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林丹汗的意圖

努爾哈赤冷笑道:“自然是要給明朝添點麻煩,讓他們無力插手葉赫部的事情了!”

“給明朝添麻煩?”在座的幾個人都想不到,現在努爾哈赤居然還能說出這種話來,明朝雖然沒有太大的作戰行動,不過一系列的手段下來,他們就已經快被別死了,他們實在想不出還有什麼辦法給明朝人添麻煩。

徐鴻儒眼睛一轉,不禁叫道:“老汗果然高明,明朝對我們的打壓已經初顯成效,而我們這段日子,延請工匠打造火器,並不與其他部落爭執,這一定讓明朝我們已經不足爲慮,因而他們藉着科爾沁部和扎魯特部投誠的機會,將手伸進了草原當中,如今林丹汗可是野心勃勃,他們可是將草原是爲他們的地盤,甚至還有向關內進軍的意圖,現在明人將手伸進了草原,林丹汗不可能做事,只是在尋找一個機會而已,只要我們能夠在這多火苗上面澆上一點油,保證能夠成爲沖天大火!”

黃臺吉也不禁喜道:“林丹汗雖說是沒什麼精銳的軍隊,不過畢竟是黃金家族察哈爾部的可汗,手下效忠的部落不少,要是能夠跟他們結盟,對我們十分有利!只是一旦他們進攻科爾沁部或是扎魯特部,必然會導致他們跟明朝的對抗,我們難道也要跟進嗎?”

後金的確是被明朝打怕了,明朝人那種不惜炮彈的炮擊和排槍陣型,讓他們引以爲傲的騎兵戰術成了雞肋,騎兵衝鋒打不過槍陣,騎射干不過步槍更別說炮彈了,騎兵對付明軍雖然沒了用處,不過在對付蒙古人和其他女真部落上面還是很好用的,因此也不能放棄,只是現在他們四面被限制了,就算是想要跟蒙古人比劃比劃,也沒有機會,因此他們手中的八旗鐵騎才成爲雞肋。

後金他們跟女真人聯繫並不難,雖說因爲大明哨騎的原因,不可能有大規模的軍隊通過,不過十幾騎的小型隊伍還是能夠順利進入蒙古的,而這次卻不是徐鴻儒親自來的了,畢竟他們後金跟林丹汗之間的關係也不怎麼和睦,以前憑藉快馬彎刀,他們還不怕這些草原蠻子,不過現在敗落了,根本威脅不到林丹汗,這就讓他們必須要考慮徐鴻儒的安全,畢竟只有徐鴻儒能夠從明朝國內搞到鋼鐵和工匠。

這次派出去的阿巴泰,因爲阿巴泰爲人魯莽因此派了代善的大兒子嶽託爲輔佐,對於這個決定代善自然是頗有微詞,因此這樣的決定好似他兒子的命居然還比不上一介漢人的性命,不過面對努爾哈赤的拍板,他也只能表示同意,而臨行之前代善將嶽託帶到遠處一邊叮囑,一邊將一件從明朝那裡搞到的鋼絲鎧甲交到嶽託面前,說道:“嶽託,此行兇吉未定,凡事多加小心!”

嶽託對自己的父親行了一個軍禮,說道:“放心吧,阿瑪,孩兒已經長大了,現在已經到了孩兒爲大金盡力的時候了!”

代善苦笑道:“你這個傻孩子,如今這大金外有強敵,內有憂患,豈是你這個小孩子盡力就能夠挽回的!”

嶽託皺眉道:“阿瑪,此話怎講?”

代善搖搖頭說道:“你馬上就要開拔了,什麼事情也沒法細說,不過你要記住,在途中多多交好你的那位七叔阿巴泰就可以了!”

嶽託也是個聰明人,以往代善奉行的政策就是在兄弟之間和稀泥,不黨不盟,然而現在代善居然也有拉攏其他兄弟,就已經說明現在後金內部的局勢緊張程度了。嶽託向代善抱拳說道:“阿瑪,孩兒知道了!”

