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七章 分吞北原,暗下協定

黑子白棋,於縱橫相互圍殺,紫衣玉袍,兩男子隔案對座。

各自神情,尚且怡然,卻下手無情。

大君手邊,那一盞茶尚餘半碗,已經毫無熱氣。

一子落下,虞渢擡起眼瞼:“相比上回,殿下越顯沉穩了。”

“要想在遠揚手下佔得贏面,實大不容易。”大君微微一晃眉梢,眼角幽魄,手裡一枚白子卻輕拋至瓷甕裡。

不分勝負,是一局和棋。

可是棋局已經結束,寒喧也再無必要,接下來該當言及正題。

“遠揚,先帝曾說,倘若我繼承帝位,在位之期只需完成軍制革新就不算無爲,當年你的策對,我有幸拜讀,是以認爲,眼下說不定就到契機,雖改革並非朝日之間,不過若抓緊此回契機,說不定就能事半功倍。”大君語氣相當誠摯,收斂了玩世不恭的言行,整個人似乎都沉澱下來。

可胸有豪情,眼露鋒芒。

“殿下意欲對北原西廷用兵?”虞渢一揚眉梢。

一語中的了。

北原西廷兩個王子被大君一番挑唆兵戈相見,活活把原本就風燭殘年的西王氣死了,爲圖王位而使邊關六郡喪失的十王子成衆矢之的,一敗塗地,七王子登位,已爲新王,這位倒很有些手段,並不似十王子那敗家子般愚蠢,深知西樑爲強國威,勢必會乘勝挑釁。

西廷經過內亂,元氣大傷,倘若再與北廷不化干戈,處境越更艱險,新任西王已經起了與北廷修好的意圖,合併雖不可能,可正準備着簽訂協談,攜手抵抗西樑。

在這當頭,因爲大隆君帝把歸化拱手相送,北原北廷貪慾再起,對錦繡中原又生狼子野心。

“我若爲大隆君帝,爲實軍制改革,勢必會對北原用兵。”大君簡單把西王的一系列動作說明,眉心微微蹙起:“數百年間,北原蠻勇野心一直不減,日益壯大,多回威脅中原,便是祖父將其驅逐陰山以北,這二十年間,北原也屢有犯邊,燒殺擄掠,使邊城百姓不寧,防範不是久策,唯有將昭康氏徹底摧毀,佔其疆域,統其部民,使之徹底臣服,纔是久安之計。”

大君說完,手指輕輕滑過涼徹的託盞,脣角牽起笑容:“若對北原用兵,便能借口調動各地軍備,名正言順,使掌兵之勳貴調離舊地,若能將北原領土吞併,諾大/疆域,多少邦城,也需兵將鎮守。”

大隆停戰二十載,各地勳貴屯兵州府,在當地權勢日大,可這些人,大多立有功勞,朝廷不可能說裁就裁,要削就削,更不可能用莫須有之罪處治,要想改革軍制廢除將官世襲,必須徐徐圖之,使將官調離勢重之地只是其中一個途徑,還不能操之過急,以防引發譁變,很要廢番功夫。

不過若國逢戰事,調動兵備就不會引人質疑。

北原又再挑釁,大隆反擊更是情理之中。

而眼下,北原政權一分爲二,又因高祖、太宗當年對之激烈抗擊,國力正弱,大隆若有意吞併滅亡此國,眼下確實是適當時機。

否則,若待北原兩廷重修舊好攜手壯大,將來對大隆未必不是威脅。

這些話,大君並不需一一說明,虞渢心裡也清楚。

若能打下北原,疆域進一步擴展,而那些追隨北原的屬國,也勢必會臣服大隆。

自從十國之亂,喪失的中華領域,被蠻夷佔領的城邦皆能收回。

大隆才能成爲真正強國。

陰山以北,大片草場極適養殖戰馬,更有肥沃之原,適於農耕。

更能與邊域番邦打通商路,無論於國威抑或經濟民生,大有益處。

經過這二十載休養生息,積蓄戰備,大隆眼下足以對北原發動全面戰。

“若我西樑針對西廷,大隆攻打北廷,兩國聯手,勢必能將北原拆分吞併。”大君意氣風發。

可到那時,西樑便是唯一能與大隆抗衡之邦。

兩人心裡同樣很清楚。

不過大君信心十足,他相信虞渢素有遠見,當明白得失,西樑不是大隆之敵,決不會爲了防備西樑壯大,就白白捨棄機會。

無論關係內政抑或增強國力,這時對北原用兵,百利而無害。

虞渢當然也不可能與西樑反目,再樹一敵,若西樑與北原聯手,對大隆決無益處。

而經過這場戰爭,無論大隆抑或西樑也都需要時間休養生息,相比而言,大隆更爲強大,短期之內,西樑沒有實力對大隆挑釁,至於將來……百年之後,那就是子孫後代的天下,誰強誰弱,大家各憑手段,不會有人當真“長活萬歲”,奠定功名基業,只在有生之年。

