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章 迎靈

祥興八月初三,禮部侍郎謝翱護送太皇太后的靈柩過揚州準備入江,趙昺率禮部尚書徐宗仁及地方文武乘船前往丹徒。可如何用禮卻頗讓人爲難,要知道盡管謝道清雖爲大宋的太皇太后,卻也被蒙元壽春郡夫人,又被他以降國之罪剝奪了所有封號,現下是名罪婦。因此不可能以國禮相迎,自己也只能以晚輩的身份迎奉。

不過趙昺終歸是皇帝,由他親迎又顯示了死者身份的不一般,無形中擡高了規格。當日到達丹徒後,趙孟錦早已令駐軍一零二師做好迎駕準備,並備好一應物資,只待陛下命令。其實採用何種方式,他也頗爲躊躇,從感情上來說,自己與其面都沒見過;從國家利益講,其是譭譽參半,無論怎麼講大宋是斷送在其手中;反倒是從旁人的角度上看,其值得同情。

趙昺知道在中國的史冊上,歷代皇后得以留名的不少,可也只是寥寥數筆而已。能有傳記着並不多,在宋史唯獨這位謝道清,史籍上作了較爲詳細記載。說明謝道清其人其事,確非平常皇后可比擬。對於謝道清最後下詔降元,後人非議頗多,認爲她是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其實,我們從歷史觀實際出發,對於南宋末期孤兒寡母式的殘破局面,降元實在是太皇太后謝道清實在有太多太多的無奈,讓人實在無法苛求其率兵抗戰到底。

從現代人的角度上看,謝道清作爲一個女人其實人生路上也頗爲坎坷,令人同情。其實先朝宰相謝深甫孫女。十七歲入宮爲通義郡夫人,而之前家道敗落,與常人無異;十九歲冊立皇后時,理宗皇帝卻並沒有看上他,而是賈貴妃,在楊太后的主持下才得以冊封;五十七歲尊爲太后,六十五歲又尊爲太皇太后。

謝道清雖然是皇后,還是競爭不過賈貴妃,理宗專寵賈貴妃一人。賈貴妃死後,閻貴妃又因爲漂亮而受寵幸。謝道清從來不計較理宗喜歡誰,所以楊太后很器重她,理宗雖然不愛她,對她卻很敬重,禮遇有加。而其胸懷豁達,顧全大局,五十年間後宮一直和睦穩定。

度宗死後,幼子趙顯繼位,經大臣屢請,謝道清隨幼帝垂簾聽政,聽政先後兩年時間,朝廷內部清除了像賈似道這樣的奸相,內部得到一定程度的整治。其雖有心迴天,力挽狂瀾,但趙家王朝到了度宗、恭宗時期,已是強弩之末。

面臨殘局,謝道清禦侮之志依然不移,她幾番親書急詔,調集各路軍馬奮力抗敵。強敵壓境,社稷將傾。謝太后要各地起兵‘勤王’,幾度組織抗擊元軍,並重用文天祥、張世傑、陸秀夫,堅持抗元。但面對元軍鐵桶似的合圍攻勢,臨安城內人心惶惶,南宋朝臣紛紛棄官逃跑,連左丞相留夢炎也棄官循逃,令主持朝政的謝太后心寒不已。

忍無可忍,謝道清憤而起草一份詔書,張貼於朝堂,詔書曰:我大宋建國三百餘年,對士大夫向來優禮有加,眼下我與新君多難,大小朝臣無一人一語號召救國,以平日所讀聖賢之書,所許謂何!於此作此舉措,生何面目對人,死何以見先帝。

若是隻看這一段,趙昺覺得謝道清也算得上是一位女中豪傑,起碼比後來的那位慈禧太后可愛多了。但是其開城迎降,即便有萬般理由都難以抹去的污點,不僅葬送了大宋三百年王朝,也將自己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可私下趙昺還是心存感激的,畢竟其迎降前偷偷安排他們出城,保全了趙氏遺脈,這纔有了今天的局面。

“陛下,一切皆已齊備,是否遣戰船出港相迎?”趙孟錦敬禮請命道。

“不必,遣護軍一艘輜重船掛上白綾過江即可!”趙昺想想,似下定了決心道。

“陛下,那麼城上是否披素,相迎的官員及一應人等是否掛孝?”徐宗仁隨後施禮問道。

“不必,一個罪婦而已!”趙昺搖搖頭道。

“陛下,罪……罪婦雖然有過,但畢竟曾是我朝太皇太后,陛下的至親,如此簡陋恐惹人口舌!”徐宗仁言道。

“那當如何?難道滿城縞素,全軍掛孝才顯得朕至孝!”趙昺皺皺眉道,“若是如此,對面看到會怎麼想?一個死去的罪婦就讓朕親迎,滿朝文武戴孝,全軍縞素,風光大葬。那麼明天韃子要將福王,將前帝趙顯相脅,你如何應對,是不是我們還要退回瓊州!”

