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弟高一籌

李建成啞口無言,他確實交代不過去,十天過去了,他的外監察堂居然沒有半點消息,反而是李世民的唐風先得到消息。

李建成擦了一下額頭上的汗,低聲道:“主要是因爲平原郡是小地方,外監察堂沒有在那裡布點,一直都是汪壽直接彙報,他突然失蹤,才導致消息斷絕。”

旁邊李世民微微一笑,“臣弟倒覺得不是這個問題,唐風也沒有在平原郡設點,是太原唐風疾速趕去平原郡探聽消息,臣弟覺得還是主管者沒有這件事放在心上,其實第三天沒有消息時,就應該通知幽州或者太原外監察堂,或許是劉相國太忙碌,無暇顧及此事,兄長以爲呢?”

李世民輕描淡寫,便將責任推到劉文靜身上,李淵的臉色愈加陰沉,這件事總是要有人承擔責任,麴稜是劉文靜推薦,現在外監察堂又是劉文靜負責,他不承擔責任,那該誰承擔責任?

李淵冷冷道:“從現在開始,免去劉文靜外監察堂長史之職,外監察堂暫停一切內外活動,由唐風暫代。”

他又對李世民道:“關於平原郡失敗,朕需要一個詳細報告,朕希望十天後,這份報告出現在案頭。”

李世民大喜,停止外監察堂活動,就是解散它的先兆,他終於在這次爭奪中佔據先機,獲得初勝,他深深施一禮,“兒臣遵旨!”

李建成心中卻無比苦澀,他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李建成退下去了,李世民卻沒有走,他還有事情稟報。李淵看了他一眼,“皇兒還有什麼事嗎?”

李世民躬身道:“父皇,兒臣從太原得到情報,楊元慶的記室參軍蕭璡因家族之事,對楊元慶頗有怨言。”

李淵一怔,“這是爲何?”

“兒臣也問過在長安做生意的蕭氏族人。他說是蕭氏一支在敦煌本是大族,但被敦煌掌軍權的李珠所害,族人被殺,族產被搶走,他們被迫遷離敦煌。這個李珠其人,兒臣也調查過,此人就是楊元慶留在敦煌郡的心腹,蘇定方拿下敦煌郡,和他有直接關係。蕭璡就是因爲李珠而對楊元慶有怨言。”

李世民就把酒肆之事說了一遍。李淵沉思片刻道:“或許蕭璡因此有些不滿,但不因爲這個不滿就認爲其人可拉攏,記室參軍非同尋常,一般是掌管機密,楊元慶不會任命信任不過之人,所以不能有半點大意。自以爲能收買他,皇兒明白我的意思嗎?”

李世民立刻道:“兒臣明白。絕不會大意。”

李淵點點頭,又道:“長孫無忌統領的唐風確實很能幹。及時報告了很多重大消息,像楚王妃刺殺案、遼東戰役等等,讓朕看懂了楊元慶的思脈,他肯定還要打高麗,但不是現在,這也說明他對我們很忌憚,或許我們有點太悲觀,隋軍也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強大。”

“父皇,兒臣以爲山東士族尚文,關隴貴族尚武,隋軍在剛開始雖然強悍,那是因爲楊元慶有豐州老底,但隨着他的疆域不斷擴張,他的豐州實力也在不斷被分細,這必然會使他軍隊的作戰實力降低,相反,我們唐軍有關隴貴族爲底蘊,實力則在不斷增強,更重要是,隋朝得千瘡百孔的河北,我們卻得了富庶的荊襄,隋朝的國力是被減弱,我們的國力卻是在增強,此增彼消,我們的實力就會逐漸超過隋朝,最終擊敗它。”

李淵欣然捋須笑道:“皇兒分析得很對,戰爭最終是國力的較量,隋朝得破敗的北方,我們卻得富庶的南方,支持隋朝的山東士族大多空有虛名,而支持我們的關隴貴族卻實力強大,朕相信,最後取得天下者,一定是我們,而不是隋朝。”

“父皇,兒臣考慮下一步打洛陽,不知父皇以爲如何?”

李淵眯眼道:“爲什麼不把蕭銑徹底剿滅,穩住荊襄後再考慮中原?”

李世民笑了笑,“父皇,以蕭銑現在的殘餘實力,他已無力再圖荊襄,他只能向東發展,擊敗林士弘,兒臣以爲,留下蕭銑和林士弘內訌,等他們打得兩敗俱傷,我們再取漁翁之利,這樣,楚東之地唾手可得。”

李淵沉思片刻道:“皇兒說得也有道理,不過攻打洛陽非同小可,此事須慎重考慮,朕會和相國們商量後做出決定,朕有些累了,皇兒告退吧!”

