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三才孝綱 大小不二

從大的方面來說,如何能夠孝治?天、地、人三才都以孝爲綱。所謂“法天因地”,就是效法天地。天是恆常的運作,地是無私的奉獻,人在天地之間效法天地之德。對待君上,古時候是君主時代,要對皇帝、古聖先王常常的紀念,對自己的祖先也要常常的祭祀。這就能夠使天下百姓民心和睦,四海之內的人民都能夠得到聖王的德澤。天地都有感應,所謂“天地昭察,鬼神效靈”。天地鬼神實在是跟人有感通的,當一個人行孝的時候,天地鬼神都護佑;人如果不行孝,天地鬼神都厭惡。真正以孝治理天下,從自己做起,對父母有一種純真的孝心,然後擴展至對百姓,以這顆孝心對待所有的人。這是講國家領導人,他能夠以孝心對待萬民,自然就能感得“災害不生,禍亂不作”。所謂是天地都相保,災害都避免了。

明王,是指古代有明德的聖君、聖王,他以孝來達到國治、天下平。所以孝可謂是“聖德之所不加”,就是本經中曾子問孔老夫子,聖人之德有沒有可以超過孝道的?孔老夫子曰:“聖人之德又何以加於孝乎?”聖人之德哪裡有能夠超過孝的呢?所以聖人之所以能夠成就,就是因爲孝心達到了圓滿,即聖德的圓滿,這是從治國、平天下、成聖、成賢這些大的方面,講到帝王、領導人的孝治。

從小的方面,我們繼續看劉炫的《孝經述義·序》:“小則就利因時,謹身節用;施政??門之內,流恩徒役之下。乃使室家理治,長幼順序;居上不驕,爲下不亂;臣子盡其忠敬,僕妾竭其歡心。”

普通老百姓也需要行孝,所謂庶人之孝。老百姓如何行孝?要因地之利,即順應天時、獲取地利,從事生產、工作來養活自己的父母,個人生活要非常節儉、謹慎。這樣,才能夠長久的侍奉父母,使自己對父母的奉養豐豐富富,寧願吃穿用度少一些,也要竭力讓父母得到溫飽,這是普通老百姓也要做到的孝道。

閨門之內,閨門就是講一個家庭內部,還是要用孝道,用禮,這一條出自《古文孝經》。《孝經》有《古文孝經》和《今文孝經》,我們採用的是《今文孝經》。《古文孝經》有一章是閨閫章,談到在閨門之內要有禮,以禮治家,這樣就能夠上下和順。哪怕是僕人、家裡的下人,都需要恩德照顧,一個家庭,哪怕是隻有夫妻兩人的小家庭都能得到和諧。所以有家禮、家規,在家庭就會實現夫義婦聽,夫和婦順,長幼有序。

做人要懂得“居上不驕,爲下不亂”。在上位得到了富貴,不可以有傲慢心,因爲有傲慢心必定富貴不能長久,可能很快就把自己的地位、名譽和財富都虧損了。在下位,不能想着跟別人去競爭、鬥爭,爭奪權勢、富貴。要知道,一個人的富貴窮通都有定數,即使是你爭得來、搶得來的,還是你命中本有的。既然如此,何必爭搶?不如把功名富貴看淡,樂得做個君子,造就溫、良、恭、儉、讓的好品德,而功名富貴真是命中所有,必定還能得到。只有小人,纔會斤斤計較,不斷的爭取、搶奪那些命中本有的東西。古人嘆曰:“君子樂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不需要以小人的手段就能得到的,非得要作個小人,這是很冤枉的。

真正以孝治理家庭、國家、社會,天下的臣子,必定能夠盡忠;爲人子,也必定是盡孝;所謂“盡其忠敬”。忠跟孝是一體的,敬就是我們對於長上、父母的敬意。孝一定要連着敬,如果是孝沒有敬,這個孝就不稱爲“孝”了。僕妾,這是指一般的僕人,就連服務人員,他們也能夠很歡喜的效勞。因爲他們能夠感到孝的氛圍,孝的氛圍一定很和諧,所以,他們做事能夠安心。譬如一個企業,實際上也是一個大家庭,老闆像是大家長,他要以孝治理自己的大家庭,讓人人都守禮、都忠敬,沒有不平等,必定是和諧,自然人人都歡心,而家和萬事興。企業員工都能夠和睦,上下同心,這個企業必定很成功。所以,孝的功用是很廣闊的。

