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獻土百萬頃(中)

來到實驗室,江採萍隨手將一瓶甘油送到袁心怡手裡,笑道:“袁大軍師,這是我分離出來的高純度的甘油,北海的天氣冷,塗在手上臉上能夠防止被凍傷,而且還有美容保溼的效果,就送給你了!”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袁心怡對於這種能夠美容的東西,自然非常感興趣,不禁問道:“甘油?我記得如今我們的**成分當中就有硝酸甘油,沒想到這種甘油還能當美容品?”

江採萍笑道:“甘油的用處可多了,不但能造**,還能製造藥品,顏大伯如今能夠扛過去痊癒,卻都是硝酸甘油的作用!”

朱由崧笑道:“江小姐,不會你所說的新的醫療成果,就是這種甘油吧?”

江採萍白了他一眼,說道:“當然不是,這種甘油在你來之前就已經出現了,我只不過是將它提純到可以生產醫藥的程度而已!”

江採萍將她的新成果告訴朱由崧的時候,朱由崧還有些不敢置信,他們按照一本書上所寫,居然從一種紅色染料當中分理出了一種抗感染的藥物,對肺炎、腦膜炎都有奇效,朱由崧自然明白這是什麼,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磺胺,抗生素出現之前戰士們唯一的依靠,有了這東西,日後他們士兵的生存率可就大大提高了。

“你們居然連磺胺都弄出來了?”

“磺胺?”江採萍笑道:“這個名字倒也合適,裡面有氨基,也有磺酰基,叫做磺胺倒也十分準確!”

朱由崧看了看塞斯恩,說道:“這東西是你製造出來的,還是塞斯恩醫生製造出來了,這種東西是軍方必須的藥品,我可以收購你的專利,你也可以以專利入股新的醫藥公司!”

塞斯恩連忙說道:“不,這跟我沒關係,這都是江小姐的聰明才智才製造出這樣神奇的藥品!”

江採萍笑道:“塞斯恩醫生,要不是你的協助我也沒有這麼容易就製造出來,我想我們還是不要爭了,這份專利,你我平分算了!”

塞斯恩到也不拒絕,他已經知道北海究竟是一個多麼富裕的地方,而且這次磺胺的分離和生產當中,他的確有着很大的作用。

這種特效藥品,不只是在北海起作用,而且還能作爲出口,銷往大明和歐洲,他們北海又多了一種出口創匯的好東西,這種特效藥有時候可以跟人命畫上等號,利潤自然是極其豐厚的。

北海四角大樓,雪霽初晴。

會議室當中,北海的軍方民政和技方面的諸位大佬已經陸陸續續就位,只有高邦佐姍姍來遲,他來到會議室的時候,看到衆人已經就位,不禁有些不好意思,說道:“我剛剛還在牧場那邊,那裡的牧民受了雪災,火車都開不進去,我去了一次,結果沒有收到電報,就來晚了!”

朱由崧搖搖頭說道:“也不算太晚,入座吧!”

衆人來齊之後,朱由崧說道:“我們讓大家來這裡開會的目的是,說一說向朝廷獻土的事情,如今我們在北海已經站穩了腳跟,日本人自己打得不可開交,連他們的天皇都沒了,已經沒空再來惹我們了。我們是不是要歸附朝廷?”

朱由崧剛一說完,閻應元就叫道:“不行,我反對,別看我們現在家家富足,若是讓那些貪官污吏來到這裡,不出一年,他們就能把北海的地皮都颳去一塊。王爺,你在這裡自立爲王,多麼逍遙自在,幹嘛還要跟朝廷搭上關係?”

趙鳳翼喝道:“一派胡言,目無王法,大逆不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既然我們在這裡開闢出了城池村莊,就應該歸附朝廷,況且小王爺還是大明的藩王,怎麼可以自立爲王?”

朱由崧搖了搖頭,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他手下的兩派人物來了,徐光啓、孫元化、方世鴻和趙鳳翼這些人都是大明士子出身,自然心向大明,而其他的閻應元、徐振昌代表的軍方勢力卻是草根出身,這些草根出身的人對大明朝廷和官員有着仇視和不信任的情緒。

朱由崧一擺手,說道:“先不要吵,歸附大明,獻土北海,這件事情是必須要做的,不過北海的控制權卻絕對不能交出去,不過北海百萬頃土地,卻只有不足十萬人口,你們不覺得我們發展的太慢了嗎?”

