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離間之計,黃雀之謀

湘州的冬,不若錦陽冬季厚重凌厲,那般乾脆利落地寒冷。

一場初雪並未成勢,轉而成了連綿冷雨,淅淅瀝瀝忽急忽緩地下了十餘日,好不容易纔停了聲息,可接下來的天氣依然陰沉,灰雲又溼又重,風雖不急,卷卷皆是潮冷,侵入衣襟是陰陰的寒氣,似乎身上的衣裳沒有幹得透徹,便是挨着炭盆坐下,仍覺陰冷侵骨。

屋子外的泥濘更是溼亂一片,屋檐下的滴溼仿若永無停歇,便是吸一口氣,都能感覺滿腔佈滿潮冷。

這裡的冬便是這般,並不梭角分明,包裹着厚軟的陰溼,卻無處不在,擺脫不得。

虞渢於是更加固步自封,便是屋外庭院,也稀少染足,很有“人質”的自覺。

暖閣裡頭,身着夾襖長裙的婢女,無聲無息地立在一卷氈簾後,時時偷擡眼瞼,打量着正持畫筆,在長卷上勾畫描繪的“怪異”貴客。

都司稱他爲“世子”,依據婢女的理解,應當便是王公貴族。

可卻不得自由,都司分明是將他“軟禁”了起來,院子外頭有重兵把守,不讓人隨意出入。

但都司對他又十分尊敬。

她原本是老夫人身邊兒的侍女,寸步不離,這回卻被調來侍候世子,都司還有囑咐,定不能怠慢輕疏,要將世子之起居飲食打點妥當,照顧周備,甚至有暗示,便是世子有“那番”要求,她也不能推拒。

而這位貴客,似乎也渾不在意失去自由,都司詢問衣食需求,世子竟當真列出了長長的單子,讓都司一一準備,其中不僅有裘服錦氅、名茶美酒,甚至有琴瑟碧簫、筆墨紙硯、丹青檀香等物。

世子常常在廊蕪裡烹茶,自得其樂。

時有興致焚香撫琴,靜夜弄簫。

除了與都司對弈閒談,多數時間都在描繪那幅長卷,有時握筆便是一個時辰,站得累了才肯略微歇息。

不焦不躁,又的確像一個普通客人。

更又彬彬有禮,便是對她這個婢女,也從不曾疾言厲色,就更不會有“那番”要求。

一念及此,婢女鬢邊一紅。

忽見世子右臂,半挽的氅袖輕輕滑落,他手中持筆,不便託挽。

婢女連忙上前,替世子輕挽錦袖,指尖觸及夾衣柔涼的緞面,又聽淡淡一句“有勞”,面頰更是發燙。

只虞渢的畫筆還未落下,氈簾便被掀起,一絲寒意隨着簾起簾落,隱隱撲入暖閣。

袁起走了進來,響亮地笑了一聲,打破了滿閣幽靜:“世子又在作畫?”負手於案,打量着長卷上山峰蒼遠、鐵馬神俊,烏甲勇將利戈鋒冷,險關危城也已躍然紙上,不由大讚:“世子並未見識當年蕭山一戰,只靠耳聞,一杆妙筆竟能將屬下所言描繪而出,屬下雖是粗人,欣賞不來畫筆精妙,只覺如同身臨其境一般,心服口服。”

虞渢輕輕一笑,這才擱筆:“袁公今日又來尋我對弈?”

在這段“幽禁”時光,袁起日日都會“拜訪”,起初把盞閒談得多,提起當年烽火狼煙,偶有感慨,以致酩酊,而近些時日,卻醉心於與世子對弈,雖盤盤皆輸,倒樂此不疲。

來往頻繁,更漸熟悉,虞渢便也不以都司稱之,喚起“袁公”來。

婢女聞言知意,連忙準備棋案,但見世子含笑一眼,紅着臉識趣地退了出去。

賓主落坐,當即開始爭取縱橫,黑白漸密。

而袁起行棋,卻是越發猶豫了,當他一枚白子拈在指尖,足足一刻,未曾落下。

虞渢確定今日,袁起頗爲心不在焉。

又是微微一笑:“袁公有心事?不妨直言。”

袁起卻像是一驚,看了虞渢半響,方纔長嘆一聲:“世子當日所言,委實讓屬下驚懼交集,連日細思,卻越發地參不透其中曲折。”

便是入湘那日,虞渢與之一席長談,過了半月,袁起卻再不肯談起“兵亂”一句,虞渢也沒有再提,樂得悠然渡日,偷得浮生閒情。

而今日,袁起總算捺不住了。

虞渢起身,挑出甘醇好茶,泡出兩盞紅湯來,自舉了一盞慢慢地品,也不催促,等着袁起往下說話。

袁起半帶疑惑:“世子稱金相目的,是奉康王爲主,只他一番舉動,必然會讓聖上生疑,便是金相散佈那遺旨之說,將禍端引至郡王身上,聖上也不會放過康王,假若康王隨金相逃離京都,聖上必會率先以謀逆之名追捕,康王成了‘逆賊’,將來如何稱得上名正言順?”

