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庸阿哥暗會落難生 失意客撒手絕塵囂(1)

溽熱難熬的盛夏終於漸漸過去。雍正五年的秋天,在知了愈來愈悽苦的鳴聲中悄無聲息地走向人間。七月十五盂蘭會後接連幾場雨,當天氣放晴時人們驚異地發覺,早晨起來,需要披夾衣禦寒了。

張熙在河南結衆罷考不成,得到學政張興仁資助得脫大難,不敢返回湖南永興老家,卻踅身浙東,遵從老師曾靜臨行囑託去投奔“東海夫子”呂留良①見本卷第10頁注。,不料趕到才知道呂留良已死十餘年。呂家宗裡對老爺子的私淑門生徒孫向有慣例——一概贈銀送書——送了他二十兩盤纏和一部《明月集》詩稿。客居繁瑣難安,便輾轉來了山東濟寧,又登遊泰山,猛然想起曾靜的好友曠世臣就在泰安。急下山尋訪,卻又撲了空,曠家的人不似呂家大方,連飯也沒有留一餐,只告訴他曠世臣已經中舉,現在北京三貝勒府幫辦文書,打發了張熙出來。

張熙奉遵師命“出山”,籌劃是要作一番大事業的,先去江西龍虎山拜婁師垣,要求學道,婁師垣說他“俗孽未了”不肯收留。恰又遇見被婁師垣逐出師門的賈士芳,二人相晤初面倒也投緣。不料他剛吐露一點“反清復明”的意思,賈士芳便飄然離去。張熙爲了學到這位奇人的道術,跟蹤江西、浙江、山東直隸數省,在沙河店又有一會,再追時,賈士芳已杳然無蹤。他是個牙關咬得極緊的男子漢,眼見甘鳳池在南京罹難,結識江湖英雄爲難,一橫心到河南府投靠表姐家,改籍投考,在秀才們間串連鬧事,眼見要成功,又被田文鏡撲滅。

他永遠也忘不了張興仁那晚贈銀送別的情景。當晚天剛黑,在學臺衙門前靜坐的張熙被一個陌生人叫出去,悄悄道:“張學臺要見你,來,跟我走。”他起身遲疑地掃視一眼默然端坐的衆人,看不見秦鳳梧的影子,心知事情有變,轉身見那人仍在黑影裡等他,快步趕了過去。

二人鑽了幾條衚衕,在城郊長滿了荒蒿的一個破磚窯前站住。張熙問道:“張學政呢?”

“我就是。”一個黑乎乎的身影從窯後轉出來。張熙覷着眼看了半日,始終看不清來人眉眼,正要發問,張興仁道:

“你不用看,我絕無歹意。”

“學臺大人,學生只是區區一個秀才,召了學生這裡相晤,有何見教呢?”

“田制臺已經會同臬司衙門,開封府衙門,並預備調駐城營兵包圍鬧事考生,一體擒拿。”

“他敢!”

“他有兵有權又有膽,怎麼不敢?”張興仁冷冷說道,“這是天下第一石心鐵腕總督。河南官場號稱第一難纏,如今人人畏之如虎。”

“難道他不怕千夫所指?”

“他要怕這個,就不敢架柴山,親自舉火焚死白衣庵葫蘆廟僧尼!”(見拙著二卷《雍正皇帝·雕弓天狼》)

張熙倒抽了一口冷氣,全身激靈一個寒戰,問道:“老大人,您又何苦救我?我與您並無淵源的呀!”“我調閱過你的墨卷,也赴過幾次你們文會。惜你的才……”張興仁在暗中嘆息一聲,從懷中抽出一張紙遞給張熙,“田文鏡仗勢欺人,刻意作踐讀書人,河南文氣本來就薄,更哪堪如此蹂躪!朝廷裡有奸佞,皇上爲羣小所圍,重用匪人輕薄聖道。我無力救大局挽狂瀾,只能就我職權裡稍盡綿薄——這是三十兩銀票。你帶着它遠走高飛,海捕文書一下,我就護不了你了。”

“老大人……”

“你行事十分孟浪,快牛破車!”張興仁見他伏地叩頭,雙手挽起他來,語重心長地說道:“——這一去再無會期,這就是我的臨別贈言。我不能在這裡久留,你也快走!”他手一擺,有人即牽過馬來,倏然揚鞭,已消失在無盡的黑暗之中。

