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再三述及 謹慎言行

邢昺又說:“其行不善,譴辱斯及。”我們行爲不善,不符合德行標準,自然就會有人批評,甚至污辱我們,那也無異於批評、污辱我們的父母、祖先,所以這也是我們的不孝。

“故首章一敘不毀而再敘立身”,“首章”就是開宗明義章,講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一次,但是講到立身是兩次:第一次“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第二次“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兩次提到“立身”,說明立身重要。

“此章一舉法服而三複言行也”,即卿大夫章,“服、言、行”三方面,法服提到一次,而言行講了三次:第一次“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第二個是“非法不言,非道不行”;第三個是講“口無擇言,身無擇行”,所以言行非常重要。

“則知表身者以言行,不虧不毀猶易,立身難備也”。從文意看,立身貴在修我們的言行,對身體不虧不毀,還比較容易,但是立身就難一些。真正立身,必定是謹言慎行,即言行上處處留心,處處都遵循着禮法道德,一生都沒有任何的虧欠,他才能夠做到立身圓滿。這個很不容易,這是行大孝!

六、言行表象心念內府

南朝學者皇侃雲:“初陳教本,故舉三事,服在身外可見,不假多戒。”

這是講“服、言、行”三事,舉出來是爲了陳述孝道。“教本”就是講的孝道,“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道,尤其是講到卿大夫之孝,舉出“服、言、行”三事,“服在身外可見”,服裝,代表你的文化素養,代表你的綜合素質,我們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服裝,留心注意,容易做到,所以“不假多戒”,就沒有太多的論述。

“言行出於內府難明,必須備言”。相對於服飾,“言行”難以控制,因爲不容易覺察,“難明”就是很難覺察。“言行出於內府”,“內府”是我們的心念,心念起了纔有言行。一個人常存着善心善念,他的言行也必定是善的。如果有自私自利、有貪慾、有嗔恨,他的言行必定會有偏頗,甚至是造惡。所以這裡非常強調言行謹慎,而戒言行關鍵在戒心,要把自己內心裡面的惡念去除得乾乾淨淨,不允許自己內心有毫分不善夾雜,這樣言行和心態、心念都變得純善了。

