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敦煌風動

如果把河西走廊比作是維繫中原和西域的一根皮帶,那麼敦煌郡就是這根皮帶上的鐵釦,或者說它是西域通向中原的咽喉,在整個西域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

敦煌郡同時也是一個很奇特的地域,當其他西域各郡都被鮮卑、被柔然、被突厥等草原鐵騎席捲而逐漸胡化之時,敦煌郡卻依然保持着強大的漢文化,就彷彿茫茫沙漠中的一塊綠洲。

此時的敦煌郡依然被大涼國的殘餘勢力控制着,李軌的族弟李兆錦一直被任命爲大涼國的沙州都督,在大涼國滅亡後,李兆錦已經決定投降唐朝,但這時傳來李軌在長安被殺的消息,李兆錦便改變主意,自立爲敦煌王,他向唐朝提出了投降的條件,他願意臣服唐朝,但他依然要保持自己的軍隊和地盤。

唐廷無法接受這樣的條件,雙方的談判陷入僵局之中,此時唐朝正全力以赴剿滅西秦國,這便使敦煌郡暫時變得沉寂起來。

十一月的敦煌寒風呼嘯,沙塵漫漫,嚴酷的寒冷使地面上沒有了生機,彷彿石頭都要凍裂了,敦煌進入了嚴冬,昔日商貿繁忙的絲綢之路也變得冷清,再也看不到商隊蹤影,商人們都回家休息了,等待着春天的來臨。

可就在這凜冽的寒風中,卻隱隱傳來了駝鈴悅耳的叮噹聲,昏暗的天空下,果然有一隊駱駝冒着寒風和沙塵在艱難地向敦煌城方向跋涉,在蒼茫的大地上顯得格外地生機勃勃。

“李將軍,離敦煌城還有多遠?我快堅持不住了。”風沙中,一名夥計模樣的年輕人趴在駱駝上,扯開嗓子大聲叫喊。

李校尉便是他們的首領,一個三十歲左右的男子。身材魁梧。長着一張輪廓分明的臉龐,粗濃如刷子般的眉毛下,目光明亮而銳利。透露着堅忍不拔的男人毅力。

他叫李沙陀,是李靖兄長李端的次子,一直跟隨叔父李靖多年。從一名士卒一步步累功升爲斥候鷹擊郎將,這次跟隨蘇定方出征敦煌,他奉命前來聯繫敦煌的親隋派,也就是楊元慶當年留在敦煌郡的一些勢力。

他帶着二十名手下扮作一支從長安過來的商隊,在玉門縣買了十幾頭駱駝,身上也有唐朝的關牒,李沙陀是第一次來敦煌,但他卻在豐州呆過多年,能適應這種惡劣的大風天氣。他看了看天色,天色昏暗,看不出時辰。但估計快到傍晚了。他便大聲問旁邊的嚮導,“馬果大叔。敦煌城還有多遠?”

嚮導名叫馬果,是個六十餘歲的老者,身上有一半漢人血統,他曾經是一個商人,常年往來於河西走廊,對這一帶的地形及氣候瞭如指掌,他是被蘇定方軍隊找到當了嚮導。

馬果呵呵笑道:“快了,再走幾裡便能看見城池輪廓了。”

衆人又走了幾裡,果然隱隱約約看見了一座城池的輪廓,二十名手下頓時一片歡呼,在風沙中跋涉了近半個月,終於看見了他們此行的目的地。

........

敦煌城的盤查要比隋軍們想的寬鬆得多,守城士兵只簡單看了一下關牒,便放他們進城了。

和城外的寒風凜冽、渺無人煙相比,敦煌城內卻是另一番景象,大街上人來人往,頗爲熱鬧,不少商鋪門前有夥計在大聲吆喝,許多小販在街道兩邊擺起了地攤,賣食物和手工藝品,將道路兩邊堵得水泄不通,很多馬車行走艱難,車伕在大聲叫罵。

一行人牽着駱駝在大街上緩緩行走,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種重新回到人間的興奮,感受着這種恍如隔世般的熱鬧,這裡和中原並沒有太大的區別,無論是建築還是人的面孔,就是中原的一座大城,偶然出現的一些異域面孔,才使他們忽然意識到,這裡其實是和中原相隔萬里的西域,

李沙陀在一家客棧內安頓好了手下,便一個人匆匆趕去了城南,在城南,幾次打聽後,他找到了沈府,一座黑門大宅,在中原,像沈家這種沒有爵位的大戶是不允許有門樓,但在敦煌,卻沒有這種限制,李沙陀甚至還看到了門口有兩座石獅,這是官府和權貴府門前的標識,沈家居然也有。

李沙陀走上臺階,對一名正在掃地的老家人拱拱手道:“請轉告伱家主人,就說中原有客人來訪。”

老家人看了他一眼,轉身慢慢吞吞進府去了,片刻出來一名管家模樣的人,精明能幹,他拱手笑道:“請問這位先生是找沈家嗎?”

