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倒黴的人

正月十五上元節,天氣還是冷得厲害,風吹到臉上,就像是刀割似的,不過上元節的燈會那是還要召開的,在今天北京城不用宵禁,很多孩子都要打算在城裡玩個痛快。

不過朱由崧剛剛傍晚,讓李明博給他備好車馬,新蕊不禁奇怪,她也知道自己這位殿下,平常自主性很強,有時候福王和鄭貴妃都不太管他去哪裡,反正以這位小殿下的功夫和智計,到哪裡都吃不了虧,不過作爲照顧朱由崧的人,她仍然要問個明白:“殿下,你這是去哪裡?”

朱由崧笑道:“我去看一個人,一個很倒黴的人,燈會結束之後,我會回來的,有人問我去哪裡,就說我去燈會上玩去了!”

“可是……”

李明博笑道:“新蕊姐姐,不用擔心,有我看着殿下呢!”

還未等花新蕊在說些什麼,朱由崧早已經讓李明博趕車離開了。

梃擊案一波三折,峰迴路轉,讓京城那些百姓在正月裡看了個熱鬧,不過案情結束之後,卻是幾家歡喜幾家憂。

涉案人員,張差無論如何都沒辦法擺脫刺殺太子的罪名,不過在鄭貴妃的要求之下,龐保劉成二人總算是被趕到皇陵跟常雲升作伴去了,這種結局這二人就已經感恩戴德了,而那個不知道有沒有被人滅口的馬三,此時仍然在逃,陳哥倆通緝犯。

這一局也算是各有勝負,東林黨藉助這個機會,徹底將鄭貴妃和福藩在民間的名聲給搞臭了,而東林黨自己暴漏出來的勢力以及膽大妄爲,卻令萬曆帝和齊楚浙黨心驚不已,下一步他們自然要對東林下狠手了。

胡士相、王之寀、陸夢龍這些主審官,現在已經是閒置在家,隨時都可能榮歸故里,這只是一個開始,日後會有更多的人被趕回家去,而這些人雖然仕途走到盡頭,總歸還是榮歸故里,不過殃及池魚的方世鴻可就慘了,狎妓之時,居然讓那頭牌姑娘墜馬身亡,在別人的故意構陷之下,他老爹好不容易將他洗脫罪名,不過因“行爲不檢”着有司“除去功名,永不敘用”,這是他的最終結局。

就算是他爸是首輔都沒用,這個大明朝,草菅人命可以,但是你必須做得乾淨,若是弄得滿城風雨就不行了,大明雖說是人治,不過官員們都還算是講究操守名聲,若是讓自己名聲成了“李剛”那樣,別說是繼續領導自己的黨派,恐怕馬上就得引咎上書乞骸骨。

燈會上燈火通明,人流涌動,這次朝廷特地拿出了聯合礦業公司的新產品“汽燈”,將燈會上照得如同白晝,周圍的商家自然也不會放過這個大好機會,各個酒樓、點心鋪都打算趁這個機會好好賺上一筆。

偶爾也有幾個有怪癖的人,不願意湊到人羣當中享受那種嬉鬧之樂,反而願意在冷冷清清的酒樓裡,看着下面的芸芸衆生盡情歡樂,或許這能夠給他們一種舉世皆醉我獨醒那種高人一等的感覺。

朱由崧跟方世鴻就在聚星樓的雅間當中,聚星樓也算是除了皇城之外的,第一高層建築了,在這裡俯身望下去,整條燈火通明的街道都能夠看得清清楚楚。

方世鴻面前已經放了七八個小空罈子,他喝的是紹興花雕,性味溫和,度數較低,再加上方世鴻久經歡場,酒量不凡,因此才能千杯不醉。

見方世鴻再次將酒罈搬起,朱由崧卻一把將他手中的酒罈打開,嘩啦,酒罈碎了一地,醇香的花雕老酒灑了出來,滿室酒氣。

“喝得差不多了,該說的都說出來的,喝悶酒可不是什麼好習慣!”朱由崧的語氣頗爲輕鬆,甚至有些調侃的味道,一點也不像是在安慰人,只聽朱由崧繼續說道:“好吧,說說,日後你打算怎麼辦,就這樣一直醉生夢死嗎?我可不打算給你買酒!”