孔老夫子講這一章的深意,是希望我們通過戒外表的言行,而去戒心。

第118章 天明恆常 地義利物第46章 如如無我 精神永恆第73章 驕奢淫逸 富貴難保第211章 諫而盡誠 正氣浩然第163章 齋戒沐浴 恭敬赤誠第213章 至誠有孝 通曉天地第224章 進而事君 當思忠節第225章 退而省思 忠諫改過第171章 喪親致哀 祭祀嚴肅第229章 氣竭而息 聲不委曲第235章 喪親哀慼 真情無僞第55章 多行恕道 克己復禮第218章 賣身葬父 孝感天地第48章 遊學海外 懷親念親第128章 孝治第232章 服飾華麗 內心不安第5章 天經地義 法寶民行第25章 成書宗旨 時代背景第42章 行孝立德 當下顯親第96章 庶人第178章 聖賢言動 規矩有法第75章 修齊治平 德本做起第16章 恩師導引 志存高遠第47章 天子第127章 先禮後財 天下息爭第158章 文王侍父 行色有憂第203章 敬事愛物 行成名立第222章 至誠孝悌 無所不通第103章 謹身守節 不辱其親第194章 行孝於內 化自流外第191章 敬君臣悅 一體相連第2章 本經概要第20章 歷代帝王 首重《孝經》第179章 遵循法則 迴歸本善第239章 聖賢制禮 旨在教化第14章 持戒有定 學業早成第211章 諫而盡誠 正氣浩然第19章 母慈子孝 投師學聖第190章 敬兄弟悅 恭行悌道第144章 悖道得志 君子不貴第36章 生全歸全 不毀有終第214章 天性本有 人人具足第1章 孝經第43章 孝無始末 終身奉行第16章 恩師導引 志存高遠第45章 九旬資教 愛心永存第116章 三才(2)第242章 解析精妙 多學善導第9章 慈孝存心 行而有德第201章 愛親敬人 大孝爲民第178章 聖賢言動 規矩有法第108章 貴賤尊卑 不患不及第101章 天時地利 節用孝親第119章 隨順性德 效果顯著第24章 曾子請益 夫子述作第64章 述而不作 言必有據第159章 菏澤孝子 創造奇蹟第108章 貴賤尊卑 不患不及第110章 孝無終始 超越時空第49章 老實孝親 真實受益第187章 聖人之禮 反求諸己第23章 修德行孝 做人根本第206章 怡色柔聲 敬勞不怨第61章 愛敬己親 推及天下第110章 孝無終始 超越時空第122章 邢昺《正義》總結《御注》第63章 內若有念 外必有相第113章 衆之本教 敬養慎行第11章 幼承母教 孝道紮根第183章 君能孝悌 臣民效法第137章 助祭尊父 儀禮完備第85章 淨意戒心 改變命運第65章 領導修德 人民有福第146章 悖德悖禮 招感災殃第109章 地位有異 孝心無別第4章 孝親本性 恆常道德第99章 孝子劉霆 背母上學第93章 憂樂爲公 聖賢示範第191章 敬君臣悅 一體相連第205章 幾諫父母 見志不從第239章 聖賢制禮 旨在教化第91章 安親盡忠 流芳百世第52章 博愛廣敬 四海效法第166章 在醜不爭 和順從衆第189章 愛敬存心 推及其親第197章 師長慈光 至德化人第204章 諫諍第222章 至誠孝悌 無所不通第87章 士第109章 地位有異 孝心無別第129章 家之概念 古今不同第201章 愛親敬人 大孝爲民第79章 有恥“不敢”成聖成賢第4章 孝親本性 恆常道德第176章 三罪致亂 殺身之禍第201章 愛親敬人 大孝爲民第187章 聖人之禮 反求諸己第125章 上行下效 貴在力行第166章 在醜不爭 和順從衆
第118章 天明恆常 地義利物第46章 如如無我 精神永恆第73章 驕奢淫逸 富貴難保第211章 諫而盡誠 正氣浩然第163章 齋戒沐浴 恭敬赤誠第213章 至誠有孝 通曉天地第224章 進而事君 當思忠節第225章 退而省思 忠諫改過第171章 喪親致哀 祭祀嚴肅第229章 氣竭而息 聲不委曲第235章 喪親哀慼 真情無僞第55章 多行恕道 克己復禮第218章 賣身葬父 孝感天地第48章 遊學海外 懷親念親第128章 孝治第232章 服飾華麗 內心不安第5章 天經地義 法寶民行第25章 成書宗旨 時代背景第42章 行孝立德 當下顯親第96章 庶人第178章 聖賢言動 規矩有法第75章 修齊治平 德本做起第16章 恩師導引 志存高遠第47章 天子第127章 先禮後財 天下息爭第158章 文王侍父 行色有憂第203章 敬事愛物 行成名立第222章 至誠孝悌 無所不通第103章 謹身守節 不辱其親第194章 行孝於內 化自流外第191章 敬君臣悅 一體相連第2章 本經概要第20章 歷代帝王 首重《孝經》第179章 遵循法則 迴歸本善第239章 聖賢制禮 旨在教化第14章 持戒有定 學業早成第211章 諫而盡誠 正氣浩然第19章 母慈子孝 投師學聖第190章 敬兄弟悅 恭行悌道第144章 悖道得志 君子不貴第36章 生全歸全 不毀有終第214章 天性本有 人人具足第1章 孝經第43章 孝無始末 終身奉行第16章 恩師導引 志存高遠第45章 九旬資教 愛心永存第116章 三才(2)第242章 解析精妙 多學善導第9章 慈孝存心 行而有德第201章 愛親敬人 大孝爲民第178章 聖賢言動 規矩有法第108章 貴賤尊卑 不患不及第101章 天時地利 節用孝親第119章 隨順性德 效果顯著第24章 曾子請益 夫子述作第64章 述而不作 言必有據第159章 菏澤孝子 創造奇蹟第108章 貴賤尊卑 不患不及第110章 孝無終始 超越時空第49章 老實孝親 真實受益第187章 聖人之禮 反求諸己第23章 修德行孝 做人根本第206章 怡色柔聲 敬勞不怨第61章 愛敬己親 推及天下第110章 孝無終始 超越時空第122章 邢昺《正義》總結《御注》第63章 內若有念 外必有相第113章 衆之本教 敬養慎行第11章 幼承母教 孝道紮根第183章 君能孝悌 臣民效法第137章 助祭尊父 儀禮完備第85章 淨意戒心 改變命運第65章 領導修德 人民有福第146章 悖德悖禮 招感災殃第109章 地位有異 孝心無別第4章 孝親本性 恆常道德第99章 孝子劉霆 背母上學第93章 憂樂爲公 聖賢示範第191章 敬君臣悅 一體相連第205章 幾諫父母 見志不從第239章 聖賢制禮 旨在教化第91章 安親盡忠 流芳百世第52章 博愛廣敬 四海效法第166章 在醜不爭 和順從衆第189章 愛敬存心 推及其親第197章 師長慈光 至德化人第204章 諫諍第222章 至誠孝悌 無所不通第87章 士第109章 地位有異 孝心無別第129章 家之概念 古今不同第201章 愛親敬人 大孝爲民第79章 有恥“不敢”成聖成賢第4章 孝親本性 恆常道德第176章 三罪致亂 殺身之禍第201章 愛親敬人 大孝爲民第187章 聖人之禮 反求諸己第125章 上行下效 貴在力行第166章 在醜不爭 和順從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