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

唐軍一萬援軍便是幾天前才招募之兵,李世民的原意是讓這些新招募之兵去守城,把有訓練的士兵換出來支援銅官道和東線,不料李元吉說服了父親,把四萬守城軍奪走。

萬般無奈之下,李建成只得派新兵支援兩地,儘管他也知道,新兵支援沒有任何意義,但多少讓他心理上有點安慰。

一萬新兵從長安一路奔跑而來,早已累得筋疲力盡,眼看到同官縣,大多數人都已跑不動了,不少人甚至趴在地上再也不肯起來。

這支新兵的行軍速度很慢,走了兩天才到銅官道,正好和撤下的殷開山部擦肩而過。

率領這支萬人軍的唐軍主將是永安王李孝基,他在巴蜀大敗,扮作商人逃回了長安,被李淵一頓大罵,革去他永安王之爵,降職爲左驍衛將軍。

李孝基的心情不好,脾氣也極爲暴躁,一路上吼罵這些新兵,命士兵用鞭子抽打驅趕。

“你們這些沒用的廢物,你們是去打仗,不是去賞花,起來!”

李孝基一邊大罵,一邊用鞭子狠抽幾名趴在地上不肯起來的士兵,這時,他的一名親兵騎馬飛馳而至,“王爺!”

親兵有些驚恐道:“我們發現同官縣好像有隋軍。”

“什麼?”

李孝基大吃一驚,他打手簾向數裡外的同官縣望去,沒有看出什麼異常。

就在這時,只聽四周戰鼓驟然響起,鼓聲如雷,突然出現了鋪天蓋地的旗幟,四面八方喊殺聲震天。

李孝基驚得鞭子落地,這聲勢至少是數萬人的兵力,只見前方塵土飛揚,一支數千人的騎兵向這邊席捲殺來。

唐軍士兵驚恐萬分,紛紛後退,李孝基揮刀大喊:“穩住,迎戰上去!”

隋軍五千騎兵勢如奔雷,像一把鋒利的戰刀向唐軍士兵迎頭劈來,沙場上塵土瀰漫,不少唐軍士兵還沒有反應過來,要戰還是要逃,但隋軍騎兵已經殺進了唐軍士兵羣中。

霎時間慘叫聲驟起,這些筋疲力盡的新兵被嚇破了膽,他們很多人幾天前還是農民,拿着鋤頭耕地,或者是小商人,走街串巷賣貨,剛到長安便發了一身沉重的盔甲,很多人連盔甲的綁帶都不會系,更談不上什麼訓練。

當戰場上的慘烈殺戮突然而至,這些唐軍新兵瞬間崩潰了,一萬唐軍調頭便逃,儘管他們已經筋疲力盡,但在生命遭遇威脅之時,激發了他們身體中的潛能,他們拼死奔逃,爭先恐後,互相踐踏,慘叫聲、哭喊聲響徹原野。

“穩住陣腳,不要慌亂!”

李孝基大聲叫喊,但已經沒有人再理會他,他的聲音被淹沒在驚恐的叫喊聲中。

“王爺,軍隊已經完了,快撤吧!”幾名親兵焦急萬分地勸說李孝基。

李孝基見兵敗如山倒,不由長嘆一聲,他就說新兵不能上陣,太子偏偏不聽......

李孝基調轉馬頭便逃,百餘親兵簇擁着他,沒命地向南方奔去。

程咬金還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戰鬥,竟然一戰擊潰,比當年的中原亂匪還不如,他忍不住大笑:“他孃的,這還是士兵嗎?比騷娘們還不如,一碰身子就軟癱了。”

旁邊一名郎將低聲建議道:“將軍,殿下不是說殺不如俘嗎?抓了這一萬人當戰俘,或許獎賞更高。”

一句話提醒了程咬金,對!他怎麼忘記了。程咬金連忙大喊:“活抓戰俘!”

隋軍騎兵改變的陣型,變成了兩條長蛇,在敗兵的一左一右,向遠方拉伸,就像展開了一個巨大的口袋,將一萬潰逃的唐軍士兵包圍。

“投降不殺!”

