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君臣之間

葉向高臉色尷尬,還問等他說什麼,萬曆皇帝繼續說道:“說實話,葉愛卿,我挺羨慕你們這些大臣的,你們此舉完全就是將萬千礦工的性命當做兒戲,但是你們仍然可以自由自在的,完全沒人斥責與你們,而我只不過是因爲腿疾,無法祭天祈雨,李三才便能夠肆意污衊,而我卻不能對他有任何懲罰,否則他便成了萬古名臣,而我則是桀紂一般的昏君了!哈哈……”

葉向高聽此誅心之言,連忙伏身跪下,說道:“陛下,臣罪該萬死!”

萬曆帝搖搖頭說道:“放心,我這個皇帝雖然在某些人口中已經是昏庸無道之極了,不過我卻還要爲這個國家負責,一國首輔,豈能兒戲,葉向高,你知道我任由你成爲首輔的原因嗎?顧憲成、李三才、趙南星他們才氣未必遜於你,卻被我壓制下去,這是什麼原因?”

葉向高說道:“還望陛下明示!”

萬曆帝說道:“如今朝堂已經不是一言堂,東林與齊楚浙黨縱橫交錯,若是強行清洗一黨,必然會使國本受損,屆時,恐有亡國之危機。葉向高,你好就好在能平衡各黨,讓黨爭不至於傷及國本,而且也能夠讓那些人做點事情,可惜,這次你做的實在是有些令我失望了!”

葉向高俯下身體,以頭磕地,心裡卻不禁苦笑,自己雖然有心要平衡黨爭,但是如今黨爭愈演愈烈,豈是他能夠平衡得了的。

“好了,你年紀也大了,地上涼,別趴在那兒了!你們幾個幫首輔站起來,另外去給首輔拿個軟座!”萬曆皇帝的聲音響了起來。

身邊的幾個小太監連忙去幫葉向高起身,葉向高嘆道:“臣辜負了皇上的厚望,還望皇上恕罪!”

萬曆皇帝嘆道:“好了,葉愛卿,你說福王搞出來的這個礦業管理衙門還能辦下去嗎?要不然我們再恢復礦監得了!”

旁邊的幾個太監一聽,眼睛都亮了,葉向高連忙說道:“皇上不可,福王爺提出的礦業管理衙門的確是一記妙法,既能爲朝廷增利,又不會滋擾地方!”

“那爲什麼就有人阻撓呢?李汝華,李汝華表面上公允,恐怕也是你們東林黨之人,屢屢爲福王下絆子,此人多次爲受災百姓請求減免賦稅,卻不顧他戶部尚書的職責,如今國庫空虛,國事維艱,卻不思國難,只念爭權奪利,此等君子,遠比小人可恨,着實該死!”萬曆皇帝咬牙切齒地說道。

葉向高連忙說道:“皇上,李汝華雖然有失職,但是……”

萬曆皇帝一擺手,說道:“行了,你也不用多說,我現在並沒有撤換他的意思,撤了他,我也沒有人選來替代他,只是這礦業管理衙門的事情你要親自管起來,不要繼續懈怠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礦稅乃是國家良稅,那些開礦的,那不是大戶人家,這樣既不用給百姓增添負擔,又能夠補貼國用!”

葉向高說道:“微臣記住了!”

萬曆皇帝點點頭說道:“好吧,若無他事,就這樣吧!”

葉向高轉念一想,他這次來不是來說福王開府的事情嗎?怎麼被皇帝繞到這上面來了?葉向高連忙說道:“皇上,這……福王招收那些人,恐怕有違舊制啊!藩王是不能招收幕僚的!”

萬曆皇帝笑道:“福王他把告示貼到京城城牆邊上,就是要對我說,一切都是在我眼皮底下進行的,而且現在南邊那些做大買賣的,哪個沒有些辦事的,現在遵化那邊也鋪開了攤子,多收點人,也沒什麼?”