阿巴泰雖然作戰勇猛,屢立戰功,不過因爲是側妃所生,因此在兄弟之間頗受歧視,好在代善對他也是本着那種絕不得罪的態度交往,倒是顯得與其他兄弟有所不同,因此雙方之間的關係還是非常融洽的,嶽托拉攏阿巴泰也是手到擒來。

看着遠去的嶽託,代善心中卻有些糾結,原本一個個如同朝日的大金汗國,居然會在短短一年之內變成這種情況,代善的確是很難想象,其中固然有明朝的壓迫,不過最關鍵的還是內部的不和。

他父汗努爾哈赤對黃臺吉也太過偏向了,他代善、莽古爾泰哪個不是人中之傑,而努爾哈赤偏偏要選擇一個最年輕的黃臺吉?他們豈能服氣?

而且有阿敏的例子在先,如果爭不過汗位,那麼直接帶着自己的一旗臣民前往方世鴻那裡,請求依附,也是一個很不錯的例子,現在那些當上皇協軍的鑲藍旗子弟,過得反而比他們還要好,因此不但有高層爲了自己的權勢,想要投靠明朝,而且還有平民也想要成爲明朝治下的百姓。

既然知道了在建州當中出現了這種趨勢,黃臺吉和努爾哈赤都想遏制,最好的辦法自然是削權,將旗主們的權力集中到自己手裡,可是那些旗主哪個又是吃素的,反而加強了對本旗的控制力度,對黃臺吉的任何決策都百般抵制,雖然有努爾哈赤在後面撐腰,讓他們收斂了一些,不過對一些重大問題仍然毫不放鬆,這就讓後金高層當中形成了一種非常緊張的氣氛。這也就難怪連代善這種老好人都要在兄弟之間尋找盟友了。

穿過遼東和科爾沁部,來到察哈爾部白城,阿巴泰跟嶽託都受到了隆重的款待,雙方現在都需要一個盟友,因此雙方的結盟也是一拍即合,明朝在草原上的態勢地卻是讓林丹汗憂心忡忡,在女真人攻打撫順的時候,林丹汗原本也想佔個便宜,進攻廣寧,廣寧城是嘉靖年間才修築的一個小城,拿下來並不困難,可惜的是女真人敗的太快了,現在廣寧在他手中幾乎成了一個燙手的山芋。

留在手裡,就等於給明朝人進攻的藉口,但是交還給明朝,他們察哈爾部的威名何在?等宴會退後,林丹汗看了看身邊的重臣喀爾喀部落的齊賽諾延,說道:“你看這努爾哈赤老兒這又是何意?”

齊賽諾延笑道:“大汗,不過是後金人打不過明軍,想要跟我們結盟而已!”

“嘿嘿,事情絕對沒有這麼簡單!”林丹汗故弄玄虛地說道:“我們跟後金又不接壤,也沒辦法一同行動,結盟?不過是想讓我們爲他們牽制明軍而已!”

“哼,這些女真人果然是包藏禍心!“然而齊賽諾延不禁奇道:“大汗既然知道他們不存好心,怎麼還要跟他麼結盟?”

林丹汗冷笑道:“明朝侵我部落,科爾沁草原那麼肥美的一塊草場居然成了明朝人出產羊毛的地方,明朝人的一點東西就把他們收買了,寨桑、額托克巴克那兩個混蛋還有點我們蒙古人的驕傲沒有?”

對於林丹汗的斥責,齊賽諾延卻不以爲然,林丹汗所謂的“一點點東西”,可真是不少,美酒、米麪、海產、糖果、毛呢、面部、茶葉等等衣食住行無所不包,有了這些東西不但蒙古高層的日子好過了許多,就算是那些平民也能夠得到自己需要的東西。

他們喀爾喀部也曾經跟那兩個部落交易了一些東西,那些厚重的毛呢大衣,可比他們那些油膩的毛氈要強得多了,漢人居然能夠用那些羊毛製造出這種東西,而那些他們見所未見的海產蔗糖朗姆酒更是讓他們大吃一驚。

林丹汗看了看齊賽諾延,冷冷地說道:“聽說你們也跟明朝交易了不少東西!”

