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凌晨偷襲

豐州的戰爭已經進入到第十二天,十二天內,突厥大軍一共發起了四次大規模的進攻,但四次進攻都慘遭失敗,突厥軍的死傷已經高達四萬人,而大利城的守軍死傷也超過六千人,戰爭逐漸進入白熱化。

曠野裡屍橫遍地,到處是殘肢斷臂,鮮血染紅了大利城外的土地,數以百架的巢車、雲梯坍塌在曠野中,它們就像戰死的勇士,絕望地看着大利城頭上依舊在飄揚着的大隋赤旗。

突厥軍的戰術也在不斷地變化着,天還沒有亮,大利城內外籠罩着濃濃的白霧,這是仲春季節常常會出現的天氣,和秋天的風沙一樣,都是豐州的特色,但霧不會長,天大亮後便會消散。

戰爭停止了一天,城上的八千守軍墊着羊皮,蓋着厚厚的毯子,蜷縮在牆邊沉睡着,這時,一陣劇烈的震動使士兵們紛紛從夢中醒來,城頭上的警鐘也敲響了,‘當!當!當!’刺耳的鐘聲使所有的士兵都醒了過來,在城下休息的民團士兵也迅速衝上城頭,進入到各自的戰備位置。

牛乳般的大霧瀰漫在城牆內外,數十步外便看不見任何東西,只聽見轟隆隆的聲音在響動,士兵們議論紛紛,但每個人心中都充滿了疑惑和警惕。

如果是敵軍攻城,爲何沒有進攻的鼓聲?他們和突厥人交戰無數次,沒有鼓聲的進攻從來沒有發生過。

在大霧中指揮塔上的旗幟失去了作用,只能靠傳令,守城主將騎馬楊思恩騎馬飛奔而至。他大聲喊道:“這是敵軍偷襲,投石機發射!”

在命令聲中。一架架投石機開始吱嘎嘎絞動了,長長的臂杆猛地彈起,將一塊塊巨石飛射出去,射進了茫茫的霧氣中,瞬間,慘叫聲從霧氣中傳來,真是有敵軍來了。隋軍士兵紛紛振奮起精神,拉弓放箭,一片片箭雨向城外射去,幾乎在同一時候,鋪天蓋地的箭矢從大霧中飛出,數十隋軍士兵措不及防。慘叫着被射倒。

在一陣呼嘯聲中。數百塊巨石也從城下飛射而來,‘轟!’地砸在城頭上,一塊巨石擊碎了城垛,將十幾名隋軍砸飛出去,另一塊巨石擊中了一座投石機,投石機轟然散架,巨大木頭向隋軍頭頂上砸來。慘叫聲不斷響起。

瀰漫的大霧使戰局發生了逆轉,一直處於不利狀態下的攻城方開始佔據上風,突厥軍沒有擊鼓吹號,而是無聲無息地發動了偷襲戰。兩百輛投石機投入了戰場,突厥軍的投石機要比隋軍小,屬於人力拉拽式發射,一架投石機需要上百人拉拽,射程可達兩百五十步。在大霧的掩護下,它們已經抵達了兩百步外。向大利城發動了猛烈的攻擊。

經過十幾天的鏖戰,突厥軍也漸漸發現了隋軍的一些防禦漏洞。隋軍的投石機射距大多在四百步左右,最短也是三百步,而石砲的距離最長不超過百步,那麼在百步和三百步之間,就出現了一個空檔,百步外還可以用弩箭來彌補,但在兩百步到三百步之間是隋軍打擊力量最薄弱的環節。

在這個防禦環節隋軍是使用牀弩,但牀弩的破壞能力畢竟不能和投石機相比,而且突厥軍使用了鬥蒙防禦,所謂鬥蒙實際上就是一種大型皮盾,外型像鬥而得名,一隻鬥蒙高一丈兩尺,寬達兩丈,用巨木做支架,上面覆蓋數十層熟牛皮,除了千斤巨石的衝擊力能砸毀支架外,而牀弩和石砲都無法洞穿它,這是十幾名逃到突厥的馬邑郡工匠的發明,對防禦隋軍的弩箭非常實用。