葉向高說道:“難道就不能從朝中派人嗎?”

萬曆皇帝玩味地說道:“從朝中派人?今年也就是小半年的時間,福王說他能夠解回兩百多萬銀子的紅利,從朝中派人,他們也能夠做到嗎?”

葉向高不禁一滯,明朝文官運輸物資時期漂沒那是慣例,從南方漕運進京,漂沒兩三成,然後換成自己的夾帶,回京一轉手,便又是一筆巨資,李三才他們家就是靠着本事掙到了四百多萬兩白銀的家產。

雖說從遵化道京城的路程短,但是漂沒半成那還是應該的,兩百萬兩半成就是十萬兩了。

對此葉向高也只能苦笑,只是他更驚訝的是,不過小半年朱常洵居然就能夠找回這麼大的收穫,實在是令人佩服。

萬曆皇帝說道:“另外,那個公司是爲股東的利益服務的,也就是爲股東賺錢,而朝廷官員拿的是朝廷俸祿,是爲朝廷做事,兩者豈能混爲一談!我知道有些人想要掌控聯合礦業公司,但是這件事情,我絕不允許!”

葉向高點點頭說道:“謹遵聖諭!”

葉向高離開之後,萬曆皇帝對身邊的太監常雲升說道:“你看這東林黨是一個什麼樣的黨派?”

常雲升連忙說道:“這……奴婢不敢多嘴!”

萬曆帝笑道:“這又不是環管不得干政的洪武朝,你怕什麼?陳矩留下你便是要你輔佐與我,怕這怕那,可不行,你說說看吧!”

常雲升小心翼翼地說道:“自古君子朋而不黨,不過在坊間卻人人以身爲東林黨爲榮,此事恐怕只有東漢的黨錮之禍之時纔有過,即便是唐朝牛李黨爭,官員一入朝便要選擇陣營,卻無人公開宣揚自己之黨,或許這東林黨與東漢之時的‘黨人’相仿!”

萬曆皇帝搖搖頭說道:“這話說對錯參半,東漢黨人那是效忠東漢的一羣士大夫,不希望天下大亂生靈塗炭,而東林黨,這些人或有憂國憂民之輩,不過卻也有李三才、李汝華這些食民食國脂膏之輩,他們裝扮成清正之輩,爭權奪利,並且拉攏了一批向左光鬥、楊漣、黃尊素這樣的正直之人,若是有什麼不對,他們肯定會把這些人扔出來擋災,自己躲在後面,所以說,東林黨成分複雜,李三才李汝華這些人卻掌握了東林大權,而那些正直之人只是他們扔在外面的幌子而已,好在還有葉向高、韓爌這樣的溫和派,總算是能夠讓朝中無事,這是萬一讓趙南星或是李三才這樣的激進派掌握東林大權,恐怕朝廷下一次京察,便又是一次清洗異己的大場面啊!”

常雲升奇道:“皇上,朝中現在東林黨可是處於弱勢,您這樣是不是太過擡舉他們了?”

萬曆皇帝不禁笑道:“弱勢?你這話可就錯了,若不是我可以偏頗,那方從哲能敵得過那些如狼似虎的東林君子?東林黨,那是一個與史上任何一個黨派都不同的黨,以前的黨人黨爭之黨,不過是朝中爭鬥而已,但是東林,卻擁有了自己光明正大無比的黨派理念,而且還與地方宦紳勢力勾結,整個江南之地,除卻楚浙兩地,幾乎都是他們東林的地盤,而且他們收容子弟,卻無地域之限,凡是東林書院弟子無論天南海北,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即便是我也畏懼不已啊!”

常雲升不禁驚訝道:“這東林黨真有如此勢力?”

