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塵埃落定(六)

乾清宮東暖閣。**康熙晚膳罷,李德全才吩咐人撤了膳桌下去,就有小太監恭敬呈了齎牌上來。李德全伺候在側,一面替康熙拾掇着炕桌上的折本,一面暗暗留神康熙的動作。康熙盤膝坐在炕裡,就便隨手擱了銀盤上,擼過橫向一溜的嬪妃名牌,正揀了一隻要翻,突又撂下了收回手來,“怎麼沒見衛氏的?”那小太監想是頭回當差,高舉托盤跪在當下,抖抖嗦嗦地,半晌一句回不出來。

李德全見勢忙應過聲來,躬低了身子,小心翼翼道:“回主子話,良主兒打上月就病着,如今身子虛着且見不得風,太醫院同敬事房都回過主子的。”說完,狠剜了一眼這個沒半分機靈勁兒的小太監。

“還病着呢?”康熙半是自言自語地問了聲,沒等李德全回話,就趿了靴欲站起身來,“朕去瞧瞧她。”李德全不妨康熙竟要親去探視,忙跪了近前,麻利伺候康熙穿上了石青緞子小靴,又一通手忙腳亂地招呼人去取大衣裳來。堪堪才走了暖閣裡進“抑齋”的匾下頭,康熙便是一擺手,“叫顧問行進來伺候,你上永壽宮去知會一聲。還有,她身子不好,再叫風吹了,記着叫她不必出外頭來迎。”

良妃原屬滿洲正黃旗包衣下,是隸於辛者庫的罪籍,隨其父內管領阿布鼐在宮內當差。在滿處是王公格格、丹闡貴戚的**裡頭,這樣兒的出身實在是下賤的緊,本沒有入侍宮中的資格,所幸誕下了八阿哥胤禩,又因時爲懿貴妃的孝懿皇后勸諫,許得康熙鬆口,方得了個宮人的名份。良妃模樣兒在**裡頗爲出挑,兼之侍上恭謹、待下溫和,從無與人爭意拌氣兒的事,人前有了委屈也只是往肚裡咽的,爲着這份兒柔婉的性子,康熙極愛見她,一個家世又不值當什麼,哪裡妨礙聖眷了,故在康熙三十九年臘月大封**時,隨着佟貴妃的典儀一道晉了嬪位,四十年又晉了妃,雖不及“榮惠德宜”這樣的雅貴,但總是擡了身份,正經的一宮妃主子。若沒有胤禩的這番事故,憑白地,也絕然扯不出“母家微賤”的說辭來。

良妃雖出身下賤,卻實是心性兒極韌、心氣兒極高的一人,朝廷裡的動靜兒隻言片語地傳到耳朵裡,只道兒子是因自己才得的罪戾,又加之皇帝當朝這樣的揎棄自己,哪裡絲毫見往日情分的?是以她面上雖沒什麼,只心裡頭一俟想及便越發地揪心難受,恨自個兒處還要多些,飲食也隨着驟減了下來,每夜教淚水洇透了帕子才累歇下,連着幾日下來,跟着就精神懨懨地纏綿病榻了。

永壽宮位於乾清宮正西面,緊挨着養心殿,並不很遠。康熙打隆福門出來,轉過宮道,一眼就瞧見永壽門外立着一干子人。良妃白着臉,執拗地由宮人攙着,迎候在西一長街上,永壽宮首領太監躬着身子背住風口,猶自苦了臉,提着聲氣兒勸她:“我的好主子,您就快進去罷,這夾道上盡是灌冷風的地界兒,避都沒法兒避,再着了寒可不是玩的,您就不慮着奴才的性命,也擔待些兒自個兒的身子不是?”說着,不住地遞眼色給李德全,求他一個支應。

李德全原也是勸了無果,這會子着急忙慌地扎着手,左右亂轉了一時,見良妃只是噤着聲不應,又不甘心地勸道,“良主兒,主子有旨意不叫出來,是真憂心您的身子,哪能挑這個禮兒呢?要不這麼着,待聖駕來了,奴才再伺候您出……”轉身一錯眼,正見康熙下了隆福門臺階過這邊來,忙又迎上去,一溜小跑跪了近前,苦着臉小聲兒告罪道,“萬歲爺,奴才該死,沒勸住良主兒……”

康熙蹙了眉頭,正要問話,就聽得一聲兒“臣妾恭迎皇上,皇上萬安。”細氣兒溫靜地請安,待看過時,良妃正跪在永壽門前,一身繡着暗菊片金團花紋的石青灰鼠皮外褂,裡面襯了件半新的深藕荷色狐肷褶子,袖口上壓出半長的玄色風毛,頭上梳着大髻,單一件雪青絨花爲飾,素淨的面上極少血色,身量單薄柔弱的,便好似承不住這兩件兒衣裳一般。康熙見着不免有些心疼,快着近前兩步,親扶了良妃起身,“你這是何苦?非要難爲自個兒,朕的旨意也不作數了,外頭冷,進去說話兒罷。”良妃指尖碰觸上康熙時,就是一陣輕顫,心中雖暖了一時,卻隨即又泛上苦澀畏懼的意思來,絞了絞手中帕子,默默地隨了康熙進門。

