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洛陽兵變

王世充剛剛得到雲定興的消息,皇泰帝以身體不適拒絕了去邙山祭天的建議,沒想到,雲定興的人前腳剛剛走,段達的女婿後腳便跟來了。

中軍偏帳內,王世充坐在案前仔細地看段達寫給他的信,看得很仔細,一個字也沒有漏過,從這封信中他讀出了段達的恐懼,竟然沒有任何條件地將所有的細節都寫了出來,怎麼發動,何時發動?甚至代表之將是誰都寫了出來,而通篇上下只有一個意思,向自己效忠,段達表現出了十足的奴才相。

段達的奴才相固然讓王世充感到不齒,但這種奴才很有用,他還正發愁僅憑雲定興一人無法穩住局面,多了一個段達,倒也正好。

“我知道了,張縣令回去告訴段相國,我絕不會辜負他的一番美意,他有付出,就一定會有得到。”

“多謝鄭王殿下美言,下官告辭了。”

“去吧!”

王世充將張定打發走了,他揹着手在營帳裡慢慢走着,思考着最後的方案,王世充現在有些猶豫的是,他到底是要一步走,還是分兩步,一步走,就是直接登基上位,分兩步走,就是先掌朝政大權,然後坐穩了位子再逼皇泰帝禪讓。

從個人感情上,他傾向於一步走,直接登基上位,他手中有十萬石糧食,足以收買民心,但理智又告訴他,如果是那樣,絕大部分朝臣都會棄他而逃,做一個光桿皇帝又有什麼意義?分兩步走。等他坐穩朝政,將朝臣漸漸收心後再禪讓登基,只是這樣,等待中的日子會令他感到煎熬。

他還需要再考慮考慮,還有楊元慶,他承諾將皇泰帝交還給楊元慶,王世充不明白楊元慶爲什麼會想要皇泰帝。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解釋,楊元慶要給朝臣們一個說法。要收買人心,但好像又有點牽強。

這時,一名親衛快步走到門口。稟報道:“啓稟王爺,宮裡來人了,說是有聖旨到來!”

王世充一怔,他臉上立刻露出了一絲冷笑,他聖旨要說什麼了。

“速擺香案接旨!”

中軍帳前,香案已擺好,宦官趙英忠手捧聖旨,面無表情地站在一旁,他身後還站着兩名小宦官,王世充在香案前跪了下來。恭恭敬敬道:“王世充聽旨!”

趙英忠走到正面,刷地展開聖旨,朗聲讀道:“皇泰二年剛至,萬機待理,然朕受命於天。躬耕大隋社稷,當心懷上天之敬畏,感恩懷德,朕思之,祭拜上天乃人主本份,不可因事而廢。特決定皇泰二年正月初六,於皇宮拜祭上天,命尚書左僕射盧楚爲主祭,朕與鄭王同祭上天,凡七品以上朝臣皆當出席,不可誤缺,欽此!”

“臣王世充遵旨!”

王世充恭敬地磕了三個頭,站起身問道:“我聽雲尚書說,不是建議聖上去邙山祭天嗎?怎麼又改到皇宮內了?”

趙英忠臉上擠出了笑容,躬身笑道:“王爺有所不知,聖上這次新年龍體欠佳,太醫來過兩次,不准他出門,他雖有心想去邙山,怎奈身體支持不住,只能等明年去邙山祭天,今年本打算不祭,得到雲尚書的提醒,聖上決定就在承德大殿前祭祀上天,屆時鄭王殿下將和聖上同祭,這可是大隋從未有過的殊榮,恭喜鄭王殿下啊!”

王世充呵呵一笑,“多謝趙公公美言,我一定會去與聖上同祭。”

他立刻回頭令道:“拿三百兩黃金來!”

趙英忠一驚,連忙擺手,“這可不行!”

