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南洋劇變(下)

琉球,原本此地是大明藩屬琉球國地界,不過因爲在八年前,也就是1609年,薩摩藩的島津家久派軍侵略琉球,俘虜琉球國王尚氏,並且派兵監督琉球內政,實際上卻跟關東軍監督僞滿洲國內政如出一轍。

不過此時日本局勢大變,豐臣秀賴在日本南部已經有了絕對的威勢,而原本支持德川家康的島津氏自然就成了豐臣家的眼中釘,在年前他們就發動對島津家了戰爭,島津家雖然佔據日本南方,可以跟西洋人交易獲得一定的火器,不過與真田幸村的軍隊相比就遠遠不如了,這次戰爭將島津家的封地削弱到了不足一千石。

而此時徐振昌則根據參謀部的命令,出兵佔領了琉球,並且將島津家的軍隊全部趕出了琉球,因爲北海缺少不凍港,因此琉球也就成了北海艦隊的暫時過冬的駐地,經過一整年的整修,此地已經建造成了一個不小的港口,實際上這也是北海艦隊組織的商隊路線中途的重要據點。

雖然日本人被驅逐了,不過那位尚氏的國王,卻一直都沒有被迎回來,據說是在島津氏與豐臣家的戰爭當中被亂兵所殺,無論怎樣,那位尚氏的國王是沒辦法回來了,於是日本南方的這幾座島嶼就成了北海艦隊實行軍管的地方,而西洋人出兵臺灣之後,這裡就成了北海艦隊實際控制海域與西荷聯軍的最前線。

清晨,整個琉球羣島都沉浸在涼爽的海風當中,軍港當中數十艘軍艦上,都掛着上書“明”字的三角龍旗,此時這些水兵經過一個早上的體能訓練,不過剛剛用過早飯,已經有人在清洗甲板,檢查火炮,這是北海艦隊水兵每天的例行功夫,只有平常將這些軍艦保養好,才能夠在戰時發揮作用,步兵保養槍械,水兵保養軍艦,都是相同的道理。

然而大多數人卻在港口上站成了整齊的陣列,琉球島的當地人會驚奇地發現,這些人當中有北海艦隊的高級軍官,也有琉球島當地的士紳,究竟是什麼大人物居然能夠讓這些人早早地站在這裡迎接?

很快遠處就出現了一道白色煙柱,一艘龐大的軍艦正在靠近,後面還跟着一支龐大的艦隊,那就是曾經在登州之戰的時候,露過一次面的1200噸級鐵甲艦,現在那艘船因爲其。

不多時,那艘鉅艦就在琉球軍港當中靠岸了,朱由崧剛走下船來,司令徐振昌便舉手敬禮,說道:“王爺,海軍司令徐振昌向您報到!”

朱由崧微微一笑,同樣舉手施禮,這次徐振昌總算是像個現代軍人,不會隨意向人下跪了,朱由崧笑道:“振昌啊,你在這裡做的不錯啊,琉球國原本就是大明屬國,閩人三十六姓遷入琉球之後,這裡的子民多是我大明後裔,將這裡的倭人趕出去,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啊!”

徐振昌不禁有些不好意思,琉球這裡的日本人也就一千人,而且只有幾十支日本人所說的“鐵炮”,而他們的的海軍已經發展到了水兵三萬,海軍陸戰隊一萬,戰艦數百的龐大艦隊,對付這點武器裝備都比不上他們的日本人,徐振昌還真不好意思居功。

朱由崧可不是在揶揄他,在後世這琉球羣島中國**從來都麼有承認是日本人的領土,不過這裡的人實際上卻已經被日化了,閩人三十六姓的漢人血脈雖有,文化已經全然不同,在二戰後因爲兩黨鬥爭,中國又失去了一個收回海外領土的最佳時機,之後這裡被美國人建成了沖繩基地,反而成了遏制中國的第一島鏈當中的一個核心。