最後劉炫說:“其所施者,牢籠宇宙之器也;其所述者,闡揚性命之談也。”這是講孝的功用,很深很廣,真的是涵蓋宇宙,宇宙萬物都是這顆孝心的顯現。我們昨天談到,孝的體就是道,即佛家講的自性。《道德經》講宇宙的本體是道,宇宙是從道而生的。六祖惠能大師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就是我們的宇宙,宇宙就是道變現出來的。我們一個人能夠養成純真的孝心,就與道相應,這顆孝心它可以遍及整個宇宙,而使宇宙都能夠清寧、和諧。如果把宇宙都能夠和諧起來,那和諧一個地球,就是理所當然了。所以我們堅信古聖先賢的教誨,只要以這顆孝心來對待、治理世界,必定能得到和諧。

《孝經》所述,是性命之談,“性”就是本性,就是講到宇宙萬物的本體,那就是道。所以我們判本經是以道爲體,這也是有依據的。命就是所謂天命,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什麼?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孝經》所闡述的正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如果依此修行、落實,必定獲得無上的利益。因此本經開宗明義就說,這是先王的至德要道。所以概括起來,本經修學的功用,小則得到幸福人生,大則得到和諧世界,清寧宇宙。

第115章 三才(1)第85章 淨意戒心 改變命運第244章 實學活用 如法教化第162章 感念祖德 慎終追遠第47章 天子第160章 孝女至誠 啞父講話第37章 身德並重 揚名顯親第229章 氣竭而息 聲不委曲第126章 修德遵義 助我歸真第95章 尊師敬道 安親立身第209章 諫諍智慧 信而後諫第132章 一心恭敬 家國同理第128章 孝治第6章 和諧之道 以孝貫通第116章 三才(2)第19章 母慈子孝 投師學聖第27章 諸學總彙 六藝之根第45章 九旬資教 愛心永存第78章 志道修德 迴歸本性第126章 修德遵義 助我歸真第79章 有恥“不敢”成聖成賢第174章 親權處分 治罪不孝第65章 領導修德 人民有福第178章 聖賢言動 規矩有法第238章 哀毀過情 傷生虧孝第203章 敬事愛物 行成名立第75章 修齊治平 德本做起第134章 周朝始祖 棄兒后稷第171章 喪親致哀 祭祀嚴肅第172章 賢母慈悲 捐獻獨子第11章 幼承母教 孝道紮根第181章 媒體同仁 推廣孝道第238章 哀毀過情 傷生虧孝第30章 孝親尊師 謙卑受教第228章 喪親第67章 哀悼國難 親安鬼享第100章 孝悌相感 捐資助學第58章 媒體工作 治亂攸關第229章 氣竭而息 聲不委曲第247章 源頭活水 此母此子第35章 領袖德教 愛民大孝第244章 實學活用 如法教化第119章 隨順性德 效果顯著第122章 邢昺《正義》總結《御注》第178章 聖賢言動 規矩有法第75章 修齊治平 德本做起第166章 在醜不爭 和順從衆第155章 清苦克己 敬在隱微第59章 天子庶人 奉親無二第18章 明師賢母 志在聖賢第18章 明師賢母 志在聖賢第225章 退而省思 忠諫改過第180章 廣要道第4章 孝親本性 恆常道德第95章 尊師敬道 安親立身第121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2)第56章 自行愛敬 慕化天下第42章 行孝立德 當下顯親第132章 一心恭敬 家國同理第172章 賢母慈悲 捐獻獨子第28章 開宗明義第124章 母親垂範 兒子效法第219章 孟宗哭竹 至誠神助第62章 修己安人 世界和諧第21章 三才孝綱 大小不二第120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1)第72章 恢復古寺 養親之志第157章 海外打工 克己奉親第200章 落實孝行 養成孝德第213章 至誠有孝 通曉天地第220章 修身慎行 不辱祖先第211章 諫而盡誠 正氣浩然第162章 感念祖德 慎終追遠第16章 恩師導引 志存高遠第31章 先王大舜 孝道圓滿第185章 禮外治身 樂內治心第137章 助祭尊父 儀禮完備第167章 