“大君有此雄心,何不上諫聖聽。”虞渢忽而一笑。

他只是個親王,說到底,改革軍制也好,興兵北原也罷,都是龍椅上那位才能決斷。

“聖聽?”大君也是一笑,往北向略微一指:“遠揚是說我那四弟?以我看來,他已經窮途末路了。”

這話實在“大逆不道”,虞渢當然不置可否。

卻也沒有裝模作樣怒斥不臣痛表忠心的必要。

“我明人不說暗話,太皇太后雖有監政之權,到底是後宮女子,關重國政,將來大隆要務,勢必離不開遠揚輔佐。”大君這意思,無疑是說大隆朝政在甚長一段時期,其實是看虞渢決斷。

接下來的話就更加“囂張”:“倘若遠揚樂意,咱們兩個同心協力把北原吃幹抹淨,西樑願率先出兵,我有妙計,可挑北原西、北兩廷修好不成反而爲仇,先使其內亂,大隆可待時機更好再全面用兵,保證北廷數座關隘,爾奪下不廢吹灰之力。”

“而我虞顥西願以國書爲證,只要我在王位一日,決不犯大隆,有生之年,西樑與大隆堅定友邦之誼秋毫不犯,使邊境太平。”這當然就是權宜之計了,大君說來時仍不免遺憾,倘若眼下龍椅上那位長命百歲,他勢必是要侵犯一下的,誰讓老四堅決不是虞渢對手,讓他完全沒有撿漏的機會。

這麼荒謬的大國君帝,百年難遇呀,可惜可惜。

“北原犯我國境,殺我軍民,這一恨,遲早還諸於身。”虞渢說到。

不得不說,有大君這麼一個同盟,拿下北原事半功倍,否則以大隆之力發兵北原雖是勝券在握,也會造成更多損耗,無論物資兵力,抑或時間。

“好,那我們一言爲定。”大君高挑眉梢,一掌擊案,又是微一傾身:“遠揚,我已經送了你一個人情……太皇太后跟前,我有提醒,黃陶這人居心不良……”

太皇太后當然知道黃陶是天子的人,不過眼下卻還不防天子有政變之心,這件事虞渢不能提醒,大君卻少了許多顧忌,他告訴太皇太后,黃陶從前就對先太子懷有二心,是個奸詐之徒,眼下握有節制禁衛之權,不能不防。

當然,重點還是針對天子。

大君不動聲色就在後面拆臺,天子卻還不察,且以爲無論歸化失守抑或衛國公出徵,他操作得密不透風,無人洞悉他真正意圖。

“大隆事了,我不便久留,預祝遠揚諸事順利,待新君登位,西樑勢必遣使來賀。”大君舉揖告辭。

及到那時,兩國便能正式達成同盟,將北原二廷分而圖之。

而當西樑使團再由通州港啓程返國,薛東昌才真正籲一口氣,總算大君這回沒再鬧出什麼荒唐禍事來,只要平平安安出了銅嶺關,回到西樑,便能順利舉行登位大典。

行船揚帆,江上風來,甲板上置下一席美酒佳餚,薛東昌也有閒情陪坐暢飲,酒過三巡,膽子稍壯,話就多了起來。

“殿下,王后還等您回話,關於大婚一事……”

這回大君出使之前,已經讓“倩盼”病逝,這下西樑王與月王后再不擔憂大君任性胡爲硬要立個卑賤妾室爲後,不過這位一直沒有鬆口迎娶金元公主,讓王后十分憂愁,薛東昌被詔見了好多回,身擔“說客”的重任,眼見着大君似乎是將楚王妃徹底放下,這時纔敢提起。

“我與金元是兄妹。”江風捲起袍袖,大君微靠軟榻,這一回並沒懊惱之色:“難得有人誠心待我,我不想虧待於她,情情愛愛我給不了她,倘若娶她爲後,將來也是利用而已,她是西樑公主,宛姓之首,足以輔我國政,我會給她以重權,她以公主之尊輔助才無後宮諸多限制。至於王后……我並不需要,倒是宛姓宗室女,選上兩個封爲妃嬪就是。”

好容易得了真心話,這真心話卻讓薛東昌瞠目:“殿下,身爲君王,怎能沒有正後?不說別的,豈非無嫡子承襲王位?”