……如今資斧將盡,故鄉難返,投親不着,怎麼辦呢?一陣秋風吹來,撲懷沁涼,張熙從迷惘中醒過來,但見遠山含翠雲盤如帶,近廓村樹已老,黃葉飄地,此身站在通往北京和河南的三岔道口。

“到北京去。”張熙幾乎沒有怎麼想就決定了。這一路上,無論是在省垣還是縣城裡,到處酒肆客棧裡都在流傳“當今爺”弒母、篡位、屠弟的謠言,有的地方又在傳說“雍正炮轟年羹堯”害功殺能,更有密地議論嶽鍾麒①嶽鍾麒,見《九王奪嫡》第351頁注,本卷第三十四回也有描寫。曾靜投書案是他首先告發,又對張熙軟硬兼施參與其案審理。小說許多情節幾乎實錄史料真實生動。暗裡私購軍糧準備起兵造反:“雍正爺召嶽大將軍進京,嶽大將軍畏懼,不敢奉詔”……諸如此類的蜚語,更證實了曾靜老師“如今天下乾柴遍佈,一點即燃”的說法。到北京可以親自看看是真是假,說不定尋出些新的機緣來。再者,不見見曠師爺,他的錢已經不夠返回湖南了。張熙一路不再耽誤,徑由德州取道保定直趨北京,雖說也有一千多裡地,但都是一馬平川的驛道,又是秋涼天高氣爽好天氣,走了小半月也就到了。當日天色已晚,張熙打聽着在城東一家小客棧住下。第二天起了個絕早趕往鮮花深處衚衕北頭弘時的王府。

此時天剛放亮,張熙覷着眼瞧,只見門口幾個太監正在摘燈熄燭,十幾個戈什哈挺胸凸肚按刀而立,釘子似的兀立不動。王府正門緊緊閉着,還有幾個巡更的沿着衚衕高牆一絲不苟地敲着梆子云鑼,寒氣襲人的清晨寂靜中帶着肅殺。他小心翼翼過去,剛開口說了句:“我是遠地投親,要見府上侍候的曠——”“走北偏門通報。”一個太監立刻打斷了他的話,“正門不接外客!”張熙倒嚥了一口氣,只好向北,走了大約一箭之地,因見一道垂花抱廈門大開着,卻是平出平入沒有石階,小販們推着柴、煤、菜還有挑着一擔一擔的蛋肉,廚房調料,時新瓜果都從這裡過往。一個小太監在門口扯着公鴨嗓子吆喝:“王爺就要下值,快點!混蛋——那豬往北趕,豬不往廚房,要趕到轎房,****姥姥的倒會想!喂,那車水是叫你喝的!是從玉泉山拉來的!”他忙着指揮,張熙叫了幾遍才轉過臉來,上下打量着問道:“剛纔你說什麼?”

“我要見曠師爺。”

“你是哪裡的?”

“我是湖南來的,曠師爺是我老師的親戚。”

小太監好半日纔想出他們的關係,看他一身打扮談吐,絕然是來打抽豐的,也不說叫進不叫進,卻道:“你先等着,王爺下值了再說。”便奔過去張羅別的事去了。張熙無聲嘆了一口氣,蹲身坐在下馬石上,望着秋空上剛剛起飛的雁陣,心頭突然一陣悲愴:母親這時辰起來了吧,正在紡花還是造炊?哥哥呢?……正在劈柴還是已經下田?思量着,聽遠處有戲子吊嗓子“咿呀——”的聲音,還有隱隱的撥箏調絃聲傳來,張熙一陣感喟,信口吟道:

當時只應掉頭轉,轉得頭來路遙遠。何似仁王高閣上,倚欄閒唱望江南。“好雅興,這早晚有人在我府門前頭吟詩!”身旁突然有人說道。張熙擡頭看時,是一個二十出頭的青年牽着馬過來,身後還有一大羣護衛太監家人。正要開口問,那個小太監早已叩頭請安起來,對那青年笑道:“這人是來尋曠師爺的,說是曠師爺親戚的學生,老遠的從湖南來了。王爺上值去了,奴才尋思着曠師爺這門‘親’也忒遠了,就沒讓進去……”

“找我來的,湖南的?”弘時身邊站着的曠師爺眼睛一亮,“你是曾求仁的學生吧?”見張熙低頭稱是,曠師爺轉臉又對弘時道:“曾求仁這人學生對王爺說過,和我都是東海夫子的私淑門生。”弘時點頭笑道:“那也可叫得你一聲老師了。潦倒異鄉望門投止而不遇,難怪他牢騷。既是外地來的,先請安置用飯,完了過來我見見。”說罷便擺着步子進去了。

