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擴編軍隊

餘額不足

八月十日,袁肅再收到了河南發回的覆電,張鎮芳已然接受了聘禮,並且決定在四天之後於開封舉辦出門宴。覆電中自然是希望袁肅也能出席這場出門宴,這種風俗是需要男女雙方一起到場方纔顯得正式和熱鬧。

袁肅並非不想尊重這個習俗,只是前後時間太過倉促,自己手頭上的事務又忙不開,實在是分身乏術。早些時候他已經又去了電文,解釋目前灤州這邊的情況,順帶還提及了一些與籌安會相關的消息。拋開之前一系列產業上的發展事宜不說,他當下還要籌備中央陸軍第十師的建制,相對於擴充軍權來說,生意反而還是次要的。

這段時間,司令部上上下下都在爲中央陸軍第十師的事議論紛紛。

袁肅的想法是藉着這次擴編,索性一口氣擴編到位。他可以預想到一旦袁世凱正式推行帝制,即便前期鋪墊的再好,即便把所有能考慮的前提都做到位,即便是掌握了民族大義,勢必還會有人站出來反對。

並不是指以孫中山爲首的革命勢力,二次革命的戰爭已經消耗掉全部革命勢力的武裝力量,孫中山現在只是光棍司令,再有呼聲也掀不起什麼實質的風浪了。而是西南各省的軍閥,以及北洋內部的觀望派勢力。

前者地方割據由來已久,現在都有不服從中央政府的意思,更別說鬧出這麼大的事來一定會趁機大呼小叫,唯恐天下不亂,趁機從中謀利。後者是對帝制充滿懷疑,並且又隱隱的希望在扳倒袁世凱之後建立北洋新秩序,從而讓自身的勢力地位更進一步。

歷史上袁世凱帝制覆滅,並非是前線作戰不利的緣故,事實上一開始在湖南、四川的戰事北洋軍是佔有不小的優勢。只是從一開始袁世凱沒有意識到北洋內部幾個元老的態度,更沒有意識到這些元老對整個局勢走向的影響。

自民國成立之後,袁世凱與段祺瑞矛盾不斷加劇,但真正鬧到分裂還是因爲稱帝一事。

在這件事上段祺瑞要遠遠比袁世凱更有見識,畢竟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段祺瑞早就看出帝制的推行肯定會引起舉國大亂,所以從始至終都是堅決反對帝制。

至此,袁世凱與段祺瑞的關係徹底陷入不可逆轉的危機,袁世凱爲了稱帝最終逼迫段祺瑞自行辭職。

除了段祺瑞之外,就連馮國璋也是被袁世凱耍了一通。馮國璋得知袁世凱有復辟之心,更是大老遠從南京返回北京,掏心窩子的勸說袁世凱不要誤入歧途。當時袁世凱還鄭重其事的表示絕無稱帝之事,一切都是外界造謠。哪裡知道沒過幾個月就登基稱帝,使得馮國璋大失所望,堅決不授袁世凱的冊封爵位。

兩大重臣皆因此與袁世凱反目,北洋內部分崩離析已是到了邊緣。

起初還有一些北洋官僚抱着觀望心態,哪裡知道國內反帝制的聲浪一波高過一波,西南諸省紛紛獨立。即便如此,北方的希望還都寄託在四川、湖南的一戰上。只要北洋軍能擊潰護國軍,這件事尚且還有迴旋餘地。

然而恰恰是掌握決策權的幾個人物,在這個時候萌發出倒袁的野心,希望在逼退袁世凱之後,趁着北洋混亂之際坐收漁利。於是暗中授意前線作戰部隊消極應戰,甚至出現在湖南的吳佩孚與蔡鍔彼此私下通電十多封的滑稽現象。

許多教科書上都稱是在蔡鍔英明指揮之下擊敗了吳佩孚,事實上蔡鍔當時手中的部隊多是臨時拼湊起來,滇軍、川軍、黔軍都有。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兵員素質,都遠遠沒有吳佩孚麾下的北洋軍精銳。

根據後來蒐集到的文獻資料,包括吳佩孚與蔡鍔私下互通的電文原件,北洋軍真正戰敗的原因是吳佩孚根本不想打贏這場戰爭。具體原因一部分還是二次革命時遺留下來的問題,吳佩孚沒得到湖南都督一職,積怨在心;另外一部分則是受了曹錕的指示。

綜上所述,袁肅心裡很清楚袁世凱稱帝最大的阻礙還是來自北洋內部,遲早是要有一場大戰役,不管是針對南方反帝制的軍隊,還是針對北洋內部的反對勢力。他手下目前三個旅的人馬雖然有一萬三、四千號人,但遠遠還算不上能應付大陣仗。

在這個兵權即實權的年頭,又有誰會嫌棄手下人馬太多?