“臣不敢!”徐宗仁聽了大驚,連忙施禮道。心中立刻了然,此次蒙元明面上看以送還太皇太后靈柩爲條件求得和議,但又何嘗不是一種試探。

若是此次己方反應過度,那麼對方就知道自己的短處,在下來的和議中以此要挾。要知道不僅前帝在大都,那裡還關着的幾百口子皇室宗親和昔日舊臣,今天送一個作爲交換條件,明天又弄一個,那麼真如小皇帝所言真的退回瓊州了。

另外讓徐宗仁後怕的是,蒙元將前帝趙顯送回來怎麼辦,又讓小皇帝如何自處,這位置是讓還是不讓?若是要讓,先別提小皇帝答應不答應,就是自己都不會同意,更不要說追隨陛下多年的驕兵悍將。再者,那趙顯能有小皇帝的本事嗎?能夠中興大宋,恢復中原,都是未知數;若是不讓,定然非議不斷,那纔是徒增口舌。

而無論與否,徐宗仁知道那都將惹起內亂,逼着小皇帝動手殺人的,這也是有前車之鑑的。當年高宗南渡之後,是真的想迎回二帝嗎?徐宗仁雖然不想斷言,但是從其一味求和,打壓主戰派來看,不能不讓人懷疑其動機,那就是二帝歸來,讓其無法自處。當下也難保小皇帝沒有這種心思,要知道那是每位皇帝的逆鱗,誰都不能碰的。可自己若是堅持,豈不是捲入了帝位之爭。

“陛下,屬下以爲還是慎重些好,畢竟……”趙孟錦的政治頭腦還是差些,作爲宗室的一員他覺得應該給予太皇太后應有的尊重,於是再次建議道。

“趙置使,不要再多言,陛下言之有理,不可爲敵所乘,使得後事陷入被動!”徐宗仁急忙將其打斷道。

“走吧,跟朕上城頭!”趙昺見其已經領會,輕嘆口氣道。

“是,陛下!”兩人遵命,陪着小皇帝登上了丹陽城頭。

趙昺登上城頭,上面除了巡哨的兵丁並不見他人,而皇帝的儀仗也令人不張,江風吹過宋字大旗隨風飄舞,發出撲啦啦的聲響,似乎在未太皇太后鳴不平。他端起望遠鏡向江面上望去,只見鄭永指揮着一艘輜重船,單船橫渡長江,唯有船頭上掛着的白綾表明其迎靈的身份。

再看對岸,蒙元方面卻似乎害怕宋軍藉機發難,擺出一副嚴陣以待的樣子,不僅沿岸佈置了大批的軍隊,江上還擺出了數十艘戰船。但是送靈的排場擺的很大,不僅鋪開了儀仗,以王禮相送,還有官員扶靈相送,只是看不清是什麼品級的。

“伯顏這廝真是詭計多端,將是我們未來一段時間的大敵!”趙昺看後,放下望遠鏡喃喃道。

“陛下所言我看差矣,其正是因爲畏懼纔不惜卑躬屈膝向我們示好!”趙孟錦也放下望遠鏡言道。

“趙置使,陛下之意你尚未領會,伯顏以大禮相送,其是居心叵測,卻非是示好!”徐宗仁捋捋鬍子道。

“徐尚書言之有理,此人不僅能征善戰,且心思縝密,又不拘於常理,不動聲色便給朕挖了個坑!”趙昺苦笑着道。

“陛下,伯顏那廝真的那麼厲害?”趙孟錦看小皇帝面色嚴肅,不像是在玩笑,似乎又對其十分忌憚。而這麼些年來,他還未曾見過陛下怕過誰,皺皺眉道。

“當然,沒有伯顏在,只怕蒙元已經元氣大傷,我們也不必止步於江畔。”趙昺嘆口氣,又叮囑道,“以後與其對陣,你們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絕不可輕敵,否則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是,屬下知道了!”趙孟錦點點頭道。