曠士臣就住在王府正院廂房,張熙跟着他高一腳低一腳穿堂入室,好一陣子纔到。這時吊得老高的心才放了下來,迷迷糊糊跟着進了屋,按師禮給曠士臣叩拜了坐下笑道:“侯門深似海,真一點不假,連回路我都記不清了。”曠士臣出外吩咐人送飯,返身回來道:“曾求仁給我來信,你在河南的事他已經知道。幸虧昨天接到信,不然我也不能見你。如今四下都在拿你,你竟鑽到北京來,真好膽子!”

“曠老師。”張熙笑着一躬身,說道,“我不連累您,想把我送官也可,給我幾兩盤纏自己走也可。”曠士臣盯視他移時,笑道:“賢侄真不愧曾子學生——我不是那樣人。‘燈下黑’,你在這裡安如泰山。不過曾先生確實有信叫你速歸,待會兒你一看就明白了。”

一時二人用過早飯,曠士臣果然取出一封信交給張熙。張熙展開看時,上面寫道:

農雨吾弟展箋如晤,久違歲月,延遷年華,計來已十三載矣!雖時有存問,而音容暌隔,思之神傷。吾弟子張熙已離河南,承謝詳告。計來彼盤費已盡,難以返湘。其若赴京秋風,盼促其速歸。十八盤抵足夜眠,暢言‘百年’之事,君尚憶否?勿勿不雲曾靜頓首。正是曾靜老師一筆極楷正的鐘王小書。張熙將信交還曠士臣,笑道:“既如此,就請曠老師‘秋風’些許,我這就登程——”還要往下說,院裡有人喊:“王爺請師爺和客人過去說話。”

“好,我這就來。”曠士臣答應一聲,轉身對張熙道:“王爺想知道外頭情形,他問什麼你直說什麼,不要緊的。”說罷二人出來,卻不進上房,從南邊西牆月洞門進了花園,果見弘時站在書房門口送客,兩個翎頂輝煌的大員一前一後迎面過來。曠士臣拉着張熙站到甬道邊讓路,口中笑道:“孫大人楊大人走好。”那兩個官員不言聲出去了。

弘時招呼二人進來,見張熙只是東張西望,坐在椅上有些侷促不安,便笑道:“隨便些,不要拘束。我有許多時候沒有出京走走了,想找個人聊聊。孫嘉淦和楊名時他們過來了,不然連這點空也沒有的。”張熙出身湖南佃農家,離着縣城還有四十多裡。那裡人多地少,“家有兩頃田,不把米籮擔”在佃家看來就是天上人了。他跟曾靜讀書也在鄉間,以後多次應考,也只省城裡走走,連這次闖禍在內,奔逃數省,也是見官就躲,並沒有真正稍涉宦海。乍然到這天潢貴胄鐘鳴鼎食之家,但見寶瓶異鼎文窗窈窕間全冊滿架圖書琳琅,眼前人物個個文繡輝煌儀威堂皇,就是廊下立的三等僕婦小廝也都遍身羅綺體態尊貴,彷彿處處都有一種看不見的威壓,抑得頭也擡不起來,緊張得兩手裡捏得全是冷汗。直到弘時開口說話,張熙才稍爲鬆弛了一點,揩着鼻尖上的汗說道:“外間……這時正是地藏王生日……是女人們過的節,有燒酬願香的,送寄庫的,點肉身燈報娘恩的……”

“不是問你這個。”曠士臣見他緊張得發呆,說話都結結巴巴,呵呵一笑起身給弘時和張熙都倒了一杯茶,一邊往手裡遞,說道:“比如各地陰雨旱澇了,莊稼收成了,還有街談巷議,你隨便聊。”弘時笑着一點頭,說道:“我要民間口碑,對大事有什麼議論。比如說岳鍾麒、年羹堯、田文鏡、李衛這些人,還有我和寶親王,阿其那塞思黑,外間有些什麼議論?”