大君哈哈一笑:“三姓執政都沒了,什麼非嫡子不能繼位,不過一條空文,我答應過陛下,將來繼位之君隨母族姓氏,只要讓西樑王姓不易,陛下也不會計較金元是否爲後,再者,金元自有驕傲,也不是牽絆私情之人,如此女子,何必拘於後宮,只讓她約束妃嬪相夫教子豈不可惜,以我看來,金元說不定還想疆場殺敵,也確有這樣本事。”

飲盡冷盞,大君信手拋杯,烈酒穿腸,丹田一陣炙刺。

他看向江面,白浪卷涌,金陽浮沉,更遠處,青山隱隱,阡陌縱橫。

人生原本擁擠,早不該固執私情,可做過的事,悔怨無益,從此以後,拋卻過往,愛恨恩怨皆如這潮來汐逝,既過不追。

不是懷念誰,只因不需要,他志在江山,他的身邊,只需並肩之盟友。

何必娶一個奢望溫情不得心生憂怨的女子名正言順拖他後腿?

至於後宮妃嬪若要明爭暗鬥逞兇耍狠……大君輕笑,交給孔小五大約就能處理,恩,這十分知人善任。

遙遠的大京,摟着個清俊小廝正在看戲的孔奚臨忽然覺得背後一涼,莫名打了個寒顫,好一番孤疑——又有誰在偷偷算計他不成?

而通州港口,奉太皇太后之令護送大君離京的蔡振纔剛踏鞍,忽見人羣之中有個熟悉的身影一晃,步入道旁一家茶肆。

蔡振微一蹙眉,交待副旗率衆先行,一騎跟去茶肆前,下馬,將繮繩甩給笑面迎出的小夥計。

若沒看錯,剛纔那婢女正是三孃的貼身丫鬟,可怎麼出現在通州?

帶着疑惑,蔡振緊隨婢女上樓,見其推開一間雅室入內。

蔡振就着虛掩的門縫窺望,看到的是窗前女子黯然的神色。

這個方向,能見使船出港。

他忽然想起大君抵京那日,他在妻子面前隨口提前,那時她正在梳髮,手中的玉梳墜地。

眉頭越發蹙緊,幾欲入內,終於還是忍住,轉身離開。

雅室裡,婢女苦口婆心:“娘子可別再沉湎過去的事……”