方世鴻苦澀地笑道:“日後打算?我還能有什麼打算,小蝶那時候根本沒死,只是昏厥過去了而已,那些人居然如此草菅人命,這大明朝的律法何在?”

朱由崧笑道:“大明律自然是存在的,不過那是強者制定的規則,有時候強者也未必就會遵守,不過像你這樣的弱者卻一定要遵守,這個世界原本就是非常殘酷的,難道你才發現嗎?”

方世鴻嘆道:“我得了個‘永不敘用’,還能有什麼‘日後’,書生意氣,投筆從戎,現在看來還真是個笑話啊!”

“你的確是個笑話,你以爲投筆從戎,只要像你這樣每天讀讀詩書、喝喝花酒就行了,班超當年經營西域之時,若是沒有必死之心責任之心,他能夠讓大漢朝威震西域?你只是一個只會說空話的傢伙,與班超相比,不,根本沒有可比性啊!”朱由崧的話絲毫沒有給方世鴻留面子。

對於朱由崧的話,方世鴻漲紅了臉,卻無法反駁,他所瞭解的投筆從戎不過是在史書當中的慷慨豪氣,他所知道的邊關,不過是在漢賦唐詩當中所描寫的東西,對於真正的戰爭他並無瞭解。

朱由崧也給自己倒上了一杯,這種花雕酒,沒有白酒的辛辣,也沒有啤酒的苦澀,香醇可口,的確是不錯,他說道:“爲官爲將,要學會的第一件事就是負責,你看如今的官吏,上任之後養幾個書契師爺、刑名師爺、錢穀師爺,把事情扔到一邊,然後整天吟詩作對,遊湖賞花,我看你與他們也沒什麼不同。張居正此人如今雖然沒有平反,但是無論從皇帝、大臣還是民間物議,都能知道此人的確是一個救時宰相,他爲政一向是京官不如循吏,京官散漫,責任能推就推,不過此時連循吏都已經墮落如此,大明朝依然老朽不堪。大明如今雖然看似四海昇平,實際上卻是危機四伏,若是你真地投筆從戎,你能應付接下內外交困?你見過關外蒙古韃子女真韃子騎兵?見過縱橫四海的夷人戰船?還是見過那些餓得發瘋的流民?遇到這些事情,你能處理嗎?”

方世鴻也慢慢從頹喪恣意變得冷靜了下來,半晌嘆道:“你說的不錯,我的確是沒有那種覺悟!不過如今再怎麼也沒用了,永不敘用,我這輩子也只能當個米蟲,縱橫沙場,治理一方,這些事情都不是我能做的。”

朱由崧說道:“那也未必!”

方世鴻搖搖頭說道:“我知道,若是福王能夠登上太子之位,你便是日後的太子,你便能將我……”

“錯!”朱由崧說道:“我父王想登上太子之位,實在是太難了,這一關雖然過去了,不過接下來的一關,沒有生命危險,卻萬難再躲過去,他是沒有那個太子的命了,我想你也看出來了。而我所說的也不是靠我父王的力量!”

方世鴻放下手中一直抓着的酒碗,說道:“你還有別的法子?”

朱由崧笑道:“若是你能達到我需要的標準,我可以給你一個機會!”

方世鴻說道:“你不會是想造反吧!”

朱由崧搖搖頭笑道:“靖難之後,還有哪個藩王能夠造反成功?你放心,我還沒那麼蠢!”

靜默半晌之後,方世鴻問道:“你的標準是什麼?”

