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1)

◎孝以立身貴法天地

邢昺《正義》引用《周禮》說:“周禮》:五土十地之利,言孝爲百行之首。是人生有常之德,若日月星辰運行於天而有常,山川原隰(音習)分別土地而爲利,則知貴賤雖別,必資孝以立身,皆貴法則於天地。”

“五土十地”,出自《周禮》。“五土”,前面有說明,一是山林,二是川澤,三是丘陵,四是墳衍,五是原隰。譬如山林,山和林是兩個,下面依次類推,所以五土其實是十種土地,叫五土十地。不同的土地,就有不同的用處,土地是利益人民、利益衆生的。取利益之意,利益即照顧幫助,就是尊重愛護。從父母做起,對父母尊重、敬愛、關懷、照顧、幫助,進而拓展到對一切人。所以講到“言孝爲百行之首,是人生有常之德”,孝是百善之首,孝心一開,百善皆開,人的常德,古今不變,如日月星辰恆常的運行。

“山川原隰分別土地而爲利”,解釋常和義,天是永常,地是利益。山、川,原是平原,隰是新開墾的田地,這些統統都是利人的。

“則知貴賤雖別”,貴賤雖然不同,但是“必資孝以立身”,都要通過行孝而立身,而成聖成賢。立身就靠孝,即孝做圓滿了,立身也就圓滿了。而立身“皆貴法則於天地”,都要這麼做,身份貴賤不同的人,都要效法天地的恆常,利益大衆,這叫作立身,這是真正的行孝。

這是解釋“天之經,地之義”,意思很深廣,合在一起講就是常字,真正能夠恆常的去做,就是真誠,能夠終身不改變,這就是真正立身。

◎立身之本以常其德

邢昺《正義》引用了古人的一段解釋:

《制旨》曰:“天無立極之統,無以常其明;地無立極之統,無以常其元;人無立身之本,無以常其德。然則三辰迭運,而一以經之者,天利之性也。五土分植,而一以宜之者,大順之理也。百行殊塗,而一致之者,大中之要也。”

這段話講得很深,《制旨》是一本古著。“天無立極之統,無以常其明”,“立極”實際上是講本體,所謂太極生兩儀,太極是本體,沒有相,看也看不到,摸也摸不着,但是它能生出天地,生出??物。天之所以能夠常其明,“常其明”就是恆常的普照,日月星辰的普照,是常德,因爲它來自於太極,來自於生成天地萬物的道。道是不生不滅的,所以,它本來就是恆常的。六祖惠能大師開悟了以後說:“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不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能生萬法”,就是生成天地萬物。自性就是道,它是沒有生滅、沒有動搖的。所以它本身的性質就是常,就是不變,天依賴這種本體,表現出來的德就是常。

地也是跟天一樣由道而生。“地無立極之統,無以常其元”,大地恆常的負載萬物,利益萬物也是本體的性德。“人無立身之本,無以常其德”,“立身之本”是講到自性,也就是“人之初,性本善”,而在本經,立身之本特指孝道,這是德之本。孝道是性德,是人本有的,所以才能夠表現出來。“常其德”,就是把性德恆常的表現出來,性德恆常,不因我們是否顯發而生滅,聖人顯發了性德,凡夫把常德給覆蓋了,沒有顯發,唯此而已。

“然則三辰迭運,而一以經之者,天利之性也”。“三辰迭運”,是講日月星辰的恆常運行。這都是在講經,經就是恆常,是天利之性,天上的日月星辰,也是利益萬物,普照萬物。“五土分植,而一以宜之者,大順之理也”。“五土”,我們根據性質不同來種植、成熟萬物,利益人民。譬如,山能種植樹木,這叫適宜;在新開墾的田地種植水稻、農作物,隨順土地性質來生產,這是大順之理。用天地作比喻,教誡我們要隨順性德。

“百行殊塗,而一致之者,大中之要也”。“百行殊塗”,就是百善,這是講到不同的善,雖然相上不一樣,但是同出於一個自性,都是性德的顯露。“一”,也是指自性,指道。與道相應,稱爲善。行孝是最重要的,首要的善行。

