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分憂之臣

大業八年,大隋皇帝楊廣所發動的第一次高麗戰爭以一種虎頭蛇尾似的方式結束了。

九支大軍共二十餘萬人渡過鴨淥水向高麗都城平壤進發,在渡薩水時,因爲糧食斷絕而不得不倉惶撤軍,隋軍軍心瓦解,大軍潰敗,士兵們各自逃生,渡遼河時的九路大軍,共計三十萬五千人,最後逃回軍營僅兩千七百人,其餘士兵除了戰死之外,全部逃亡。

不僅是作戰之軍逃亡,駐紮在遼水以東的近七十萬大軍中也爆發了嚴重的疫病,病死者十之三四,楊廣在無比震怒後,最終也無可奈何,將九路大軍主帥全部拘押,下旨班師,結束了第一次高麗戰爭。

耗時一年半準備,幾乎耗盡了大半國力,死亡數百萬人的戰爭,最後僅僅只佔據了遼水東岸的幾座城池,就這樣近乎草率地匆匆結束了。

一百一十萬大軍出征高麗,最後撤回到涿郡時,只剩下五十萬,損失了六十萬人,這是一筆難以算清的糊塗帳,多少人戰死、多少人逃亡、多少人病死,誰也說不清楚,但結局卻是明擺着,不能因爲佔領遼東城便可改變,隋軍東征高麗失敗了。

隋軍大敗,震驚天下,楊廣也知道無法向天下人交代,他以受降使違揹他的旨意爲由,下令將尚書右丞劉士龍斬首,以謝罪天下,同時將戰敗的罪責推到於仲文身上,於仲文身爲主帥,懈怠不力,以致隋軍大敗,下旨罷免他的一切官職爵位,收監關押,於仲文悲憤成疾,不久便病死。

臨朔宮內,楊廣揹着手在御書中來回踱步,他有些心煩意亂,他的策略只能說成功了一半,依然有五十萬人跟他撤回了涿郡,而且大部分都是關隴貴族子弟率領的軍隊,這令他心中極爲惱火。

另一方面,高麗之戰的失敗也極大地削了他的顏面,使他感到十分難堪,雖然他有心理準備,但事情真的發生時,這種失敗的壓力還是讓他有點難以承受,楊廣對自己的所擬定策略也開始有些動搖了,利用高麗之戰來削弱關隴貴族的策略是否得不償失?

“陛下,楊總管來了。”門口傳來宦官的稟報。

楊元慶的到來令他精神一振,現在他急需有一個人來替他分憂,他儘管更相信宇文述一點,但宇文述的眼光和思略都不如楊元慶,這個時候,他還是更需要楊元慶。

“宣他覲見!”

片刻,楊元慶匆匆走了進來,躬身施禮道:“臣楊元慶參見陛下!”

“楊愛卿免禮。”

此時楊元慶的出現使楊廣心中感到格外親切,他雖然對楊元慶這個人不是很信任,但他卻非常信任楊元慶的能力,他交給楊元慶的任何事情,楊元慶都沒有讓自己失望,正是這種‘楊元慶從無失敗’的心理暗示,使楊廣在潛意識裡對楊元慶有了一絲依賴,這種依賴連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

楊廣立刻對旁邊宦官吩咐道:“賜座!”

一名宦官端來一隻軟薄的坐墊,替楊元慶鋪好。

“謝陛下賜座。”

楊元慶行一禮,坐了下來,他欠身笑道:“見到陛下平安歸來,臣不勝欣喜。”

楊元慶這句話說得很誠懇,令楊廣心中感到一絲暖意,他微微一嘆,“朕也沒有想到這場戰役輸得如此之慘,如此狼狽,令朕難以向天下人交代。”

楊元慶很理解楊廣此時的心情,患得患失,那種既實現了計劃但丟盡了顏面的糾結,他也知道楊廣找自己來,就是希望自己替他解開這個結。

楊元慶笑了一笑,“恕臣直言,其實臣在五月時便已經意識到這次高麗之戰很可能要失敗。”

楊廣一愣,“愛卿這是何意?”

“陛下,五月時有大量民夫南逃,很多人都患了疫病,臣便知道遼東爆發了疫病,臣便意識到,這場遼東戰役恐怕凶多吉少,自古以來,沒有哪場戰役在爆發疫病的情況下能獲勝,臣相信大家都能理解這一點,這就像開皇十八年先帝徵高麗雖失敗,卻沒有人抱怨先帝一樣。”

楊元慶的一席話,就像在楊廣心中搬開了一塊沉重的大石,楊廣的心頓時輕鬆了很多,是啊!疫病爆發,又豈是他楊廣所能控制,這場戰役失敗的主要原因應該是疫病。

楊廣讚許地笑道:“楊愛卿說得不錯,而且做得也很好,疫病防治得力,使幽州沒有被疫病侵害,朕一定要好好嘉獎愛卿,並要讓天下人知道你的功績。”

“多謝陛下!“楊元慶能感受到楊廣心中的愉快,知道楊廣已經解開了心中的糾結,楊元慶又笑着勸他道:“陛下,僅微臣和陛下知道這個原因還不夠,必須要讓天下人都瞭解高麗戰敗的真正原因是疫病。”