正是想不通金相怎麼才能讓康王不受“謀逆”波及,袁起纔對虞渢質疑金相別有企圖的話半信半疑,難下決斷。

虞渢落盞,手指修長,把玩着一枚黑子,仍然是閒散的神色:“袁公以爲,金相會將謀逆之事提前知會康王?”

袁起越發孤疑,難道不是?

虞渢搖了搖頭:“他們這對舅甥之間,原本不太親近,康王爲當年先帝立儲一事,對金榕中坐壁上觀之舉甚是介懷,先帝當年遠驅昭康氏,收復歸化十郡,君威日重,金榕中可不敢如同眼下這般跋扈,若野心太過張顯,必會引先帝忌憚,打壓於他,故而,當知先帝已決意立嫡,金榕中不敢有任何微辭。”

便是眼下,金榕中倘若不是走投無路,也不會行謀逆之事,好好的天子信臣不當,奉康王爲主。

“康王妃出身嚴氏,爲太后侄女,這一樁姻緣,固然是太后有意,而康王妃聰慧,與康王夫妻和睦,自從聖上登基,康王妃屢有勸諫,使康王越發疏遠母族。”虞渢繼續說道:“於此,金榕中對康王並非盡信,應不會提前知會,而是等他萬事俱備之後,才逼康王不得不暗助他謀逆之行。”

袁起自然還是滿頭霧水。

“便如袁公所言,金榕中一旦逃離京都,隱匿無蹤,再兼着強擄大長公主之行,必然會讓聖上起疑,便是一時不能將金氏一族捕獲,也會對康王下手,康王即使一無所知,也難保安全。”

袁起頻頻頷首,大以爲然。

“金榕中爲相多年,雖不怎麼與康王來往,但在其府中必然安排了耳目。”虞渢將那棋子一握,眸光忽沉:“因而,待京都一亂,金氏一族消聲,陽泉郡王失蹤,康王府的耳目便會現形,請康王縛他面聖。”

袁起怔住。

虞渢又是一笑:“一番說辭是早有了的,康王因早察覺府裡有金相耳目,待金氏一族離京,懷疑他暗策陰謀,便將耳目嚴刑拷打,逼問出陽泉郡王僞造高祖遺旨,聯合金榕中,將我騙至湘州,授命袁公扣我爲質,欲要脅家父助其謀位。”

袁起仍是半信半疑:“康王若不依計而行……”

“那耳目必定花言巧語,稱事有九成把握,以帝位爲誘,兼之康王若不依計而行,也必會受聖上忌憚,將之劃爲叛黨,唯有這般,才能自保。”虞渢冷笑:“金榕中只怕也不敢保證家父定會妥協,康王便是後着,當康王將所謂真相面呈聖上,既可洗清自身嫌疑,又能爭取聖上信重,畢竟,康王也是先帝之子,假若先帝之位本是謀篡,那康王便也成了逆帝之子。”

在這個層面來說,康王與聖上是一榮俱榮。

袁起想通此點,神色已是分外冷肅。

“金榕中此計,還意在讓康王從中離間,當聖上得知袁公扣我爲質,必然會對家父產生戒心,康王會緊跟着諫言,眼下之重,應立即調河南、湖北衛軍剿滅袁公部衛,粉碎郡王與袁公之‘陰謀’,如此一來,郡王與袁公成了最大威脅,金榕中反而成了次要,畢竟金氏一族在直隸衛部,還不足以攻陷京都。”

虞渢將棋子拋入甕中,指掌微握:“與此同時,金榕中必會讓人暗中聯絡家父,以我爲脅,誘詐家父與他結爲同盟,當聖上對家父戒防,必然會聽信康王諫言,遣他前往河南、湖北調兵,當家父得知,當然明白聖上已懷芥蒂,君臣之間一旦生隙,金榕中更有成算說服家父投誠。”