◎和以教愛順以教敬

《制旨》雲:“夫愛始於和,而敬生於順。是以因和以教愛,則易知而有親;因順以教敬,則易從而有功。”

“愛始於和”,孝心就是愛心,愛從哪裡出生?它的原點在哪裡?原點是和,和是一體,真正的一體才能稱爲和,如果一體破壞了,就不和了。家庭裡面,父母與兒女要和,他們真正是一家人一體,和就自然了,假如一體破壞了,那父子就不和了。所以人爲什麼不和,家庭爲什麼不和,社會國家爲什麼會有不和諧?就是這個愛心、一體的觀念沒有,人們都在自私自利,都有損人利己的心,當然把和給破壞了,愛心就沒有了。所以要通過教育,把一體的觀念講清楚,大家真正明瞭了,自己跟父母一體,父子就和了;一家人是一體,家庭就和了;整個社會整個國家同胞是一體,國家就和了;整個地球人是一體,世界就和諧了。地球是不是一體?是。美國一艘無人駕駛的太空船,飛到了遙遠的太空,給地球拍照,相片公佈在網絡,發現在遙遠的太空看地球,就是那麼一點點,這一點點的小星球是我們整個人類居住的家園,大家怎麼能夠不團結,不和睦?我們真的是一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真正明瞭了,愛心就能夠顯發了,愛父母、愛家庭、愛社會、愛國家、愛地球、愛人類、愛萬物,這個愛心就是性德。

“而敬生於順”,人因爲能夠順從性德,纔會恭敬人。人性本善,只要隨順自己的本善,這個人就是好人,就是善人。敬必定是隨順性德的表現,是真的敬,不是爲了巴結討好人,是自自然然的表現,這才叫順,順着自己的良心、順着性德,自然做出來的。從順、敬自己父母開始,如果父母都不順、不敬,而去敬別人,“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對別人表面會愛會敬,而在家不愛、不敬自己的父母,是悖德悖禮。違背了道德,違背了禮,不是真愛真敬。

“是以因和以教愛”。“和”是一體,一體才叫真的和。“因”就是依據,依據一體的觀念而教愛,用教育來顯發愛心,幫助人們升起愛心。要把一體的道理說清楚,一體就是孝,先講孝的道理,把孝的深意講清楚。所以,《孝經》我們要詳細的講,把孝道的深意講清楚講明白,愛心就容易顯發了。

“因和以教愛,則易知而有親”。“易知”是真正知道、明瞭,明瞭後就能夠有親愛的心,對父母、對人民就有真誠的愛心,因爲真正知道我跟他們是一體;對地球也會真心地愛護,因爲我跟地球是一體;乃至對宇宙也真心地愛護,知道我跟宇宙是一體。這是愛,大愛博愛,而愛心的原點就是父母跟兒女的愛,所謂父子有親,父子有親是愛心的原點。

“因順以教敬”,這是因爲敬生於順,順良心順性德,依據這個順來教導敬,“則易從而有功”。真正明白,敬人是隨順性德,是本性本善,我們願意遵從,就能夠做得好,做出來自然就教化有功。如果不明白道理,讓我們對人九十度鞠躬,就鞠不下去。真正明白道理了,對人九十度鞠躬恭敬人,是隨順性德,是我們本善的顯露,就會做得歡喜自在。

“愛敬之化行,而禮樂之政備矣”。愛和敬的教化能夠推行,也就是孝道的教育能夠推行,禮樂之政就能夠實現。禮樂爲政即德治,人們不願意做惡,恥於做惡;法律爲政即法治,人們規避法律,不敢造惡,沒有得到道德教化。所以孔老夫子追求禮樂政治。

“聖人則天之明以爲經,因地之利以行義。故能不待嚴肅,而成可久可大之業焉”。“聖人”,尤其是指這些聖賢的君王,當然也泛指所有的人,能夠效法天的恆常、普照萬物的性德,效法地的厚載、利益大衆的德行,自行化他,然後把孝道、愛敬的教育,推而廣之,這樣就可以不用很嚴肅的國家法律機器,也能夠成就和諧社會,和諧世界。

