兼突厥使,是楊廣極爲信任之人,因爲年紀漸大,這幾年一直在京中,沒有再出使草原。

李淵是新授滎陽太守,赴京述職……準備去滎陽赴任……今天是來吏部辦理赴任手續。

楊元慶連忙上前行禮……“長孔將軍,李使君好久不見了……”

長剎鬣對楊元慶極爲欣賞,他知道聖上準備把楊元慶培養成爲自己的接班人,主管對突厥事務,對聖上這個決定,他是非常贊同,他親眼目睹楊元慶成長……知道楊元慶和突厥人關係很深,他出任突厥使確實是最爲適合。

長孫晟笑問:“是什麼時候回來的?”

“前天罰回來,給祖父奔喪。”

“唉!”

長孫晟嘆息一聲道:“楊司徒去世是朝廷的一大損失……大臣都痛感惋惜大隋朝廷儼如失去一根脊粱……”

長孫晟又對楊元慶道:“你卻很有出息,有你這樣的孫子,你祖父在九泉下也可以瞑目了。

楊元慶默默點頭,他忽然發現長孫晟從前白了一半的頭髮居然大半又變黑了,氣色也比從年好了很多,便笑問道:“長孫將軍的氣色好像比從前紅潤了一些也變得年輕了……”

“是麼?”

長孫晟摸摸自己的臉,呵呵笑了起來,指了指李淵道:‘1年初在李太守家裡,我遇到一個道士,他給我開了一副方子,我吃了大半年感覺不錯……”

李淵也捋須笑道:“這個道士確實不錯,居然治好了我兒責霸的弱疾這兩年變得強壯起來……”

楊元慶心中覺得有些奇怪,李玄霸胎中帶來的弱疾能被治好嗎?這個道士是何許人?

“不知那道士叫什麼名字?”

“姓孫名思姨……”

原來是他,楊元慶久聞其大名,恐怕也只有他能治好李玄霸的病,莫非此人就是李玄霸的師傅?所謂紫陽真人。

“怎麼,賢侄認識此人?”李淵見楊元慶若有所思,便問道。

“只聽說過他的名字,卻未見過。”

李淵也不再提剁思邈之事,又對楊元慶拱手笑道:“賢侄,上次咸陽匆匆一見,也沒有細談,賢侄有空能否到我府中一敘?”

雖然楊元慶和楊家決裂之事早已經傳遍朝廷,卻真沒幾人把件事放在心上,大家都很現實,楊“慶年紀輕輕便被聖上任命爲豐州總管,五原郡太守,手握實權,而且有樂平公主的後臺,楊家把這樣的俊才丟掉,那是他們的短視。

至少李淵是這樣認爲,他很想讓自己的孩子和楊元慶多交往,這對他們入仕會多一點機會。 wωω✿ ttкan✿ ¢ ○

長孫晟明白李淵的心思,便微微笑道:“不用去你府第,你府中那些繁瑣的禮節要把我們這些出身邊塞的人累死,明天我們不是要出獵嗎?讓元慶也參加不就行了……”

李淵暗罵自己的糊塗,連忙笑道:“賢侄,明天我們幾家關係密切的大臣家裡組織去郊外行獵,不如你也一起去,如何?”

楊元慶馬上要去墓前祭祀自己的祖父,剛剛祭掃完自己的祖父,就立刻去行獵,似乎不妥,他臉上露出爲難之色。

長孫晟明白楊元慶的心思,便拍了拍他的肩膀語重心長地笑道:“打獵不是爲了遊玩,也是一和人脈交際,有不少年輕才俊也要參加,還有名門淑女,這對你都有好處,你祖父若靈下有知,不會怪你,另外還有我的兩叮,徒弟,世民和牙,吉都想見見你,還有玄霸,習武兩年,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不比當年你差,怎麼樣你就當給我一個面子……”

楊元慶想到了李淵的幾個兒子,便點點頭答應了,“好吧!明天一早,我來長孫將聳府上。”

“那我們說定了,明天卯時正,在我府門前匯合,我們兩家的府上都在正平坊在坊內一問便知……”