萬曆皇帝搖搖頭說道:“不用擔心,造反他們是不會的,也是不敢的,畢竟他們的理念還是儒家理念,只是他們當中,幾乎都是依靠吸吮國家稅賦成長起來的大富豪,一個個不交稅也就罷了,反而大肆擴充勢力,將大批大批的商戶和農民也收攏到他們旗下,讓那些人也不用交稅,這其中有鹽商、漕商、茶商,絲商,盡是日進斗金,卻於國於民無益之輩,如今我不過是想要收繳礦稅,他們便從中阻撓,即便福王以正道相責,他們卻仍然不思悔改,這些人實在是我大明之毒瘤!”

常雲升默然,身爲太監,他真正的主子卻是皇帝,此時皇帝有了難題,他咬了咬牙,說道:“皇上,既然如此,你爲何不將東林黨取締?”

萬曆笑道:“談何容易,這東林黨雖然不肖,不過畢竟是一個龐然大物,若是貿然毀滅,必然動搖國本,況且我年紀也大了,做事情有時候也感到有心無力,不過縱然如此,我也不能讓東林黨真正掌握我朝政權,否則以那些人的得性,大明滅國之禍便在眼前了!所以我不能讓現在的太子登上皇位,而要讓福王成爲太子,成爲日後的皇帝,福王如今的手段也已經日漸成熟,而且對皇孫校兒也如此慈愛,相比是個仁君,即便是成爲皇帝,我諸位皇子也不會有危難,而且我還有時間爲他籌謀,一切都還來得及!”

常雲升思索片刻,不禁問道:“皇上,前些日子皇孫殿下被刺的事情,是不是會跟東林有關?”

萬曆經常雲升提起,也想起了那件事情,臉色一下子青了起來,他說道:“這些人的確是膽大包天,不過他們處理得太乾淨了,一個活口都沒有,連駱思恭也沒辦法,這些人不但有錢有勢,居然還暗中蓄養死士的話,就太可怕了!”

萬曆一下子下入了沉思,東林!東林?他們真有這樣的力量嗎?難道真要下手嗎?