士兵將一盤黃金擡至,王世充將三十餅黃金放進袋子,硬塞給了他,“這是給公公的茶錢,若不要就不給我王世充面子,快收下。”

趙英忠心中暗喜,這可是三百兩黃金啊!他又假意推辭兩下,便欣然收下,喜滋滋地回宮去了。

王世充望着他的身影走遠,冷冷哼了一聲,“敢收我的黃金,活得不耐煩了。”……

皇宮裡,盧楚在最後勸說皇泰帝楊侗接受他們的方案,楊侗雖然答應在皇宮祭天,但他對趁機殺死王世充心懷疑慮,他擔心這樣會導致京城大亂。

“陛下,慶父不死,魯難未已,王世充若不死,我大隋的危難也不會停止,臣也知道殺了王世充,他的手下會在京城滋事,但他們畢竟是隋軍,只要有陛下在,他們不會進攻皇宮,而且只要軍心混亂,他們就會逐漸四散逃去,我再出精銳抓捕王世充子侄,陛下,王世充之危消弭矣!

楊侗聽懂了盧楚的意思,他吃驚道:“相國莫非是要犧牲洛陽民衆來保皇宮嗎?”

“陛下!”

盧楚拖長了聲音,“臣也不想這樣做,但利弊選其一,這是最好的辦法,只要我們以後君臣合力,勵精圖治,洛陽民衆的傷痕就會逐漸被撫平,陛下,要做大事,不可拘小節啊!”

楊侗低頭不語,心中爲難之極,他寧可自己死,也絕不願意連累洛陽子民,盧楚明知王世充的軍隊會掠民,卻把它視爲消弭王世充之亂的手段,這讓楊侗無論如何不能接受。

他忽然擡起頭,鼓足勇氣道:“盧相國,我們可以向楊元慶求救,讓他出兵剿滅王世充之亂,我們可以讓兩隋合併,朕願意退位!”

“陛下糊塗了,兩隋合併,就算陛下願意退位,可朝臣們怎麼辦?陛下替他們有想過嗎?在新隋朝中會有他們的位子嗎?陛下,臣相信,朝廷上上下下都不會答應,臣第一個就不答應。”

盧楚着實有些惱火了,自己殫心竭力爲了他保住皇位,爲他剷除王世充。到頭來他居然想兩隋合併,洛陽依附上去,就成了後孃養的。

其實盧楚也知道,兩隋合併,以他盧氏家主和南隋首席相國的身份,保住合併後的相國之位沒有問題,但朝中其他大臣怎麼辦?他不能只考慮自己。爲百官之首,他必須考慮更多大臣的利益,更重要是。兩隋合併,那就是楊元慶的新朝了,大隋真的就完了。他的感情上接受不了。

楊侗長長嘆息一聲,“讓朕再考慮考慮吧!明天一早朕再答覆相國。”……

夜色中,盧楚的馬車在百餘名侍衛的保護下緩緩駛回府中,盧楚靠在車窗前望着夜色籠罩下的洛陽街道,凜冽的寒風中,依然有不少人在擺攤賣點小雜貨,今天是正月初四,生活的艱辛便迫使他們不得不出門擺攤。

盧楚低低嘆息一聲,昔日天下最繁盛的大隋之都,竟然淪落到如此淒涼的境地。真不知是何人之過?

馬車離宣風坊還有一里,忽然停了下來,車伕低聲喊道:“老爺,前面有軍隊!”

盧楚吃了一驚,探頭向前方望去。只見大街上佈滿了密密麻麻的黑影,那隻能是軍隊,“不好!”盧楚猛地反應過來,這是王世充提前發動了政變。

他焦急地大喊:“調頭回宮!”