朱由崧說道:“很簡單,去宣大邊關參加邊軍,當一個小兵,看看那裡的邊兵究竟是什麼狀態,那裡是抗擊林丹汗的前線,只有經歷過,才能擺脫紙上談兵,我不需要你作出什麼功勳,你只要在那裡能夠活過一年,當一個合格的邊軍,我就給你一個機會!讓你實現投筆從戎的志向!”

方世鴻並沒有問朱由崧具體是怎麼回事,他現在除了一個身爲次輔的老爹之外,再也沒有什麼可以被人利用的地方了,而朱常洵跟他老爹是在一個陣營,因此朱由崧沒有理由陷害他,而這位小皇孫殿下,一直都是十分神通廣大的,這件事情或許還真能成!

方世鴻點點頭說道:“好,明天,我便辭別父母,前往邊軍,我不會只是一個趙括的!”

朱由崧不禁讚許,從口袋裡取出三張印製得極爲精美的紙張,說道:“好,既然如此,我就送給你一份大禮,這是聯合礦業公司的股票,一共三張,只要拿着一張這種東西,每年都能到日升昌那裡領取五百兩銀子的紅利,當然三張,每年就是一千五百百兩銀子,若是聯合礦業公司經營狀況好的話,還會更多,這是我贊助你的!不要急着拒絕,這些銀子你可以用來拉關係,看到那些忠直勇猛之人,儘量把他們也拉過來,那些下層軍戶,相比也不會放在那些軍官的眼中。”

“這是股票?”方世鴻捏捏手中的紙張,頗爲厚實,卻不硬脆,很有韌性,方世鴻不禁問道:“這些東西真能夠換來銀子?”

朱由崧說道:“那是自然,這些紙其中混有棉纖維,耐摺疊,防水,光這種紙的造價就不費,過些日子,這些股票就算是真金白銀都買不到了!”