張熙這才明白弘時的意思,他畢竟是個膽大如斗的人,喝了兩口茶,已漸漸鎮定下來,笑道:“今年各地只是春夏之交時略旱了些,有的地方死了苗。補種了之後長勢極好,河南山東直隸這三個省豐收已定。百姓們說幸虧朝廷料在前頭,種子備得足,不然就辜負了夏秋這幾場好雨了。我過來這幾州幾縣,都忙着曬囤騰倉庫,舊糧國庫折價一半,老百姓都爭着買……三爺說的這幾個人都是國家大臣,老百姓指着囤裡看着鍋裡。只要有吃的,不大說這些事的。”弘時道:“我可是聽說了些閒話呢!有人說我和寶親王鬧家務爭位,可是有的?”“沒有沒有!”張熙被他閃得一驚,“並沒有說爺和寶親王閒話的。倒是說——”他突然覺得失口,便掩住了,喝口茶又改了題:“說李衛制臺身子不好,還有說田制臺已經病倒了,還說京師來了個神仙,使五雷法震死個老番們——”

“你這位賢令侄可真能逗。”弘時似笑不笑說道,“我問東他說北,我問南他答西!——有沒有說皇上短處的,比如說他篡位?”

第283章 考校刑訊啼笑皆非 名臣強項片語釋懷(1)第144章 九阿哥謫戍買人心 十侍衛恃寵受窘辱(2)第200章 孤弱女羈押歸京師 守陵督客旅逢異人(2)第116章 能吏潦倒誤用“忌諱” 官場隱士拯難約法(2)第68章 行詐謀胤禛穩陣腳 遵密令福兒訪當鋪(2)第174章 忘形骸功臣顯驕態 衡大勢謀士精籌局(1)第177章 才士呈才天外有天 紅顏薄命命歸黃泉(2)第32章 議巡狩起心廢國儲 拒諫諍太子抖威風(1)第213章 隆科多貶官憂罪譴 廉親王晤對侃治術(1)第71章 搶功勞胤礽枉行權 殉氣節紫姑染黃泉(1)第98章 豐臺營胤祥奪兵權 暢春園雍正登大寶(2)第107章 新君天牢釋舊臣 宿敵聆旨惡作劇(1)第294章 軍情失利邊將諱敗 親情乍變鷙君堇憂(2)第192章 暗傳消息王心思動 膏雨茫茫死離生別(1)第231章 赫然天威雍正懲弟 懷刑畏禍弘時下石(1)第155章 孤孀皇姊深宮染恙 芥蒂兄弟御園交心(2)第16章 刻薄貝勒惡宴刁客 硬弓射鳥鞭騾馬驚(1)第65章 謁廷臣年羹堯入覲 破賊穴江夏鎮遭焚(1)第120章 愚巡撫掩過觸國憲 智部曹巧取濫贓證(2)第249章 風濤黃水弘曆遇險 同舟共濟倩女顯能(1)第243章 督署堂李衛設祖餞 驛館店大員互攻訐(1)第154章 孤孀皇姊深宮染恙 芥蒂兄弟御園交心(1)第6章 賑糧難籌敲山震虎 往事堪憶潦水煙沙(2)第77章 慊吏治胤禛嗟世路 恨不肖二次廢太子(1)第99章 高鳥已盡良弓宜藏 書生明哲克保全身(1)第235章 活出喪貝勒逃命劫 承嚴旨廉王遭抄檢(1)第194章 遂心願哲士全身退 情無奈癡人再回京(1)第70章 明修棧道雅令賞雪 暗渡陳倉惡擒魑魅(2)第41章 皇帝失意悠遊巡幸 羣雄逐鹿煞用心機(1)第123章 十七皇姑關說遭拒 母子相疑隱情難言(1)第114章 吃飯宰輔訪國士 訴肺腑君相互贈聯(2)第112章 伯倫樓才子行雅令 買考題試官暗留心(2)第88章 忠王掞忠諫諷胤稹 烈鄭氏烈殞答胤初(2)第218章 政見不一黑貓黃貓 志趣相投無情有情(2)第218章 政見不一黑貓黃貓 志趣相投無情有情(2)第70章 明修棧道雅令賞雪 暗渡陳倉惡擒魑魅(2)第51章 邀功名叔侄存芥蒂 攔乘輿孤臣逞強項(1)第178章 廉親王武斷觸黴頭 年羹堯演兵遭疑忌(1)第284章 考校刑訊啼笑皆非 