如今有中央政府的支持,麾下產業也能提供經濟上的支持,擴編軍隊易如反掌。

中央陸軍第十師這個番號實際上不能滿足袁肅的需求,一個師滿打滿算頂天只能編足兩萬人。更何況中央師的建制早就有了明文規定,下轄三個旅九個團,正常來算只有一萬五千人,正好就是他現在手裡三個旅的人馬。

換言之,中央政府無非是要把第一旅、第二旅、第三旅統一起來。

思來想去,在八月十二日這天,袁肅專門回了一封電文到北京總統府,專門呈報了關於中央陸軍第十師編建的事宜。他表示自己會按照中央軍的制度來編制第十師,但是第十師只是做爲新番號新建制,與自己麾下三個旅並無直接關係。他稱自己有計劃將麾下現有的三個旅組編成中央陸軍第一兵團,成爲拱衛京畿的“近衛軍”,並且還故意將“近衛軍”錯打成“禁衛軍”,好讓袁世凱有所領悟。

不難想象,袁世凱做事向來是老謀深算,稱帝的念頭只怕不是一天兩天,又或者是臨時心血來潮、有感而發。據說袁世凱早在滿清退位前後那幾天,心中已經萌發了取代溥儀的念頭,只不過迫於時勢所趨而無法踐行。

既然老早袁世凱就有當皇帝的野心,那麼從去年開始編制的中央軍勢必就是在打造效忠皇室的皇家衛隊。

袁肅提出的第一兵團就是希望能暗合袁世凱的新意,讓兵團的編制在帝制時期成爲常規編制。“禁衛兵團”的名號不僅朗朗上口,更能顯出一派大氣。

不管中央政府的回覆是什麼,袁肅都會按照自己的意思來辦這件事。袁世凱已然開始籌劃稱帝的野心,自然會在許多事情上百般忍讓。更何況這件事嚴格的來說也不算是“忍讓”,就看袁世凱對自己是否真正信任了。

當天晚上,袁肅在剛剛裝修完畢的軍務會辦公署召開會議,確定建立兵團和籌備陸軍十師的相關細節。兵團和第十師分開來辦,前者由麾下現有三個旅來改編,增設兵團司令部和兵團直屬部隊,至於後者在討論之後,決定以山海關兩個關防團爲基礎,設置編制處,開始增募新兵。

第十師麾下三個旅番號,緊隨前九個中央師的番號,分別設爲第二十八旅、二十九旅和三十旅。關防團第一團團長袁績熙升任二十八旅旅長,第二團團長董政國爲二十九旅旅長,山海關民兵總司令紀伏義爲第三十旅旅長。暫設副師長統管師部,副師長由高順代理。

命令連夜下達,從明日起正式開始第十師編制。

第一兵團方面則還需要一段時間的詳細磋商,根據在會議上的討論,目前下轄的三個旅可謂是袁肅手中最能打的人馬,可偏偏這幾支人馬從誕生到現在就一直沒有重型火力,一門大炮都沒有,哪怕是河南鎮壓民亂時繳獲的三門民軍大炮,後來也都歸還給十七師去了。

炮兵做爲近代戰場上不可或缺的壓制火力,無論是防守還是進攻都離不開。很難想象沒有炮兵的支援,第一兵團今後在大戰場上如何能伸展開手腳。

所以司令部這邊普遍的認爲,既然組建兵團一級的作戰單位,索性就在兵團司令部直屬單位中增設炮兵。大炮可以購買,但炮兵的訓練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有效果的。這件事必須儘快確定,也必須儘快展開炮兵訓練工作。

才過了一天,袁肅便下定決心在未來一年時間裡,儘快在麾下建立炮兵系統。

他發了電報到上海和天津,希望通過國際軍火商人購買一批優良並且新式的火炮,並且點名一定要克虜伯廠的產品。可惜他購買軍火不是時候,偏偏趕上歐洲大戰拉開帷幕。雖然未必買不到,但即便能買到,而且要的還是優良並且新式的火炮,價格上要比市場價貴了三到六倍不等。

只怪一開始袁肅認爲自己的發展不會那麼快,在國內戰場上也用不了什麼大型炮火,一般的作戰重機槍就足以應付了。所以他麾下三個旅裝備的重機槍倒是不少,每個團最少配備四個火力加強連,每個旅至少是三十四挺重機槍。

