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天明恆常 地義利物

“夫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把孝作爲人與天地合稱的這種標準,人只有行孝才能夠跟天地並稱三才。如果不行孝,哪裡有資格跟天地並稱?即如果不行孝就沒有資格稱三才、稱爲人。因爲人之行,必定是效法天地的,假如不效法天地之德,不行孝、不行善,雖然還有個人身,但是已經沒有了人的資格了。人的資格叫人格,沒有了人格,就不能夠稱其爲人了。所以,人立於天地之間,真的要很好的行孝,續養我們本有的孝心,並且把孝心發揚光大,恆常而保持不變,此夫子教我們法則天地之意。

“經,常也”,經是恆常。“人生天地之間,稟天地之氣節”,天地的氣節,我們講的恆常,就是無私的利益萬物,仁愛恭順,這都是天地之氣節,天地之德行。所以“人之所法”,是“天地之常義也”。人應該效法天地,天之常、地之義。這是講行孝的道理,講到圓滿。聖人之所以稱爲聖人,也就是因爲他能夠效法天地之常義,恆常的利益大衆,毫無私心,與天地、與衆生一體,就是真正的行孝,而孝就是一體的意思。

《正義》這段也解釋得很好:“故須則天之常明,因依地之義利,以順行於天下,是以其爲教也,不待肅戒而成也;其爲政也,不假威嚴而自理也。”

這是講到我們應該“則天之常明”,“則”就是效仿,學習天的常明。“常”是恆常。“明”是光明,光明普照萬物,普照沒有私心,沒有分別,完全是平等的仁愛。“因依地之義利”,學習大地利益萬物的精神,以順行天下。

天下的人民,都有平等的本性,在本性上每一個人都一樣。聖人沒有增加一點,凡人沒有減少一點,所謂在聖不增,在凡不減。這就是我們平常說的,人都有良心,良心是性德,人人皆有。只是聖人的良心發揚光大,完全圓滿的顯露了;凡人的良心矇蔽了,或者是完全矇蔽,或者是矇蔽了一部分,不能夠完全顯露。凡聖不同,唯此而已。

我們現在推行教育,就要順着人本有的良心,這就容易讓人回頭,這叫“順行於天下”。“是以其爲教也”,以推行其教化。“不待肅戒而成也”,不用嚴肅、嚴厲的懲戒手段,也能夠教化好人民。隨順人民的天良,他們就樂意行孝、行善。“其爲政也”,即治理國家推行政治。夫子在本經強調,用教育、教化的方法爲政,隨順着人的良心、性德,讓大衆回頭就會很容易。“不假威嚴而自理也”,假是假借,不用假借那種很威嚴的手段,譬如說嚴格的法律,或者是刑法,乃至國家機器,軍隊、警察等等,這些甚至都用不上,天下就自然能夠治理得有條不紊,社會和諧,人民百姓和樂幸福,各得其所。

