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保存名義

這時,夏壽康從隔壁的軍參室走了過來,看到袁世凱滿是懊惱之色的坐在靠窗的位置,心中多少是猜出了一些情況。他跟隨袁世凱這麼久,從新華門總統府到新華宮的大皇帝秘書處,袁世凱心裡的想法根本不難度測。再加上剛剛纔送走段祺瑞,段祺瑞在這個時候來找袁世凱,所爲的事情自然少不了是關於退位改制這個項目。

微微嘆了一口氣之後,夏壽康邁步走到袁世凱面前,說道:“陛下,不管段總理剛纔說了什麼事,眼下這會兒還是要保重身體纔是,其他的瑣事毋須太過記掛在心上了。”

袁世凱長長的嘆了一口氣,並沒有立刻接過夏壽康的話,先是沉默了一陣。

就在夏壽康認爲袁世凱是不太想說話,意欲轉身離開時,袁世凱這才用一種很遲鈍的口吻說道:“有些事怎能不記掛在心上?本以爲一切都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又或者最起碼不會變得像現在這般糟糕。到頭來才發現,原來這一切從一開始就是失策的,一切變化的這麼迅速、這麼快,唉,你不會懂得。”

夏壽康當然不可能不明白袁世凱的意思,他順着袁世凱口吻說道:“事到如今,陛下擔心這個也是無濟於事。倒不如往好的方面去想一想。即便做不了這個大皇帝,只要湖北那邊能拿下曹錕逆賊,陛下還是能繼續出任大總統。更何況,這會兒也確實需要儘快平息民間激動的情緒,不能讓輿論事態變得再惡劣下去。尤其是要先從我們北洋內部做起,總得讓瀛臺那些被拘押的官僚們有一個臺階可以走下來。”

袁世凱一聽到“輿論”和“瀛臺”,臉色頓時愈發難看起來,他拄着柺杖的手不由的更加用力起來,但是幾經病痛折磨的身軀根本沒有那麼多氣力,越是用力反而越是顫抖不已,連帶着整個身體都有幾分晃動。

“真想不到,連樑士詒也……”勾起心頭舊恨,袁世凱總覺得自己無法平息這股怒氣,若是換在十幾年前自己身體狀況還不是這麼差的時候,他一定會採取更強硬甚至更恐怕的手段來教訓這些忘恩負義的雜碎,“平息他們的不滿?哼,真是可笑,沒有我,這些人根本什麼都不是。當真是吃着碗裡面的想着鍋裡面的,人心不足啊,人心不足啊!”

對於北洋內部那麼多官僚紛紛聯名反對帝制,這可能是給袁世凱心頭造成的最沉重的一記打擊,比起曹錕、護國軍之流來說,沒有什麼是自己身邊那些親信的背叛最能體現事態的嚴重性了。袁世凱不是愚蠢的人,夏壽康同樣也能看出其中的端倪,如果這些人當真是反對帝制,那在帝制執行之前就應該羣體站出來進行反對。

可事實上呢?朱啓玲是帝制籌備處的主要官員,張謇事先也沒有任何言論和表態,樑士詒更是鞍前馬後的爲之導向,並且表現出堅決擁戴帝制的樣子。偏偏在帝制推行之後,這些人才如同,馬後炮一樣紛紛站出來反對。

如果說是因爲護國軍的事情,所以才讓這些人後知後覺的認識到帝制原來是一場失敗的政治變革,是不可能實現真正的民主或者這些人的政治利益。顯然這只是一個藉口而已,因爲任誰都知道護國軍最開始的聲勢根本並不嚴重,甚至連兩廣的民衆支持護國運動的少之又少。完全是因爲隨後北洋內部的矛盾重重,才使得護國軍得以喘息,並且發展到今時今日。

即便是今時今日,護國軍的聲勢仍然是排在漢口之後,根本沒有成氣候。

正因爲如此,才讓袁世凱意識到,樑士詒、張謇、朱啓玲這些人從一開始就是有預謀,而這個預謀便是恩將仇報的意圖推翻自己,從而獲得更多的政治利益。這種讓親信、心腹在背後捅一刀的感覺,怎能不叫人感到痛心疾首?