名臣強項片語釋懷(2)第14章 大覺寺虛情哭假友 暢春園賢臣說弊政(2)第105章 探虛實闖宮大哭喪 烏雅氏柩前正位號(1)第57章 意難消存心欺君父 穩大局復辟再還宮(1)第71章 搶功勞胤礽枉行權 殉氣節紫姑染黃泉(1)第295章 鼎丹燭影千古謎案 白虎玉兔同赴大真(1)第81章 忙黨爭孝子忘母壽 對陵丘兄弟嘆世情(1)第116章 能吏潦倒誤用“忌諱” 官場隱士拯難約法(2)第237章 感途窮允散餘財 統全局雍正息獄讞(1)第58章 意難消存心欺君父 穩大局復辟再還宮(2)第125章 驚舞弊自逐出棘城 逢舊交談笑封貢院(1)第291章 烽火起西疆再傳驚 神思昏御苑擾邪祟(1)第246章 察吏情弘曆巡河務 抗酷政秀才罷科考(2)第226章 揣叵測弘時會莊王 獄文字名士遭奇辱(2)第201章 賈道士挾術演神技 李制臺行醫救畸零(1)第44章 情重阿哥情牽一線 昏懦太子昏夜失道(2)第84章 鼙鼓西震兵敗青海 警鐘東應八王用謀(2)第272章 殺名優皇帝嚴宮禁 誅妖僧士芳邀恩寵(2)第203章 黑嬤嬤閒說江湖道 奉天王違制進京華(1)第40章 冷胤禛初萌登龍志 熱胤禩知難退激流(2)第166章 黃泛難行舟囤沼澤 金蟬脫殼潛返京師(1)第81章 忙黨爭孝子忘母壽 對陵丘兄弟嘆世情(1)第173章 千乘萬騎將軍凱旋 淚盡露幹弱女飲泣(2)第226章 揣叵測弘時會莊王 獄文字名士遭奇辱(2)第15章 畏艱途能吏辭重任 清庫銀明君呈愁顏第287章 義滅親揮淚誅親子 勤軀倦憂時託政務(1)第44章 情重阿哥情牽一線 昏懦太子昏夜失道(2)第36章 背水一戰英雄討債 功虧一簣釜底抽薪(2)第173章 千乘萬騎將軍凱旋 淚盡露幹弱女飲泣(2)第220章 巡河防風雪會故交 論政治歧道天津橋(2)第114章 吃飯宰輔訪國士 訴肺腑君相互贈聯(2)第223章 悌黨爭樞臣謀善策 懷私意諸王議整頓(1)第82章 忙黨爭孝子忘母壽 對陵丘兄弟嘆世情(2)第71章 搶功勞胤礽枉行權 殉氣節紫姑染黃泉(1)第205章 澹寧居雍正會風塵 暢春園飛語驚帝心(1)第201章 賈道士挾術演神技 李制臺行醫救畸零(1)第69章 明修棧道雅令賞雪 暗渡陳倉惡擒魑魅(1)第86章 鄔思道精微析時局 二阿哥囹圄盼將軍(2)第92章 鄂倫岱倒戈回帝都 康熙帝染恙中和殿(2)第21章 討沒趣溜鬚碰硬壁 惡作劇拍馬踏筵席(2)第16章 刻薄貝勒惡宴刁客 硬弓射鳥鞭騾馬驚(1)第141章 吃胙肉兄弟生嫌隙 蓄險心王府策宮變(1)第284章 考校刑訊啼笑皆非 名臣強項片語釋懷(2)第234章 彌反側議政清梵寺 念親情允蒙寬典(2)第145章 施肉刑紈驚破膽 擬凱歌權且獻良謀第92章 鄂倫岱倒戈回帝都 康熙帝染恙中和殿(2)第84章 鼙鼓西震兵敗青海 警鐘東應八王用謀(2)第139章 辯偈語鬥法鍾粹宮 感前因下詔釋賤民(1)第112章 伯倫樓才子行雅令 買考題試官暗留心(2)第207章 諄諄語舊主慰舊僚 關關情仇兄會仇弟(1)第184章 汴梁城撫衙釋舊憾 鄭州府佞人撞木鐘(1)第240章 妙手空空投詩報驚 天潢貴胄巡視粥棚(2)第29章 懷叵測亂言天子氣 泄私意胤辱大臣(2)第276章 莽張熙遊說西寧城 智東美苦肉誑真情(2)第178章 廉親王武斷觸黴頭 年羹堯演兵遭疑忌(1)第269章 隆科多囚獄告御狀 雍正帝冥筵明孝心(1)第20章 討沒趣溜鬚碰硬壁 惡作劇拍馬踏筵席(1)第39章 冷胤禛初萌登龍志 熱胤禩知難退激流(1)第233章 彌反側議政清梵寺 念親情允蒙寬典(1)第180章 史貽直正言彈權臣 劉墨林受命赴西疆(1)第22章 畏鬩牆胤祥爭出頭 敲木鐘御苑學驢鳴(1)第87章 忠王掞忠諫諷胤稹 烈鄭氏烈殞答胤初(1)