“我是三公子派來的,特來送一封信。”

“三公子?”管家嘴裡念兩遍,猛地恍然大悟,連忙道:“先請進府稍候。”

管家將李沙陀請進府門,拔足向內宅奔去,片刻,一名頭戴紗帽,身穿錦袍的中年男子在幾名家人的陪同下,快步走了出來,激動得連聲問:“送信人在哪裡?”

這個男子便是沈春的父親沈侗仁,自從大哥沈晚椿在去年過世後,由於大哥膝下無子,他便成爲敦煌沈氏一支的家主,沈春是他第三個兒子,離家多年,三年前寫來過一封家信,說在豐州任職,現在終於又來消息了。

沈侗仁也聽說了中原發生的鉅變,豐州軍已經佔據河東,建立了新的隋朝,這使他對兒子的消息更加期盼。

李沙陀上前施一禮,“先生可是沈參軍之父?我是說沈春沈參軍。”

“正是!正是!”

沈侗仁聽說自己兒子做了參軍事,高興呵呵直笑,李沙陀取出一封信遞給了沈侗仁,笑道:“在下李沙陀,是令郎同僚。”

“哦!原來是李使君。”

沈侗仁聽出對方並不是普通的送信人,連忙客氣道:“李使君請一併進內堂說話。”

沈侗仁將李沙陀請進內堂,又命人上了茶,雖然他們身在遙遠的西域,但依然保持着南朝的習俗,茶葉也是從遙遠南方運來。

沈侗仁看完兒子的信,臉色有些凝重,眼睛裡閃爍着喜悅和驚疑,他是沈玄檜之子,他們兄弟一共四人,還有一個最小的妹妹,妹妹秋娘嫁給了陳朝大將張忠肅,陳朝滅亡後不久,他們父親起兵反隋,結果被鎮壓,父親和大哥慘死,母親自殺,兄弟三人連同家人一起被流放到了敦煌,一晃就過了二十幾年。

沒想到沈家沒有起色,倒是他們妹妹秋娘成了楊元慶的乳母,女兒出塵更是嫁給了楊元慶,現爲楚王側妃,使沈氏家族再次獲得復興的機會,令他心情激動,久久難以平息。

沈侗仁看到信的最後,這才知道眼前這位送信人的身份,他看了一眼李沙陀,連忙拱手歉然道,“原來是李將軍,失敬了。”

李沙陀微微一笑,“沈家主認爲隋軍奪取敦煌的可能性有多大?”

“這個不好說啊!”

沈侗仁微微嘆了口氣,“自從隴西李氏建立涼國後,我們這些從南方遷來士族便日趨式微,而敦煌從前的世家大族,如索氏、曹氏、張氏和李氏又重新得勢,屢屢欺壓我們,去年蕭茵茵率領蕭氏家族二百餘人遷回荊州老家,陳家也遷回了丹陽,剩下謝、陸、沈三姓勢力更加微弱,全靠敦煌郡司馬陸淳興庇護,否則我們也得被逼遷走。”

李沙陀明白他們的難處,現在中原戰亂,不到迫不得已,誰也不會遷往戰亂之地,可見這些江南士族所受到的壓迫,但沈侗仁不肯詳細說,李沙陀也不好多問。

李沙陀卻很關心另一個人的情況,他連忙問道:“那李珠將軍呢?”

李珠就是當年的楊大郎,被楊元慶留在敦煌爲都尉,掌管敦煌之軍,沈侗仁冷笑一聲,“此人麼?若不是此人,涼國的軍隊怎麼可能輕易奪取敦煌郡,他認了李軌爲義父,被封爲右武衛大將,便搖身一變成了李兆錦的侄子,充當李兆錦的急先鋒,奪走我們的土地和糧食,陳守和的兩個兒子便是被他所殺,陳家被迫遷回丹陽郡,蕭家的商隊也是被他所搶,馬匹和駱駝變成了軍隊之物,財物獻給了李兆錦,他還娶了索家之女爲妻,現在風光八面,我背後都叫他李豬。”

李沙陀心中大爲驚訝,蘇將軍告訴他,這個李珠是他們可以信賴之人,怎麼會變成這樣?

沉吟一下,李沙陀又問道:“這個李珠現在在敦煌郡擔任什麼職務?”

“他是李兆錦的兩名副將之一,出了名的冷酷無情,將軍最好不要去找他。”

沈侗仁嘆息一聲,雖然隋朝想奪回敦煌,而且封他兒子沈春爲敦煌郡太守,這固然令人欣喜,可是他們確實幫不了隋軍,他們的土地全部被奪走,家產被強徵一半作爲軍費,沈家現在收入來源斷絕,只能靠過去的一點積蓄勉強維持家族的生活,江南的幾大家族早已失去了過去了風光。

這時,沈侗仁忽然想起一事,急忙道:“我可以聯繫陸家,司馬陸淳興便是陸氏家主陸淳和之弟,和我有二十幾年的交情,彼此很熟悉,我知道他極爲憎恨李兆錦,更重要是他手中有一定權力,熟悉敦煌郡的官場人脈,應該能幫助伱們。”

李沙陀想了想,這樣也好,可以從陸司馬那裡瞭解到敦煌郡的兵力分佈、裝備和其他重要情報,對他們奪取敦煌郡,並穩定敦煌局勢將有極大幫助。

“那就麻煩沈家主了。”

“不用客氣,我應該全力助伱們。”

沈侗仁想了想又道:“李將軍住哪裡?我今晚上聯繫他,或許我會來找伱們。”

“我們住在北城附近的平安客棧。”

.........

