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勝善後
曹操於金光處,掘出一銅雀。
攸表示:昔舜母夢玉雀入懷而生舜,今得銅雀,亦吉祥之兆也(吉凶之消長在天,動靜之得失在人)。
操大喜,遂命築銅雀臺於漳河之上。
少子曹植向曹操進諫:立三座層臺:中間高者,名爲銅雀;左邊一座,名爲玉龍;右邊一座,名爲金鳳。作兩條飛橋,橫空而上,乃爲壯觀(讀書人沒有陰德觀念,更可怕)。
操非常贊同曹植的建議,大加讚賞,留曹植與曹丕在鄴郡造臺,使張燕守北寨。
操將所得袁紹之兵,班師回許都,大封功臣,贈郭嘉爲貞侯,養嘉子奕於府中。
操本欲南征劉表,荀彧建議:且待半年,養精蓄銳。
操從之,遂分兵屯田,以候調用(休養生息,備戰待敵)。
二、暫時站住腳
劉備自到荊州,劉表待之甚厚。
張武被趙雲一槍刺落馬下,隨手牽馬回陣,張飛大挺矛直出,將陳孫刺死。
劉備招安餘黨,平復江夏諸縣,班師而回。
表出郭迎接入城,設宴慶功,酒至半酣,表想將荊州倚賴於劉備(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南越不時來寇,張魯、孫權皆對荊州有威脅,劉備表示願意遣張飛、雲長、趙雲三人前去抵擋。
表喜,欲從備言,蔡瑁告其姊蔡夫人:劉備久必爲患。
蔡夫人向劉表建議:防劉備,遣使備往他地(調離權力中心乃削弱其勢力之始也)。
表猶豫不決,因表對張武之馬稱讚不已,備遂將馬送與劉表。
表大喜,騎回城中,蒯越道:此馬眼下有淚槽,額邊生白點,名爲的盧,騎則妨主。
表聽越言,將馬送還備,起謝(真心待劉備否?)。
表命備引本部軍馬於襄陽屬邑新野縣屯紮,備領諾,次日,謝別劉表,引本部軍馬徑往新野。
荊州幕賓伊籍向劉備言明:此馬名的盧,乘則妨主。
備則表示:死生有命,豈馬所能妨哉(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籍服備高見,自此常與其往來,備自到新野,軍民皆喜,政治一新。
三、語失惹禍
甘夫人生劉禪,乳名阿斗。
曹操正統兵北征。
備向劉表建議:趁曹操悉兵北征,許昌空虛,以荊襄之衆,乘間襲之。
表言明:坐據九郡足矣,不可別圖(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亂世之局豈能獨善其身)。
備默然,表邀入後堂飲酒,表長嘆,欲向劉備言明心事,被蔡夫人打斷。
聞曹操自柳城回,備甚嘆表之不用備言。
劉表遣使至,請備赴荊州相會,備隨使而往,表後悔昔日不聽備之言。
劉備安慰劉表:若能應之於後,未足爲恨也。(今日之失,未必不爲後日之得)
表再次提及心事:前妻陳氏所生長子琦,爲人雖賢,而柔懦不足立事;後妻蔡氏所生少子瓊,頗聰明。表欲廢長立幼,恐礙於禮法;欲立長子,爭奈蔡氏族中,皆掌軍務,後必生亂,因此委決不下。
劉備直言:可徐徐削蔡氏權重,不可立少子也。表默然(一家不知一家事,家家有本難唸經)。
蔡夫人因疑備,凡遇備與表敘論,必來竊聽(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聞備之言,心甚恨之(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爲)。
備自知語失,遂起身如廁,因見己身髀肉復生,備亦不覺潸然流涕。
表見備有淚容,怪問之,備長嘆:久不騎,髀裡肉生,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