齊賽諾延連忙說道:“大汗,這可不是我們跟明朝人交易的,這是我們跟科爾沁部他們的部民交易的,我們跟明朝可沒有什麼勾結啊!”

“沒有最好!”林丹汗冷冷地說道。

齊賽諾延見此,連忙轉移話題,說道:“大汗,您還沒說,您爲什麼要跟後金結盟呢?”

林丹汗道:“他們想要讓我們牽制明軍,我們又何嘗不希望他們牽制明軍,如今草原上也是三國並立的局面,我們、女真人和漢人,如今最強的自然是漢人……哼,那些可惡的漢人,如果沒有火槍的話,十個也不是我們大元鐵騎的對手,不過他們手中的火槍的確是厲害,女真人的軍隊跟我們大蒙古相比也不會太差,居然會在漢人手中屢屢敗退,想一想漢人的人數,再加上這種步槍,想想都不寒而慄,他們人雖然懦弱,可是有了步槍就能夠跟我們對抗,因此我們也需要他們在東面牽制明軍,只屬於最後是誰爲誰做了嫁妝,那就要看各自的手段了!”

女真人跟蒙古人的動作,並不算是太過隱瞞,自然瞞不過軍事情報局和國安局派出去的哨騎,草原上風波將起,可惜的是朱由崧突然接到了南京傳來的電報,自己的父王朱常洵居然要登基爲帝了。

朱由崧接到了這個情報不禁嚇了一跳,連忙問道:“這是怎麼回事?難道我皇爺爺他……”