見袁世凱情緒波動愈發顯得激烈,夏壽康擔心影響到袁世凱的身體狀況,趕忙勸止道:“陛下何必爲這些宵小之徒大動肝火?這是不值得。如今新華宮這邊已經接管了交通銀行和樑士詒所有公產,待到這件事徹底平息下來後,秋後算賬也不遲。”

袁世凱忽然轉移了話題,顯得很嚴肅也很迫切,他望着夏壽康說道:“如今我新華宮依然掌握着國庫和北方諸省的資源,爲什麼,爲什麼就不能以帝制的姿態來解決目前國內的動亂?段芝泉口口聲聲說是會幫我,可是這會兒呢?這會兒在前線作戰的兵都是我的兵,帶兵的人也是我的人,他段芝泉能幫了我什麼忙?”

夏壽康早就知道袁世凱心裡肯定會有這樣的想法,他做爲袁世凱現在身邊比較有分量又比較倚重的人來說,自然還是希望能支持袁世凱繼續走帝制,如此多少還是能夠改善並且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正是因爲有這樣的念想,在聽完袁世凱說出這樣一番話之後,他微微嘆了一口氣,說道:“陛下,如今也有頗多的無奈。這會兒若不能讓段大人站在我們這邊,那勢必會讓段大人站在曹錕那邊,到時候反而會更加不利。”

袁世凱之前自然是一直受到帝制的矇蔽,所以纔會有這樣不客觀的想法,現在聽夏壽康這麼一說,頓時又有陷入了一陣懊惱和失望之中。

“你說的對,或許,這就叫引狼入室吧。”

雖然他了解段祺瑞的爲人,這個老部下不會把事情做的太絕。可有些事並不是說說就好,畢竟一次兩次的讓段祺瑞失望的話,也不能確定到底會讓段祺瑞變成什麼摸樣。這個時候局勢已經很糟糕了,若是真得走錯了這一步,只怕必然會後悔莫及。

“不過,如果陛下真的想要維持帝制,未嘗不是沒有辦法。”略作了一番停頓之後,夏壽康緩緩的又開口說道。

對於袁世凱而言,這番話就好比是黑暗中忽然看到一絲亮光一般。他臉色頓時恢復了幾分精神,舉目望着夏壽康,用一種迫不及待的口吻問道:“可有什麼辦法?”

夏壽康不疾不徐的說道:“誠實的說,這個辦法也不能算是辦法,因爲有太多不確定的地方。關鍵還是要看湖北那邊作戰的情況,還有南方護國軍會有什麼下一步的行動。”

袁世凱有幾分迷惑,又問道:“到底是什麼意思?不管是什麼辦法,只要能有機會保住帝制,好歹是一份希望。”

這個時候夏壽康反而又有了一些後悔,他一時腦熱爲了安慰袁世凱才說有希望保住帝制,可等到冷靜下來之後又覺得自己的想法太多不切實際,也太讓人感到很不靠譜。更重要的是即便真的有這個可能性,就怕到時候還要付出更多的代價,到最後袁世凱能獲得也僅僅是一張空頭支票似的帝制名義罷了。

不過現在袁世凱這麼急切的追問,他也感到無路可退,只能說道:“唉,在下的想法其實有很多需要推敲的地方。依在下來看,當務之急陛下只要能先拖延住宣佈退位的議程,隨後再集結更多的資源來打好湖北一戰。只要湖北的戰事能控制在一個月之內結束,到時候便能還有剩餘的力量來對付護國軍。”

聽得夏壽康這麼一說,袁世凱似乎有幾分明白了過來,他說道:“你的意思,還是在軍事上下手,只要中央近衛軍勢大,就足以維護中華帝國的皇權,是嗎?”

夏壽康點了點頭說道:“正是如此。只是正如在下之前所說的那樣,這件事有很多不確定的地方。中央近衛軍在湖北開戰的確是佔了一定的優勢,而且這幾天發上來的電文也都是一路捷報,但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無論是近衛軍還是我們這些坐鎮後方的文官,幾乎都認爲這必然會是一場兩敗俱傷的戰爭。就算依照目前的形式,近衛軍很有可能會成功鎮壓漢口逆賊,但是之後呢?”

他沒有把話說完,說到這裡的時候只是長長的嘆了一口氣。

就連袁世凱本人也很清楚,縱然中央近衛軍集全北洋是精華,又有全北洋所有資源的支持,但到底還是要面對一場高消耗的戰爭。這一仗打得是北洋內部極度消耗,相反屯駐在長沙的護國軍卻在半年之前就擺出了坐山觀虎鬥的姿態。一方面是在消耗,另外一方面是在極爲迅速的發展,尤其是護國軍這段時間在國內各地進行的宣傳和動員,弄得全國上下原本支持帝制的民間現象,一下子全部都變成了反對帝制。