看着這片蒼翠的大島,朱由崧心中不禁有些感慨,既然他來到了這裡,這裡就將成爲他的艦隊縱橫大洋的起點,而不是被用來遏制中國的島鏈。

簡單的接風儀式之後,朱由崧就被徐振昌、楊天生、李旦、邵傑等人一起擁蹙到了琉球國的王宮當中,這個王宮當中雖然已經沒有了國王,不過徐振昌等人也是深受國內影響,並不敢僭越,這次朱由崧來到這裡,纔開啓了王宮。

朱由崧看了看眼前的大餐,不禁笑道:“還真是山珍海味啊,這些東西恐怕就算是在皇宮都不一定吃得到!”

眼前的確是難得一見的海鮮大餐,最可貴的這是十七世紀未受工業污染的天然海產,後世想要吃點綠色食品居然都要額外掏錢,不過在這裡,他吃用的幾乎都是綠色產品,紅燒鮑魚、清蒸石斑、燕窩雞湯,蔥油海蔘……每一樣都足以令人食指大動。

徐振昌笑道:“這次可是要感謝林芝鶴林先生了,若不是他們家的大廚,我們這裡的炊事兵做點家常菜倒是沒問題,想要做這樣的大餐可就力有未逮了!”

朱由崧奇道:“林先生?是哪位啊?”

“回王爺,在下就是林芝鶴!”

朱由崧一看,這林芝鶴高高瘦瘦,眼睛上還扛着一隻眼鏡,顯得文質彬彬,朱由崧笑道:“林先生姓林,莫非是那東渡琉球的閩人三十六姓之一?”

林芝鶴連忙說道:“正是,我們三十六姓東渡以來,輔佐我王,治理琉球百姓,卻不想倭人兇狠,居然將我王擄去,客死異鄉,若不是徐將軍帶大軍乘鉅艦前來解救我們,我等還在倭人的橫徵暴斂之下呢!”

說到此處,林芝鶴與幾個琉球大戶的族長紛紛起身,對朱由崧跪下,說道:“我等叩謝王爺,就我等於水火之恩!”

朱由崧搖搖頭說道:“不必如此,琉球原本就是大明屬國,八年前島津氏入侵琉球,朝廷未曾做出反應,已經是有愧於琉球百姓了,這次前來拯救,也是我們應盡的義務!”

林芝鶴說道:“琉球雖復,不過我王五已經客死異鄉,所以我們希望能夠有新的國王!”

朱由崧眉頭一皺,作爲一個注重海權的人,琉球對中國來說的確是太重要了,他不可能讓琉球成爲他控制之外的土地,甚至有必要將琉球變成他大明的領土,這樣的話,一個新國王勢必會成爲他掌控琉球的障礙。

徐振昌與林芝鶴這段日子,相處的也不錯,林芝鶴他們經常帶些海產土產勞軍,這讓徐振昌也飽嘗了幾頓南國海產,徐振昌連連向林芝鶴使眼色,林芝鶴卻根本不堪徐振昌,仍然說道:“我們也想過了,尚氏福薄,沒有擔任國王的福分,所以我們希望王爺能夠成爲我們琉球國的國王!”

邵傑連忙站起來,說道:“王爺那是身負天命,怎麼可能來你們這樣一個彈丸小國,當國王?王爺,這件事情還是不要提了吧!”

朱由崧不禁搖搖頭,說道:“邵先生,稍安勿躁,其實當個琉球國王也沒什麼不好的!”朱由崧也明白,琉球長期在外,而且經過那閩人三十六姓的潛移默化,已經有了自己的國家民族意識,直接將琉球劃爲本國領土,勢必會造成一些人的反對,不過讓自己成爲他們的國王,這倒是個好辦法。想當年英國皇帝不就兼着印度的國王嗎?

朱由崧看了看林芝鶴,說道:“林先生,讓我掛個名號,自然是不成問題,不過這琉球你打算怎麼辦?”