馬車迅速調頭,發瘋地向皇宮奔去,這時。前方的軍隊也發現了他們,數百人隨尾追來,箭如雨發,盧楚的侍衛都是軟扮輕裝,只帶有刀,沒有穿盔甲盾牌,不斷有侍衛被箭射中,慘叫着從馬車摔下。

箭射穿了馬車,盧楚趴在馬車內,無數支箭從他頭頂射過,馬車一路狂奔,衝過洛水橋,終於抵達了端門,這時他的侍衛只剩下不足二十人。

五百多名追兵在洛水橋對面勒住戰馬,沒有繼續追趕,注視着端門緩緩關閉……

王世充五萬大軍進入了洛陽城,首當其衝便是四家相國府邸,皇甫無逸全家被亂軍所殺,皇甫無逸企圖逃跑,被亂箭射死在洛水之中,而韋霽因及時向王世充投降效忠而逃脫一命。

盧府大門前火光沖天,王世充親自率領五千軍隊包圍了盧府,火光中,王世充冷冷地注視從府內擡出的兩具屍體,這是盧楚的兩個兒子,雖然王世充答應楊元慶把盧楚交給他,但他卻沒有答應饒過盧楚的家人。

這時,一名校尉飛奔而出,單膝跪下將一封信呈上,“這就是殿下所要,卑職在盧楚書房找到。”

王世充打開信,正是盧楚等四名相國準備殺他的誓盟書,上面有四個相國的簽名和手印,王世充冷笑一聲,有了這個,他出師有名了。

“盧府其他人呢?”王世充又厲聲問道。

“按照殿下的命令,雞犬不留!”

“好!”

王世充一擺手,“去皇宮!”……

洛陽皇宮分爲皇城和宮城,皇城正門叫端門,左右各有一座掖門,皇城有大將費曜率領五千軍隊鎮守,他們嚴守宮門,正和王世充的軍隊對峙。

宮城內有一萬宿衛軍,其中虎賁軍五千人由盧楚的侄子盧祖尚率領,鎮守前宮,另外五千人稱爲龍驤軍,由將軍跋野綱統帥,鎮守後宮玄武門及皇帝的寢宮紫微宮。

此時,包圍皇宮的王世充軍隊已有五萬人之多,這一刻王世充下定了決心,走第二步,用楊侗爲傀儡帝,他總理朝政,稍微過度一段時間,奪下洛口城後他再登基稱帝。

但王世充並沒有出現在端門,他率領一萬軍繞到了宮城後方的玄武門,從這裡可以直接殺進皇泰帝楊侗所在的紫微宮。

王世充的軍隊剛抵達玄武門外,玄武大門便緩緩開啓了,龍驤將軍跋野綱騎馬飛奔而出,在王世充面前單膝跪下,“末將謹記鄭王殿下教誨,願爲鄭王殿下效命!”

王世充微微笑了起來,盧楚他們還以爲皇宮無懈可擊嗎?皇宮早已掌握在他王世充手中,他扶起跋野綱,“將軍請起,王世充萬分感激將軍的投誠,不知聖上現在何處?”

跋野綱回頭一揮手,“帶上來!”

數百名軍士從玄武門內涌出,火光中他們推出了兩人,一個正是驚恐萬分的皇泰帝楊侗,而另一人,準確地說是一具屍體,盧楚的屍體。

跋野綱歉然道:“盧楚誓不投降,奮力抵抗,被弟兄們亂刀砍死,殿下,卑職很抱歉。”

王世充無奈地嘆了口氣,雖然不好向楊元慶交代,但他也沒有辦法,宮亂不是他所能控制,王世充快步走到楊侗面前跪了下來,沉聲道:“陛下,臣王世充救駕來遲!”

()