“不管怎麼說,這終歸是一個希望,不是嗎?”袁世凱仍然帶着希冀的說道。雖然他也很清楚這是一個十分不靠譜的希望,但希望就是希望,有總比沒有的要好。

“唉,陛下,若是真要走這一步,臣下必然願意肝腦塗地。”夏壽康鄭重其事的說道。他其實也很清楚一旦在袁世凱心中點燃了這份念想,對方必然會不遺餘力的去嘗試。若是在一年前袁世凱肯定不會這麼沒有理智,然而如今袁世凱失去的太多,也經歷的太多,更何況也有一種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做派。

袁世凱沉思了一陣,隨後用一種很有決心的口吻說道:“爲什麼不走這一步?留給我的路還有很多選擇嗎?帝制不是我貪念這個皇位,我都已經這副模樣了,已然沒有多少時日留給我去貪戀這份皇權。我只不過是想給我的子子孫孫留一個名份罷了,至於什麼權力,都可以置之度外。君憲就君憲罷,也沒有什麼不可以。”

夏壽康緩緩的點了點頭,表示很明白袁世凱現在的處境,他說道:“臣下明白。若真是如此,當務之急最重要的事情便是確保袁昭烈的心意。只有把大事交託給袁昭烈,這件事纔有繼續下去的希望。”

袁世凱忽然有一種豁然醒悟的感覺,就彷佛沉默的腦海中忽然閃過一絲靈光。

這麼多年來,他並非沒有想過將袁肅培養成真正的北洋核心將領,順帶也能爲袁氏家族留下一個可以倚重的嫡系勢力。只是經過種種考量和摩擦,總有太多的事情難以預測,也正因爲如此才使得自己對待袁肅的態度經常發生變化。事到如今,真正算是體會到了什麼叫作風水輪流轉,結果到頭來還是要靠袁肅。當真是有莫大的諷刺意味。

“你說的對,不過……這件事終歸不能操之過急,得循序漸進。關鍵是這個時候根本弄不清楚袁克禮心理到底在想什麼。或許他之前是擁戴帝制,可是畢竟之後我又奪了他的兵權,讓他在天津寓居了整整一年。今時今日北洋大難臨頭,重新啓用他已經讓我感到有幾分不安,這會兒還要求他來維持帝制,唉……”袁世凱深沉的說道。

“畢竟血濃於水,相信袁昭烈必能看得清楚是與非、利與害。正所謂脣亡齒寒,陛下你若是失了勢,那些反對您的勢力必然也不會放過袁昭烈,自古清算都會一蹴而就,這個道理袁昭烈必然是心知肚明的。再者,他若真的懷恨於陛下的話,也不會選擇在這會兒出山。歸根結底,袁昭烈是有幹大事的心思,年輕有爲未嘗不能成爲國家頂樑支柱。”夏壽康一語雙關的說道。他表面上是在擡舉袁肅,實際上也是在讓袁世凱做好相關的心理準備。真要是倚重於袁肅,那就必須倚重到底,今後很有可能得讓袁肅來把持大權了。

“你說的對。倘若袁肅真有不滿,鄭州發生亂子的那會兒他就已經表明立場了。只能說他確實有攝取更多權力的心思。什麼少壯派,什麼北洋軍官俱樂部,這一切都能說明他的心思不簡單。我深知我那個不成器的兒子肯定駕馭不了大局,只求袁肅能保全我袁家皇室的名義,其他一切,就順勢而爲吧。”袁世凱深沉的說道。