第七十五章 儒道之爭(下)第三十六章 君臣之間第二十二章 可怕的猜測第三十三章 獻土百萬頃(下)第三十三章 獻土百萬頃(下)第五十一章 暗流涌動(下)第二十五章 混血老唐第三十七章 新局面(上)第四十六章 戰力對比(上)第十九章 魏進忠的往事第三十四章 機構改革第十九章 兄弟鬩於牆(上)第四十八章 博弈(三)第三十三章 獻土百萬頃(下)第十一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中)第四十一章 變故(下)第十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上)第四十五章 鐵路公司(下)第八章 君臣博弈第十六章 墨家傳承第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二十一章 短命皇帝(上)第八章 成婚第二十二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上)第四十二章 發展計劃第三章 傲慢選侍第三十七章 新局面(上)第八章 君臣博弈第八章 君臣博弈第二十章 兄弟鬩於牆(中)第三十一章 對日本的縱橫捭闔第六十章 圖窮匕見(下)第四章 東瀛來朝第二十九章 烽火連三月(中)第二十二章 可怕的猜測第三十六章 進京面聖(下)第三十八章 威逼(上)第五十九章 圖窮匕見(中)第七章 北海之變(上)第四十四章 鐵路公司(中)第三十一章 親征遼東(下)第二十七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下)第十五章 高築牆廣積糧(下)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三十五章 開府建牙第十六章 墨家傳承第六十九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六)第五十七章 釜底抽薪(下)第十三章 高築牆廣積糧(上)第五十三章 倒黴的人第一章 福王世子第六章 樞密院(下)第二十四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下)第三十九章 威逼(下)第三十六章 君臣之間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四章 東瀛來朝第四十八章 大漠上的合縱連橫(上)第四十三章 龐保入轂第三十章 親征遼東(中)第十二章 擺鐘風波第三十九章 威逼(下)第六十八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五)第五十三章 山東變局(中)第二十五章 短命皇帝(終)第二十六章 老唐當官第二十八章 烽火連三月(上)第九章 議會政治(下)第八章 議會政治(中)第三章 以權換稅(下)第三十四章 機構改革第五十二章 圍堵與分裂(上)第二十一章 清荷驚變第三十五章 清河阻擊(下)第二十章 喬家大院第十一章 未來拳法第三十二章 邊打仗邊整軍(上)第三章 朱家有女(下)第四十章 變故(上)第四十一章 變故(下)第四十一章 變故(下)第五十二章 山東變局(上)第二十章 兄弟鬩於牆(中)第五十六章 釜底抽薪(中)第五十二章 山東變局(上)第五十五章 識時務的辦報人第十章 南洋劇變(上)第五十八章 林丹汗的意圖第四十章 東林賤人(上)第九章 北海之變(下)第十九章 魏進忠的往事第二十三章 合作聯姻第四十九章 博弈(四)第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十九章 魏進忠的往事第五十七章 建州葉赫第三十二章 邊打仗邊整軍(上)第二十五章 短命皇帝(終)
第七十五章 儒道之爭(下)第三十六章 君臣之間第二十二章 可怕的猜測第三十三章 獻土百萬頃(下)第三十三章 獻土百萬頃(下)第五十一章 暗流涌動(下)第二十五章 混血老唐第三十七章 新局面(上)第四十六章 戰力對比(上)第十九章 魏進忠的往事第三十四章 機構改革第十九章 兄弟鬩於牆(上)第四十八章 博弈(三)第三十三章 獻土百萬頃(下)第十一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中)第四十一章 變故(下)第十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上)第四十五章 鐵路公司(下)第八章 君臣博弈第十六章 墨家傳承第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二十一章 短命皇帝(上)第八章 成婚第二十二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上)第四十二章 發展計劃第三章 傲慢選侍第三十七章 新局面(上)第八章 君臣博弈第八章 君臣博弈第二十章 兄弟鬩於牆(中)第三十一章 對日本的縱橫捭闔第六十章 圖窮匕見(下)第四章 東瀛來朝第二十九章 烽火連三月(中)第二十二章 可怕的猜測第三十六章 進京面聖(下)第三十八章 威逼(上)第五十九章 圖窮匕見(中)第七章 北海之變(上)第四十四章 鐵路公司(中)第三十一章 親征遼東(下)第二十七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下)第十五章 高築牆廣積糧(下)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三十五章 開府建牙第十六章 墨家傳承第六十九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六)第五十七章 釜底抽薪(下)第十三章 高築牆廣積糧(上)第五十三章 倒黴的人第一章 福王世子第六章 樞密院(下)第二十四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下)第三十九章 威逼(下)第三十六章 君臣之間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四章 東瀛來朝第四十八章 大漠上的合縱連橫(上)第四十三章 龐保入轂第三十章 親征遼東(中)第十二章 擺鐘風波第三十九章 威逼(下)第六十八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五)第五十三章 山東變局(中)第二十五章 短命皇帝(終)第二十六章 老唐當官第二十八章 烽火連三月(上)第九章 議會政治(下)第八章 議會政治(中)第三章 以權換稅(下)第三十四章 機構改革第五十二章 圍堵與分裂(上)第二十一章 清荷驚變第三十五章 清河阻擊(下)第二十章 喬家大院第十一章 未來拳法第三十二章 邊打仗邊整軍(上)第三章 朱家有女(下)第四十章 變故(上)第四十一章 變故(下)第四十一章 變故(下)第五十二章 山東變局(上)第二十章 兄弟鬩於牆(中)第五十六章 釜底抽薪(中)第五十二章 山東變局(上)第五十五章 識時務的辦報人第十章 南洋劇變(上)第五十八章 林丹汗的意圖第四十章 東林賤人(上)第九章 北海之變(下)第十九章 魏進忠的往事第二十三章 合作聯姻第四十九章 博弈(四)第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十九章 魏進忠的往事第五十七章 建州葉赫第三十二章 邊打仗邊整軍(上)第二十五章 短命皇帝(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