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盧銳就要倒黴

榮國公對韋太后一直心懷鄙夷,這回得知竟然是義川之子賀洱繼承大統,韋海池就此名正言順臨朝聽政,又哪會心悅誠服?他先是有意接近南陽郡王,意欲從這位宗正卿的口裡打聽宗室們爲何放着晉王賀燁不顧,心甘情願讓韋氏得逞,哪知南陽郡王對他不理不踩避而遠之,於是榮國公只好親近另一輔政王賀淇。

兩人就此“一拍即合”——

文皇后當年設立宗政堂,固然是爲避篡政之嫌,也確有與宗室王公共治國政之誠,那時宗室尚還繁盛,成年親王都有十好幾個,故連郡王其實都沒有資格加入宗政堂,又哪比得如今?因爲英宗朝諸王謀逆導致宗室不少獲罪,再兼肅宗、德宗子嗣單薄,連續兩朝因爲皇子得封親王者竟只有賀燁一人,偏偏又未及冠,再兼不學無術,雖然在宗政堂保有一席之位,實際上也是因爲韋太后堅持的結果,賀燁顯然只能對太后唯令是從,並不可能真正參涉朝政。

而諸郡王當中,南陽王顯然也只是形式上的存在,並不樂意干涉朝政,義川王又是顯然的“韋黨”,就越發顯得汝陽王賀淇勢單力孤,是以這位回過神之後,立即上諫因宗室“凋蔽”,宗政堂唯有幾人豈非有名無實,理當破格擢升諸國公入政,韋太后明知賀淇是意欲固勢,但她既然留了賀燁性命,並允准再置宗政堂,本就是爲了先利用賀燁與義川斬除賀淇,也不懼賀淇逐漸坐大。

讓那些野心勃勃心懷不軌者暴露本心,才更利於一網打盡永絕後患,所以太后乾脆利落允准賀淇所請,於是宗政堂便又加入了洛王一支不少僅封國公的成員。

汝陽王在宗政堂既然有了話語權,第一個針對之人就是元得志,汝陽黨質疑元得志既非科舉入仕又非出身世宦之族,何德何能執掌尚書省甚至拜相?再加上榮國公的及時投誠,於是汝陽王力薦榮國公爲尚書令,入政事堂爲首輔之一。

賀淇此舉,顯然不僅僅是要爭取宗政堂的話語權,而是欲將勢力滲入政事堂,如此才能達到與太后黨分庭抗禮目的。

同時,在榮國公的勸諫下,賀淇也同意必須拉攏晉王燁,最好是挑唆賀燁與太后生隙,甚至於爲奪帝位倒戈相向,晉王燁若與太后拼得魚死網破,他賀淇豈不是能坐享其成?

於是就算榮國公尚還沒有如願爭得相位,盧銳便已經聽令行事糾纏賀燁,當然也沒樂觀自信到立即說服賀燁倒戈的地步,用意無非是想讓敏感多疑的太后先生防範,當賀燁舉步維艱甚至生死攸關,那就不難說服其孤注一擲與韋氏你死我活了!

又說盧銳,原本就是個嬌生慣養的紈絝子弟,這回入宮哭喪頗多限制勞累,簡直讓他苦不堪言——他之曾姑祖盧太后爲大行皇帝祖母,而其祖父榮國公又爲宗長,盧銳是長房嫡孫,論來是大行皇帝晚輩,故四十九日喪儀必須全程參與,罷朝儀雖然告一段落,然則一日三個時辰長跪哀哭,再兼只能以粥素充飢和衣臥席的苛陋居食委實讓盧銳難以適應,好在眼看不少宗室子弟先行買通內宦補以“加餐”之舉,盧銳頓時有若醍醐灌頂。

古禮規定,服喪期內本當居陋服素,而所謂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這般嚴格的喪儀其實不拘庶民,反而越是貴族之家越應遵奉,可自從兩晉以來,喪儀制度日漸寬限,養尊處優的貴族根本不可能做到服喪期間不進葷腥居臥草廬,是以只要做到丁憂服喪不興宴慶,是否高榻軟枕是否戒絕酒肉已經不再重要,於是偶然出了個真正的孝子,必然會大加表彰——大周文宗時期,就有一個出身世族卻家境沒落的士子,因連續十年之間,逢祖父、父、伯叔接連辭世,此子爲守孝道,變賣家財不應舉業,最後窮困潦倒到了年過而立竟討不到媳婦的地步,因當地縣令聽聞其孝行,故舉薦朝廷,於是不經舉試而得出身,後官及四品,不僅重振家業,直到如今還有人對其孝行津津樂道奉爲典範。

其實這原本是世族子弟應當遵遁的禮法,然而因爲“世風日下”,偶然出了一個遁規蹈距者,就此成爲“道德標杆”天下典範。

賀衍若非君帝,論來不過是盧銳一個遠房表叔,單講血緣親情,盧銳自然不會爲他服喪,頂多奉上喪儀哭拜一場罷了,只不過天下沒有那麼多“若非”,盧銳縱然愚狂,而不至於做爲不敬君父的舉動,然而眼看着諸多宗室子弟都能用錢銀買得糕點甜食以慰腹腸,那些食物雖然不比大魚大肉,總比素粥強上十倍,盧銳心想既然宗室子弟都敢明目張膽有違喪儀,可見世道如此皇室也不至於苛嚴太過,自己若不效仿,豈不自找罪受?

