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
如果一味地遵從父母的號令,這樣算不算是盡孝?
玄宗皇帝解釋:“事父有隱無犯。”這是對父母盡孝道,最關鍵的是對父母的過失,我們能夠懂得包容。“隱”就是幫父母隱藏,而慢慢的做到幫父母改過。自己對父母純是一片孝敬之心,不能夠冒犯父母,讓父母生氣。對自己的父母要有恭敬心,不能夠違逆。這些事情我們能夠明白,可是如果是父母的號令,我單純做到不犯、不違,這樣對不對?所以“疑而問之”,就向夫子請教。夫子就給我們特別說明,父母如果有過失,如何來盡孝。
《論語》雲:“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唐玄宗註解依照《論語》,簡單解釋:“事父有隱無犯,又敬不違,故疑而問之。”“幾”,是很微細。孝順父母,見到父母有很微細的過失,我們馬上要勸諫,因爲此時勸諫,父母容易改,如果過失大了,從小過已經形成大過,養成不好的習氣,再勸父母改就很難。所以當父母過失剛剛發端,還是很微小的時候,我們就要勸諫。“事父母幾諫”,“幾”後面應該斷開,“事父母幾,諫”,就要勸諫了。
“見志不從”,勸諫,父母不能夠依從,甚至屢諫而不從,即父母不採納勸諫,我們是否起煩惱,怨恨父母,至於把父母的過失到處去跟人家宣說,更有甚者,離開父母,離家出走,這是很大的不孝。真正孝子懂得隱藏父母之過,父母的優點,就跟別人讚歎;對於父母的過失,會閉口不談,這種人是孝子。但是他發現父母有了過失,在沒有外人的情況下,會勸諫父母,幫父母改過,這是對父母的尊重。如果有外人在場,就告訴父母:“你有這種過失,請你改正”,父母會難爲情,尷尬,下不了臺,也可能會惱羞成怒,所以要懂得如何勸諫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