剛剛講到孝這種德行,如天之恆常,“經”是恆常,如大地平等的利益萬物。天地之德,要由人去表現出來,所以孝道乃是天經地義,即順天地、民情、人性的德行。聖人如果能夠隨順着天地之德,隨順着人心而行教化,就能得到“不肅而成”,不用很嚴厲的、嚴肅的手段教學,也能夠成就。如果以孝道治理天下,則天下大治,“其政不嚴而治”,即不需要用嚴厲的統治方法,就能夠使得社會和諧。

五、因天法地見教化民

經文:【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

唐玄宗《御注》解釋:“見因天地教,化人之易也。”是說能夠順應天地而行教化,人民受到教育後,轉化就很容易。這是古聖先王的智慧,他們知道唯有通過教育,才能夠真正的轉化人心,使人民和睦、社會和諧。教育的關鍵,就是“因天地教”,“因”就是順應、順着,順着天地去教育,天地就是道。老子說:“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太極”就是道,是宇宙的本體。由太極而生兩儀,“兩儀”就是天地,也是陰陽。即教育只要隨順着道、隨順着本性,教化起來就會很容易。因爲人人都有本性,而本性又人人平等,本性就是本善,用孝道教化人民,正是開顯本性本善,孝心一開,百善皆開,所以古人稱“百善孝爲先”。轉化民衆,那是非常簡單的事情。現在的父母抱怨兒女不好教;學校的老師抱怨學生不聽話、不好教;企業的老闆也在抱怨員工不聽話。爲什麼覺得現在人這麼難教?因爲不懂得“因天地教”,不懂得順着本性來施教,所以教得很辛苦,效果還不佳。孝是人的天性,要從教孝開始,正如夫子在《開宗明義章》所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央視專訪推廣教化

海南省海口監獄,服刑人員學習《弟子規》,效果顯著,中央電視臺特別製作了專訪節目。

海口監獄的領導們很有智慧,在進行教育改造服刑人員的探索中,選擇了用傳統文化來教化服刑人員。他們覺得過去說教式的、機械式的教育,效果不佳,於是帶着考察團來到了湯池參學。我們恩師的故鄉,安徽省廬江縣的湯池鎮,有一個文化教育中心,這些領導們,從湯池把《弟子規》的教育帶回海口監獄,並且聘請了中心的老師去擔任教育的工作。教育從教孝開始,啓發服刑人員的孝心。這些服刑人員聽到孝道的故事,學習了《弟子規·入則孝》,深刻的認識到自己是大不孝,他們懺悔、流淚,“德有傷,貽親羞”,父母把自己養大成人,自己卻幹出違法亂紀的行爲,所以跟父母見面的時候,他們跪在地上,流着眼淚向父母懺悔、認錯,還有的給父母洗腳,見面和臨走都向父母深深的九十度鞠躬。在場的幹警們,以及看到中央電視臺專訪鏡頭的很多人,都感動得流下眼淚。

這些服刑人員,內心深處有了大的轉化,立志痛改前非、重新做人,這是用《弟子規》的教育,用孝道的教育,轉化服刑人員的良好效果。這是“因天地教”,就真正能夠轉化人心。服刑人員,一般人認爲他們是社會上最難教化的羣體,而連他們都能夠轉化,所以沒有不能夠教化的人,每個人都是可以教得好的。

這個“化”,它比“教”的意思又更深了一層。“教”只是在因上講,“化”是從果上講。因爲教育,人有了轉化、發生了變化,我們說“變化氣質”,從過去???自私自利、損人利己、貪嗔癡慢,這些習氣那裡回頭,變得現在能夠有愛心,願意服務,願意奉獻,大公無私,這就是轉化了。所以“先王”,古代的帝王,他們有智慧,明白用教育的方法治理國家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如果單純發展經濟,使人民生活富裕,物質生活發達,但是不搞教育,倫理道德就會下降,人們會愈來愈自私,甚至把倫理、道德、因果的傳統教育,當成是迷信,覺得這種教育落伍了,不適合現代了,甚而把它拋棄了,這就會導致社會出現一些問題。所以,我們現在要真正構建和諧社會,就要大力的推動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講倫理道德,人民就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因而恥於作惡,所謂“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教導因果報應的道理,他們就不敢造惡。

