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戰火轉移

餘額不足

也就兩天的光景,陳宦派遣到成都的專員順利與護國軍總司令的高官們搭上了線。包括蔡鍔、王文華、熊克武等人在內,專員都是見過這些人,並運用各種方式來表達陳宦的意思。甚至在與蔡鍔對話的時候,專員還特別用心的強調陳宦本人對帝制持有保留態度,只是礙於北洋內部的聲勢和北方民間的呼聲,這才答應擁戴帝制。

這番話多多少少給護國軍衆將領帶來幾分欣慰。縱然外界都傳聞陳宦是袁世凱最嫡系的親信,更是繼袁肅之後中央軍系統着重力捧的形象人物。但是就之前一個月四川省內的軍事情況而言,護國軍衆人都是能輕易看出陳宦故意放着優勢不取,擺出一副退守的姿態。

有這個大前提,不僅讓熊克武鬆了一口氣,同時也爲這次秘密的會談奠定了信任基礎。

蔡鍔打心底自然不會完全相信陳宦派來的專員所說的話,他幾年前在北京時與陳宦是有一定接觸,對此人的脾性也摸清楚幾分。然而就目前重慶方面的佈防情況,即便護國軍這邊兵力優勢於彼,但一方面手裡的這三個梯隊是護國軍全部的本錢,另外一方面也沒有把握能在短時間裡攻克重慶。

一旦在重慶的戰事陷入僵直,從湖南、湖北趕來的援軍必會源源不斷,到時候護國軍這三個梯隊將會徹底被耗死在重慶這一線上。

如今陳宦主動表示停戰的態度,多少是避免了在重慶惡戰的風險。對蔡鍔和護國軍來說,無非是失去了這條北上的道口罷了。

再者同樣是在這幾天時間裡,湖南的革命軍以及廣西的護國軍第四梯隊頻頻傳來告急,若是連後方都無從穩定,更遑論還有氣勢北伐!

護國軍政府以及軍隊司令部從成立之初雖然制訂了北伐的假象,但所預計的北伐路線最多就是打到漢口,再遠也過不了許昌。這是由護國軍目前軍力和西南軍閥本身實力所限定的結果。此次北伐的首要目的如同大革命時期的一樣,就是要喚醒全國人民認識帝制弊端、反對帝制的心態。革命不是靠一支軍隊和幾個軍閥就能辦下來,關鍵還是要發動人民羣衆。

成都與重慶一番秘密的交流之後,蔡鍔與陳宦一拍即合,護國軍很快就表示願意從四川撤軍。但畢竟考慮到現在處於交戰狀態,彼此之間既是敵人,無論如何都需要加以提防。所以護國軍在什麼時候撤軍的安排上面,一直沒有給予陳宦確切的答覆,怕的就是護國軍主力部隊全部離川后,陳宦又會突然變卦。

蔡鍔在成都召開的護國軍高層軍事會議上,制訂了一套詳細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方略。哪怕麾下的許多部將都認爲陳宦從一開始沒有進攻,接下來也一定不敢輕易再有任何行動,沒必要如此勞神費力。但用兵之道變幻無常原本就應該小心謹慎。

按照蔡鍔的意思,表面上繼續與重慶方面保持談判對話的進程,然而第一梯隊和第二梯隊悄然由川南過省,往湖南方向挺進。

時間進入十一月下旬的時候,這場護國戰爭的規模已經發生了一些爲妙的變化。戰爭的規模和聲勢上自然愈演愈烈,然而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的新聞輿論,大部分都在追加報道四川的情況,民間普建認爲四川纔是此次南北衝突的主要戰場所在。道聽途說、人云亦云,許多報館也根本不負責任,以至於很快就傳出了在四川南北雙方大打出手的局面。

相反,外界對於湖南、廣西、廣東發生的駁火事件,卻誤以爲僅僅只是中華革命黨人策劃的小規模暴力行動,根本入不得這次護國戰爭的主流。

可事實上,護國軍政府成立至今南北雙方都沒有爆發大規模的對陣作戰,所謂的反帝制軍事行動的內容恰恰就是那些所謂不入流的小規模交火。相對而言,要算能有一定規模的交戰,還是發生在廣西境內陸榮廷部與護國軍第四梯隊的衝突。只不過陸榮廷調動數以萬計的兵力,真正投入正面作戰的卻只有幾千人罷了。即便是這幾千人,也都分散的十分稀薄,整體上來看也就彷佛是遊擊作戰一般。

