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2章 本經概要

bookmark

講題確定研習緣起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朋友,大家好!

茂森今天跟大家一起來學習儒家十三經之一的《孝經》。我們的講題是“古代帝王和諧世界的法寶——《孝經》研習報告”。

講題的確定,源自《孝經·開宗明義章》。孔夫子開篇就講:“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先王”,古代聖賢的君王,有和諧世界的法寶,能夠順應天下,使人民和睦,上下尊卑都和諧而無怨,這就是和諧世界。即現在我們國家提倡的“構建和諧社會,共建和諧世界”。所以,我們從二千五百年前孔老夫子講述的《孝經》中吸取聖賢的智慧是很有必要的。

茂森承蒙恩師栽培,多年來也在學習儒釋道三家的典籍。早在小學時代,母親就教導我讀《孝經》,一直以來都在學習行孝,在這方面也略有一點心得。今天遵恩師慈命,在此把自己學習《孝經》這部寶典的一點粗淺體會,以及對古聖先賢教誨的一點心得,向各位朋友做個彙報,請大家多多指教。

儒釋道學同出一原

今天先來分析、研學整部《孝經》的主旨、思想,即首先講一個概要。

我們採用佛家天台宗的“五重玄義”來學習《孝經》。通常講的儒釋道,儒就是儒家;釋就是佛家,因爲佛是釋迦牟尼佛,所以我們稱爲釋;道,就是道家,這三家都是聖賢的教育。

雍正皇帝,是清朝一位很有學問的皇帝,他對儒釋道三家的研究都很深入,曾經寫過一篇《上諭》,即皇上的聖諭。他說“理同出於一原,道並行而不悖”,是說三家的義理,都是出自同一個源頭。這個源頭是什麼?佛家講的“心性”,道家和儒家都講“道”,道是源頭。即古聖先賢的這些教誨、這些道理統統都是從道、從心性流露出來的,而心性是人人本有的,“道”,是遍及整個宇宙,無處不在的,可見三家都是出於一個本源!

“道並行而不悖”,這個道是他們的教學可以在世間同時推行,互相之間不會有衝突、不會有牴觸,這就是我們現在常常聽到的“多元文化”。如果我們自己覺得儒釋道三家會有矛盾,互相會起衝突,那不是三家的道理有衝突,其道理仍是同出於一源,是我們自己對儒釋道三家的理解不夠透徹、圓融。恩師在一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國際會議上,接受大家提問時說,儒釋道,包括世間的種種宗教,也是“理同出於一原,道並行而不悖”,如果看到他們互相之間有衝突、會對立,就好比看到一個手掌的五根手指,好像是分開、對立的,實際上我們只看到了表面,沒有深入,從手指深入到手掌心,五指理同出於一源,當然道就並行而不悖。五指一起拿東西,做事情,互相合作,很和諧。其實世界本來是和諧的,只是因爲我們有分別、執著,把本來和諧的世界搞亂了,搞成對立、矛盾、衝突,原因還是我們對聖賢教誨理解不夠透徹、深入。深入到根本、源頭,我們就能真正體會雍正皇帝“道並行而不悖”的話真實不虛,世間所有宗教都可以並行而不悖,更何況是儒釋道三家。