在大霧和鬥蒙的保護下,隋軍的牀弩失去了威力,而突厥軍的兩百架投石機開始發威,一塊塊巨石沉重地砸在城牆上,使城磚破碎,牆面凹陷,守城隋軍和民團士兵在巨石的衝擊出現了大量死傷,城頭不斷有隋軍的投石機被擊中摧毀。

楊元慶已經出現在城頭上觀戰,他目光嚴峻,眼中有了憂慮之色,這是進攻十幾天,突厥軍第一次動用了投石機攻城,而且利用大霧爲掩護,不再使用人海戰術,突厥軍這種微妙的戰術變化使楊元慶感到了一種無形壓力,他很清楚,這種大霧天氣至少還會持續半個月,這會使守城遭遇極大的困難。

楊元慶並不是擔心大利城,他是擔心其他幾座城池,其他幾座城池的防禦能力都不如大利城,他們能否支持得住?

突厥人向來是攻城能力薄弱,但這次突厥軍所表現出的強大攻城能力出乎楊元慶的意料,也完全顛覆了他的觀念,在大業五年以前,突厥人攻城武器都十分粗陋,從當年薛延陀的攻城武器便可見一斑,但只有短短數年,突厥人制造能力便突飛猛進,這隻能說明逃亡隋民給突厥人帶來了巨大變化,這也是每次中原大亂都會給遊牧民族機會的主要原因,不僅僅是中原防禦能力降低,同時也使各種先進的技術傳入草原,使草原人的力量變得強大。

楊元慶微微嘆了口氣,中原人所信奉的防禦國策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匈奴走了,來的鮮卑和柔然人,鮮卑人南下又來了突厥人,突厥去了,將來還有回紇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滿人,草原的霸主總是層出不窮,防禦國策永遠只會處於被動之中。

這時,一塊巨石擊中了東段城牆的一個凹陷處,沉重的撞擊使城牆再也堅持不住,轟然崩塌,露出了一段寬十餘丈,高一丈的坍塌面,守衛在此處的數十名隋軍和三架牀弩慘叫着摔下城,從城內傾瀉出的大量泥土瞬間將他們掩埋。

與此同時,城頭上的隋軍大喊起來,大霧中出現了十座黑黝黝的龐然大物,突厥軍的攻城槌出現了,這些高達兩丈、長四丈的巨獸正緩緩向城牆開來。

攻城槌是用陰山內的千年巨木製成,槌頭裝上鑄鐵,用鐵鏈安掛在巨大的支架上,上面裝有頂棚以防禦弓箭,下面有六個巨大的木輪,一般由百餘頭牛拉拽,在進入弓箭射程後,便改由千餘人推動。

這種攻城槌一般是用於撞擊城門,但大利城有高高的吊橋,城門後也用巨石封死,攻城沒有意義,突厥軍便改用撞擊城牆,使城牆坍塌,便於後面的突厥大軍衝上城頭。

密集的巨石撞擊使城磚已變得鬆垮,如果再用攻城槌撞擊,城牆必然坍塌。

楊元慶目光嚴峻的注視着這十座巨大的攻城槌,他早安排下防禦之策,就等待着那一刻的機會出現。

護城內已經乾涸,突厥人在上面鋪上了厚實的寬木板,使身軀龐大的攻城槌能夠順利通過護城河,城頭上箭如雨下,千餘突厥士兵用巨盾掩護,推動攻城槌繼續前進,終於頂住了城牆,但護城河到城牆的寬度只有一丈五尺,這便使得攻城槌龐大的身軀橫跨在護城河上。

楊思恩目光緊緊地盯着這十輛龐然大物,當它們都先後跨上護城河之時,他下達了命令,“點火!”