“是,兒臣告退。”

李世民行一禮,退了下去,御書房裡只剩下李淵一人,李淵揹着手站在窗前,望着匆匆走過武德殿廣場的次子世民,他想起不久前著名術士袁天罡給他看過天象,說他帝星不穩,大患生於內宮,這個星象讓李淵着實不安。

他想到的是太子建成,自己今年方五十二歲,正當盛年,他至少要坐二十年皇帝之位,太子那時已五十餘歲,他是否能耐心等下去?

其實李淵也知道,太子仁厚孝順,不會有異心,可就怕他的手下和心腹,諸如劉文靜之流,是否會勸他篡位,太子一向心慈耳朵,如果太子真的聽他們之勸,發動了宮變,也會有這種可能。

李淵不由得想到了次子世民,如果能給太子添一個對手,讓他們兄弟內鬥,這樣便能有效的阻斷太子的野心,有了敵人,太子想到便是如何保東宮之位,而不會考慮取自己皇位而代之。

當然,李淵最後還是會讓太子登基,只是他不想讓太子的登基那麼順利,只有經過一番奮鬥而得到的皇位,太子纔會倍加珍惜,至於次子世民,李淵心裡有數,他能控制住世民的野心……李世民直接從皇宮內回到了王府,回到自己書房,他立刻令道:“速請無忌來見我!”

片刻,長孫無忌匆匆而來,長孫無忌現任秦王府長史,精明能幹,是李世民最得力的左膀右臂,深得他的信任,李世民所創立的情報署,因爲署衙叫做唐風樓,所以情報署又被稱爲唐風,便是由長孫無忌全權負責。

長孫無忌走進書房便笑道:“我感覺殿下有好消息給我。”

李世民也笑了起來,“你這傢伙的鼻子很靈嘛!我一回府,居然就聞到了。”

長孫無忌得意洋洋道:“那當然,既然我是唐風樓主管,自然耳目非同一般,我猜聖上會遷怒於外監察堂的遲緩,加大我們的職權。”

李世民欣慰地點了點頭,“你猜得一點沒錯,父皇已經免去劉文靜外監察堂長史之職,同時將其暫停,我們唐風軍政皆管,這是個好消息啊!”

兩人坐了下來,一名侍女進來上了茶,又退下去了,李世民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熱茶說:“關於楊元慶的記室參軍一事,我已經向父皇稟報了。”

長孫無忌精神一振,連忙問:“那聖上是什麼態度?”

“父皇很謹慎,他認爲記室參軍這個職務非同小可,楊元慶一定是很信任蕭璡,纔會任命他,父皇認爲蕭璡不會輕易背叛楊元慶,讓我們小心,不要偷雞不着倒蝕一把米。”

李世民看了一眼長孫無忌,又道:“其實我認爲父皇的擔心有道理,楊元慶控制屬下還是很有手段,我們確實要當心蕭璡反而把我們告發了,李重守是我的得力干將,我不希望他栽在這件事上。”

長孫無忌遲疑一下問道:“殿下的意思是,放棄蕭璡?”

李世民負手站在窗前沉思良久,緩緩道:“父皇只是暫停外監察堂,並沒有徹底廢除它,要想徹底廢除它,只有一個辦法,讓父皇親眼看見唐風的厲害,而且父皇並沒有說此事不能做,只是讓我們當心,無忌,你再好好考慮一下,我希望你用最穩妥的辦法獲得成功……唐風樓位於秦王府西面,是一座三層小樓,四周還有數十間房屋,是一處建築羣,原本是秦王府的一部分,自從把它劃爲情報署官衙,便將它單獨隔離出來,又開了一扇小門,使它成爲了一個獨立署衙。

情報署也不掛牌,平時大門緊閉,一般人也不知道這是一個什麼機構,就連普通官員也不知道。

下午,兩名士兵帶着一名男子匆匆進了情報署,男子年約四十餘歲,身材中等,略略有些發胖,他名叫蕭遠頌,是敦煌蕭家在長安的商隊頭領,大業四年,帶領楊元慶智取伊吾城之人,便是這個蕭遠頌。

此時敦煌蕭家已遷到襄陽定居,漸漸成爲當地大戶,唐軍攻佔襄陽後,對敦煌蕭家也頗爲照顧,一名蕭家子弟還出任襄陽縣丞。

蕭遠頌在利人市開店,專門賣荊襄茶葉,生意興隆,爲蕭家賺取滾滾利潤,昨天秦王府派人找到他,詳細打聽蕭家在敦煌發生的事情,他沒有隱瞞,一五一十說了。

今天又被秦王府的侍衛找到,說有重要事情找他。蕭遠頌心情忐忑地走進了唐風樓,他不知秦王府找自己做什麼?他更不知道唐風樓是個什麼機構,他隨士兵來到一間屋子前,有士兵大聲稟報:“啓稟長史,蕭家人已帶到……()