護國軍第四梯隊一直沒有放棄桂林周邊的勢力地盤,但是考慮到桂軍來勢洶洶,還是適當的在粵北和湖南交界的地方進行預備轉移,提前鋪墊好一個後路。

只是表面上桂軍沒有一次性造成重大的軍事打擊,但由於護國軍第四梯隊的編制複雜,從而導致內部矛盾重重,反而一下子陷入了內憂外患的境況。劉古香和劉震寰原本是同一陣線上的兩路部隊,卻在應付陸榮廷的安排上發生了極其嚴重的分歧,劉古香是老派革命黨人,堅持認爲應該在桂林與桂軍決一死戰,哪怕戰死也在所不惜。

然則劉震寰卻不贊成劉古香這種意氣用事,就連蔡鍔早先在組編第四梯隊時便再三叮囑,廣西、粵北的戰事只能儘量拖延,絕不應該輕易的發起主力對決。只要主力部隊能夠保存並且延續下來,便能爲護國軍主力部隊北伐奠定南方穩定的基礎。

劉古香骨子裡還是有一種堅忍的頑固,他在大革命時期便充滿一腔熱血和十足的幹勁,好不容易等到現在又有了如此大規模、大陣仗的護國軍革命,自然迫不及待想要發光發熱。

最終第四梯隊主力部隊一分爲二,劉古香咬定陸裕光、譚浩明只會虛張聲勢,並不敢發動大規模的進攻,最起碼在短期之內不可能如此。他當然不是憑空的猜測,自己在廣西省內活動了這麼多年,對桂系軍閥內部多少是有一些瞭解,陸榮廷與昔日幾個拜把子兄弟表面上很有默契並且利益一致,可實際上暗中也在爾虞我詐、爭奪權力地位。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還是陸榮廷因爲覬覦已久的廣東問題,與袁世凱之間還是存在不小的矛盾。早幾年袁世凱爲了拉攏陸榮廷支持北洋政府,的的確確真金白銀給了不少援助,但袁世凱的野心是完成整個中國的統一,前提就必須消滅所有盤踞各地的軍閥,因此在陸榮廷真正渴望所得到的地盤利益方面,袁世凱是暗中做了諸多限制。

不得不說,如今陸榮廷的心頭大恨除了省內盤踞的幾支小軍閥勢力之外,另外一個就是現任廣東軍務幫辦和陸軍提督的龍濟光。二次革命時,龍濟光的部隊原本是遭到廣東本地革命軍重創,最終還是陸榮廷派遣部隊增援廣東,這纔將革命黨人徹底鎮壓下來。

陸榮廷在鎮壓廣東革命上面是費盡了心血,到頭來袁世凱卻大力扶植龍濟光執掌廣東地方大權。儘管陸榮廷現在也掌握了一部分廣東的地盤,可龍濟光在袁世凱的提攜之下不僅恢復了元氣,甚至還成爲了雄踞南粵最強的一支軍閥。對於陸榮廷來說,自己要想獨佔兩廣,遲早與龍濟光之間會發生衝突。

