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喪親期間,因爲悲痛欲絕,三天之內都吃不下飯,甚至連水都喝不下去,身體就會搞得很虛弱,身體會受不了,再下去就可能出現生命危險。所以聖人制定的禮法,有一定限制,不能夠讓哀慼的心情,把孝子的生命都毀傷了,所以要“三日而食”。頂多是三天不吃不喝,三天後一定要進食,這是“教民無以死傷生”,教導人民要有節制,儘管孝子的哀慼之情,是自然的天性,也還是要有所節制。
“死”是過世的人,父母走了,人已經去世了,一去不復還,再悲痛也回不來,要曉得人總是有生老病死,所以希望不要“以死傷生”。如果沒有辦法超越輪迴,了脫生死,每一期生命在六道當中捨身受身,肯定有死的這一天,死就會帶來哀痛。儘管是大孝子,也沒辦法挽回父母的生命,所以要有所節制,不要傷害自己的生命,意即不要因爲死者而傷及生人。“毀不滅性”也是一樣,“毀”是失去生命,“滅性”是使自己的性命也遭到毀損、毀滅,不要因爲親人性命沒有了而“滅性”,這跟“以死傷生”意思相似。“此聖人之政也”,這就是聖人制定喪禮的原則,目的就是爲了讓大家有所抒發,三日之後還是要吃飯,還是要進食,還要保養、保重自己的身子。如果自己也跟着毀傷了身體,這也是不能圓滿孝道,因爲盡孝不僅是事親,還有事君、立身。
父母親死了,悲痛之後,還要化悲痛爲力量,更好的爲祖國、爲人民服務,這是事君;立身行道,成聖成賢,光耀門楣,以顯父母,揚名後世,這是立身,是大孝。所以身體髮膚,也不要去毀傷,要用它去行孝,去盡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