事實上盧銳的以爲也並非愚狂,皇室如若當真苛嚴,閹宦們又哪有糕點甜食可售?

雖然太后無睱主管治喪,將治喪事宜完全交託宗正卿夫婦,然而南陽王妃畢竟只是外命婦,後宮事務眼下也只好交託賢妃元氏,對於賢妃而言,賀衍駕崩對她有利無害——皇帝從來對她不聞不問視如不見,賢妃早早就斷絕爭寵之心,一門心思只在於討好太后,眼下龍馭賓天,太后真真正正臨朝主政,淑妃已死,貴妃又奇蹟般地焚宮自盡了,賢妃自覺已爲後宮之主,小皇帝眼下路都走不穩,娶妻且有段時日呢,後宮豈不任由她橫行霸道?

於是服侍宗室王公、皇親國戚哭喪飲用的大利“買賣”,賢妃自然要一手壟斷了。

盧銳買通那內宦,恰巧就是賢妃心腹,這日整整三個時辰哭喪告滿,盧銳幾乎迫不及待回到暫居之處,位於門下省旁的少陽院中,臨時搭建一處專供哭喪者歇息的氈房,眼看案上已有內宦準備的食盒,正欲大快朵頤,忽見一女掀簾而入,雖身着素服,卻面若春桃,這讓數日不碰女色的盧銳頓覺垂涎不已,然而故作一本正經,起身詢問:“阿監爲何來此?”

這處隸屬外朝,雖有內宦出入,但鮮少見到宮女,盧銳又畢竟是皇親國戚,對宮廷禮規並非一無所知,有此一問時屬正常。

阿祿先禮後答:“鄙下爲含象殿宮人,奉太后之令,傳晉王入見,怎奈何遍尋不見,打聽得知近日郎君與殿下頗爲交近,故特來詢問,未知郎君可曾見着晉王?”

什麼特來詢問,無非是韋太后察覺自己與賀燁交近,遣人前來試探而已!

盧銳自然不會放過這回送上門來的挑撥機會,帶笑起身:“我早前才聽聞殿下似乎是和趙國公欲往昭德寺。”

“如此,多謝郎君指告,鄙下告辭。”阿祿緩緩轉身。

盧銳近前一步:“阿監留步,昭德寺雖處禁內,然必須經過含銀、昭訓兩處門禁,阿監雖受太后之令,未知可曾帶有太后特旨?”

宮女原本不得出入前朝,更何況喪儀時期,然而因爲此時是由太后主政,阿祿做爲含象殿宮人自然會有一定特權,但要出入門禁仍然需要太后特旨,故阿祿只好據實相告:“少不得先回含象殿,討得特旨後再往傳詔晉王。”

盧銳挑眉:“太后傳詔晉王應有要事,阿監一來一往豈不耽擱?在下願代阿監行此一遭,阿監莫不如在此暫候,更加便宜。”

昭德寺既然建於禁內,本爲君帝便宜時禮佛之地,逢此國喪,昭德寺住持自然也會參與喪儀,不少宗室王公待哭喪暫歇,也會前往昭德寺禮敬祈禱,以示忠誠之願,是以對參與禁內喪儀男賓並未禁止,憑符令即能出入,盧銳既然自請代阿祿傳令,當然更加便宜。

可盧銳卻顯然居心叵測,他只需在晉王面前語焉不詳,豈不耽擱晉王及時入見,太后必然會更生疑心,待他歸來之後,再添油加醋對這宮人說道一番賀燁的不以爲然,有這宮人煽風點火,賀燁豈不更加會受太后怒責?