第32章 ,突然變起第70章 ,正式會商第52章 ,各有意外第6章 ,討價還價第73章 ,南北交鋒第67章 ,國會危機第23章 ,見張鎮芳第93章 ,藉機而入第86章 ,不待而見第67章 ,保定信函第20章 ,越鬧越大第80章 ,緊急行動第34章 ,民軍奇部第88章 ,軍政發展第60章 ,北洋新星第27章 ,開始進攻第78章 ,推舉出山第91章 ,堅守陣線第97章 ,開始進攻第13章 ,會蔣百里第50章 ,上海晚會第33章 ,不容忽視第62章 ,張謇試探第68章 ,局勢突變第43章 ,洪憲籌備第49章 ,別開生面第11章 ,起事前夕第69章 ,實業之想第10章 ,學堂過審第86章 ,中間收購第41章 ,除夕夜宴第71章 ,藉機獵取第76章 ,宮中對談第5章 ,伏擊日軍第27章 ,逐步展開第7章 ,收受利益第11章 ,起事前夕第42章 ,府院巧遇第39章 ,中秋北京第80章 ,三方保舉第16章 ,定製式化第82章 ,少更於老第87章 ,旅順日軍第69章 ,一戰前夕第18章 ,京城氣象第91章 ,別有陰謀第98章 ,登陸作戰第25章 ,幾番折騰第70章 ,擴編軍隊第32章 ,突然變起第1章 ,江湖義氣第34章 ,着手發展第23章 ,順勢而爲第55章 ,車站送行第46章 ,輿論攻勢第69章 ,上門討要第58章 ,背後殺出第103章 ,獨斷專行第34章 ,另有目的第24章 ,人滿爲患第68章 ,着手鋪墊第95章 ,宴會酒色第78章 ,曉之大義第35章 ,上海線索第119章 ,八月之初第19章 ,擢王懷慶第95章 ,預備巷戰第98章 ,新的線索第17章 ,兩邊準備第92章 ,灤州煤礦第35章 ,制訂政策第12章 ,栽贓嫁禍第89章 ,壬子新年第92章 ,宴會過後第26章 ,拼上一把第68章 ,軍火事故第29章 ,軍紀之亂第29章 ,軍紀之亂第106章 ,又有野心第51章 ,英人扶持第47章 ,會衆豪紳第12章 ,故設伏擊第67章 ,推心置腹第66章 ,一營爲庫第52章 ,西南事變第26章 ,拼上一把第6章 ,制式步槍第103章 ,獨斷專行第63章 ,背道消息第35章 ,制訂政策第76章 ,宮中對談第86章 ,偏遠事故第91章 ,唐海重工第95章 ,學堂籌備第62章 ,神秘女子第41章 ,再訪張府第33章 ,不容忽視第59章 ,約定與會第97章 ,正月過後第84章 ,趁勢發展
第32章 ,突然變起第70章 ,正式會商第52章 ,各有意外第6章 ,討價還價第73章 ,南北交鋒第67章 ,國會危機第23章 ,見張鎮芳第93章 ,藉機而入第86章 ,不待而見第67章 ,保定信函第20章 ,越鬧越大第80章 ,緊急行動第34章 ,民軍奇部第88章 ,軍政發展第60章 ,北洋新星第27章 ,開始進攻第78章 ,推舉出山第91章 ,堅守陣線第97章 ,開始進攻第13章 ,會蔣百里第50章 ,上海晚會第33章 ,不容忽視第62章 ,張謇試探第68章 ,局勢突變第43章 ,洪憲籌備第49章 ,別開生面第11章 ,起事前夕第69章 ,實業之想第10章 ,學堂過審第86章 ,中間收購第41章 ,除夕夜宴第71章 ,藉機獵取第76章 ,宮中對談第5章 ,伏擊日軍第27章 ,逐步展開第7章 ,收受利益第11章 ,起事前夕第42章 ,府院巧遇第39章 ,中秋北京第80章 ,三方保舉第16章 ,定製式化第82章 ,少更於老第87章 ,旅順日軍第69章 ,一戰前夕第18章 ,京城氣象第91章 ,別有陰謀第98章 ,登陸作戰第25章 ,幾番折騰第70章 ,擴編軍隊第32章 ,突然變起第1章 ,江湖義氣第34章 ,着手發展第23章 ,順勢而爲第55章 ,車站送行第46章 ,輿論攻勢第69章 ,上門討要第58章 ,背後殺出第103章 ,獨斷專行第34章 ,另有目的第24章 ,人滿爲患第68章 ,着手鋪墊第95章 ,宴會酒色第78章 ,曉之大義第35章 ,上海線索第119章 ,八月之初第19章 ,擢王懷慶第95章 ,預備巷戰第98章 ,新的線索第17章 ,兩邊準備第92章 ,灤州煤礦第35章 ,制訂政策第12章 ,栽贓嫁禍第89章 ,壬子新年第92章 ,宴會過後第26章 ,拼上一把第68章 ,軍火事故第29章 ,軍紀之亂第29章 ,軍紀之亂第106章 ,又有野心第51章 ,英人扶持第47章 ,會衆豪紳第12章 ,故設伏擊第67章 ,推心置腹第66章 ,一營爲庫第52章 ,西南事變第26章 ,拼上一把第6章 ,制式步槍第103章 ,獨斷專行第63章 ,背道消息第35章 ,制訂政策第76章 ,宮中對談第86章 ,偏遠事故第91章 ,唐海重工第95章 ,學堂籌備第62章 ,神秘女子第41章 ,再訪張府第33章 ,不容忽視第59章 ,約定與會第97章 ,正月過後第84章 ,趁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