第283章 考校刑訊啼笑皆非 名臣強項片語釋懷(1)第144章 九阿哥謫戍買人心 十侍衛恃寵受窘辱(2)第200章 孤弱女羈押歸京師 守陵督客旅逢異人(2)第116章 能吏潦倒誤用“忌諱” 官場隱士拯難約法(2)第68章 行詐謀胤禛穩陣腳 遵密令福兒訪當鋪(2)第174章 忘形骸功臣顯驕態 衡大勢謀士精籌局(1)第177章 才士呈才天外有天 紅顏薄命命歸黃泉(2)第32章 議巡狩起心廢國儲 拒諫諍太子抖威風(1)第213章 隆科多貶官憂罪譴 廉親王晤對侃治術(1)第71章 搶功勞胤礽枉行權 殉氣節紫姑染黃泉(1)第98章 豐臺營胤祥奪兵權 暢春園雍正登大寶(2)第107章 新君天牢釋舊臣 宿敵聆旨惡作劇(1)第294章 軍情失利邊將諱敗 親情乍變鷙君堇憂(2)第192章 暗傳消息王心思動 膏雨茫茫死離生別(1)第231章 赫然天威雍正懲弟 懷刑畏禍弘時下石(1)第155章 孤孀皇姊深宮染恙 芥蒂兄弟御園交心(2)第16章 刻薄貝勒惡宴刁客 硬弓射鳥鞭騾馬驚(1)第65章 謁廷臣年羹堯入覲 破賊穴江夏鎮遭焚(1)第120章 愚巡撫掩過觸國憲 智部曹巧取濫贓證(2)第249章 風濤黃水弘曆遇險 同舟共濟倩女顯能(1)第243章 督署堂李衛設祖餞 驛館店大員互攻訐(1)第154章 孤孀皇姊深宮染恙 芥蒂兄弟御園交心(1)第6章 賑糧難籌敲山震虎 往事堪憶潦水煙沙(2)第77章 慊吏治胤禛嗟世路 恨不肖二次廢太子(1)第99章 高鳥已盡良弓宜藏 書生明哲克保全身(1)第235章 活出喪貝勒逃命劫 承嚴旨廉王遭抄檢(1)第194章 遂心願哲士全身退 情無奈癡人再回京(1)第70章 明修棧道雅令賞雪 暗渡陳倉惡擒魑魅(2)第41章 皇帝失意悠遊巡幸 羣雄逐鹿煞用心機(1)第123章 十七皇姑關說遭拒 母子相疑隱情難言(1)第114章 吃飯宰輔訪國士 訴肺腑君相互贈聯(2)第112章 伯倫樓才子行雅令 買考題試官暗留心(2)第88章 忠王掞忠諫諷胤稹 烈鄭氏烈殞答胤初(2)第218章 政見不一黑貓黃貓 志趣相投無情有情(2)第218章 政見不一黑貓黃貓 志趣相投無情有情(2)第70章 明修棧道雅令賞雪 暗渡陳倉惡擒魑魅(2)第51章 邀功名叔侄存芥蒂 攔乘輿孤臣逞強項(1)第178章 廉親王武斷觸黴頭 年羹堯演兵遭疑忌(1)第284章 考校刑訊啼笑皆非 名臣強項片語釋懷(2)第14章 大覺寺虛情哭假友 暢春園賢臣說弊政(2)第105章 探虛實闖宮大哭喪 烏雅氏柩前正位號(1)第57章 意難消存心欺君父 穩大局復辟再還宮(1)第71章 搶功勞胤礽枉行權 殉氣節紫姑染黃泉(1)第295章 鼎丹燭影千古謎案 白虎玉兔同赴大真(1)第81章 忙黨爭孝子忘母壽 對陵丘兄弟嘆世情(1)第116章 能吏潦倒誤用“忌諱” 官場隱士拯難約法(2)第237章 感途窮允散餘財 統全局雍正息獄讞(1)第58章 