“朕來時問過李德聰,說你是肝鬱又着風寒,似還有些痰飲之相。朕方子也看了,開的是益氣、清肺而兼緩肝的,裡頭有熊膽、烏犀角兩味主藥尤好。你自己平日也須注重些,肝氣積阻於心,總是思慮勞倦着,想着些有的沒的事兒,於你可並無益處。”康熙坐了前殿正座,看了眼立在下首良妃蒼白的臉頰,不由得,心下生出幾分歉意,遂一意緩作了關切的語調問起來。

良妃本是個心細的女子,這會子聽出弦外之音來,掙開兩旁攙她的宮女,向着上首柔柔弱弱地端正一肅,面上無一絲表情,只是淡着聲兒回道:“總是臣妾的罪過,令皇上擾心了。”話雖一句,心裡頭卻頗爲酸澀,透着欲親近又不能的悲慼,眼底也落下幾許恍惚。

“怎麼又有你的干係?才說的,就不知道體會朕意。”康熙衝良妃招了招手,示意她近前來坐了,又略一停,透出些憐惜意思來,“唔,今兒奴才們遞牌子,朕瞧了沒你的名兒,估摸着你還沒盡好,這就來看看,哪成想你病的這麼重。要說風寒也不是什麼大症候,用了藥,心思寬些便能指着好了,前頭宜妃幾個也得過,不出一月都盡愈了。你身子弱,這一遭兒許是要到夏天方能好透,先用着藥,回頭若是不好,再看是不是讓林國康過來。”

“臣妾是卑賤人,怎麼敢比宜主兒,更不敢勞煩林院使。”良妃緩緩行了榻側,卻是沒坐,只侍立在一旁,低着眉眼,跟那院子裡的松針子一般沒個波瀾,極是平靜淡然地回了一聲。

“朕自覺還是個能開解人的,你怎麼就是……”聽這話不得意,還透着自怨自艾的味道,康熙原要再寬解個一二,不想一眼瞧見良妃的神色,不由住了,驀地冷了面,“你在怨朕?”

“臣妾不敢。”這一問揪起良妃心間猛一陣疼痛,便是康熙先頭幾句溫存的話,也消減不得,只是靜靜地跪了下去,喘息聲透着她的艱難。“爲了八阿哥?”康熙憤然一起身,徑直問道。“……”良妃自覺康熙那斜刺裡穿來的目光,在自己身上掃着,張了張嘴脣,可那沁透了骨子裡的心痛,又不知該如何說,單是半晌的默然無語。

康熙背了手,在殿中踱了兩步,煩躁中一擡頭,直指着上書“令儀淑德”的御筆斥道:“你日日見着這匾,怎麼就不學學這上頭的字!原以爲你知道什麼是分寸進退……”

“臣妾爲人母,斷不能這樣兒的違着心意……”良妃一狠心,悲慼着道,“違着心意學了惠妃,惠主子求皇上治大阿哥的罪,是識得大體不假,可臣妾沒有這樣的見識,禩兒總是臣妾的兒子,只求皇上降罪臣妾一人,寬恕了八阿哥。”滿心裡噎着黃連,便是稍一用力就能掐出苦水兒來,傷到極處,只是恨不出、怨不出,淚水早從眼角淌下,在面頰之上滾滾而落,惟獨聞不見一絲兒的哭音。

“住口!”康熙一聲斷喝,恰一個太醫院的小太監進來送藥,“哐當”一聲,叫嚇得立時就摔了碗,忙不迭地跪了當下只是磕頭如搗蒜。“朕念你是病的糊塗了,不拿**干政來治你的罪,你要是成日介想着這些,這藥也就不必吃了。”康熙擡腳出殿門時,又停下步子,憤憤看了眼失神無措的良妃,衝着應聲趕進來的李德全吩咐一句,特是說給良妃聽:“去內閣傳旨,鄂爾多斯多羅郡王鬆阿喇布喪儀,着貝勒胤禩辦理,另帶侍衛往送梓宮。”