第48章 獨孤家主第68章 西域來客第27章 金口已開第9章 攻心爲上第102章 血戰沙場第15章 化繁爲簡第30章 尉遲抉擇第15章 楊府爭權(上)第54章 彭城兵變第66章 碎葉求救第20章 以命威脅第116章 洛陽淪陷第27章 逼出水面第49章 敦煌風動第38章 兩個時辰第26章 離間之計第120章 絕妙好計第32章 致命疏忽第58章 李淵出事第33章 緣定三生第48章 圍城打援第31章 夜授密旨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21章 初次談判第13章 投鼠忌器第8章 暗鬥不息第25章 分憂之臣第78章 戰略撤退第8章 太原募兵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20章 邊疆奏摺第22章 蕭後來臨第3章 南華之會第6章 西秦霸王第34章 推波助瀾第122章 被迫求和第42章 捉虎不易第42章 要何封賞第22章 遼東亂戰第13章 御房嘉獎第56章 王妃煩惱第23章 楊家禍根第12章 血戰突圍第4章 以小欺老第27章 線娘夜奔第20章 留在草原第36章 漏網之魚第82章 隋唐大戰(十二)第25章 血戰大利(下)第9章 生死之鬥第32章 威震突厥(上)第16章 仁壽宮變(八)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1章 落魄高才第22章 獨孤暗線第20章 以命威脅第21章 誰爲主將第49章 西陘關前第53章 四子巧郎第56章 遲到樑使第3章 盂蘭燈會第6章 瓦崗分家第25章 悲情男人第1章 漳南小村第6章 裴府家宴第1章 漳南小村第21章 北原謀生第94章 紫河鬼谷第24章 遼東反擊第19章 一封信件第38章 關鍵小賊第65章 北市買珠第11章 仇恨深化第14章 龍鳳美玉第29章 尋找軍資第10章 師傅是誰?第10章 仁壽宮變(二)第38章 微服私訪第13章 御房嘉獎第18章 反間之計第47章 江都驚魂(上)第4章 不露聲色第139章 戰利之品第25章 初查齊郡第59章 兄弟反目第28章 暗箭難防第37章 秦王求援第17章 參軍之謎第14章 死地後生第30章 蛇打三寸第27章 李思楊慮第43章 階下之囚第7章 世情冷暖第56章 雙相辭呈第7章 世情冷暖第45章 唐相之危第17章 勇闖縣獄第8章 假途滅虢第19章 李氏父子第55章 兩萬誘餌
第48章 獨孤家主第68章 西域來客第27章 金口已開第9章 攻心爲上第102章 血戰沙場第15章 化繁爲簡第30章 尉遲抉擇第15章 楊府爭權(上)第54章 彭城兵變第66章 碎葉求救第20章 以命威脅第116章 洛陽淪陷第27章 逼出水面第49章 敦煌風動第38章 兩個時辰第26章 離間之計第120章 絕妙好計第32章 致命疏忽第58章 李淵出事第33章 緣定三生第48章 圍城打援第31章 夜授密旨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21章 初次談判第13章 投鼠忌器第8章 暗鬥不息第25章 分憂之臣第78章 戰略撤退第8章 太原募兵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20章 邊疆奏摺第22章 蕭後來臨第3章 南華之會第6章 西秦霸王第34章 推波助瀾第122章 被迫求和第42章 捉虎不易第42章 要何封賞第22章 遼東亂戰第13章 御房嘉獎第56章 王妃煩惱第23章 楊家禍根第12章 血戰突圍第4章 以小欺老第27章 線娘夜奔第20章 留在草原第36章 漏網之魚第82章 隋唐大戰(十二)第25章 血戰大利(下)第9章 生死之鬥第32章 威震突厥(上)第16章 仁壽宮變(八)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1章 落魄高才第22章 獨孤暗線第20章 以命威脅第21章 誰爲主將第49章 西陘關前第53章 四子巧郎第56章 遲到樑使第3章 盂蘭燈會第6章 瓦崗分家第25章 悲情男人第1章 漳南小村第6章 裴府家宴第1章 漳南小村第21章 北原謀生第94章 紫河鬼谷第24章 遼東反擊第19章 一封信件第38章 關鍵小賊第65章 北市買珠第11章 仇恨深化第14章 龍鳳美玉第29章 尋找軍資第10章 師傅是誰?第10章 仁壽宮變(二)第38章 微服私訪第13章 御房嘉獎第18章 反間之計第47章 江都驚魂(上)第4章 不露聲色第139章 戰利之品第25章 初查齊郡第59章 兄弟反目第28章 暗箭難防第37章 秦王求援第17章 參軍之謎第14章 死地後生第30章 蛇打三寸第27章 李思楊慮第43章 階下之囚第7章 世情冷暖第56章 雙相辭呈第7章 世情冷暖第45章 唐相之危第17章 勇闖縣獄第8章 假途滅虢第19章 李氏父子第55章 兩萬誘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