數百支火把扔進了乾涸的護城河內,頃刻間,護城河大火熊熊燃燒起來,火勢洶涌,火焰升騰,鋪架在護城河上木板先後被燒斷,四五輛攻城槌陷入護城河中,頭朝上,豎陷在溝渠中,槌體脫落,滾落一旁,一座座攻城槌迅速被大火吞沒了。

一萬餘突厥士兵死傷無數,在大火中嚎叫掙扎,最終被火魔吞噬,剩下數千人調頭便跑,卻忘記了防禦,被隋軍箭矢射倒了大片。

在騰空的火焰中,霧氣漸漸消散,突厥人的兩百架投石機也趕在大霧消散前退出了戰場。

陽光驅散了霧氣,火勢慢慢消褪,突厥士兵燒焦的屍體和十座攻城槌的殘骸陷在護城河中,嫋嫋冒着青煙,散發出刺鼻的臭味。

空曠原野再次出現在隋軍面前,突厥軍已退回大營,始畢可汗咄吉騎馬立在大營前,遠遠地凝視大利城,儘管八天內他已損失了四萬餘人,攻城槌進攻也遭遇失利,但清晨出現的濃霧使他找到了進攻大利城的時機,他心中又開始在醞釀着下一次大規模的進攻。

就在這時,一名騎兵疾速奔來,翻身下馬上前稟報道:“啓稟可汗!三王子已經攻下了永豐城。”

咄吉大喜,攻破永豐城,意味着他的豐州之戰打開了缺口,他當即令道:“命咄苾大軍繼續南下,務必攻克河口城!”

咄吉心中又燃起了信心,只要攻下河口城,就打開了南下的通道,他便可以率軍去攻打靈武郡,楊元慶守大利城就沒有任何意義,他必然會棄城南下。

豐州的地形並不像草原那樣一望無際的平坦,尤其是南部,幾乎都是低緩的丘陵和大片森林,當然對於突厥騎兵來說沒有半點問題,但對於大量的帳篷、羊皮筏、攻城器等輜重車輛卻無法翻越,只能走豐州境內平坦的馳道。

大利城是南北馳道的起點,而永豐城便是扼守在北馳道上的一座重鎮,九原城是扼守在南馳道上的大城,最後南北馳道的匯接點便是河口城,奪下河口城便可以直接渡南黃河,再向南便是一馬平川,直接殺向靈武郡。

相對於九原城的堅固高大,永豐城就好攻得多,所以突厥軍選擇了走北馳道,進攻永豐城,現在永豐城被攻下,就只剩下一座河口城。

咄吉望着堅固的大利城,他心中開始猶豫起來,楊元慶知不知道永豐城已經失守?