第281章 督撫之爭(七)第187章 懲戒第30章 八阿哥(一)10 喜訊二第58章 誰言寸草心(二)第122章 波瀾橫生(五)第384章 問鼎(八)第92章 首戰葛爾丹(八)第218章 驚變(十四)第72章 從軍(三)第55章 初識愁滋味(九)第122章 波瀾橫生(五)第55章 初識愁滋味(九)第331章 父子兄弟(一)第101章 父子兄弟(七)第379章 問鼎(三)第136章 二徵葛爾丹(三)第228章 渾水(九)第277章 督撫之爭(三)3 南書房第334章 父子兄弟(四)第216章 驚變(十二)第52章 初識愁滋味(六)第106章 嫌隙(一)第295章 多事之秋(七)第91章 首戰葛爾丹(七)第260章 塵埃落定(三)第189章 風雨欲來(二)第200章 風雷涌動(七)第211章 驚變(七)第214章 驚變(十)第161章 河務(四)第170章 南巡(一)第50章 初識愁滋味(四)第255章 議儲(七)第327章 萬壽(四)第184章 科舉弊案(六)第138章 二徵葛爾丹(五)第74章 從軍(五)第374章 風雲漸起(二十)第126章 暗潮洶涌(三)第292章 多事之“秋”(四)第127章 暗潮洶涌(四)第111章 嫌隙(六)第63章 何去何從(四)第280章 督撫之爭(六)14 家祭一第293章 多事之秋(五)第176章 南巡(七)7 成長第315章 一波又起(一)第347章 父子兄弟(十七)第190章 風雨欲來(三)第127章 暗潮洶涌(四)第263章 塵埃落定(六)第192章 風雨欲來(五)第246章 渾水(二十七)第133章 管中窺豹(二)第381章 問鼎(五)第388章 問鼎(十二)第173章 南巡(四)第390章 問鼎(十四)第283章 督撫之爭(九)第345章 父子兄弟(十五)第225章 渾水(六)第247章 渾水(二十八)第59章 誰言寸草心(三)第124章 暗潮洶涌(一)第221章 渾水(二)第187章 懲戒第224章 渾水(五)第305章 南山遺恨(四)第392章 問鼎(十六)第59章 誰言寸草心(三)第286章 督撫之爭(十二)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三)第71章 從軍(二)第109章 嫌隙(四)第32章 八阿哥(四)第229章 渾水(十)第238章 渾水(十九)第174章 南巡(五)第82章 出征(五)11 郊迎一第161章 河務(四)第310章 一波未平(一)第390章 問鼎(十四)第174章 南巡(五)第29章 傷逝(三)第276章 督撫之爭(二)第168章 封爵(一)第177章 南巡(八)第269章 塵埃落定(十二)第118章 波瀾橫生(一)第197章 風雷涌動(四)第201章 風雷涌動(八)第328章 萬壽(五)第129章 暗潮洶涌(六)第115章 家宴(三)第129章 暗潮洶涌(六)
第281章 督撫之爭(七)第187章 懲戒第30章 八阿哥(一)10 喜訊二第58章 誰言寸草心(二)第122章 波瀾橫生(五)第384章 問鼎(八)第92章 首戰葛爾丹(八)第218章 驚變(十四)第72章 從軍(三)第55章 初識愁滋味(九)第122章 波瀾橫生(五)第55章 初識愁滋味(九)第331章 父子兄弟(一)第101章 父子兄弟(七)第379章 問鼎(三)第136章 二徵葛爾丹(三)第228章 渾水(九)第277章 督撫之爭(三)3 南書房第334章 父子兄弟(四)第216章 驚變(十二)第52章 初識愁滋味(六)第106章 嫌隙(一)第295章 多事之秋(七)第91章 首戰葛爾丹(七)第260章 塵埃落定(三)第189章 風雨欲來(二)第200章 風雷涌動(七)第211章 驚變(七)第214章 驚變(十)第161章 河務(四)第170章 南巡(一)第50章 初識愁滋味(四)第255章 議儲(七)第327章 萬壽(四)第184章 科舉弊案(六)第138章 二徵葛爾丹(五)第74章 從軍(五)第374章 風雲漸起(二十)第126章 暗潮洶涌(三)第292章 多事之“秋”(四)第127章 暗潮洶涌(四)第111章 嫌隙(六)第63章 何去何從(四)第280章 督撫之爭(六)14 家祭一第293章 多事之秋(五)第176章 南巡(七)7 成長第315章 一波又起(一)第347章 父子兄弟(十七)第190章 風雨欲來(三)第127章 暗潮洶涌(四)第263章 塵埃落定(六)第192章 風雨欲來(五)第246章 渾水(二十七)第133章 管中窺豹(二)第381章 問鼎(五)第388章 問鼎(十二)第173章 南巡(四)第390章 問鼎(十四)第283章 督撫之爭(九)第345章 父子兄弟(十五)第225章 渾水(六)第247章 渾水(二十八)第59章 誰言寸草心(三)第124章 暗潮洶涌(一)第221章 渾水(二)第187章 懲戒第224章 渾水(五)第305章 南山遺恨(四)第392章 問鼎(十六)第59章 誰言寸草心(三)第286章 督撫之爭(十二)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三)第71章 從軍(二)第109章 嫌隙(四)第32章 八阿哥(四)第229章 渾水(十)第238章 渾水(十九)第174章 南巡(五)第82章 出征(五)11 郊迎一第161章 河務(四)第310章 一波未平(一)第390章 問鼎(十四)第174章 南巡(五)第29章 傷逝(三)第276章 督撫之爭(二)第168章 封爵(一)第177章 南巡(八)第269章 塵埃落定(十二)第118章 波瀾橫生(一)第197章 風雷涌動(四)第201章 風雷涌動(八)第328章 萬壽(五)第129章 暗潮洶涌(六)第115章 家宴(三)第129章 暗潮洶涌(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