第55章 兩座崔府第36章 鐵血柔情(下)第19章 壯士秦瓊第26章 考場意外第149章 爭奪棋子第25章 關鍵人物第25章 血戰大利(下)第58章 新婚回門第26章 柴紹心機第39章 妥協援兵第39章 承天廣場第40章 朝堂之議第24章 酒樓告別第67章 當即立斷第48章 圍城打援第6章 借兵突厥第10章 米酒事件第70章 漢中內訌第19章 贖買條件第26章 裴氏父子第35章 狡雄世充第44章 西秦使者第21章 長孫又至第25章 初查齊郡第52章 請君入甕第12章 仁壽宮變(四)第93章 隋唐大戰(二十三)第3章 盜馬風波第42章 踏平瓦崗第23章 斷絕利益第86章 最後通牒第13章 棒打長孫第58章 蕭後心思第27章 元家之慾第21章 試探底線第26章 一條記錄第23章 斷絕利益第20章 背後較量(上)第53章 四子巧郎第18章 契苾助力第72章 請功負罪第13章 城中暗流第49章 趙郡小村第9章 敵後戰線第27章 迎頭痛擊(中)第84章 連夜出擊第11章 仇恨深化第40章 軒然大波第88章 隋唐大戰(十八)第5章 刀法秘笈(上)第49章 引發上怒第50章 鴻門酒宴第9章 貿易之利第23章 男扮女裝第44章 西秦使者第10章 仁壽宮變(二)第41章 局面被動第33章 北邙祭祖第46章 糧價危機第13章 城中暗流第10章 窮途出路第35章 弓如霹靂第7章 兵壓關內第86章 最後通牒第30章 玄感回京第23章 斷絕利益第23章 殺機暗伏第64章 予民厚禮第29章 蕭後召見第55章 兩座崔府第19章 夜攻河內第2章 欺人太甚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26章 一戰成名第36章 各有選擇第7章 古怪心思第102章 血戰沙場第23章 遼城之殤第30章 巡視考場第21章 試探底線第6章 玄感起事第24章 河邊誤認第18章 玄感野望第35章 衛南漁翁第11章 興風作浪第30章 驕將爭功第2章 家法伺候第5章 突厥野心第17章 爭奪鐵礦第29章 回馬一槍第41章 想走不易第29章 側翼佈局第17章 京城遊俠第34章 枕戈以待第47章 雨夜追擊第66章 尋找時機第61章 聯盟分裂第22章 北突求援第40章 禍水東引第36章 霹靂行動
第55章 兩座崔府第36章 鐵血柔情(下)第19章 壯士秦瓊第26章 考場意外第149章 爭奪棋子第25章 關鍵人物第25章 血戰大利(下)第58章 新婚回門第26章 柴紹心機第39章 妥協援兵第39章 承天廣場第40章 朝堂之議第24章 酒樓告別第67章 當即立斷第48章 圍城打援第6章 借兵突厥第10章 米酒事件第70章 漢中內訌第19章 贖買條件第26章 裴氏父子第35章 狡雄世充第44章 西秦使者第21章 長孫又至第25章 初查齊郡第52章 請君入甕第12章 仁壽宮變(四)第93章 隋唐大戰(二十三)第3章 盜馬風波第42章 踏平瓦崗第23章 斷絕利益第86章 最後通牒第13章 棒打長孫第58章 蕭後心思第27章 元家之慾第21章 試探底線第26章 一條記錄第23章 斷絕利益第20章 背後較量(上)第53章 四子巧郎第18章 契苾助力第72章 請功負罪第13章 城中暗流第49章 趙郡小村第9章 敵後戰線第27章 迎頭痛擊(中)第84章 連夜出擊第11章 仇恨深化第40章 軒然大波第88章 隋唐大戰(十八)第5章 刀法秘笈(上)第49章 引發上怒第50章 鴻門酒宴第9章 貿易之利第23章 男扮女裝第44章 西秦使者第10章 仁壽宮變(二)第41章 局面被動第33章 北邙祭祖第46章 糧價危機第13章 城中暗流第10章 窮途出路第35章 弓如霹靂第7章 兵壓關內第86章 最後通牒第30章 玄感回京第23章 斷絕利益第23章 殺機暗伏第64章 予民厚禮第29章 蕭後召見第55章 兩座崔府第19章 夜攻河內第2章 欺人太甚第35章 鐵血柔情(上)第26章 一戰成名第36章 各有選擇第7章 古怪心思第102章 血戰沙場第23章 遼城之殤第30章 巡視考場第21章 試探底線第6章 玄感起事第24章 河邊誤認第18章 玄感野望第35章 衛南漁翁第11章 興風作浪第30章 驕將爭功第2章 家法伺候第5章 突厥野心第17章 爭奪鐵礦第29章 回馬一槍第41章 想走不易第29章 側翼佈局第17章 京城遊俠第34章 枕戈以待第47章 雨夜追擊第66章 尋找時機第61章 聯盟分裂第22章 北突求援第40章 禍水東引第36章 霹靂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