“哼,不要以爲我們手中有了火器便無敵天下,打仗靠的是腦子,不要忘了當年你是如何兵敗泰州的,那時便是這廝指揮着數萬兵馬橫掃江南,讓我大宋蒙受了奇恥大辱!”趙昺看其漫不經心的樣子,就知道並沒有放在心上,再次強調道。

“陛下之言,屬下定謹記在心,不擒殺此獠,報滅國仇,誓不爲人!”趙孟錦見小皇帝說的越發鄭重,也意識到此言非虛,隨後指天盟誓道。

“陛下雄才大略不輸太祖,若非剛剛提醒,臣險些就中了其的奸計!”徐宗仁也嘆道。

“徐尚書,談判桌上也是戰場,勝負關係不僅事關朕,也關乎到國家利益,一定要小心應對!”趙昺扭臉言道。

“是,臣謹記陛下教誨,萬不敢輕心!”徐宗仁施禮道。

“太皇太后,魂歸來兮!”看着對岸靈柩已經上船,調頭回駛,趙昺突然仰天大吼道。趙孟錦和徐宗仁及城頭上的兵丁、侍衛聽到陛下大喊大叫,都驚疑的看去,卻見其滿臉的淚痕,立正向來船施禮……

接回太皇太后靈柩一番祭奠之後,趙昺便令船隊回航臨安,一路上船隊不停,一天一夜後抵達城下,只有陸秀夫、文天祥等幾個宰執相候,隨後下舟登車,一行人前往集慶寺。當下謝道清已被除去封號,顯然不能與理宗合葬陵中,當然也不能將其草草安葬,更不能棄於荒野,最好的辦法就是暫寄靈於寺廟之中。途中行人紛紛張望,卻不知車中所載的正是當年被韃子強行帶往大都的太皇太后。

集慶寺是理宗寵妃閻氏功德廟的集慶寺,始建於理宗淳祐十年,歷經三年始成,殿宇壯麗勝於杭州名剎靈隱、天竺兩寺。趙昺奉靈至此,但見廟宇佔地約有六十餘畝,另建有回通堂、西方殿、禪觀閣、**寶藏殿、龍華海會堂、百官堂等建築和僧齋八十餘所,確實稱得上氣勢非凡。

據相陪的掌院介紹,理宗親賜寺田一萬八千餘畝和山地七千餘瓦及錢二十萬緡建成,寺僧最多時達到一千二百餘人,現在尚有八百餘人。趙昺聽了感嘆萬分,爲了一個寵妃建廟竟然耗資如此巨大,還養着一幫和尚爲其日日誦經,若將這些錢用於國孥,何至於落得被人挖墳掘陵的下場。

不過趙昺覺得將謝道清的靈柩暫寄於此也算合適,但就是不知閻貴妃泉下有知會作何感想,兩人會不會因爲相爭寄靈之所打起來。而他仍沒有得到太后讓其回宮的旨意,卻接到了讓其在寺中爲謝道清大作法事,超度亡靈的差事。

趙昺不能不遵,而他一問更是惱火,一場法事做下來要七七四十九天,這表明自己要在寺中待到冬天,天天聽和尚們誦經了。當然也並非讓其天天陪着,只要早晚各上一炷香意思下就好,但是天天吃素也夠讓無肉不歡的他難熬的。

“陛下,有舊臣前來祭奠,欲求見陛下!”安放好謝道清的靈柩後,隨即便開放准許臣民前來祭奠,一時間集慶寺中人如潮往,每日間皆有上千人前來寺中拜祭。當然並非所有人都能在靈前上柱香的,也是要分出三六九等的,而有臣僚當然會前來順便看看小皇帝。

“都有誰?”趙昺躺在榻上,翻弄着書本問道。

“陛下,是先朝舊臣,這是名帖!”王德聽了沒敢直面回答,而是呈上一份名帖道。

“黃鏞、常楙、夏士林,陳孟虎……”趙昺接過來掃了一眼,默唸了幾個人名後突然做了起來吼道,“滾,都讓他們滾,太皇太后需要他們的時候,一個個都他孃的溜了,現在還腆着臉前來祭奠。朕不找他們麻煩便了,還找上門來找罵!”