用現代科技,通過傳媒,把這些教育送到社會的每一個家庭、每一個角落不是難事。如果能夠天天講學,再篩選那些真正順應道德的文藝節目來播放,這樣天天教化,不出三年,社會一定是一片祥和。那就不需要幾百萬的軍隊、警察這些國家機器,也能夠讓天下大治,驗證“其政不嚴而治”真實不虛。

◎繁榮安定教育爲本

第110章 孝無終始 超越時空第238章 哀毀過情 傷生虧孝第26章 本經深義 解行並重第199章 中華文化 家教爲根第226章 順而行之 克盡本分第143章 美國案例 凶德報應第35章 領袖德教 愛民大孝第134章 周朝始祖 棄兒后稷第143章 美國案例 凶德報應第170章 居養有敬 病憂??禱第201章 愛親敬人 大孝爲民第217章 誠則明矣 明則誠矣第186章 人倫有序 盡孝守禮第101章 天時地利 節用孝親第66章 母慈子孝 立志聖賢第241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2)第29章 曾子大孝 與母感通第185章 禮外治身 樂內治心第105章 公賦充盈 私養不缺第94章 博士重孝 節儉舍受第185章 禮外治身 樂內治心第242章 解析精妙 多學善導第167章 上位驕慢 前途消亡第214章 天性本有 人人具足第183章 君能孝悌 臣民效法第74章 金融詐騙 導致滅亡第238章 哀毀過情 傷生虧孝第118章 天明恆常 地義利物第200章 落實孝行 養成孝德第246章 點滴孝慈 一生回味第167章 上位驕慢 前途消亡第166章 在醜不爭 和順從衆第15章 事業有成 孝爲本源第34章 契入境界 當機受益第34章 契入境界 當機受益第59章 天子庶人 奉親無二第23章 修德行孝 做人根本第95章 尊師敬道 安親立身第94章 博士重孝 節儉舍受第32章 恭敬老師 尊重道業第2章 本經概要第25章 成書宗旨 時代背景第125章 上行下效 貴在力行第133章 聖治第125章 上行下效 貴在力行第184章 政和樂安 政乖怨怒第132章 一心恭敬 家國同理第200章 落實孝行 養成孝德第106章 繳稅利國 庶民有責第45章 九旬資教 愛心永存第95章 尊師敬道 安親立身第240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1)第225章 退而省思 忠諫改過第107章 地球興亡 匹夫有責第16章 恩師導引 志存高遠第108章 貴賤尊卑 不患不及第7章 宇宙本體 自性爲道第195章 網絡教化 衆生受益第176章 三罪致亂 殺身之禍第65章 領導修德 人民有福第202章 孝悌一理 親親仁民第162章 感念祖德 慎終追遠第39章 有機素食 大孝國民第6章 和諧之道 以孝貫通第48章 遊學海外 懷親念親第231章 痛惜哀傷 言語無文第234章 哀痛悲咽 食旨不甘第214章 天性本有 人人具足第233章 聞樂不樂 悲哀在心第5章 天經地義 法寶民行第30章 孝親尊師 謙卑受教第176章 三罪致亂 殺身之禍第21章 三才孝綱 大小不二第206章 怡色柔聲 敬勞不怨第163章 齋戒沐浴 恭敬赤誠第160章 孝女至誠 啞父講話第70章 孝德誠信 事業有成第167章 上位驕慢 前途消亡第131章 敬妻重教 家道綿延第220章 修身慎行 不辱祖先第94章 博士重孝 節儉舍受第134章 周朝始祖 棄兒后稷第228章 喪親第44章 孝親愛民 殉職垂範第82章 言語有失 因果自負第25章 成書宗旨 時代背景第72章 恢復古寺 養親之志第210章 太宗魏徵 君臣佳話第23章 修德行孝 做人根本第137章 助祭尊父 儀禮完備第231章 痛惜哀傷 言語無文第214章 天性本有 人人具足第34章 契入境界 當機受益第208章 謙益滿損 受諫養德第226章 順而行之 克盡本分第149章 服飾舉止 禮儀有加第194章 行孝於內 化自流外第240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1)第116章 三才(2)第222章 至誠孝悌 無所不通