三娘滿面冷沉,闔目沉默。

這個道理她未嘗不明白,可心不由己……

就好像知他歸來,她忍不住來遙望送別,因是預料,有生之年,這許是最後一回。

倘若當初,沒有清平庵的巧遇,該有多好。

殿下,你若無心,那時何必溫情相待讓我誤解,我若沒有奢望,就不會嚐到心如椎刺。

真希望,從不曾相遇。

第兩百四十三章 突然生變,生死危機第一百八十六章 不謀而合,雙管齊下第兩百八十二章 籌資賑災,悍婦下場第三百九十六章 “風流韻事”,江氏出醜第六百八十三章 又生對策,婚事仍懸第六百三十章 美名惡名,全靠輿論第兩百九十三章 恩冊郡主,各人心情第一百九十八章 分析朝政,牽涉黨爭第兩百二十二章 福王慰妻,兩妃爭強第八章 一個幕僚,一個敗類第六百六十章 脫身禁苑,銷聲謎局第五百二十三章 平樂姻定,衛冉入京第三百三十三章 劍傷小五,言及謀劃第四百二十八章 虞洲定親,舅父入京第兩百九十七章 咄咄逼人,實爲試探第一百零三章 皇子妖嬈,世子護美第一百二十五章 淑女心情,慈父懷抱第三百七十六章 坦言不諱,嫡母庶子第七百七十一章 李氏報訊,黃氏發狠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個忠婢,一段前塵第七百零八章 決斷不易,步步相逼第七百一十九章 大廈將傾,厚聘富嫁第兩百六十二章 他鄉遇故,才知音訊第七百六十七章 分吞北原,暗下協定第兩百四十四章 悔在當初,癡心錯付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不瞑目,突有“生機”第一百五十一章 揣摩人心,肯定陰謀第一百九十四章 一步接近,隔世十年第四百八十二章 幫派內亂,鄰國政鬥第四百八十四章 折辱不成,子若受冷第六百九十八章 皇后勁敵,頗有內秀第六百九十章 張氏利氏,連袂出場第五百零六章 安排得當,洗脫污名第七百一十一章 王妃“中計”,入宮“和離”第四百三十三章 牆還未倒,避之不及第四百八十八章 良宵切切,兩情無猜第一百七十二章 但願此生,緣斷不續第四百六十七章 “神醫”出場,氣焰熏天第三百九十一章 呂氏婆媳,朱氏祖孫第三百一十七章 驚悉真相,天子“惡意”第兩百一十七章 白沙渡頭,古怪青年第五十章 反輸爲贏,酒肉結交第六百章 臨別之遺,除夕時察第四百八十九章 本該投繯,未知命運第兩百九十八章 細察人心,溫言勸服第四十八章 忠勇婢女,引發傳言第六百三十五章 神醫衛曦,再見故友第五百二十四章 早通款曲,樂陽之謀第四百六十章 明月之見,良禽擇木第一百七十八章 莫如當初,愛恨無涉第七百八十二章 子若終場,盛世開端第五百一十七章 天子提點,“新貴”誕生第五百八十五章 慈母之心,帝王之疑第兩百四十八章 暴雨如晦,左右兩難第三百八十九章 癡心狼心,生不如死第五百章 恩封確實,將有險關第三章 細論諸女,蹊蹺宋氏第一百三十二章 所願並非,一心一意第六十四章 紊亂開場,勝負難說第兩百九十五章 真兇現形,西樑紛爭第三百五十八章 痛打江月,張氏陷局第三百三十章 我必親迎,再無遺憾第六百五十八章 調“虎”離山,火燒“虎穴 ”第兩百五十章 爭分奪妙,不及辭別第七百六十一章 自舍疆域,喪心病狂第七百三十四章 罪證“確鑿”,如何脫罪第兩百一十四章 言說舊事,漸明禍因第十三章 細紵有跡,花簪無蹤第五百四十五章 一計落空,又生一計第兩百零四章 置於漩渦,豈可獨善第九十一章 勝負委實,定於最初第五百八十八章 摁捺不住,毒計釀成第兩百八十二章 籌資賑災,悍婦下場第一百零五章 是友是敵,曖昧難分第七百六十一章 自舍疆域,喪心病狂第四百三十九章 你有急智,我有對策第五百八十一章 掀發殺戮,舅母問責第四百零六章 西郊“巧遇”,夫妻“密謀”第一百五十一章 揣摩人心,肯定陰謀第四十章 妖魅無效,心懷不甘第六百三十九章 三人交心,寧海衛家第一百六十章 雖未攜手,早已並肩第五百八十三章 帝君抉擇,皇后將廢第四百八十五章 姑嫂情誼,無端挑釁第兩百三十六章 或有紕漏,不及詳察第六百五十一章 說服金元,萬事俱備第一百九十四章 一步接近,隔世十年第七十六章 美色誘惑,郎心浮躁第七百二十五章 諸多拆臺,接連拂袖第三百一十九章 深思熟慮,兩全之計第兩百六十七章 如此悍婦,華北獨一第四百章 將來弟婦,眼下判者第六百一十六章 等着應招,不妨見面第五百一十五章 機鋒對恃,“公主”落敗第三百七十三章 扭曲人生,詭異心態第七百三十二章 總算潑酒,快去更衣第三百五十五章 抽絲剝繭,夏夜繾綣第五十三章 重返舊地,苦辣酸甜第七百五十一章 衛冉歸來,當堂爭執第兩百二十七章 六娘之疑,險揭真相