第340章 不打不相識第820章 殿上爭鋒第042章 收服第134章 遠瞻第078章 煩心第1312章 是何緣由第1350章 出了紕漏第325章 疑竇叢生第563章 人選第1313章 大大不智第122章 ‘分贓’第1426章 不同往昔第364章 艱難第252章 再部署第496章 人情味兒第1097章 做活閒子第706章 動手第1260章 危險信息第1376章 分權相制第810章 回京第481章 技術領先第1283章 明確告知第158章 過關第439章 歪理邪說第092章 出航第1295章 你想多了第1327章 難以理解第390章 奪營第1055章 另尋它法第1108章 訛來的第1000章 共同體第445章 以戰養戰第1341章 深入敵後第705章 本錢第1428章 階前聽諫第281章 訣別第1232章 速下徐州第903章 演射第015章 局中局第1464章 神秘貢品第194章 漏洞第780章 破騎第527章 各有感念第1052章 臨危不亂第642章 無商不奸第536章 誰比誰‘白’第1018章 另有它用第1367章 一團亂麻第757章 難啊第1443章 迴歸本質第1226章 打與不打第1080章 等爾來戰第526章 血祭第578章 安置第1467章 除掉伯顏第325章 疑竇叢生第730章 降了第1264章 兵分兩路第1374章 我懂得了第079章 要官第452章 歸來第926章 還治其身第238章 爭執不下第1256章 意指東洋第868章 另有玄機第1404章 蕩濁流清第081章 軟肋第035章 紀律第1464章 神秘貢品第1085章 萬騎衝陣第1212章 撥開雲霧第596章 算計又算計第238章 爭執不下第483章 缺德帶冒煙第529章 各有所願第381章 想不透第1112章 南渡第299章 打造堡壘第1258章 弦外之音第1282章 依然嚴峻第263章 破陣第294章 作秀有風險(二)第862章 別有深意第1082章 不足爲懼第858章 好事上門第1231章 攻守相攜第1008章 新問題第109章 不得已第172章 政令難通第1291章 過在於君第1273章 不能忽視第660章 小報第133章 預警第745章 活地第1047章 假戲真做第1289章 答疑解惑第103章 誰比誰差第411章 對決(三)第902章 都是屁話第614章 中計了
第340章 不打不相識第820章 殿上爭鋒第042章 收服第134章 遠瞻第078章 煩心第1312章 是何緣由第1350章 出了紕漏第325章 疑竇叢生第563章 人選第1313章 大大不智第122章 ‘分贓’第1426章 不同往昔第364章 艱難第252章 再部署第496章 人情味兒第1097章 做活閒子第706章 動手第1260章 危險信息第1376章 分權相制第810章 回京第481章 技術領先第1283章 明確告知第158章 過關第439章 歪理邪說第092章 出航第1295章 你想多了第1327章 難以理解第390章 奪營第1055章 另尋它法第1108章 訛來的第1000章 共同體第445章 以戰養戰第1341章 深入敵後第705章 本錢第1428章 階前聽諫第281章 訣別第1232章 速下徐州第903章 演射第015章 局中局第1464章 神秘貢品第194章 漏洞第780章 破騎第527章 各有感念第1052章 臨危不亂第642章 無商不奸第536章 誰比誰‘白’第1018章 另有它用第1367章 一團亂麻第757章 難啊第1443章 迴歸本質第1226章 打與不打第1080章 等爾來戰第526章 血祭第578章 安置第1467章 除掉伯顏第325章 疑竇叢生第730章 降了第1264章 兵分兩路第1374章 我懂得了第079章 要官第452章 歸來第926章 還治其身第238章 爭執不下第1256章 意指東洋第868章 另有玄機第1404章 蕩濁流清第081章 軟肋第035章 紀律第1464章 神秘貢品第1085章 萬騎衝陣第1212章 撥開雲霧第596章 算計又算計第238章 爭執不下第483章 缺德帶冒煙第529章 各有所願第381章 想不透第1112章 南渡第299章 打造堡壘第1258章 弦外之音第1282章 依然嚴峻第263章 破陣第294章 作秀有風險(二)第862章 別有深意第1082章 不足爲懼第858章 好事上門第1231章 攻守相攜第1008章 新問題第109章 不得已第172章 政令難通第1291章 過在於君第1273章 不能忽視第660章 小報第133章 預警第745章 活地第1047章 假戲真做第1289章 答疑解惑第103章 誰比誰差第411章 對決(三)第902章 都是屁話第614章 中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