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100章 血戰前夜第7章 楊府貴客第1章 初使西域第11章 花開花落第58章 新婚回門第18章 調兵遣將第41章 李密之思第26章 討要說法第9章 一名小兵第93章 待君入甕第42章 違禁生意第2章 聖旨東至第59章 獨孤之憂第1章 如期而至第8章 欲速不達第31章 軍機決策第41章 弟高一籌第11章 瀚海奇兵第26章 考場意外第7章 賀若之怒第47章 線娘進京第49章 平陽郡主第6章 裴府家宴第42章 局勢混亂第104章 暴雪來臨第15章 貌合神離第9章 帝心生嫌第8章 元慶抉擇第7章 兵壓關內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32章 文道武途第19章 夜審出塵第57章 楊家有女第1章 上洛隱梟第63章 一支冷箭第17章 隋胡大戰(上)第34章 突破之口第124章 竇氏之憂第147章 意外消息第124章 竇氏之憂第133章 危險之物第29章 風過雁門第2章 齊郡召將第24章 河邊誤認第38章 知微見着第19章 東巡長城第39章 意外來客第41章 爭鋒相對第18章 百戰之功第40章 痛苦抉擇第20章 君心似虎第2章 一戰成名第28章 俏語解憂第1章 返回太原第43章 孰敵孰友第32章 最壞結果第21章 京城來人第140章 蕭樑烈女第13章 投鼠忌器第64章 宮外之音第6章 西秦霸王第27章 迎頭痛擊(中)第38章 兩個時辰第2章 一戰成名第57章 楊家有女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28章 意外消息第23章 再見故人第47章 匪亂再起第1章 營州之變第93章 待君入甕第22章 心理毒箭第50章 潼關內訌第56章 王妃煩惱第64章 予民厚禮第12章 誥命風波第98章 兩線危機第28章 馳援代州第58章 李淵出事第29章 再提條件第44章 當局者迷第16章 仁壽宮變(八)第21章 初次談判第17章 京城遊俠第19章 蠢蠢欲動第16章 伴君如虎第18章 垂死掙扎第34章 裴矩之策第22章 河東紳商第34章 裴矩之策第99章 意外收穫第26章 初戰王薄第49章 重甲破術第29章 尋找軍資第35章 亡國之恨第8章 暗鬥不息第23章 智取霍邑第22章 鄭家春水第24章 各有所學
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100章 血戰前夜第7章 楊府貴客第1章 初使西域第11章 花開花落第58章 新婚回門第18章 調兵遣將第41章 李密之思第26章 討要說法第9章 一名小兵第93章 待君入甕第42章 違禁生意第2章 聖旨東至第59章 獨孤之憂第1章 如期而至第8章 欲速不達第31章 軍機決策第41章 弟高一籌第11章 瀚海奇兵第26章 考場意外第7章 賀若之怒第47章 線娘進京第49章 平陽郡主第6章 裴府家宴第42章 局勢混亂第104章 暴雪來臨第15章 貌合神離第9章 帝心生嫌第8章 元慶抉擇第7章 兵壓關內第44章 血戰平壤(中)第32章 文道武途第19章 夜審出塵第57章 楊家有女第1章 上洛隱梟第63章 一支冷箭第17章 隋胡大戰(上)第34章 突破之口第124章 竇氏之憂第147章 意外消息第124章 竇氏之憂第133章 危險之物第29章 風過雁門第2章 齊郡召將第24章 河邊誤認第38章 知微見着第19章 東巡長城第39章 意外來客第41章 爭鋒相對第18章 百戰之功第40章 痛苦抉擇第20章 君心似虎第2章 一戰成名第28章 俏語解憂第1章 返回太原第43章 孰敵孰友第32章 最壞結果第21章 京城來人第140章 蕭樑烈女第13章 投鼠忌器第64章 宮外之音第6章 西秦霸王第27章 迎頭痛擊(中)第38章 兩個時辰第2章 一戰成名第57章 楊家有女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28章 意外消息第23章 再見故人第47章 匪亂再起第1章 營州之變第93章 待君入甕第22章 心理毒箭第50章 潼關內訌第56章 王妃煩惱第64章 予民厚禮第12章 誥命風波第98章 兩線危機第28章 馳援代州第58章 李淵出事第29章 再提條件第44章 當局者迷第16章 仁壽宮變(八)第21章 初次談判第17章 京城遊俠第19章 蠢蠢欲動第16章 伴君如虎第18章 垂死掙扎第34章 裴矩之策第22章 河東紳商第34章 裴矩之策第99章 意外收穫第26章 初戰王薄第49章 重甲破術第29章 尋找軍資第35章 亡國之恨第8章 暗鬥不息第23章 智取霍邑第22章 鄭家春水第24章 各有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