因而盧銳生怕阿祿拒絕,忙不迭地擡腳往外:“阿監在此稍候罷。”

他當然不曾想到,等他前腳一走,阿祿便從袖子裡取出一小巧瓷樽,將內中液體傾注進了瓷甕之內,尚且溫熱的甜湯之中。

第930章 難怪子嗣艱難第539章 循序漸進第1347章 改法制第568章 高玉祥的救星第682章 阮美男登場第834章 晉王很懊惱第1200章 敬畏第401章 實在饒幸第1335章 迎戰第1268章 準才人、準女官第241章 十一娘原來是“獅子”第167章 可憐的肋骨第483章 驪山行第691章 露尾第942章 偶爾第1304章 孤勇第268章 圍擁萬年廨第1063章 謝瑩獻計第223章 驚變第1229章 挑撥未遂,矛盾仍起第1368章 致命疏忽第230章 死者赫連九第1024章 元氏的作用第513章 隱患多多第1328章 我也已經開始了第240章 六娘還活着第1115章 留守第260章 賀十四伴舞第351章 黃泉入口走一遭第833章 棋局之上第1323 章 送別第1061章 阡陌的來歷第1277章 相見第649章 晚輩不好惹第1307章 終級目的第 1042章 入險境第607章 姚氏潑鬧第937章 御史房延清第1315章 請君赴會第197章 義川郡王不爲人知的愛好第1364章 太子“救美”第703章 承諾第812章 婁卓訓妻第1071章 是以退爲進第1051章 自古艱難唯一死第1203章 皇長子回宮第799章 火上澆油第1131章 名門第1079章 人心易變第478章 絕決第413章 璇璣之願第611章 晉王的好事第701章 原來竟是言情劇?第1369章 突厥滅第562章 各爲其主,並非同道第1297章 報仇有理,殺人無罪?第105章 關於江迂第209章 月容第535章 獠牙森森第1321章 死路即出路第1212章 正着第1378章 隱憂第879章 難自禁第713章 前車之鑑,不得不忍第14章 嫡母的重要性第158章 決勝第136章 瑤英的作用第461章 不應該的第714章 巡視第782章 還是美人計?第46章 命定之人第480章 關於仰慕第335章 大出意料的結果第90章 所謂“欽佩”第436章 武威伯示誠第767章 如此逼迫第692章 夜會第154章 引人注目第242章 剖析見真第303章 算計晉安第346章 觸發第59章 太夫人的品析第529章 號角第461章 不應該的第1183章 厥上,門外,兩雙第1413章 遣散第1260章 詩書之骨第941章 晉王很帥氣第1406章 還是想殺人第514章 江迂遭驚嚇第1014章 疫毒之戰?第1063章 謝瑩獻計第567章 小魚兒第824章 齊心協力捅窗紙第1302章 求助第1163章 千里鏡第873章 異香第67章 兄弟見面不相識第654章 夜遊第416章方氏有進展
第930章 難怪子嗣艱難第539章 循序漸進第1347章 改法制第568章 高玉祥的救星第682章 阮美男登場第834章 晉王很懊惱第1200章 敬畏第401章 實在饒幸第1335章 迎戰第1268章 準才人、準女官第241章 十一娘原來是“獅子”第167章 可憐的肋骨第483章 驪山行第691章 露尾第942章 偶爾第1304章 孤勇第268章 圍擁萬年廨第1063章 謝瑩獻計第223章 驚變第1229章 挑撥未遂,矛盾仍起第1368章 致命疏忽第230章 死者赫連九第1024章 元氏的作用第513章 隱患多多第1328章 我也已經開始了第240章 六娘還活着第1115章 留守第260章 賀十四伴舞第351章 黃泉入口走一遭第833章 棋局之上第1323 章 送別第1061章 阡陌的來歷第1277章 相見第649章 晚輩不好惹第1307章 終級目的第 1042章 入險境第607章 姚氏潑鬧第937章 御史房延清第1315章 請君赴會第197章 義川郡王不爲人知的愛好第1364章 太子“救美”第703章 承諾第812章 婁卓訓妻第1071章 是以退爲進第1051章 自古艱難唯一死第1203章 皇長子回宮第799章 火上澆油第1131章 名門第1079章 人心易變第478章 絕決第413章 璇璣之願第611章 晉王的好事第701章 原來竟是言情劇?第1369章 突厥滅第562章 各爲其主,並非同道第1297章 報仇有理,殺人無罪?第105章 關於江迂第209章 月容第535章 獠牙森森第1321章 死路即出路第1212章 正着第1378章 隱憂第879章 難自禁第713章 前車之鑑,不得不忍第14章 嫡母的重要性第158章 決勝第136章 瑤英的作用第461章 不應該的第714章 巡視第782章 還是美人計?第46章 命定之人第480章 關於仰慕第335章 大出意料的結果第90章 所謂“欽佩”第436章 武威伯示誠第767章 如此逼迫第692章 夜會第154章 引人注目第242章 剖析見真第303章 算計晉安第346章 觸發第59章 太夫人的品析第529章 號角第461章 不應該的第1183章 厥上,門外,兩雙第1413章 遣散第1260章 詩書之骨第941章 晉王很帥氣第1406章 還是想殺人第514章 江迂遭驚嚇第1014章 疫毒之戰?第1063章 謝瑩獻計第567章 小魚兒第824章 齊心協力捅窗紙第1302章 求助第1163章 千里鏡第873章 異香第67章 兄弟見面不相識第654章 夜遊第416章方氏有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