第四十二章 炮灰對炮灰(上)第六十八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五)第二十四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下)第二十六章 七大恨(上)第五十章 博弈(五)第五十二章 圍堵與分裂(上)第二十四章 短命皇帝(續)第五十二章 博弈之結局第三十四章 進京面聖(上)第二十章 喬家大院第五十章 暗潮洶涌(中)第十四章 七夕乞巧第三十八章 威逼(上)第十五章 高築牆廣積糧(下)第十九章 臘月宮變(上)第十三章 南洋大戰(上)第四十九章 博弈(四)第五十一章 騎兵武器(下)第三十八章 新局面(中)第五十七章 建州葉赫第二十七章 人口貿易第五十二章 山東變局(上)第四十二章 發展計劃第十三章 高築牆廣積糧(上)第七十章 諸子重興(上)第五十七章 建州葉赫第七十三章 儒道之爭(上)第二十四章 短命皇帝(續)第七十三章 儒道之爭(上)第八章 北海之變(中)第四十七章 博弈(二)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二十七章 人口貿易第二十九章 喬家往事第三章 傲慢選侍第五十六章 釜底抽薪(中)第十四章 七夕乞巧第十三章 南洋大戰(上)第九章 北海之變(下)第九章 藩王改制第三十章 親征遼東(中)第三十九章 新局面(下)第七章 新大陸第十七章 鐵路佈局第四十章 變故(上)第七章 礦山事故調查第四十一章 變故(下)第三十四章 進京面聖(上)第十六章 北海擒龍(上)第五十五章 國家農場(下)第六十九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六)第六十五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二)第六十六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三)第三十章 烽火連三月(下)第二十三章 短命皇帝(下)第二十章 喬家大院第七十二章 諸子重興(下)第四十一章 東林賤人(中)第四十三章 鐵路公司(上)第七章 新大陸第十八章 徐光啓的聖人夢第四十八章 百日大旱(下)第十五章 馬六甲條約(上)第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五十三章 倒黴的人第二十章 臘月宮變(下)第二十四章 短命皇帝(續)第九章 議會政治(下)第四十四章 不是人間富貴花第二十章 喬家大院第三十五章 進京面聖(中)第五十二章 圍堵與分裂(上)第三十八章 新局面(中)第十四章 高築牆廣積糧(中)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十七章 鐵路佈局第五十八章 圖窮匕見(上)第七章 礦山事故調查第五十一章 暗流涌動(下)第十三章 高築牆廣積糧(上)第二十五章 短命皇帝(終)第四十八章 大漠上的合縱連橫(上)第四十一章 變故(下)第二章 風波惡第三十三章 北海攻略第五十七章 魏進忠歸來第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四十八章 博弈(三)第二章 以權換稅(中)第四十九章 博弈(四)第四十九章 博弈(四)第五十二章 博弈之結局第六十章 福王情敵第十四章 南洋大戰(下)第十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上)第三十五章 開府建牙第四章 九千歲第三章 道法行第四十一章 東林賤人(中)第二十七章 人口貿易
第四十二章 炮灰對炮灰(上)第六十八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五)第二十四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下)第二十六章 七大恨(上)第五十章 博弈(五)第五十二章 圍堵與分裂(上)第二十四章 短命皇帝(續)第五十二章 博弈之結局第三十四章 進京面聖(上)第二十章 喬家大院第五十章 暗潮洶涌(中)第十四章 七夕乞巧第三十八章 威逼(上)第十五章 高築牆廣積糧(下)第十九章 臘月宮變(上)第十三章 南洋大戰(上)第四十九章 博弈(四)第五十一章 騎兵武器(下)第三十八章 新局面(中)第五十七章 建州葉赫第二十七章 人口貿易第五十二章 山東變局(上)第四十二章 發展計劃第十三章 高築牆廣積糧(上)第七十章 諸子重興(上)第五十七章 建州葉赫第七十三章 儒道之爭(上)第二十四章 短命皇帝(續)第七十三章 儒道之爭(上)第八章 北海之變(中)第四十七章 博弈(二)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二十七章 人口貿易第二十九章 喬家往事第三章 傲慢選侍第五十六章 釜底抽薪(中)第十四章 七夕乞巧第十三章 南洋大戰(上)第九章 北海之變(下)第九章 藩王改制第三十章 親征遼東(中)第三十九章 新局面(下)第七章 新大陸第十七章 鐵路佈局第四十章 變故(上)第七章 礦山事故調查第四十一章 變故(下)第三十四章 進京面聖(上)第十六章 北海擒龍(上)第五十五章 國家農場(下)第六十九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六)第六十五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二)第六十六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三)第三十章 烽火連三月(下)第二十三章 短命皇帝(下)第二十章 喬家大院第七十二章 諸子重興(下)第四十一章 東林賤人(中)第四十三章 鐵路公司(上)第七章 新大陸第十八章 徐光啓的聖人夢第四十八章 百日大旱(下)第十五章 馬六甲條約(上)第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五十三章 倒黴的人第二十章 臘月宮變(下)第二十四章 短命皇帝(續)第九章 議會政治(下)第四十四章 不是人間富貴花第二十章 喬家大院第三十五章 進京面聖(中)第五十二章 圍堵與分裂(上)第三十八章 新局面(中)第十四章 高築牆廣積糧(中)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十七章 鐵路佈局第五十八章 圖窮匕見(上)第七章 礦山事故調查第五十一章 暗流涌動(下)第十三章 高築牆廣積糧(上)第二十五章 短命皇帝(終)第四十八章 大漠上的合縱連橫(上)第四十一章 變故(下)第二章 風波惡第三十三章 北海攻略第五十七章 魏進忠歸來第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四十八章 博弈(三)第二章 以權換稅(中)第四十九章 博弈(四)第四十九章 博弈(四)第五十二章 博弈之結局第六十章 福王情敵第十四章 南洋大戰(下)第十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上)第三十五章 開府建牙第四章 九千歲第三章 道法行第四十一章 東林賤人(中)第二十七章 人口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