表提起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之事,備乘着酒興,失口表示: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輩,誠不足慮也(清醒說瞎話,酒後吐真言)。
表聞言默然,備自知語失,託醉而起,歸館舍安歇。
四、神助脫險
蔡夫人藉機向劉表建議除掉劉備,表不答,但搖頭而已。
蔡氏乃密召蔡瑁入,商議此事。
瑁獻計:先就館舍殺之,然後告知劉表(伐木爲琴,先斬後奏)。
蔡氏然瑁言,瑁出,便連夜點軍。
伊籍探知蔡瑁欲害備,特夜來報知劉備,並催促備速速起身。
備竟因未辭表而不願即刻動身(丟了黃牛攆蚊子--因小失大),在籍的一再催促下,劉備乃謝別伊籍,急喚從者,一齊上馬,不待天明,星夜奔回新野。
蔡瑁領軍到館舍時,備已去遠矣。
瑁悔恨無及,乃寫詩一首於壁間(一個賭局,不可或缺的,正是利益的失衡與否),徑入見表誣陷劉備。
表不信,親詣館舍觀之,果有詩四句,劉表見詩大怒,行數步,猛省:此必外人離間之計也(三思而後行,謀定而後動)。
回步入館舍,用劍尖削去此詩,棄劍上馬。
蔡瑁請求領軍就往新野擒劉備,表不同意。
蔡瑁見表持疑不決,乃暗與蔡夫人商議:即日大會衆官於襄陽,就襄陽謀之。
瑁稟表:合聚衆官於襄陽,以示撫勸之意,請劉表一行。
表令二子爲主待客,瑁表示:公子年幼,恐失於禮節。
表即令往新野請劉備待客,瑁暗喜正中瑁計(謹慎的人腦後有眼),便差人請劉備赴襄陽。
劉備將前項事訴與諸人,雲長建議:襄陽不遠,若不去,則荊州反生疑矣。
劉備表示同意。
張飛則言明:筵無好筵,會無好會,不如休去。
趙雲隨即表示:將馬步軍三百人同往,可保劉備無事(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強大的武力支持,是公平相處的前提)。
劉備大爲贊同,劉備與趙雲即日赴襄陽,蔡瑁出郭迎接,意甚謙謹。
隨後劉琦、劉琮二子,引一班文武官僚出迎,劉備見二公子俱在,並不疑忌。
劉備於館舍暫歇,趙雲引三百軍圍繞保護,雲披甲掛劍,行坐不離左右。
劉琦向劉備說明此來的意義,劉備表示願聽劉表之命。
蔡瑁預請蒯越計議除劉備之事,越獻計:使文聘、王威二人先請住趙雲(兵對兵,將對將),然後可行事。
瑁從越言。
劉備乘的盧馬至州衙,命牽入後園拴系,劉備坐中間,二公子兩邊分坐,其餘各依次而坐。
趙雲帶劍立於劉備之側,文聘、王威入請趙雲赴席,雲推辭不去,劉備令雲就席,雲勉強應命而出(爲虛名捨實利,不智)。
蔡瑁在外收拾得鐵桶相似,將劉備帶來三百軍,都遣歸館舍,只待半酣,號起下手。
伊籍以目視劉備,劉備會意,即起如廁,疾入後園,告知劉備實情並建議劉備從西門逃走。
劉備急解的盧馬,飛身上馬,不顧從者(捨棄衆人獨自逃命者,不可隨也),匹馬望西門而走。
門吏當之不住,飛報蔡瑁,瑁即上馬,引五百軍隨後追趕。
劉備撞出西門,前有大溪,攔住去路,那檀溪闊數丈,水通襄江,其波甚緊。
劉備勒馬再回,遙望城西塵頭大起,追兵將至,劉備遂回馬到溪邊,回頭看時,追兵已近。
劉備着慌,縱馬下溪,行不數步,馬前蹄忽陷,浸溼衣袍,那馬忽從水中涌身而起,一躍三丈,飛上西岸。
劉備躍過溪西,顧望東岸。
蔡瑁已引軍趕到溪邊,問:劉備何故逃席而去?
劉備言明:蔡瑁欲相害。
瑁謊稱:並無此心。
劉備見瑁手將拈弓取箭,乃急撥馬望西南而去。
瑁對左右驚呼:是何神助也?(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不智),方欲收軍回城,只見西門內趙雲引三百軍趕來。
預知蔡瑁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