第110章 孝無終始 超越時空第238章 哀毀過情 傷生虧孝第26章 本經深義 解行並重第199章 中華文化 家教爲根第226章 順而行之 克盡本分第143章 美國案例 凶德報應第35章 領袖德教 愛民大孝第134章 周朝始祖 棄兒后稷第143章 美國案例 凶德報應第170章 居養有敬 病憂??禱第201章 愛親敬人 大孝爲民第217章 誠則明矣 明則誠矣第186章 人倫有序 盡孝守禮第101章 天時地利 節用孝親第66章 母慈子孝 立志聖賢第241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2)第29章 曾子大孝 與母感通第185章 禮外治身 樂內治心第105章 公賦充盈 私養不缺第94章 博士重孝 節儉舍受第185章 禮外治身 樂內治心第242章 解析精妙 多學善導第167章 上位驕慢 前途消亡第214章 天性本有 人人具足第183章 君能孝悌 臣民效法第74章 金融詐騙 導致滅亡第238章 哀毀過情 傷生虧孝第118章 天明恆常 地義利物第200章 落實孝行 養成孝德第246章 點滴孝慈 一生回味第167章 上位驕慢 前途消亡第166章 在醜不爭 和順從衆第15章 事業有成 孝爲本源第34章 契入境界 當機受益第34章 契入境界 當機受益第59章 天子庶人 奉親無二第23章 修德行孝 做人根本第95章 尊師敬道 安親立身第94章 博士重孝 節儉舍受第32章 恭敬老師 尊重道業第2章 本經概要第25章 成書宗旨 時代背景第125章 上行下效 貴在力行第133章 聖治第125章 上行下效 貴在力行第184章 政和樂安 政乖怨怒第132章 一心恭敬 家國同理第200章 落實孝行 養成孝德第106章 繳稅利國 庶民有責第45章 九旬資教 愛心永存第95章 尊師敬道 安親立身第240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1)第225章 退而省思 忠諫改過第107章 地球興亡 匹夫有責第16章 恩師導引 志存高遠第108章 貴賤尊卑 不患不及第7章 宇宙本體 自性爲道第195章 網絡教化 衆生受益第176章 三罪致亂 殺身之禍第65章 領導修德 人民有福第202章 孝悌一理 親親仁民第162章 感念祖德 慎終追遠第39章 有機素食 大孝國民第6章 和諧之道 以孝貫通第48章 遊學海外 懷親念親第231章 痛惜哀傷 言語無文第234章 哀痛悲咽 食旨不甘第214章 天性本有 人人具足第233章 聞樂不樂 悲哀在心第5章 天經地義 法寶民行第30章 孝親尊師 謙卑受教第176章 三罪致亂 殺身之禍第21章 三才孝綱 大小不二第206章 怡色柔聲 敬勞不怨第163章 齋戒沐浴 恭敬赤誠第160章 孝女至誠 啞父講話第70章 孝德誠信 事業有成第167章 上位驕慢 前途消亡第131章 敬妻重教 家道綿延第220章 修身慎行 不辱祖先第94章 博士重孝 節儉舍受第134章 周朝始祖 棄兒后稷第228章 喪親第44章 孝親愛民 殉職垂範第82章 言語有失 因果自負第25章 成書宗旨 時代背景第72章 恢復古寺 養親之志第210章 太宗魏徵 君臣佳話第23章 修德行孝 做人根本第137章 助祭尊父 儀禮完備第231章 痛惜哀傷 言語無文第214章 天性本有 人人具足第34章 契入境界 當機受益第208章 謙益滿損 受諫養德第226章 順而行之 克盡本分第149章 服飾舉止 禮儀有加第194章 行孝於內 化自流外第240章 三年之喪 中庸有度(1)第116章 三才(2)第222章 至誠孝悌 無所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