第79章 ,建近衛軍第1章 ,灤州郊外第72章 ,刻意打壓第60章 ,車站槍擊第65章 ,局勢急轉第61章 ,汽車公司第85章 ,中央命令第88章 ,軍政發展第4章 ,借力打力第4章 ,劫掠銀行第22章 ,落井下石第92章 ,宴會過後第18章 ,京城氣象第54章 ,購置軍火第41章 ,再訪張府第24章 ,無心無意第93章 ,大膽之舉第71章 ,江湖小魚第39章 ,急收緩放第40章 ,改變心思第31章 ,南方籌謀第34章 ,香港分部第26章 ,拼上一把第55章 ,戰火轉移第55章 ,前往保定第58章 ,似是而非第76章 ,各有活動第18章 ,馮國璋言第44章 ,下有對策第15章 ,順利突圍第25章 ,幾番折騰第10章 ,學堂過審第65章 ,籌安謀策第38章 ,加緊提防第57章 ,軍火清單第53章 ,籌備工作第84章 ,趁勢發展第86章 ,中間收購第56章第85章 ,雙重密謀第41章 ,稅收分配第95章 ,疑點重重第26章 ,拼上一把第58章 ,錦衣回校第1章 ,擴大戰場第16章 ,知難而退第67章 ,國會危機第9章 ,內部矛盾第48章 ,河南新策第41章 ,稅收分配第75章 ,先有計劃第103章 ,獨斷專行第6章 ,不留俘虜第56章 ,培植親信第67章 ,初顯針對第83章 ,着手行動第107章 ,保存名義第115章 ,長遠打算第65章 ,籌安謀策第59章 ,約定與會第19章 ,最終試探第55章 ,車站送行第64章 ,烏雲密佈第87章 ,以身涉險第82章 ,北京調整第55章 ,前往保定第17章 ,遇孫連仲第54章 ,見宋教仁第58章 ,錦衣回校第72章 ,開營訓練第53章 ,籌備工作第48章 ,遊說成事第3章 ,保境軍資第29章 ,深夜闖營第64章 ,兒女情長第70章 ,擴編軍隊第76章 ,慈善宴會第74章 ,兩淮之想第85章 ,雙重密謀第62章 ,神秘女子第80章 ,緊急行動第20章 ,鄭州軍事第79章 ,建近衛軍第29章 ,深夜闖營第80章 ,灤州會議第86章 ,給下馬威第23章 ,新的任命第79章 ,決心一博第84章 ,實業賑災第91章 ,募工募役第1章 ,擴大戰場第111章 ,孝感硬戰第1章 ,擴大戰場第78章 ,突然而見第25章 ,天津寓居第20章 ,總鎮問話第59章 ,意外事件第30章 ,慘案發生第31章 ,安山善後第97章 ,另有剖析
第79章 ,建近衛軍第1章 ,灤州郊外第72章 ,刻意打壓第60章 ,車站槍擊第65章 ,局勢急轉第61章 ,汽車公司第85章 ,中央命令第88章 ,軍政發展第4章 ,借力打力第4章 ,劫掠銀行第22章 ,落井下石第92章 ,宴會過後第18章 ,京城氣象第54章 ,購置軍火第41章 ,再訪張府第24章 ,無心無意第93章 ,大膽之舉第71章 ,江湖小魚第39章 ,急收緩放第40章 ,改變心思第31章 ,南方籌謀第34章 ,香港分部第26章 ,拼上一把第55章 ,戰火轉移第55章 ,前往保定第58章 ,似是而非第76章 ,各有活動第18章 ,馮國璋言第44章 ,下有對策第15章 ,順利突圍第25章 ,幾番折騰第10章 ,學堂過審第65章 ,籌安謀策第38章 ,加緊提防第57章 ,軍火清單第53章 ,籌備工作第84章 ,趁勢發展第86章 ,中間收購第56章第85章 ,雙重密謀第41章 ,稅收分配第95章 ,疑點重重第26章 ,拼上一把第58章 ,錦衣回校第1章 ,擴大戰場第16章 ,知難而退第67章 ,國會危機第9章 ,內部矛盾第48章 ,河南新策第41章 ,稅收分配第75章 ,先有計劃第103章 ,獨斷專行第6章 ,不留俘虜第56章 ,培植親信第67章 ,初顯針對第83章 ,着手行動第107章 ,保存名義第115章 ,長遠打算第65章 ,籌安謀策第59章 ,約定與會第19章 ,最終試探第55章 ,車站送行第64章 ,烏雲密佈第87章 ,以身涉險第82章 ,北京調整第55章 ,前往保定第17章 ,遇孫連仲第54章 ,見宋教仁第58章 ,錦衣回校第72章 ,開營訓練第53章 ,籌備工作第48章 ,遊說成事第3章 ,保境軍資第29章 ,深夜闖營第64章 ,兒女情長第70章 ,擴編軍隊第76章 ,慈善宴會第74章 ,兩淮之想第85章 ,雙重密謀第62章 ,神秘女子第80章 ,緊急行動第20章 ,鄭州軍事第79章 ,建近衛軍第29章 ,深夜闖營第80章 ,灤州會議第86章 ,給下馬威第23章 ,新的任命第79章 ,決心一博第84章 ,實業賑災第91章 ,募工募役第1章 ,擴大戰場第111章 ,孝感硬戰第1章 ,擴大戰場第78章 ,突然而見第25章 ,天津寓居第20章 ,總鎮問話第59章 ,意外事件第30章 ,慘案發生第31章 ,安山善後第97章 ,另有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