意難消存心欺君父 穩大局復辟再還宮(2)第125章 驚舞弊自逐出棘城 逢舊交談笑封貢院(1)第291章 烽火起西疆再傳驚 神思昏御苑擾邪祟(1)第246章 察吏情弘曆巡河務 抗酷政秀才罷科考(2)第226章 揣叵測弘時會莊王 獄文字名士遭奇辱(2)第201章 賈道士挾術演神技 李制臺行醫救畸零(1)第44章 情重阿哥情牽一線 昏懦太子昏夜失道(2)第84章 鼙鼓西震兵敗青海 警鐘東應八王用謀(2)第272章 殺名優皇帝嚴宮禁 誅妖僧士芳邀恩寵(2)第203章 黑嬤嬤閒說江湖道 奉天王違制進京華(1)第40章 冷胤禛初萌登龍志 熱胤禩知難退激流(2)第166章 黃泛難行舟囤沼澤 金蟬脫殼潛返京師(1)第81章 忙黨爭孝子忘母壽 對陵丘兄弟嘆世情(1)第173章 千乘萬騎將軍凱旋 淚盡露幹弱女飲泣(2)第226章 揣叵測弘時會莊王 獄文字名士遭奇辱(2)第15章 畏艱途能吏辭重任 清庫銀明君呈愁顏第287章 義滅親揮淚誅親子 勤軀倦憂時託政務(1)第44章 情重阿哥情牽一線 昏懦太子昏夜失道(2)第36章 背水一戰英雄討債 功虧一簣釜底抽薪(2)第173章 千乘萬騎將軍凱旋 淚盡露幹弱女飲泣(2)第220章 巡河防風雪會故交 論政治歧道天津橋(2)第114章 吃飯宰輔訪國士 訴肺腑君相互贈聯(2)第223章 悌黨爭樞臣謀善策 懷私意諸王議整頓(1)第82章 忙黨爭孝子忘母壽 對陵丘兄弟嘆世情(2)第71章 搶功勞胤礽枉行權 殉氣節紫姑染黃泉(1)第205章 澹寧居雍正會風塵 暢春園飛語驚帝心(1)第201章 賈道士挾術演神技 李制臺行醫救畸零(1)第69章 明修棧道雅令賞雪 暗渡陳倉惡擒魑魅(1)第86章 鄔思道精微析時局 二阿哥囹圄盼將軍(2)第92章 鄂倫岱倒戈回帝都 康熙帝染恙中和殿(2)第21章 討沒趣溜鬚碰硬壁 惡作劇拍馬踏筵席(2)第16章 刻薄貝勒惡宴刁客 硬弓射鳥鞭騾馬驚(1)第141章 吃胙肉兄弟生嫌隙 蓄險心王府策宮變(1)第284章 考校刑訊啼笑皆非 名臣強項片語釋懷(2)第234章 彌反側議政清梵寺 念親情允蒙寬典(2)第145章 施肉刑紈驚破膽 擬凱歌權且獻良謀第92章 鄂倫岱倒戈回帝都 康熙帝染恙中和殿(2)第84章 鼙鼓西震兵敗青海 警鐘東應八王用謀(2)第139章 辯偈語鬥法鍾粹宮 感前因下詔釋賤民(1)第112章 伯倫樓才子行雅令 買考題試官暗留心(2)第207章 諄諄語舊主慰舊僚 關關情仇兄會仇弟(1)第184章 汴梁城撫衙釋舊憾 鄭州府佞人撞木鐘(1)第240章 妙手空空投詩報驚 天潢貴胄巡視粥棚(2)第29章 懷叵測亂言天子氣 泄私意胤辱大臣(2)第276章 莽張熙遊說西寧城 智東美苦肉誑真情(2)第178章 廉親王武斷觸黴頭 年羹堯演兵遭疑忌(1)第269章 隆科多囚獄告御狀 雍正帝冥筵明孝心(1)第20章 討沒趣溜鬚碰硬壁 惡作劇拍馬踏筵席(1)第39章 冷胤禛初萌登龍志 熱胤禩知難退激流(1)第233章 彌反側議政清梵寺 念親情允蒙寬典(1)第180章 史貽直正言彈權臣 劉墨林受命赴西疆(1)第22章 畏鬩牆胤祥爭出頭 敲木鐘御苑學驢鳴(1)第87章 忠王掞忠諫諷胤稹 烈鄭氏烈殞答胤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