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御注》當中有段典故,講道:“故出以就傅,趨而過庭,以教敬也。”
這是講到《論語》當中有一個叫陳亢的人,??來問孔子的兒子伯魚,也叫孔鯉,他問孔鯉:“子亦有異聞乎?”你是夫子的兒子,有沒有得到特別教導?孔鯉說,沒有,如果說有,就是一次孔鯉過庭院,“趨而過庭”,孔子就問,“你有沒有學詩?”意爲《詩經》你有沒有學?伯魚就說沒有。孔子告訴他:“不學詩,無以言。”如果不學《詩經》你就不會講話,所以孔鯉就回去學詩。又一天,他又過庭院,夫子看到了,問他:“你有沒有學禮?”孔鯉說沒有,夫子告訴他:“不學禮,無以立。”爲人處世不懂得“禮”,你就不懂得如何做人,就不能立足於社會。所以孔鯉就回去學“禮”了,孔鯉就給陳亢說了這兩樁事情。
結果陳亢聽了之後很高興,他說“問一得三”,我聽到孔鯉這麼一說,有三個感受:第一“聞詩”,知道原來要學“詩”才懂得言語;第二“聞禮”,學禮才能夠立足於社會;第三“聞君子之遠其子也”,這句話說孔老夫子真的是君子聖人,能夠“遠其子也”。是說夫子跟自己的兒女保持一定的距離,顯示出做父親的威嚴、尊嚴,能夠讓做兒女的對父母產生敬意,這是教敬,同時在教學上對弟子都一視同仁,沒有獨厚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