環環相扣,金榕中才能那將一成把握增至五成。

“當然,康王一旦奉旨離京,必不會前往河南調兵,只要事成,大可說中途落入了袁公陷井,因而失了先機,以致袁公叛軍直襲京都,不過後來多虧金相將他解救,才保得性命諸類藉口。”

只要大權在握,無論什麼說法,便不懼質疑。

楚王假若真爲世子之故,隨金榕中謀反,令河南衛軍與袁起夾擊湖北,使袁起數萬部衆直襲京都,手捧高祖遺詔,威逼聖上退位,莫說金榕中完全可以隱於暗處,便是楚王,將來也可將罪名推脫在湖北都司身上,顛倒黑白,稱是袁起聯合湖北都司,對河南衛部突襲……

如此一來,袁起與陽泉郡王便成了“謀逆”首惡,金榕中反而成了撥亂反正之人。

“但只不過,眼下金相已失一局,無法要脅衛國公,不過據我猜測,他應當會隱瞞此事,反而會修書於袁公,稱一切皆在計劃當中,爲的,是不讓袁公起退避之心,當袁公果然率部襲京,與衛國公對陣直隸,便是曉得中了金相之計,也只能背水一戰。”

假若楚王當真受脅而反,着親信領衛暗助袁起進攻,雙方兵力相當,勝負卻也難說。

袁起聽到這時,額上已覆冷汗,半響,方纔長嘆一聲:“世子既已運籌帷幄,金相諸番盤算必會落空。”

顯然,這時聖上應已知道實情,無論康王如何,都不會聽信他之饞言,與楚王生隙了。

只要楚王不助金相,金相必敗無疑。

虞渢輕輕一笑:“結果無非兩個,其一,康王被秘*死,或者,他會來湘州與袁公謀面。”

袁起徹底愣怔了。

虞渢還有一句,暫且不說——來訪湘州之人,只怕不僅康王一個。

錦陽京中。

自從金氏一族忽而“蒸發”,又兼大長公主遇襲,陽泉郡王橫死,康王十分焦灼。

因他府中幕僚,一番言辭,以致讓康王心神俱裂。

虞渢所料,再次中的。

而康王這時的心情,除了猶豫不決,更多的是對他那親舅舅的恨之入骨!

什麼九成把握,分明就是被逼無路,才狗急跳牆!金榕中自尋死路也就罷了,偏偏還要繞上他!

這是逼他一同破釜沉舟。

可此計假若當真順利……

康王未免有些意動,躊躇足有兩日,難下決斷。

關健就在楚王,他雖是天子重臣,但唯一的嫡子身陷險境,難保不會妥協。

該如何是好?

遲疑之間,康王妃領着兩個侍女,捧着宵夜前來書房。

“已近子時,王爺怎麼仍在書房?”王妃將一碗熱騰騰的參雞湯呈上,未免滿面擔憂:“天氣寒涼,王爺可不能大意。”

嗓子裡受那香醇溫熱的湯水撫慰,康王心裡的焦灼才略微平息,手掌一握,將王妃的柔荑包在掌心:“二十餘年了,多得你悉心照顧。”

王妃微紅了臉:“妾身爲妻,自是應當。”

康王長嘆:“當初你執意嫁我,那份情意,實在讓我感念,我知道岳父當年,有意的是聖上。”

“多虧了太后體恤,才讓妾身如願。”王妃輕言細語,眸中滿帶柔情。

“是我委屈了你,原本你才應當母儀天下……”

卻被王妃伸手掩脣:“王爺何故再提舊事,妾身能嫁給王爺爲妻,實以爲幸,只望與王爺攜手同老、一生安樂,再無半分遺憾。”