第153章 人子事親 難得誠敬第66章 母慈子孝 立志聖賢第52章 博愛廣敬 四海效法第106章 繳稅利國 庶民有責第239章 聖賢制禮 旨在教化第21章 三才孝綱 大小不二第138章 榜樣示範 德教推行第12章 十一齡童 淺解《孝經》第213章 至誠有孝 通曉天地第204章 諫諍第247章 源頭活水 此母此子第84章 再三述及 謹慎言行第165章 爲下不亂 恭謹事上第223章 事君第45章 九旬資教 愛心永存第239章 聖賢制禮 旨在教化第59章 天子庶人 奉親無二第169章 處衆爭鬥 招致禍患第7章 宇宙本體 自性爲道第83章 禮法道德 約束媒體第17章 回首前路 慈母舵手第154章 孝順親心 是謂有敬第189章 愛敬存心 推及其親第199章 中華文化 家教爲根第27章 諸學總彙 六藝之根第61章 愛敬己親 推及天下第117章 深廣解析 發明義理第101章 天時地利 節用孝親第220章 修身慎行 不辱祖先第44章 孝親愛民 殉職垂範第76章 卿大夫第62章 修己安人 世界和諧第229章 氣竭而息 聲不委曲第6章 和諧之道 以孝貫通第148章 立德行義 大衆效法第52章 博愛廣敬 四海效法第106章 繳稅利國 庶民有責第33章 天性德本 推及五倫第214章 天性本有 人人具足第88章 老實順親 成功捷徑第18章 明師賢母 志在聖賢第224章 進而事君 當思忠節第116章 三才(2)第67章 哀悼國難 親安鬼享第219章 孟宗哭竹 至誠神助第95章 尊師敬道 安親立身第163章 齋戒沐浴 恭敬赤誠第8章 德爲道相 道爲德體第27章 諸學總彙 六藝之根第126章 修德遵義 助我歸真第101章 天時地利 節用孝親第155章 清苦克己 敬在隱微第85章 淨意戒心 改變命運第52章 博愛廣敬 四海效法第230章 喪親之悲 禮而無容第195章 網絡教化 衆生受益第113章 衆之本教 敬養慎行第211章 諫而盡誠 正氣浩然第139章 父嚴遠子 問一得三第152章 陳毅元帥 赤子事親第224章 進而事君 當思忠節第20章 歷代帝王 首重《孝經》第65章 領導修德 人民有福第160章 孝女至誠 啞父講話第90章 忠於職分 天地護佑第150章 紀孝行第125章 上行下效 貴在力行第147章 言行謹慎 三思後行第14章 持戒有定 學業早成第19章 母慈子孝 投師學聖第82章 言語有失 因果自負第5章 天經地義 法寶民行第242章 解析精妙 多學善導第147章 言行謹慎 三思後行第229章 氣竭而息 聲不委曲第111章 廣大無方 塞乎天地第231章 痛惜哀傷 言語無文第190章 敬兄弟悅 恭行悌道第169章 處衆爭鬥 招致禍患第122章 邢昺《正義》總結《御注》第89章 有智有義 保身保國第205章 幾諫父母 見志不從第173章 五刑第32章 恭敬老師 尊重道業第20章 歷代帝王 首重《孝經》第225章 退而省思 忠諫改過第9章 慈孝存心 行而有德第174章 親權處分 治罪不孝第118章 天明恆常 地義利物第31章 先王大舜 孝道圓滿第236章 節制哀情 不傷不毀第95章 尊師敬道 安親立身第100章 孝悌相感 捐資助學第141章 慈母親愛 有禮有節第40章 爲母捐腎 感動中國第210章 太宗魏徵 君臣佳話第162章 感念祖德 慎終追遠第148章 立德行義 大衆效法第70章 孝德誠信 事業有成第20章 歷代帝王 首重《孝經》
第153章 人子事親 難得誠敬第66章 母慈子孝 立志聖賢第52章 博愛廣敬 四海效法第106章 繳稅利國 庶民有責第239章 聖賢制禮 旨在教化第21章 三才孝綱 大小不二第138章 榜樣示範 德教推行第12章 十一齡童 淺解《孝經》第213章 至誠有孝 通曉天地第204章 諫諍第247章 源頭活水 此母此子第84章 再三述及 謹慎言行第165章 爲下不亂 恭謹事上第223章 事君第45章 九旬資教 愛心永存第239章 聖賢制禮 旨在教化第59章 天子庶人 奉親無二第169章 處衆爭鬥 招致禍患第7章 宇宙本體 自性爲道第83章 禮法道德 約束媒體第17章 回首前路 慈母舵手第154章 孝順親心 是謂有敬第189章 愛敬存心 推及其親第199章 中華文化 家教爲根第27章 諸學總彙 六藝之根第61章 愛敬己親 推及天下第117章 深廣解析 發明義理第101章 天時地利 節用孝親第220章 修身慎行 不辱祖先第44章 孝親愛民 殉職垂範第76章 卿大夫第62章 修己安人 世界和諧第229章 氣竭而息 聲不委曲第6章 和諧之道 以孝貫通第148章 立德行義 大衆效法第52章 博愛廣敬 四海效法第106章 繳稅利國 庶民有責第33章 天性德本 推及五倫第214章 天性本有 人人具足第88章 老實順親 成功捷徑第18章 明師賢母 志在聖賢第224章 進而事君 當思忠節第116章 三才(2)第67章 哀悼國難 親安鬼享第219章 孟宗哭竹 至誠神助第95章 尊師敬道 安親立身第163章 齋戒沐浴 恭敬赤誠第8章 德爲道相 道爲德體第27章 諸學總彙 六藝之根第126章 修德遵義 助我歸真第101章 天時地利 節用孝親第155章 清苦克己 敬在隱微第85章 淨意戒心 改變命運第52章 博愛廣敬 四海效法第230章 喪親之悲 禮而無容第195章 網絡教化 衆生受益第113章 衆之本教 敬養慎行第211章 諫而盡誠 正氣浩然第139章 父嚴遠子 問一得三第152章 陳毅元帥 赤子事親第224章 進而事君 當思忠節第20章 歷代帝王 首重《孝經》第65章 領導修德 人民有福第160章 孝女至誠 啞父講話第90章 忠於職分 天地護佑第150章 紀孝行第125章 上行下效 貴在力行第147章 言行謹慎 三思後行第14章 持戒有定 學業早成第19章 母慈子孝 投師學聖第82章 言語有失 因果自負第5章 天經地義 法寶民行第242章 解析精妙 多學善導第147章 言行謹慎 三思後行第229章 氣竭而息 聲不委曲第111章 廣大無方 塞乎天地第231章 痛惜哀傷 言語無文第190章 敬兄弟悅 恭行悌道第169章 處衆爭鬥 招致禍患第122章 邢昺《正義》總結《御注》第89章 有智有義 保身保國第205章 幾諫父母 見志不從第173章 五刑第32章 恭敬老師 尊重道業第20章 歷代帝王 首重《孝經》第225章 退而省思 忠諫改過第9章 慈孝存心 行而有德第174章 親權處分 治罪不孝第118章 天明恆常 地義利物第31章 先王大舜 孝道圓滿第236章 節制哀情 不傷不毀第95章 尊師敬道 安親立身第100章 孝悌相感 捐資助學第141章 慈母親愛 有禮有節第40章 爲母捐腎 感動中國第210章 太宗魏徵 君臣佳話第162章 感念祖德 慎終追遠第148章 立德行義 大衆效法第70章 孝德誠信 事業有成第20章 歷代帝王 首重《孝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