第65章 領導修德 人民有福第162章 感念祖德 慎終追遠第227章 君有過惡 正而止之第98章 海口服刑 學習孝道第133章 聖治第137章 助祭尊父 儀禮完備第217章 誠則明矣 明則誠矣第46章 如如無我 精神永恆第193章 舜王至德 感化天下第142章 親而有禮 愛漸成敬第235章 喪親哀慼 真情無僞第84章 再三述及 謹慎言行第178章 聖賢言動 規矩有法第156章 老萊斑衣 存心悅親第89章 有智有義 保身保國第210章 太宗魏徵 君臣佳話第25章 成書宗旨 時代背景第140章 親嚴有度 中庸有立第222章 至誠孝悌 無所不通第102章 德能兼具 落實孝親第141章 慈母親愛 有禮有節第168章 下位而亂 刑律制裁第70章 孝德誠信 事業有成第7章 宇宙本體 自性爲道第161章 守喪三年 定期祭祀第158章 文王侍父 行色有憂第13章 爲報親恩 效法範公第178章 聖賢言動 規矩有法第152章 陳毅元帥 赤子事親第47章 天子第247章 源頭活水 此母此子第206章 怡色柔聲 敬勞不怨第1章 孝經第190章 敬兄弟悅 恭行悌道第131章 敬妻重教 家道綿延第205章 幾諫父母 見志不從第27章 諸學總彙 六藝之根第88章 老實順親 成功捷徑第31章 先王大舜 孝道圓滿第12章 十一齡童 淺解《孝經》第183章 君能孝悌 臣民效法第125章 上行下效 貴在力行第21章 三才孝綱 大小不二第193章 舜王至德 感化天下第214章 天性本有 人人具足第232章 服飾華麗 內心不安第203章 敬事愛物 行成名立第59章 天子庶人 奉親無二第230章 喪親之悲 禮而無容第192章 廣至德第74章 金融詐騙 導致滅亡第54章 漢文嘗藥 孝感天下第185章 禮外治身 樂內治心第118章 天明恆常 地義利物第106章 繳稅利國 庶民有責第122章 邢昺《正義》總結《御注》第131章 敬妻重教 家道綿延第15章 事業有成 孝爲本源第109章 地位有異 孝心無別第139章 父嚴遠子 問一得三第229章 氣竭而息 聲不委曲第153章 人子事親 難得誠敬第184章 政和樂安 政乖怨怒第115章 三才(1)第213章 至誠有孝 通曉天地第209章 諫諍智慧 信而後諫第4章 孝親本性 恆常道德第161章 守喪三年 定期祭祀第242章 解析精妙 多學善導第24章 曾子請益 夫子述作第40章 爲母捐腎 感動中國第192章 廣至德第26章 本經深義 解行並重第63章 內若有念 外必有相第100章 孝悌相感 捐資助學第91章 安親盡忠 流芳百世第203章 敬事愛物 行成名立第50章 宇宙一體 愛人如己第71章 基金如子 報恩不溢第123章 領導博愛 員工愛親第232章 服飾華麗 內心不安第144章 悖道得志 君子不貴第185章 禮外治身 樂內治心第135章 祭祀先祖 培養孝道第4章 孝親本性 恆常道德第174章 親權處分 治罪不孝第243章 孝無終始 人初一體第106章 繳稅利國 庶民有責第216章 禮敬自然 順應天地第129章 家之概念 古今不同第102章 德能兼具 落實孝親第224章 進而事君 當思忠節第193章 舜王至德 感化天下第136章 詳解配天 深體聖意第226章 順而行之 克盡本分第176章 三罪致亂 殺身之禍第49章 老實孝親 真實受益第223章 事君第20章 歷代帝王 首重《孝經》第14章 持戒有定 學業早成
第65章 領導修德 人民有福第162章 感念祖德 慎終追遠第227章 君有過惡 正而止之第98章 海口服刑 學習孝道第133章 聖治第137章 助祭尊父 儀禮完備第217章 誠則明矣 明則誠矣第46章 如如無我 精神永恆第193章 舜王至德 感化天下第142章 親而有禮 愛漸成敬第235章 喪親哀慼 真情無僞第84章 再三述及 謹慎言行第178章 聖賢言動 規矩有法第156章 老萊斑衣 存心悅親第89章 有智有義 保身保國第210章 太宗魏徵 君臣佳話第25章 成書宗旨 時代背景第140章 親嚴有度 中庸有立第222章 至誠孝悌 無所不通第102章 德能兼具 落實孝親第141章 慈母親愛 有禮有節第168章 下位而亂 刑律制裁第70章 孝德誠信 事業有成第7章 宇宙本體 自性爲道第161章 守喪三年 定期祭祀第158章 文王侍父 行色有憂第13章 爲報親恩 效法範公第178章 聖賢言動 規矩有法第152章 陳毅元帥 赤子事親第47章 天子第247章 源頭活水 此母此子第206章 怡色柔聲 敬勞不怨第1章 孝經第190章 敬兄弟悅 恭行悌道第131章 敬妻重教 家道綿延第205章 幾諫父母 見志不從第27章 諸學總彙 六藝之根第88章 老實順親 成功捷徑第31章 先王大舜 孝道圓滿第12章 十一齡童 淺解《孝經》第183章 君能孝悌 臣民效法第125章 上行下效 貴在力行第21章 三才孝綱 大小不二第193章 舜王至德 感化天下第214章 天性本有 人人具足第232章 服飾華麗 內心不安第203章 敬事愛物 行成名立第59章 天子庶人 奉親無二第230章 喪親之悲 禮而無容第192章 廣至德第74章 金融詐騙 導致滅亡第54章 漢文嘗藥 孝感天下第185章 禮外治身 樂內治心第118章 天明恆常 地義利物第106章 繳稅利國 庶民有責第122章 邢昺《正義》總結《御注》第131章 敬妻重教 家道綿延第15章 事業有成 孝爲本源第109章 地位有異 孝心無別第139章 父嚴遠子 問一得三第229章 氣竭而息 聲不委曲第153章 人子事親 難得誠敬第184章 政和樂安 政乖怨怒第115章 三才(1)第213章 至誠有孝 通曉天地第209章 諫諍智慧 信而後諫第4章 孝親本性 恆常道德第161章 守喪三年 定期祭祀第242章 解析精妙 多學善導第24章 曾子請益 夫子述作第40章 爲母捐腎 感動中國第192章 廣至德第26章 本經深義 解行並重第63章 內若有念 外必有相第100章 孝悌相感 捐資助學第91章 安親盡忠 流芳百世第203章 敬事愛物 行成名立第50章 宇宙一體 愛人如己第71章 基金如子 報恩不溢第123章 領導博愛 員工愛親第232章 服飾華麗 內心不安第144章 悖道得志 君子不貴第185章 禮外治身 樂內治心第135章 祭祀先祖 培養孝道第4章 孝親本性 恆常道德第174章 親權處分 治罪不孝第243章 孝無終始 人初一體第106章 繳稅利國 庶民有責第216章 禮敬自然 順應天地第129章 家之概念 古今不同第102章 德能兼具 落實孝親第224章 進而事君 當思忠節第193章 舜王至德 感化天下第136章 詳解配天 深體聖意第226章 順而行之 克盡本分第176章 三罪致亂 殺身之禍第49章 老實孝親 真實受益第223章 事君第20章 歷代帝王 首重《孝經》第14章 持戒有定 學業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