第二十九章 烽火連三月(中)第四十七章 軍力對比(下)第十五章 高築牆廣積糧(下)第五十六章 徐鴻儒的野望第三十章 烽火連三月(下)第十三章 南洋大戰(上)第二十章 喬家大院第四十一章 東林賤人(中)第十六章 墨家傳承第九章 議會政治(下)第二十八章 七大恨(下)第四十一章 變故(下)第五十七章 釜底抽薪(下)第二十五章 混血老唐第五十一章 騎兵武器(下)第五十五章 識時務的辦報人第六十四章 就藩之議(下)第三十九章 威逼(下)第二十七章 七大恨(中)第五章 以貿易之名第五章 樞密院(中)第二十五章 短命皇帝(終)第二十二章 可怕的猜測第四十八章 百日大旱(下)第二十九章 喬家往事第二十三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中)第三十一章 對日本的縱橫捭闔第四十三章 炮灰對炮隊(下)第一章 福王世子第五章 樞密院(中)第七章 礦山事故調查第十章 南洋劇變(上)第十三章 方氏長子第二十五章 短命皇帝(終)第七十一章 諸子重興(中)第四十一章 東林賤人(中)第三十七章 道法憲法(下)第六十一章 揭竿而起(上)第十五章 馬六甲條約(上)第四十八章 博弈(三)第二十九章 喬家往事第四十五章 鐵路公司(下)第四十三章 鐵路公司(上)第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四十三章 龐保入轂第四十七章 博弈(二)第五十七章 釜底抽薪(下)第五章 樞密院(中)第三十四章 清河阻擊(上)第四十九章 大漠上的合縱連橫(下)第十二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下)第十五章 徐光啓的迷惑第二章 朱家有女(中)第五十一章 騎兵武器(下)第二十二章 短命皇帝(中)第二十四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下)第五十七章 釜底抽薪(下)第五十章 騎兵武器(上)第四十七章 百日大旱(中)第七十一章 諸子重興(中)第一章 福王世子第二十九章 烽火連三月(中)第十六章 馬六甲條約(下)第十七章 京中生變(上)第五十四章 國家農場第五十九章 命犯桃花第四十三章 炮灰對炮隊(下)第四十四章 新武器的震撼(上)第七十章 諸子重興(上)第三十章 老丈人顏思齊第五十四章 賺錢的股票第十六章 馬六甲條約(下)第三十六章 君臣之間第三十七章 道法憲法(下)第十六章 馬六甲條約(下)第三章 道法行第三十二章 獻土百萬頃(中)第三十三章 北海攻略第二十二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上)第五章 以貿易之名第四十七章 百日大旱(中)第四十四章 新武器的震撼(上)第五十二章 圍堵與分裂(上)第三十九章 新局面(下)第四十三章 鐵路公司(上)第十三章 南洋大戰(上)第七章 議會政治(上)第十章 南洋劇變(上)第四十六章 戰力對比(上)第二十九章 烽火連三月(中)第四十二章 東林賤人(下)第三十四章 清河阻擊(上)第四十七章 軍力對比(下)第四十章 變故(上)第三十章 親征遼東(中)第五十三章 山東變局(中)第十三章 南洋大戰(上)第十八章 北海擒龍(下)第四十九章 博弈(四)
第二十九章 烽火連三月(中)第四十七章 軍力對比(下)第十五章 高築牆廣積糧(下)第五十六章 徐鴻儒的野望第三十章 烽火連三月(下)第十三章 南洋大戰(上)第二十章 喬家大院第四十一章 東林賤人(中)第十六章 墨家傳承第九章 議會政治(下)第二十八章 七大恨(下)第四十一章 變故(下)第五十七章 釜底抽薪(下)第二十五章 混血老唐第五十一章 騎兵武器(下)第五十五章 識時務的辦報人第六十四章 就藩之議(下)第三十九章 威逼(下)第二十七章 七大恨(中)第五章 以貿易之名第五章 樞密院(中)第二十五章 短命皇帝(終)第二十二章 可怕的猜測第四十八章 百日大旱(下)第二十九章 喬家往事第二十三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中)第三十一章 對日本的縱橫捭闔第四十三章 炮灰對炮隊(下)第一章 福王世子第五章 樞密院(中)第七章 礦山事故調查第十章 南洋劇變(上)第十三章 方氏長子第二十五章 短命皇帝(終)第七十一章 諸子重興(中)第四十一章 東林賤人(中)第三十七章 道法憲法(下)第六十一章 揭竿而起(上)第十五章 馬六甲條約(上)第四十八章 博弈(三)第二十九章 喬家往事第四十五章 鐵路公司(下)第四十三章 鐵路公司(上)第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四十三章 龐保入轂第四十七章 博弈(二)第五十七章 釜底抽薪(下)第五章 樞密院(中)第三十四章 清河阻擊(上)第四十九章 大漠上的合縱連橫(下)第十二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下)第十五章 徐光啓的迷惑第二章 朱家有女(中)第五十一章 騎兵武器(下)第二十二章 短命皇帝(中)第二十四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下)第五十七章 釜底抽薪(下)第五十章 騎兵武器(上)第四十七章 百日大旱(中)第七十一章 諸子重興(中)第一章 福王世子第二十九章 烽火連三月(中)第十六章 馬六甲條約(下)第十七章 京中生變(上)第五十四章 國家農場第五十九章 命犯桃花第四十三章 炮灰對炮隊(下)第四十四章 新武器的震撼(上)第七十章 諸子重興(上)第三十章 老丈人顏思齊第五十四章 賺錢的股票第十六章 馬六甲條約(下)第三十六章 君臣之間第三十七章 道法憲法(下)第十六章 馬六甲條約(下)第三章 道法行第三十二章 獻土百萬頃(中)第三十三章 北海攻略第二十二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上)第五章 以貿易之名第四十七章 百日大旱(中)第四十四章 新武器的震撼(上)第五十二章 圍堵與分裂(上)第三十九章 新局面(下)第四十三章 鐵路公司(上)第十三章 南洋大戰(上)第七章 議會政治(上)第十章 南洋劇變(上)第四十六章 戰力對比(上)第二十九章 烽火連三月(中)第四十二章 東林賤人(下)第三十四章 清河阻擊(上)第四十七章 軍力對比(下)第四十章 變故(上)第三十章 親征遼東(中)第五十三章 山東變局(中)第十三章 南洋大戰(上)第十八章 北海擒龍(下)第四十九章 博弈(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