上位驕慢 前途消亡第76章 卿大夫第206章 怡色柔聲 敬勞不怨第178章 聖賢言動 規矩有法第117章 深廣解析 發明義理第230章 喪親之悲 禮而無容第192章 廣至德第32章 恭敬老師 尊重道業第159章 菏澤孝子 創造奇蹟第68章 災難當前 同心祈願第242章 解析精妙 多學善導第180章 廣要道第8章 德爲道相 道爲德體第49章 老實孝親 真實受益第172章 賢母慈悲 捐獻獨子第111章 廣大無方 塞乎天地第28章 開宗明義第207章 益者三友 損者三友第18章 明師賢母 志在聖賢第107章 地球興亡 匹夫有責第59章 天子庶人 奉親無二第25章 成書宗旨 時代背景第134章 周朝始祖 棄兒后稷
第115章 三才(1)第85章 淨意戒心 改變命運第244章 實學活用 如法教化第162章 感念祖德 慎終追遠第47章 天子第160章 孝女至誠 啞父講話第37章 身德並重 揚名顯親第229章 氣竭而息 聲不委曲第126章 修德遵義 助我歸真第95章 尊師敬道 安親立身第209章 諫諍智慧 信而後諫第132章 一心恭敬 家國同理第128章 孝治第6章 和諧之道 以孝貫通第116章 三才(2)第19章 母慈子孝 投師學聖第27章 諸學總彙 六藝之根第45章 九旬資教 愛心永存第78章 志道修德 迴歸本性第126章 修德遵義 助我歸真第79章 有恥“不敢”成聖成賢第174章 親權處分 治罪不孝第65章 領導修德 人民有福第178章 聖賢言動 規矩有法第238章 哀毀過情 傷生虧孝第203章 敬事愛物 行成名立第75章 修齊治平 德本做起第134章 周朝始祖 棄兒后稷第171章 喪親致哀 祭祀嚴肅第172章 賢母慈悲 捐獻獨子第11章 幼承母教 孝道紮根第181章 媒體同仁 推廣孝道第238章 哀毀過情 傷生虧孝第30章 孝親尊師 謙卑受教第228章 喪親第67章 哀悼國難 親安鬼享第100章 孝悌相感 捐資助學第58章 媒體工作 治亂攸關第229章 氣竭而息 聲不委曲第247章 源頭活水 此母此子第35章 領袖德教 愛民大孝第244章 實學活用 如法教化第119章 隨順性德 效果顯著第122章 邢昺《正義》總結《御注》第178章 聖賢言動 規矩有法第75章 修齊治平 德本做起第166章 在醜不爭 和順從衆第155章 清苦克己 敬在隱微第59章 天子庶人 奉親無二第18章 明師賢母 志在聖賢第18章 明師賢母 志在聖賢第225章 退而省思 忠諫改過第180章 廣要道第4章 孝親本性 恆常道德第95章 尊師敬道 安親立身第121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2)第56章 自行愛敬 慕化天下第42章 行孝立德 當下顯親第132章 一心恭敬 家國同理第172章 賢母慈悲 捐獻獨子第28章 開宗明義第124章 母親垂範 兒子效法第219章 孟宗哭竹 至誠神助第62章 修己安人 世界和諧第21章 三才孝綱 大小不二第120章 常德立教 不肅而成(1)第72章 恢復古寺 養親之志第157章 海外打工 克己奉親第200章 落實孝行 養成孝德第213章 至誠有孝 通曉天地第220章 修身慎行 不辱祖先第211章 諫而盡誠 正氣浩然第162章 感念祖德 慎終追遠第16章 恩師導引 志存高遠第31章 先王大舜 孝道圓滿第185章 禮外治身 樂內治心第137章 助祭尊父 儀禮完備第167章 上位驕慢 前途消亡第76章 卿大夫第206章 怡色柔聲 敬勞不怨第178章 聖賢言動 規矩有法第117章 深廣解析 發明義理第230章 喪親之悲 禮而無容第192章 廣至德第32章 恭敬老師 尊重道業第159章 菏澤孝子 創造奇蹟第68章 災難當前 同心祈願第242章 解析精妙 多學善導第180章 廣要道第8章 德爲道相 道爲德體第49章 老實孝親 真實受益第172章 賢母慈悲 捐獻獨子第111章 廣大無方 塞乎天地第28章 開宗明義第207章 益者三友 損者三友第18章 明師賢母 志在聖賢第107章 地球興亡 匹夫有責第59章 天子庶人 奉親無二第25章 成書宗旨 時代背景第134章 周朝始祖 棄兒后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