攜手同老,一生安樂。

康王細細咀嚼幾字,眉心終於緩和。

第五百七十三章 蛇蠍相比,也有不及第四百九十二章 原不應死,何故病逝第一百三十章 果如所料,殺機早伏第一百四十五章 母女爭執,風波漸釀第七百四十四章 再去西樑,萬般不願第兩百三十三章 一波三折,有驚無險第一百一十一章 太后疾愈,皇子姻定第十三章 細紵有跡,花簪無蹤第五百二十七章 比棋招親,突降豔福第三百四十三章 香河來人,青州寄信第五百一十五章 機鋒對恃,“公主”落敗第五百零五章 當真死了?不敢置信第五百五十章 蘇漣趕到,再補一刀第四百七十九章 雖動殺意,仍有顧忌第五百九十七章 此生有你,便已無憾第四十一章 突生禍事,馬*婚第四百四十三章 初入王府,羣芳聚宴第五百五十五章 掌家主婦,恩威並施第三百五十七章 狐狸與豬,各有用處第七百六十三章 秦楊二女,誰更“諸葛”第一百五十一章 揣摩人心,肯定陰謀第七百三十六章 挑釁有因,獠牙畢現第三百七十五章 風向直轉,將有良妾第兩百五十六章 當衆明辯,不懼羣情第兩百八十七章 疑似遣散,同生共死第七十五章 幾人明白,幾人糊塗第兩百一十六章 家事朝事,年節不閒第兩百二十九章 春暖來遲,人心早急第兩百二十八章 天災難避,人禍可防第一百三十六章 誰之劫數,終究難參第五百六十章 君臣交心,爭取後路第七百三十三章 擺開陣勢,好戲開鑼第五百四十六章 陳謀濫計,並不稀見第六十章 自取其辱,禍心漸起第七百七十五章 領兵出城,直面生死第六百二十九章 稱誓在前,決不另娶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不瞑目,突有“生機”第五百九十八章 隱隱不安,即傳噩耗第三百一十九章 深思熟慮,兩全之計第四百一十二章 皇子相助,美人知恩第七百零六章 流言炸響,黃恪施助第七百五十七章 你本無心,唯求自保第兩百二十五章 不過如此,棋高一着第六十四章 紊亂開場,勝負難說第兩百五十七章 瘧疾暴發,無法避免第一百零八章 以柔克剛,賢婦風範第一百八十六章 不謀而合,雙管齊下第六十一章 拋磚引玉,奇恥大辱第六百七十一章 乾孃面目,王妃“懷妒”第五百三十章 晨微露面,皇子醉臥第三百三十四章 纔剛新婚,便要爭寵第七百四十八章 惟恐不亂,王妃歸來第七百四十七章 羊脂玉碎,王妃折返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石二鳥,黃氏顯妒第一百四十五章 母女爭執,風波漸釀第兩百一十一章 多方攜手,關健一子第六百八十三章 又生對策,婚事仍懸第一百二十五章 淑女心情,慈父懷抱第六百六十四章 城禁解除,永別西樑第四百六十五章 興師問罪,虎狼之心第四百五十一章 二孃悔悟,商議家事第七百零四章 諫言立儲,慈安頓悟第兩百零二章 御史還朝,兩相鬥法第三百七十九章 敲山震虎,杜絕陰謀第六十九章 閨秀風範,但爲良人第九章 暴戾宋氏,苦命丫鬟第一百一十五章 伴駕行宮,勃然而怒第七百零三章 早有關注,風浪將來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時憤怒,便埋禍根第四百六十二章 如願以償,雲裡霧裡第四百一十三章 又遇重創,柳暗花明第五百三十九章 沒有漁翁,皆是蚌鶴第兩百四十六章 疑似“呷醋”,劫後重逢第五百六十六章 無情內鬥,棋子已動第四百二十七章 不應動情,無恥索助第三百三十九章 人事安排,齊心協力第四百九十九章 遏制謠言,留下憑證第六百六十八章 夫妻交心,準備歸楚第六百三十二章 侍女本份,潛入大京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棠佳詞,連環命案第七十二章 依偎之間,兒女情長第六百八十六章 以死相逼,妥協不難第兩百一十一章 多方攜手,關健一子第六百零二章 先有安排,金蟬脫殼第兩百二十九章 春暖來遲,人心早急第三百一十六章 三心二意,實爲一心第十一章 當年學堂,驚見舊跡第五百八十八章 摁捺不住,毒計釀成第一百二十九章 傳花擊鞠,舊怨新仇第三百五十八章 痛打江月,張氏陷局第九十章 正面交鋒,勝負難料第四百零六章 西郊“巧遇”,夫妻“密謀”第五百七十章 虞棟陷獄,皇子索恩第四百三十章 謝公壽辰,註定鬧劇第一百六十章 雖未攜手,早已並肩第六百六十二章 聲東擊西,虛實難辨第六百六十六章 久別重逢,但享靜好第六百九十二章 真的死了,連環嫁禍第一百四十一章 原來驚喜,恭賀芳辰第一百八十六章 不謀而合,雙管齊下