楊廣點點頭,“愛卿說得有道理,朕打算下詔書,將這個原因頒佈天下。”

“臣有個建議,不如選一些能言善說的大臣和軍士組成一個宣講團,讓他們巡遊天下,去各郡縣的官學講演,講述這次高麗戰爭的始末,講述高麗對大隋的威脅,讓天下人明白攻打高麗的必要,同時又能切身感受到疫病的慘烈,臣相信這樣做,一定會讓天下人理解,爲何要發動高麗之戰,也讓他們知道,失敗並不是陛下的責任,而是和開皇十八年一樣,病魔肆虐。”

楊元慶的建議使楊廣眼睛一亮,儘管這種方法他聞所未聞,但細細一想,卻又十分在理,雖然他很不願意低下高貴的頭顱,但他也明白,這次高麗之戰的失敗對他名聲影響很大,楊元慶的這個建議對維護他帝王的尊嚴會非常有效。

楊廣沉思良久,終於點了點頭,“誠如愛卿所言,這個建議朕接受了。”

失敗的陰影在楊廣心中漸漸淡去,他的思路又轉到了關隴貴族的身上,楊廣站起身,揹着手走到窗前,他微微嘆了口氣,“元慶,這次高麗之戰朕沒有完全達到目的,朕還想再一次進攻高麗,你覺得如何?”

楊元慶已經掌握了楊廣的一個規律,只要他稱呼自己名字,而不是叫自己楊愛卿,那十有八九就是和關隴貴族有關。

其實楊元慶也並不希望第二次高麗戰爭發生,因爲歷史上,他的父親楊玄感應該就是在第二次高麗戰爭時造反,雖然楊玄感已經被罷免尚書之職,但他的野心還在,他的造反極可能還會如期發生,無論如何,他不能讓歷史再按原來的軌跡行走,尤其他楊元慶已經掌握了改變歷史的能力。

楊元慶陷入沉思之中,楊廣轉過頭望着他,“元慶,朕想聽聽你的意見。”

楊元慶輕輕嘆息一聲,“陛下,臣以爲這次高麗戰役後,很多人的心態都會改變,很多人都會有想法,臣建議陛下暫時不要做出決定,先觀察幾個月,再考慮對策。”

楊廣點了點頭,不愧是自己對付關隴貴族的得力干將,每一個建議都能說到點子上,楊元慶這個建議深諳張弛之道,剛剛打完高麗之戰,確實需要鬆弛一段時間,觀察一下關隴貴族的動向。

楊廣看了一眼楊元慶,眼中露出讚賞之色,他微微笑道:“現在是八月下旬,朕明天就要啓程回京了,你把幽州之事安排好後,你也進京,朕還有很多倚重你之處。”

“臣遵旨!”

.........八月,楊廣下旨令五十萬大軍各自歸府,他在涿郡休整幾曰後,便乘龍舟返回京城,九月中旬,楊廣即將抵達京城時,他又下達了旨意,以剿匪和防治疫病有功,加封幽州總管楊元慶爲金紫光祿大夫,升爵位爲豐國公,同時追封爲國陣亡的右屯衛大將軍麥鐵杖爲宿國公,準其長子繼承爵位。

總管宅邸內,楊元慶的親兵們正在忙碌地收拾物品,準備返回京城,楊元慶回京需要一個理由,楊廣便在快抵達京城時給他創造了這個機會,他必須回京受封並謝恩。

楊元慶的東西不多,除了給妻女買的禮物外,其餘便是他的書籍,另外還有親兵們自己的東西,這一次他也準備乘船回京,幽州總管府有三艘兩千石的官船。

“總管,李使君來了!”

楊元慶一回頭,只見李淵走進了大門,李淵拱手笑道:“大門敞開,無人看守,我只好不請自進了。”

“李使君不必客氣,找我有事嗎?”

“有件事想麻煩使君。”

李淵笑道:“我打算讓三個犬子回京,總管是否方便讓他們搭船?”

楊元慶微微一笑,“這是小事一樁,李使君說一聲就是了,何必親自上門?”

“其實我還有一事想拜請楊總官幫忙!”

李淵臉上露出一絲爲難之色,對楊元慶道:“我次子世民想拜李司馬爲師,學習兵法,但李司馬沒有迴應,楊總管能不能替我說一說?”

楊元慶嚇了一跳,李世民居然想拜李靖爲師,學習兵法,這怎麼行,雖然他教元吉和玄霸步弓射騎箭,又教李世民瞭解什麼是帥箭,那不過是搗搗漿糊,官場上慣用的花槍罷了,聽起來好像不錯,可真的想學,就會發現他教的東西沒有任何實際內容。

但李世民要跟李靖學兵法,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莫說李靖沒有答應,就算李靖答應了,他也不準。

楊元慶打了個哈哈笑道:“難得世民有這個興趣,我當然會成全,我去找李司馬說說,不過我醜話說在前面,這畢竟不是公事,勉強不來,李司馬若實在不肯答應,我也沒有辦法。”

李淵大喜,只要楊元慶肯去說情,那就有八分的把握了,李淵也發現了,李靖確實是大才,如果世民能拜他爲師,將來他必爲自己所用。

“那就拜託楊總管了!”

