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大儒劉炫注《孝經》雲:“愛惡俱在於心,敬慢並見於貌。愛者隱惜而結於內,敬者嚴肅而形於外。”這裡是告訴我們,心和相表現也不一樣。這裡講的“愛、敬”的愛,“不敢惡於人”的“惡”,愛和惡,就是愛敬和厭惡都是在於心,心上起了愛敬或者起了厭惡,心上起念頭了,必定會有外在的表相,即敬和慢。愛表現出來的相貌,必定是敬,你愛這個人,你必定是敬重他;如果你討厭這個人、厭惡這個人,你必定是對他輕慢、怠慢。所以“愛惡”講的是存心,“敬慢”講的是形式。
“愛者隱惜而結於內”,我們現在要培養愛心,實際上孝就是愛,愛是本善。宇宙是一體的,愛心涵蓋一切衆生,乃至宇宙萬事萬物,這也就是孝道。父母對兒女,兒女與父母之間,愛表現成“父子有親”,父慈子孝這是愛;君臣關係,愛的表現是君仁臣忠,是君臣有義。所以愛心是一個,只是在不同的環境、關係上,表現的形式不同,即“愛者隱惜而結於內”。愛心,看不見、摸不着,但是我們能感知。如何感知?從外形上。外形上就是敬,“敬者嚴肅而形於外”。所以外表對人由衷的畢恭畢敬,說明他對人有愛意、愛心。從內心、外相講愛心,這種說法也很好。所以君子,存心達到了仁愛,一體的愛心,他必定是在家對父母愛敬,在外對百姓也是愛敬。這是劉炫的一段解釋。
下面諸侯章、卿大夫章、士章和庶人章,都是講不同地位,不同等級階層的人,其愛敬之心,表相有不同,但存心是一樣的。所以,天子以愛敬之心對天下人,就可以保其天下;諸侯以愛敬之心對一國,就能保存其社稷;卿大夫能以愛敬之心來對待自己的家族,也能保其宗廟;士人以愛敬之心待人,就能夠保其祿位,而守其祭祀;庶人,普通老百姓,愛敬存心,也就能保其田宅。地位尊卑有不同,愛敬之心無二。
四、天子慶善澤福萬民
本章結尾一句:【甫刑雲:“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一人”,在天子章專門指天子,就是國家領導人。“慶”,就是善,是說領導人有善德、有德行。“兆民賴之”,(“兆”,古代數字,有幾種說法,一說十億爲兆,一說萬億爲兆,又說百萬爲兆,我們不必去求它的精確單位。)“兆民”就是泛指一切的百姓,都能夠因爲天子行孝而得到慶善,都能夠倚賴這位天子。即天子能夠行孝行善,可以爲百姓造福,作爲百姓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