第兩百四十三章 突然生變,生死危機第一百八十六章 不謀而合,雙管齊下第兩百八十二章 籌資賑災,悍婦下場第三百九十六章 “風流韻事”,江氏出醜第六百八十三章 又生對策,婚事仍懸第六百三十章 美名惡名,全靠輿論第兩百九十三章 恩冊郡主,各人心情第一百九十八章 分析朝政,牽涉黨爭第兩百二十二章 福王慰妻,兩妃爭強第八章 一個幕僚,一個敗類第六百六十章 脫身禁苑,銷聲謎局第五百二十三章 平樂姻定,衛冉入京第三百三十三章 劍傷小五,言及謀劃第四百二十八章 虞洲定親,舅父入京第兩百九十七章 咄咄逼人,實爲試探第一百零三章 皇子妖嬈,世子護美第一百二十五章 淑女心情,慈父懷抱第三百七十六章 坦言不諱,嫡母庶子第七百七十一章 李氏報訊,黃氏發狠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個忠婢,一段前塵第七百零八章 決斷不易,步步相逼第七百一十九章 大廈將傾,厚聘富嫁第兩百六十二章 他鄉遇故,才知音訊第七百六十七章 分吞北原,暗下協定第兩百四十四章 悔在當初,癡心錯付第三百八十八章 死不瞑目,突有“生機”第一百五十一章 揣摩人心,肯定陰謀第一百九十四章 一步接近,隔世十年第四百八十二章 幫派內亂,鄰國政鬥第四百八十四章 折辱不成,子若受冷第六百九十八章 皇后勁敵,頗有內秀第六百九十章 張氏利氏,連袂出場第五百零六章 安排得當,洗脫污名第七百一十一章 王妃“中計”,入宮“和離”第四百三十三章 牆還未倒,避之不及第四百八十八章 良宵切切,兩情無猜第一百七十二章 但願此生,緣斷不續第四百六十七章 “神醫”出場,氣焰熏天第三百九十一章 呂氏婆媳,朱氏祖孫第三百一十七章 驚悉真相,天子“惡意”第兩百一十七章 白沙渡頭,古怪青年第五十章 反輸爲贏,酒肉結交第六百章 臨別之遺,除夕時察第四百八十九章 本該投繯,未知命運第兩百九十八章 細察人心,溫言勸服第四十八章 忠勇婢女,引發傳言第六百三十五章 神醫衛曦,再見故友第五百二十四章 早通款曲,樂陽之謀第四百六十章 明月之見,良禽擇木第一百七十八章 莫如當初,愛恨無涉第七百八十二章 子若終場,盛世開端第五百一十七章 天子提點,“新貴”誕生第五百八十五章 慈母之心,帝王之疑第兩百四十八章 暴雨如晦,左右兩難第三百八十九章 癡心狼心,生不如死第五百章 恩封確實,將有險關第三章 細論諸女,蹊蹺宋氏第一百三十二章 所願並非,一心一意第六十四章 紊亂開場,勝負難說第兩百九十五章 真兇現形,西樑紛爭第三百五十八章 痛打江月,張氏陷局第三百三十章 我必親迎,再無遺憾第六百五十八章 調“虎”離山,火燒“虎穴 ”第兩百五十章 爭分奪妙,不及辭別第七百六十一章 自舍疆域,喪心病狂第七百三十四章 罪證“確鑿”,如何脫罪第兩百一十四章 言說舊事,漸明禍因第十三章 細紵有跡,花簪無蹤第五百四十五章 一計落空,又生一計第兩百零四章 置於漩渦,豈可獨善第九十一章 勝負委實,定於最初第五百八十八章 摁捺不住,毒計釀成第兩百八十二章 籌資賑災,悍婦下場第一百零五章 是友是敵,曖昧難分第七百六十一章 自舍疆域,喪心病狂第四百三十九章 你有急智,我有對策第五百八十一章 掀發殺戮,舅母問責第四百零六章 西郊“巧遇”,夫妻“密謀”第一百五十一章 揣摩人心,肯定陰謀第四十章 妖魅無效,心懷不甘第六百三十九章 三人交心,寧海衛家第一百六十章 雖未攜手,早已並肩第五百八十三章 帝君抉擇,皇后將廢第四百八十五章 姑嫂情誼,無端挑釁第兩百三十六章 或有紕漏,不及詳察第六百五十一章 說服金元,萬事俱備第一百九十四章 一步接近,隔世十年第七十六章 美色誘惑,郎心浮躁第七百二十五章 諸多拆臺,接連拂袖第三百一十九章 深思熟慮,兩全之計第兩百六十七章 如此悍婦,華北獨一第四百章 將來弟婦,眼下判者第六百一十六章 等着應招,不妨見面第五百一十五章 機鋒對恃,“公主”落敗第三百七十三章 扭曲人生,詭異心態第七百三十二章 總算潑酒,快去更衣第三百五十五章 抽絲剝繭,夏夜繾綣第五十三章 重返舊地,苦辣酸甜第七百五十一章 衛冉歸來,當堂爭執第兩百二十七章 六娘之疑,險揭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