數千隋軍高聲大喊,唐軍敗兵走投無路,紛紛跪地投降,此時的程咬金勇氣倍增,他彷彿看見了國公的爵位在向他招手。

他立刻下令留一千軍看管戰俘,他本人則率九千騎兵向關中腹地殺去。

這是第一支殺入關中腹地的隋軍,程咬金一連攻克華原縣和三原縣,頓時關中震動。

。。。。。。。。

此時關中東線也變得岌岌可危,負責防禦關中東線的唐軍主將是淮安王李神通,他率領三萬軍隊鎮守潼關和蒲津關,此時李神通也承受着巨大的壓力,十萬隋軍兵壓東線,其中兩萬人進攻潼關,八萬人攻進蒲津關。

蒲津關外的鐵索橋已經被拆除,但隋朝工部尚書李春卻率領三千工匠,僅用三天時間便修建了一座堅固的浮橋,使隋軍能順利渡過黃河,兵壓蒲津關下。

李神通已經兩天沒有入眠了,他心裡比誰都清楚,唐朝已經到了最危急的時刻,或者說大事已去,他的三萬軍無論如何阻擋不了十萬大軍的進攻,那他該何去何從?

李神通揹着手在房間裡一圈圈地踱步,心中焦慮不安,這是他的心腹大將史萬寶走了進來,“王爺,卑職有幾句話想說。”

李神通點點頭,“進來說吧!”

史萬寶原本是長安大俠,拉了一支軍隊在關中造反,李淵入關中之前,他投降了李神通,又利用他的聲望說服了關中其他幾支反賊投降,爲李淵迅速掃平關中留下了大功,被封爲原國公。

此時的局勢他比誰都清楚,唐朝眼看大勢已去,他怎麼能不爲自己尋找一條後路呢?難道也要他史萬寶爲李唐殉葬不成,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不過史萬寶也知道,李神通是李唐宗室,是不可能投降隋軍,只能用計把他調走。

“王爺,卑職在考慮,爲什麼我們就死守關中,不能爲自己尋找一條後路呢?”

李神通看了他一眼,他知道這名手下的歪點子很多,或許他真有什麼辦法,便問道:“你想說什麼?”

“卑職在考慮,唐軍應該開闢一條關中至隴右的通道,如果關中保不住,就索性退到隴右,如果有可能,再佔領河西,利用隴右和河西爲根基,再向西發展,西部地域廣闊,或許能重建西大唐。”

李神通嘆了口氣,“恐怕聖上不想離開關中。”

“那王爺可以去啊!走洛水道北上關內道,趁豐州和靈武郡一帶隋軍兵力空虛,一舉佔領這兩地,奪取糧食,再殺進河西,王爺,隋朝舉傾國之兵圍困關中,其餘很多地方都必然空虛,正是有機可趁啊!”

李神通低頭不語,他感覺這太冒險了,他躊躇良久道:“恐怕士兵不肯跟我冒險。”

史萬寶心中暗歎一口氣,這李神通確實做不成大事,沒有一點魄力,“可是王爺,現在關中危在旦夕,十萬隋軍陳兵在外,若不想辦法破局,我們就會被困死在蒲津關,王爺,形勢危急啊!”

“這個我也知道,我在等朝廷的消息,太子那邊一定會有援軍,他已經承諾我,很快就會派援軍到來,我們再等一等。”

史萬寶心中冷笑一聲,他可不想再等下去了,就在這時,一名士兵飛奔來報,“啓稟王爺,大事不好,隋將秦瓊率五萬軍從洛水道殺來。”

突來的消息令李神通大吃一驚,他心中慌亂成一團,已顧不上身份,連忙問史萬寶,“史將軍,現在我們該如何是好?”