第42章 步步緊逼第15章 貌合神離第41章 楊家之請第9章 一名小兵第22章 烽火狼煙第20章 一夜軍變第17章 勇闖縣獄第78章 攻而不克第16章 月夜雙殺第150章 獨孤之悟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78章 戰略撤退第22章 井陘遇警第33章 拜彌勒教第30章 飲恨弘農第21章 建德逼反第5章 兩個使者第34章 威震突厥(下)第22章 戰略撤退第35章 弓如霹靂第29章 風過雁門第51章 一葉知秋第49章 重甲破術第55章 江陵變天第36章 形勢嚴峻第147章 意外消息第32章 最壞結果第35章 弓如霹靂第16章 夜探胡營第145章 沉重打擊第31章 重磅加碼第22章 河東紳商第34章 知己知彼第8章 夜襲敵哨第3章 雙瞳之將第51章 玄感之死第19章 關隴雙貴第1章 江南隱憂第140章 蕭樑烈女第137章 嚴厲警告第44章 當局者迷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30章 尉遲抉擇第25章 燕城大戰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40章 軒然大波第65章 北市買珠第8章 突發事件第14章 仁壽宮變(六)第5章 兩個使者第53章 建德求和第27章 義成公主第71章 隋唐大戰(一)第23章 遠方來人第10章 誰是刺客?第116章 洛陽淪陷第13章 勝利逃亡第17章 李淵失言第22章 井陘遇警第54章 雨夜獻城第42章 不臣之心第89章 胡馬煙塵第18章 情報之思第34章 知己知彼第29章 情理之中第14章 死地後生第21章 幽州平寇第136章 利益攸關第42章 長安科舉第141章 聯姻條件第14章 貌忠實奸第25章 初有收穫第19章 夜審出塵第2章 水火楊家第2章 齊郡召將第63章 一支冷箭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34章 微服私訪第37章 內廷獻策(下)第25章 意外收穫第106章 雪夜踏關第4章 突厥異變第23章 夜襲飛狐第24章 以信立身第52章 死不瞑目第82章 隋唐大戰(十二)第18章 少童何人?第51章 長安警報第22章 南壓李淵第15章 楊府爭權(上)第16章 軍心不穩第27章 金口已開第18章 舊情難動第32章 致命疏忽第46章 王庭之變第9章 利益之爭第25章 海底之針第27章 關中之變第116章 洛陽淪陷第24章 酒樓告別
第42章 步步緊逼第15章 貌合神離第41章 楊家之請第9章 一名小兵第22章 烽火狼煙第20章 一夜軍變第17章 勇闖縣獄第78章 攻而不克第16章 月夜雙殺第150章 獨孤之悟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78章 戰略撤退第22章 井陘遇警第33章 拜彌勒教第30章 飲恨弘農第21章 建德逼反第5章 兩個使者第34章 威震突厥(下)第22章 戰略撤退第35章 弓如霹靂第29章 風過雁門第51章 一葉知秋第49章 重甲破術第55章 江陵變天第36章 形勢嚴峻第147章 意外消息第32章 最壞結果第35章 弓如霹靂第16章 夜探胡營第145章 沉重打擊第31章 重磅加碼第22章 河東紳商第34章 知己知彼第8章 夜襲敵哨第3章 雙瞳之將第51章 玄感之死第19章 關隴雙貴第1章 江南隱憂第140章 蕭樑烈女第137章 嚴厲警告第44章 當局者迷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30章 尉遲抉擇第25章 燕城大戰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40章 軒然大波第65章 北市買珠第8章 突發事件第14章 仁壽宮變(六)第5章 兩個使者第53章 建德求和第27章 義成公主第71章 隋唐大戰(一)第23章 遠方來人第10章 誰是刺客?第116章 洛陽淪陷第13章 勝利逃亡第17章 李淵失言第22章 井陘遇警第54章 雨夜獻城第42章 不臣之心第89章 胡馬煙塵第18章 情報之思第34章 知己知彼第29章 情理之中第14章 死地後生第21章 幽州平寇第136章 利益攸關第42章 長安科舉第141章 聯姻條件第14章 貌忠實奸第25章 初有收穫第19章 夜審出塵第2章 水火楊家第2章 齊郡召將第63章 一支冷箭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34章 微服私訪第37章 內廷獻策(下)第25章 意外收穫第106章 雪夜踏關第4章 突厥異變第23章 夜襲飛狐第24章 以信立身第52章 死不瞑目第82章 隋唐大戰(十二)第18章 少童何人?第51章 長安警報第22章 南壓李淵第15章 楊府爭權(上)第16章 軍心不穩第27章 金口已開第18章 舊情難動第32章 致命疏忽第46章 王庭之變第9章 利益之爭第25章 海底之針第27章 關中之變第116章 洛陽淪陷第24章 酒樓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