正是因爲有了這兩層關係,所以劉古香想要堅守在規律防線,爲護國戰爭的聲勢打出一場夠硬朗夠強勢的戰鬥。

第7章 ,針鋒相對第35章 ,上海線索第95章 ,宴會酒色第35章 ,羣策羣力第5章 ,意在古物第32章 ,另有想法第1章 ,擴大戰場第79章 ,先禮後兵第26章 ,統制試探第33章 ,一波又起第2章 ,似有察覺第56章 ,培植親信第59章 ,約定與會第18章 ,局勢變故第84章 ,趁勢發展第26章 ,聲東擊西第44章 ,下有對策第10章 ,學堂過審第9章 ,停火談判第68章 ,着手鋪墊第91章 ,堅守陣線第6章 ,日本妥協第8章 ,似有變故第60章 ,推波山雨第1章 ,擴大戰場第25章 ,天津寓居第74章 ,張家送別第51章 ,謀將加盟第98章 ,三方度勢第13章 ,重挫元氣第12章 ,初談青島第37章 ,祭孔大典第12章 ,初談青島第99章 ,隨縣之戰第98章 ,登陸作戰第73章 ,諮議之事第2章 ,安山張府第88章 ,軍政發展第61章 ,學習方法第75章 ,賑災募捐第47章 ,會衆豪紳第79章 ,外內異乎第13章 ,不合時宜第18章 ,大學拜訪第31章 ,南方籌謀第80章 ,緊急行動第36章 ,官辦銀行第21章 ,軍事部署第37章 ,祭孔大典第74章 ,兩淮之想第62章 ,灤州隱士第62章 ,張謇試探第92章 ,宴會過後第45章 ,蕭牆之內第77章 ,洋商企第92章 ,灤州煤礦第61章 ,鄭家大少第66章 ,帝制進言第50章 ,叔父認侄第75章 ,賑災募捐第100章 ,大公子言第84章 ,最後談判第6章 ,討價還價第112章 ,突破孝感第28章 ,安山急事第100章 ,大公子言第31章 ,任大都督第38章 ,逐步善後第40章 ,宴席之間第86章 ,中間收購第95章 ,宴會酒色第65章 ,說趙山河第26章 ,驚動中央第96章 ,新式步槍第31章 ,突發事件第32章 ,另有想法第121章 ,一種妥協第94章 ,綁架之案第84章 ,趁勢發展第19章 ,見宋教仁第90章 ,第一回合第38章 ,逐步善後第69章 ,一戰前夕第56章 ,培植親信第102章 ,麻城摩擦第60章 ,車站槍擊第81章 ,行營佈置第10章 ,談判決心第68章 ,行將開戰第14章 ,少壯北洋第56章 ,道聽途說第114章 ,北方南方第12章 ,籌碼在手第52章 ,納捐集資第1章 ,江湖義氣第55章 ,車站送行第5章 ,商業計劃第117章 ,西南預示第37章 ,祭孔大典第71章 ,重新聚力
第7章 ,針鋒相對第35章 ,上海線索第95章 ,宴會酒色第35章 ,羣策羣力第5章 ,意在古物第32章 ,另有想法第1章 ,擴大戰場第79章 ,先禮後兵第26章 ,統制試探第33章 ,一波又起第2章 ,似有察覺第56章 ,培植親信第59章 ,約定與會第18章 ,局勢變故第84章 ,趁勢發展第26章 ,聲東擊西第44章 ,下有對策第10章 ,學堂過審第9章 ,停火談判第68章 ,着手鋪墊第91章 ,堅守陣線第6章 ,日本妥協第8章 ,似有變故第60章 ,推波山雨第1章 ,擴大戰場第25章 ,天津寓居第74章 ,張家送別第51章 ,謀將加盟第98章 ,三方度勢第13章 ,重挫元氣第12章 ,初談青島第37章 ,祭孔大典第12章 ,初談青島第99章 ,隨縣之戰第98章 ,登陸作戰第73章 ,諮議之事第2章 ,安山張府第88章 ,軍政發展第61章 ,學習方法第75章 ,賑災募捐第47章 ,會衆豪紳第79章 ,外內異乎第13章 ,不合時宜第18章 ,大學拜訪第31章 ,南方籌謀第80章 ,緊急行動第36章 ,官辦銀行第21章 ,軍事部署第37章 ,祭孔大典第74章 ,兩淮之想第62章 ,灤州隱士第62章 ,張謇試探第92章 ,宴會過後第45章 ,蕭牆之內第77章 ,洋商企第92章 ,灤州煤礦第61章 ,鄭家大少第66章 ,帝制進言第50章 ,叔父認侄第75章 ,賑災募捐第100章 ,大公子言第84章 ,最後談判第6章 ,討價還價第112章 ,突破孝感第28章 ,安山急事第100章 ,大公子言第31章 ,任大都督第38章 ,逐步善後第40章 ,宴席之間第86章 ,中間收購第95章 ,宴會酒色第65章 ,說趙山河第26章 ,驚動中央第96章 ,新式步槍第31章 ,突發事件第32章 ,另有想法第121章 ,一種妥協第94章 ,綁架之案第84章 ,趁勢發展第19章 ,見宋教仁第90章 ,第一回合第38章 ,逐步善後第69章 ,一戰前夕第56章 ,培植親信第102章 ,麻城摩擦第60章 ,車站槍擊第81章 ,行營佈置第10章 ,談判決心第68章 ,行將開戰第14章 ,少壯北洋第56章 ,道聽途說第114章 ,北方南方第12章 ,籌碼在手第52章 ,納捐集資第1章 ,江湖義氣第55章 ,車站送行第5章 ,商業計劃第117章 ,西南預示第37章 ,祭孔大典第71章 ,重新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