史萬寶心中暗忖,此時不走,更待何時?他立刻道:“王爺,蒲津關兩面都可以防禦,但潼關不行,那邊只有五千軍把守,一但隋軍殺到潼關之後,潼關就完了,卑職願速領兵一萬,增援潼關,請王爺趕緊催促朝廷援軍,成敗就在此一舉。”

李神通心中慌忙萬分,無暇分辨史萬寶的真實用意,不過一萬軍隊還是太多了一點,他想了想道,“也好,你可率五千軍速去增援潼關,潼關就由你爲主將,邵忠爲副將,朝廷方面的援軍我來催促。”

李神通當即撥付了五千軍隊給史萬寶,命他鎮守潼關,史萬寶星夜出發,率軍向潼關趕去,次日天剛亮,史萬寶率五千軍隊趕到了潼關。

潼關守將也是李神通的一名心腹部將,名叫邵忠,他聽說史萬寶來接管潼關守備,立刻出城五里相迎,邵忠在史萬寶馬前單膝跪下,“卑職參見史大將軍!”

史萬寶馬鞭一指,“給我拿下了!”

一羣士兵撲上來,將邵忠按到在地,邵忠大喊:“史將軍,卑職無罪!”

史萬寶冷笑一聲,不理會他,又命人將邵忠的親兵全部抓捕,他率軍抵達潼關,立刻召集數十名將領訓話。

大堂之上,史萬寶摁劍在坐下,冷冷地望着二十幾名偏將和郎將,在大堂四周,數百名校刀手執刀而立,令二十幾名將領忐忑不安。

“各位將軍,我先告訴大家一個消息,秦瓊已率五萬隋軍從洛水道殺來,已經殺到我們後面,最遲明天,五萬隋軍將抵達潼關後背,我們將腹背受敵,大家說,大家說我們現在該怎麼辦?”

大堂頓時一片驚呼,二十幾名將領都露出了驚恐的神情,衆人竊竊私語,史萬寶重重咳嗽一聲,打斷了將領們的議論,厲聲道:“我再問一遍,我們現在該怎麼辦?”

將領們忽然明白了史萬寶的意思,一起單膝跪下道:“願聽史將軍做主!”

史萬寶得意地笑了起來,站起身道:“好!各位將軍,唐軍大勢已去,識時務者爲俊傑,我們須爲自己的前途考慮,所以我決定,開潼關投降隋軍,如果志向不同者,可以走,我史萬寶絕不勉強。”

“我們願隨史將軍投降!”衆將皆一致表示願意投降。

史萬寶目光掃過衆人一圈,見人人皆願意投降,他點了點頭,“傳我的命令,開潼關城投降隋軍。”

唐軍在東線的防禦終於崩潰了,隨着潼關守將史萬寶的投降,裴行儼部兩萬隋軍進入了潼關,加上秦瓊的五萬軍隊,前後十五萬大軍圍困蒲津關。

就在兵困蒲津關的當天晚上,蒲津關唐軍兵營發生了內訌,數千唐軍不願再爲唐朝效力,殺將造反,開城向隋軍投降,隋軍殺進了蒲津關,李神通在絕望中自殺身亡。

李神通之死,意味着唐軍在關中東線全線失守,十五萬隋軍殺入關中。()