“好吧!我今晚就去找他,如果李司馬答應,那麼世民就不用跟我回京了。”

“那是自然,多謝了。”

李淵施一禮,便告辭走了,楊元慶望着李淵的背影,眯眼笑了起來,李淵想得挺美,居然要挖自己牆角,做夢吧!

()

第8章 天下十猛第47章 匪亂再起第46章 落井下石第31章 新的靠山第37章 致命一箭第4章 威逼利誘第30章 倒齊暗流第69章 殺機四伏第16章 紅影驚現第31章 以刀代令第3章 風雨前夜第28章 二次談判第37章 秦王求援第25章 血戰大利(下)第18章 兩肋插刀第21章 內部生變第41章 李密之思第105章 虎穴奇計第21章 雙猛大戰第18章 調兵遣將第17章 隋胡大戰(上)第27章 迎頭痛擊(中)第20章 奇恥大辱第63章 北地迎歸第5章 初到幽州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27章 會寧換帥第24章 安撫江南第45章 四面皆敵第31章 被迫受命第19章 首鼠兩端第50章 鴻門酒宴第21章 背後較量(中)第58章 穩住李唐第8章 被迫換帥第12章 河內對策第14章 得罪小人第23章 豐州東擴第17章 收網抓魚第6章 北地天鵝第10章 君廓獻計第50章 局勢漸變第8章 假途滅虢第28章 意外消息第118章 咬金請纓第10章 善度聖意第22章 蕭後來臨第45章 明智決定第20章 緊急受命第6章 一劍之情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90章 大戰悄至第14章 意外之箭第5章 敏秋心事第30章 三個條件第44章 爾虞我詐第59章 心有不滿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20章 絕戶之計第20章 貨幣之源第10章 反間之計第59章 兄弟分權第12章 帝王心思第41章 楊家之請第4章 天下大變第85章 隋唐大戰(十五)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113章 長安城破第22章 心理毒箭第29章 回馬一槍第66章 羅家有喜第28章 殺人無形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64章 予民厚禮第39章 意外來客第66章 碎葉求救第2章 帝王失信第36章 返回太原第1章 出征突厥第6章 小事化大第25章 關鍵人物第41章 屈突中計第21章 試探底線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17章 隋胡大戰(上)第7章 生死之約第48章 東線突破第23章 豐州東擴第53章 臣的要求第14章 意外之箭第40章 權貴施壓第17章 君心難測第8章 黑夜黑人第15章 化繁爲簡第35章 被俘權相第38章 知微見着第40章 禍水東引第27章 壟斷漕運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24章 臨戰增帥
第8章 天下十猛第47章 匪亂再起第46章 落井下石第31章 新的靠山第37章 致命一箭第4章 威逼利誘第30章 倒齊暗流第69章 殺機四伏第16章 紅影驚現第31章 以刀代令第3章 風雨前夜第28章 二次談判第37章 秦王求援第25章 血戰大利(下)第18章 兩肋插刀第21章 內部生變第41章 李密之思第105章 虎穴奇計第21章 雙猛大戰第18章 調兵遣將第17章 隋胡大戰(上)第27章 迎頭痛擊(中)第20章 奇恥大辱第63章 北地迎歸第5章 初到幽州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27章 會寧換帥第24章 安撫江南第45章 四面皆敵第31章 被迫受命第19章 首鼠兩端第50章 鴻門酒宴第21章 背後較量(中)第58章 穩住李唐第8章 被迫換帥第12章 河內對策第14章 得罪小人第23章 豐州東擴第17章 收網抓魚第6章 北地天鵝第10章 君廓獻計第50章 局勢漸變第8章 假途滅虢第28章 意外消息第118章 咬金請纓第10章 善度聖意第22章 蕭後來臨第45章 明智決定第20章 緊急受命第6章 一劍之情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90章 大戰悄至第14章 意外之箭第5章 敏秋心事第30章 三個條件第44章 爾虞我詐第59章 心有不滿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20章 絕戶之計第20章 貨幣之源第10章 反間之計第59章 兄弟分權第12章 帝王心思第41章 楊家之請第4章 天下大變第85章 隋唐大戰(十五)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113章 長安城破第22章 心理毒箭第29章 回馬一槍第66章 羅家有喜第28章 殺人無形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64章 予民厚禮第39章 意外來客第66章 碎葉求救第2章 帝王失信第36章 返回太原第1章 出征突厥第6章 小事化大第25章 關鍵人物第41章 屈突中計第21章 試探底線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17章 隋胡大戰(上)第7章 生死之約第48章 東線突破第23章 豐州東擴第53章 臣的要求第14章 意外之箭第40章 權貴施壓第17章 君心難測第8章 黑夜黑人第15章 化繁爲簡第35章 被俘權相第38章 知微見着第40章 禍水東引第27章 壟斷漕運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24章 臨戰增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