這時,他的目光落在了一隻從南方飛來蒼鷹上……

第12章 練武第37章 南郡出事第76章 裴府問策第11章 宇文新計第21章 內部生變第5章 動之以情第28章 連環布套第39章 妥協援兵第33章 緣定三生第36章 千里改錯第4章 突厥異變第46章 漸束袋口第3章 黑臉魏刀第23章 南華梟雄第28章 殺人無形第15章 求賢若渴第15章 遭遇之戰第29章 豐都事件第68章 羅藝之慮第16章 三股勢力第86章 隋唐大戰(十六)第20章 貨幣之源第10章 米酒事件第13章 河底練刀第41章 弟高一籌第36章 屈突良言第1章 初入楊府第28章 人心難測第5章 可汗金箭第28章 初遇建德第5章 兩個使者第12章 最後抉擇第91章 隋唐大戰(二十一)第36章 三策選一第28章 俏語解憂第13章 引導消費第44章 爾虞我詐第25章 初有收穫第74章 難得一致第12章 最後抉擇第18章 爾虞我詐第1章 意外相逢第30章 倒齊暗流第32章 壯士斷腕第85章 隋唐大戰(十五)第23章 夜襲飛狐第39章 父子攤牌第4章 威逼利誘第40章 孤膽英雄第15章 貌合神離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16章 解囊救窘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2章 家法伺候第42章 局勢複雜第60章 關鍵人物第12章 平亂奪權第55章 江陵變天第52章 死不瞑目第16章 楊府爭權(下)第74章 隋唐大戰(四)第149章 爭奪棋子第7章 戰略對抗第32章 有喜有憂第50章 鴻門酒宴第56章 漁翁李密第13章 齊王軍師第71章 隋唐大戰(一)第13章 勝利逃亡第45章 佈局西域第60章 關鍵人物第4章 露出破綻第5章 公主承諾第56章 下婿催妝第40章 敏秋賑災第17章 李淵失言第13章 投鼠忌器第25章 野心泄露第33章 京城讖語第38章 東路使者第21章 試探底線第120章 絕妙好計第89章 隋唐大戰(十九)第48章 唐朝密使第16章 伴君如虎第29章 側翼佈局第26章 一條記錄第80章 長孫之策第18章 人贓俱獲第51章 連夜清洗第35章 衛南漁翁第47章 雁門初戰第30章 西路隋軍第86章 最後通牒第30章 關中應對第37章 南市酒樓第65章 北市買珠第32章 秀才造反第16章 重大隱憂第40章 南方來人
第12章 練武第37章 南郡出事第76章 裴府問策第11章 宇文新計第21章 內部生變第5章 動之以情第28章 連環布套第39章 妥協援兵第33章 緣定三生第36章 千里改錯第4章 突厥異變第46章 漸束袋口第3章 黑臉魏刀第23章 南華梟雄第28章 殺人無形第15章 求賢若渴第15章 遭遇之戰第29章 豐都事件第68章 羅藝之慮第16章 三股勢力第86章 隋唐大戰(十六)第20章 貨幣之源第10章 米酒事件第13章 河底練刀第41章 弟高一籌第36章 屈突良言第1章 初入楊府第28章 人心難測第5章 可汗金箭第28章 初遇建德第5章 兩個使者第12章 最後抉擇第91章 隋唐大戰(二十一)第36章 三策選一第28章 俏語解憂第13章 引導消費第44章 爾虞我詐第25章 初有收穫第74章 難得一致第12章 最後抉擇第18章 爾虞我詐第1章 意外相逢第30章 倒齊暗流第32章 壯士斷腕第85章 隋唐大戰(十五)第23章 夜襲飛狐第39章 父子攤牌第4章 威逼利誘第40章 孤膽英雄第15章 貌合神離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16章 解囊救窘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2章 家法伺候第42章 局勢複雜第60章 關鍵人物第12章 平亂奪權第55章 江陵變天第52章 死不瞑目第16章 楊府爭權(下)第74章 隋唐大戰(四)第149章 爭奪棋子第7章 戰略對抗第32章 有喜有憂第50章 鴻門酒宴第56章 漁翁李密第13章 齊王軍師第71章 隋唐大戰(一)第13章 勝利逃亡第45章 佈局西域第60章 關鍵人物第4章 露出破綻第5章 公主承諾第56章 下婿催妝第40章 敏秋賑災第17章 李淵失言第13章 投鼠忌器第25章 野心泄露第33章 京城讖語第38章 東路使者第21章 試探底線第120章 絕妙好計第89章 隋唐大戰(十九)第48章 唐朝密使第16章 伴君如虎第29章 側翼佈局第26章 一條記錄第80章 長孫之策第18章 人贓俱獲第51章 連夜清洗第35章 衛南漁翁第47章 雁門初戰第30章 西路隋軍第86章 最後通牒第30章 關中應對第37章 南市酒樓第65章 北市買珠第32章 秀才造反第16章 重大隱憂第40章 南方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