第24章 汾陽宮監第25章 搶人事件第19章 首鼠兩端第32章 壯士斷腕第26章 一條記錄第36章 返回太原第38章 皇后之勸第13章 李密特使第56章 雙相辭呈第51章 致命一擊第28章 盛名之禍第14章 武周示弱第28章 初遇建德第141章 聯姻條件第16章 何罪之有?第27章 奪取河陽第24章 血戰大利(中)第54章 齊王之危第38章 拋出誘餌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20章 奇恥大辱第32章 狼水伏擊第13章 收復齊郡第23章 都市賣豹第12章 裴閥老謀第15章 安撫江都第111章 意外發現第16章 月夜雙殺第18章 爾虞我詐第25章 分憂之臣第4章 江淮伏威第31章 重磅加碼第10章 矛盾激化第39章 發現機會第27章 逼出水面第46章 斷臂之仇第38章 兵分兩路第22章 井陘遇警第29章 回馬一槍第78章 隋唐大戰(八)第58章 穩住李唐第26章 一條記錄第96章 舉國兵策第25章 秦王心計第32章 最壞結果第48章 欲迎還拒第4章 恩怨分明(下)第19章 首鼠兩端第30章 玄感回京第12章 北巡訊至第45章 援軍到來第47章 江都驚魂(上)第41章 兵困雁門第9章 朝局悄變第42章 暗流洶涌第27章 元家之慾第8章 斬斷後路第15章 黑夜突破第9章 挖掘線索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20章 奇恥大辱第67章 兵壓漢中第41章 高麗水師第45章 血戰平壤(下)第22章 南壓李淵第63章 北地迎歸第28章 殺人無形第24章 各有所學第19章 邙山遇故第1章 上洛隱梟第7章 古怪心思第45章 血戰平壤(下)第68章 羅藝之慮第15章 京城讖語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3章 神秘使臣第1章 初使西域第34章 斷然拒絕第94章 新朝開啓第19章 誘敵之計第37章 內廷獻策(下)第26章 初戰王薄第116章 洛陽淪陷第42章 是功是過第36章 千里改錯第5章 敦煌布棋第3章 南華之會第18章 反間之計第24章 朝堂對質第38章 東路使者第51章 草原異變第6章 夜襲柔遠第66章 尋找時機第46章 拖住主力第9章 玄感之憂第29章 豐都事件第34章 推波助瀾第26章 說服李靖第28章 馳援代州第4章 假手於賀
第24章 汾陽宮監第25章 搶人事件第19章 首鼠兩端第32章 壯士斷腕第26章 一條記錄第36章 返回太原第38章 皇后之勸第13章 李密特使第56章 雙相辭呈第51章 致命一擊第28章 盛名之禍第14章 武周示弱第28章 初遇建德第141章 聯姻條件第16章 何罪之有?第27章 奪取河陽第24章 血戰大利(中)第54章 齊王之危第38章 拋出誘餌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20章 奇恥大辱第32章 狼水伏擊第13章 收復齊郡第23章 都市賣豹第12章 裴閥老謀第15章 安撫江都第111章 意外發現第16章 月夜雙殺第18章 爾虞我詐第25章 分憂之臣第4章 江淮伏威第31章 重磅加碼第10章 矛盾激化第39章 發現機會第27章 逼出水面第46章 斷臂之仇第38章 兵分兩路第22章 井陘遇警第29章 回馬一槍第78章 隋唐大戰(八)第58章 穩住李唐第26章 一條記錄第96章 舉國兵策第25章 秦王心計第32章 最壞結果第48章 欲迎還拒第4章 恩怨分明(下)第19章 首鼠兩端第30章 玄感回京第12章 北巡訊至第45章 援軍到來第47章 江都驚魂(上)第41章 兵困雁門第9章 朝局悄變第42章 暗流洶涌第27章 元家之慾第8章 斬斷後路第15章 黑夜突破第9章 挖掘線索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20章 奇恥大辱第67章 兵壓漢中第41章 高麗水師第45章 血戰平壤(下)第22章 南壓李淵第63章 北地迎歸第28章 殺人無形第24章 各有所學第19章 邙山遇故第1章 上洛隱梟第7章 古怪心思第45章 血戰平壤(下)第68章 羅藝之慮第15章 京城讖語第20章 公主夜宴(上)第3章 神秘使臣第1章 初使西域第34章 斷然拒絕第94章 新朝開啓第19章 誘敵之計第37章 內廷獻策(下)第26章 初戰王薄第116章 洛陽淪陷第42章 是功是過第36章 千里改錯第5章 敦煌布棋第3章 南華之會第18章 反間之計第24章 朝堂對質第38章 東路使者第51章 草原異變第6章 夜襲柔遠第66章 尋找時機第46章 拖住主力第9章 玄感之憂第29章 豐都事件第34章 推波助瀾第26章 說服李靖第28章 馳援代州第4章 假手於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