林芝鶴笑道:“以王爺的手段,琉球自然是脫不了王爺的控制,不過我們希望琉球能夠享受大明國土的待遇,我們也能夠建立地方議會,並且派出議員,參加國民議會!”

朱由崧笑道:“好說,我同意了,我甚至可以讓你們的議會自行選舉官員,實行區域自治,不過你們不能擁有軍隊,國家防禦完全有大明軍隊負責!”

林芝鶴不禁驚喜道:“這完全沒有問題,實際上我們原本的軍隊就不行,根本對抗不了日本人,要是王爺願意在這裡駐軍,我們願意完全提供給養!”

琉球的事情只是一個小插曲,林芝鶴等人算是識時務,就算是他們選擇對抗,在朱由崧絕對的實力面前,他們也只能是螳臂當車。

宴會散後,朱由崧則跟着徐振昌來到了司令部,李旦突然跪倒在地,說道:“王爺,李旦行事無度,引起了西荷兩國的不滿,還望殿下責罰!”

朱由崧搖搖頭,說道:“李旦,你不用自責,你做的很好,而且遠遠超過了我的想象,只是你做的太好了,以至於搶了他們的財路,他們纔會這樣的氣急敗壞,再說了,等沿海各地開關之後,南洋必須要在我們掌控之中,一直到馬六甲,我不允許有任何其他國家的武裝力量,所以你做的沒錯,這一戰我們必須要打,不過是時間問題!振昌,現在他們的軍隊到哪裡了?”

徐振昌說道:“他們正在雞籠山修築堡壘,看樣子是要長期駐紮的樣子!”

朱由崧皺了皺眉頭,說道:“雞籠山距離琉球不過幾個時辰的路程,爲什麼不進行攻擊?”