第五百七十三章 蛇蠍相比,也有不及第四百九十二章 原不應死,何故病逝第一百三十章 果如所料,殺機早伏第一百四十五章 母女爭執,風波漸釀第七百四十四章 再去西樑,萬般不願第兩百三十三章 一波三折,有驚無險第一百一十一章 太后疾愈,皇子姻定第十三章 細紵有跡,花簪無蹤第五百二十七章 比棋招親,突降豔福第三百四十三章 香河來人,青州寄信第五百一十五章 機鋒對恃,“公主”落敗第五百零五章 當真死了?不敢置信第五百五十章 蘇漣趕到,再補一刀第四百七十九章 雖動殺意,仍有顧忌第五百九十七章 此生有你,便已無憾第四十一章 突生禍事,馬*婚第四百四十三章 初入王府,羣芳聚宴第五百五十五章 掌家主婦,恩威並施第三百五十七章 狐狸與豬,各有用處第七百六十三章 秦楊二女,誰更“諸葛”第一百五十一章 揣摩人心,肯定陰謀第七百三十六章 挑釁有因,獠牙畢現第三百七十五章 風向直轉,將有良妾第兩百五十六章 當衆明辯,不懼羣情第兩百八十七章 疑似遣散,同生共死第七十五章 幾人明白,幾人糊塗第兩百一十六章 家事朝事,年節不閒第兩百二十九章 春暖來遲,人心早急第兩百二十八章 天災難避,人禍可防第一百三十六章 誰之劫數,終究難參第五百六十章 君臣交心,爭取後路第七百三十三章 擺開陣勢,好戲開鑼第五百四十六章 陳謀濫計,並不稀見第六十章 自取其辱,禍心漸起第七百七十五章 領兵出城,直面生死第六百二十九章 稱誓在前,決不另娶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不瞑目,突有“生機”第五百九十八章 隱隱不安,即傳噩耗第三百一十九章 深思熟慮,兩全之計第四百一十二章 皇子相助,美人知恩第七百零六章 流言炸響,黃恪施助第七百五十七章 你本無心,唯求自保第兩百二十五章 不過如此,棋高一着第六十四章 紊亂開場,勝負難說第兩百五十七章 瘧疾暴發,無法避免第一百零八章 以柔克剛,賢婦風範第一百八十六章 不謀而合,雙管齊下第六十一章 拋磚引玉,奇恥大辱第六百七十一章 乾孃面目,王妃“懷妒”第五百三十章 晨微露面,皇子醉臥第三百三十四章 纔剛新婚,便要爭寵第七百四十八章 惟恐不亂,王妃歸來第七百四十七章 羊脂玉碎,王妃折返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石二鳥,黃氏顯妒第一百四十五章 母女爭執,風波漸釀第兩百一十一章 多方攜手,關健一子第六百八十三章 又生對策,婚事仍懸第一百二十五章 淑女心情,慈父懷抱第六百六十四章 城禁解除,永別西樑第四百六十五章 興師問罪,虎狼之心第四百五十一章 二孃悔悟,商議家事第七百零四章 諫言立儲,慈安頓悟第兩百零二章 御史還朝,兩相鬥法第三百七十九章 敲山震虎,杜絕陰謀第六十九章 閨秀風範,但爲良人第九章 暴戾宋氏,苦命丫鬟第一百一十五章 伴駕行宮,勃然而怒第七百零三章 早有關注,風浪將來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時憤怒,便埋禍根第四百六十二章 如願以償,雲裡霧裡第四百一十三章 又遇重創,柳暗花明第五百三十九章 沒有漁翁,皆是蚌鶴第兩百四十六章 疑似“呷醋”,劫後重逢第五百六十六章 無情內鬥,棋子已動第四百二十七章 不應動情,無恥索助第三百三十九章 人事安排,齊心協力第四百九十九章 遏制謠言,留下憑證第六百六十八章 夫妻交心,準備歸楚第六百三十二章 侍女本份,潛入大京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棠佳詞,連環命案第七十二章 依偎之間,兒女情長第六百八十六章 以死相逼,妥協不難第兩百一十一章 多方攜手,關健一子第六百零二章 先有安排,金蟬脫殼第兩百二十九章 春暖來遲,人心早急第三百一十六章 三心二意,實爲一心第十一章 當年學堂,驚見舊跡第五百八十八章 摁捺不住,毒計釀成第一百二十九章 傳花擊鞠,舊怨新仇第三百五十八章 痛打江月,張氏陷局第九十章 正面交鋒,勝負難料第四百零六章 西郊“巧遇”,夫妻“密謀”第五百七十章 虞棟陷獄,皇子索恩第四百三十章 謝公壽辰,註定鬧劇第一百六十章 雖未攜手,早已並肩第六百六十二章 聲東擊西,虛實難辨第六百六十六章 久別重逢,但享靜好第六百九十二章 真的死了,連環嫁禍第一百四十一章 原來驚喜,恭賀芳辰第一百八十六章 不謀而合,雙管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