第十章 南洋劇變(上)第五十二章 博弈之結局第三十八章 威逼(上)第一章 朱家有女(上)第三十九章 新局面(下)第二十六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中)第十六章 墨家傳承第十六章 墨家傳承第四十六章 博弈(一)第五十七章 釜底抽薪(下)第四十八章 大漠上的合縱連橫(上)第三十七章 道法憲法(下)第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四十二章 發展計劃第四十八章 百日大旱(下)第四十九章 暗潮洶涌(上)第三章 傲慢選侍第三十一章 對日本的縱橫捭闔第二十章 兄弟鬩於牆(中)第五十三章 圍堵和分裂(下)第三十八章 新局面(中)第二十四章 短命皇帝(續)第三十一章 對日本的縱橫捭闔第三章 道法行第二章 以權換稅(中)第七十二章 諸子重興(下)第四十二章 發展計劃第二章 風波惡第九章 議會政治(下)第三章 傲慢選侍第六十五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二)第十四章 七夕乞巧第三十九章 威逼(下)第十五章 高築牆廣積糧(下)第三章 朱家有女(下)第二十七章 人口貿易第五十章 暗潮洶涌(中)第二十二章 短命皇帝(中)第四十八章 大漠上的合縱連橫(上)第三十一章 對日本的縱橫捭闔第六章 樞密院(下)第四十八章 博弈(三)第二十三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中)第三十四章 清河阻擊(上)第五十章 暗潮洶涌(中)第二十章 喬家大院第四十六章 戰力對比(上)第十六章 北海擒龍(上)第十三章 方氏長子第二十六章 老唐當官第十九章 臘月宮變(上)第三十一章 親征遼東(下)第十七章 鐵路佈局第四十五章 鐵路公司(下)第六十二章 就藩之議(上)第五章 以貿易之名第五十五章 識時務的辦報人第三章 道法行第五十一章 暗流涌動(下)第五十四章 國家農場第三十六章 君臣之間第二十三章 短命皇帝(下)第三十章 烽火連三月(下)第十二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下)第八章 議會政治(中)第二十一章 短命皇帝(上)第五章 三皇炮錘第四十八章 百日大旱(下)第六十章 福王情敵第三十六章 君臣之間第六十四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一)第四十八章 博弈(三)第十五章 徐光啓的迷惑第五十七章 釜底抽薪(下)第三十四章 進京面聖(上)第六章 兒子軍師第六十五章 福王就藩第三章 道法行第四十八章 博弈(三)第六章 君生我未生(下)第十七章 鐵路佈局第五十章 暗潮洶涌(中)第二十四章 短命皇帝(續)第五十章 博弈(五)第六十五章 福王就藩第三十九章 威逼(下)第三十五章 進京面聖(中)第四十三章 炮灰對炮隊(下)第四章 樞密院(上)第十八章 北海擒龍(下)第九章 技術入股第二章 智腦婉兒第七章 議會政治(上)第三十章 老丈人顏思齊第五十二章 博弈之結局第三十三章 獻土百萬頃(下)第三十六章 進京面聖(下)第三章 朱家有女(下)
第十章 南洋劇變(上)第五十二章 博弈之結局第三十八章 威逼(上)第一章 朱家有女(上)第三十九章 新局面(下)第二十六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中)第十六章 墨家傳承第十六章 墨家傳承第四十六章 博弈(一)第五十七章 釜底抽薪(下)第四十八章 大漠上的合縱連橫(上)第三十七章 道法憲法(下)第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四十二章 發展計劃第四十八章 百日大旱(下)第四十九章 暗潮洶涌(上)第三章 傲慢選侍第三十一章 對日本的縱橫捭闔第二十章 兄弟鬩於牆(中)第五十三章 圍堵和分裂(下)第三十八章 新局面(中)第二十四章 短命皇帝(續)第三十一章 對日本的縱橫捭闔第三章 道法行第二章 以權換稅(中)第七十二章 諸子重興(下)第四十二章 發展計劃第二章 風波惡第九章 議會政治(下)第三章 傲慢選侍第六十五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二)第十四章 七夕乞巧第三十九章 威逼(下)第十五章 高築牆廣積糧(下)第三章 朱家有女(下)第二十七章 人口貿易第五十章 暗潮洶涌(中)第二十二章 短命皇帝(中)第四十八章 大漠上的合縱連橫(上)第三十一章 對日本的縱橫捭闔第六章 樞密院(下)第四十八章 博弈(三)第二十三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中)第三十四章 清河阻擊(上)第五十章 暗潮洶涌(中)第二十章 喬家大院第四十六章 戰力對比(上)第十六章 北海擒龍(上)第十三章 方氏長子第二十六章 老唐當官第十九章 臘月宮變(上)第三十一章 親征遼東(下)第十七章 鐵路佈局第四十五章 鐵路公司(下)第六十二章 就藩之議(上)第五章 以貿易之名第五十五章 識時務的辦報人第三章 道法行第五十一章 暗流涌動(下)第五十四章 國家農場第三十六章 君臣之間第二十三章 短命皇帝(下)第三十章 烽火連三月(下)第十二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下)第八章 議會政治(中)第二十一章 短命皇帝(上)第五章 三皇炮錘第四十八章 百日大旱(下)第六十章 福王情敵第三十六章 君臣之間第六十四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一)第四十八章 博弈(三)第十五章 徐光啓的迷惑第五十七章 釜底抽薪(下)第三十四章 進京面聖(上)第六章 兒子軍師第六十五章 福王就藩第三章 道法行第四十八章 博弈(三)第六章 君生我未生(下)第十七章 鐵路佈局第五十章 暗潮洶涌(中)第二十四章 短命皇帝(續)第五十章 博弈(五)第六十五章 福王就藩第三十九章 威逼(下)第三十五章 進京面聖(中)第四十三章 炮灰對炮隊(下)第四章 樞密院(上)第十八章 北海擒龍(下)第九章 技術入股第二章 智腦婉兒第七章 議會政治(上)第三十章 老丈人顏思齊第五十二章 博弈之結局第三十三章 獻土百萬頃(下)第三十六章 進京面聖(下)第三章 朱家有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