朱由崧將大明、日本和北海的地圖鋪在桌面上,說道:“根據預測,明年大明的山東畿輔之地,會出現大旱百日的旱災,如今的山東畿輔一帶,水利工程失修嚴重,根本不足以抗擊這種旱災,到時明年和後年都會出現大規模的饑荒,山東畿輔原本就是我朝人口密集之處,受災總人數大約會超過數百萬之多,這是朝廷的災難,卻是我們的機遇,我們歸附朝廷之後,就可以以朝廷的名義,吸引這些人進入北海,只要移民五十萬,北海就穩如泰山了,若是移民百萬,北海就能成爲真正的富饒之地!”

徐光啓對氣象學也有些涉獵,不禁奇怪地問道:“小王爺,您是怎麼預測,大明會出現這種大旱的?”

朱由崧哪裡曾預測,根本就是歷史上必然發生的事情,他卻不能讓自己穿幫,說道:“那是我曾經制造的一種精密的機器,叫做氣象雷達,能夠通過對雲層的觀察,經過多年的研究之後,發現了氣候變化的一些規律!”

徐光啓不禁頗爲驚喜,說道:“不知道這種氣象雷達可還在?”

朱由崧連忙搖搖頭說道:“已經不在了,不過我還有他的圖紙,若是徐先生想要的話,我可以送給你,但是其中的新技術太多了,現在很多東西都沒辦法制造出來。現在我們討論的是獻土的事情,這種事情還是會後再說吧!”

徐光啓笑道:“那就多謝小王爺了!”

朱由崧點了點頭,看向衆人,說道:“還有誰有話要說?”

徐振昌起身說道:“殿下,我們獻土,該以誰的名義?殿下身爲藩王世子,自然不可能以殿下的名義,若是以我的名義,被別人當成海盜那該怎麼辦?”

朱由崧笑道:“這個我早有考慮,便以高邦佐高先生的名義,高先生對於我們北海來說可是勞苦功高,安排移民,發展畜牧,他可是功不可沒,而且高先生在永平府便是一個幹吏,頗受民衆擁戴,就說他見流民生計維艱,機緣巧合得到一張海圖,便想帶着一些流民出海墾荒,卻發現了北海這樣一個大島,你們看如何?”

對於高邦佐在北海的功勞,那是誰都沒法否認的,無論是軍方還是四角大樓的這些官員都對高邦佐十分敬重,大明朝這樣肯實幹,肯爲老百姓做事的官員實在是太少了。

徐光啓苦笑道:“這也太過巧合了,彷彿那些話本說書的一般!”

朱由崧笑道:“不用擔心,這種藉口並不是要點,重要的是隻要朝廷相信了就行,聯合礦業被東林黨搞得幾近破產,如今朝廷當中東林黨已經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葉向高都丟了首輔之位,如今的首輔可是我們方副司令的父親方從哲大人,還有什麼要擔心的?”

高邦佐卻道:“這對大明對我們都是一件好事,我同意這麼做,只是殿下,我們該如何佈置呢?”

朱由崧說道:“移民,首先要保證他們的食物供應,北海的糧食雖然多,不過想要養活百萬人,總不可能,我決定拿出兩百萬兩從江南、湖廣和南越等地購買糧食,這個就交給高先生了!”

高邦佐皺眉說道:“那我們北海的政務?”

朱由崧說道:“北海要承載百萬移民的話,必須要保證社會的安定,所以從明年起,開始實行軍管,並且從移民當中抽調精壯,擴大軍隊規模!”

高邦佐也點了點頭,表示同意,百萬移民,若是有人從中作亂,百萬人亂起來,那可是一件十分恐怖的事情。

朱由崧繼續說道:“其次要保證途中的通暢,這一點倒也不用擔心,我決定修建膠濟鐵路,在膠州和濟南之間修建鐵路,如果需要的話,還可以修到河南洛陽!”

高邦佐嘆息道:“若是能夠在北京到松江、北京到湖廣的路程都修上鐵路,那麼漕運可就大大減輕了!只可惜……”

朱由崧笑道:“放心,京滬鐵路和京漢鐵路都是要修的,那些人成不了障礙!不過現在我們想要樹立一個榜樣,讓人知道鐵路的利潤!膠濟鐵路就是一個例子!陸上自然是鐵路保證,不過海上,江神峰,你是現在造船廠的總工程師,你來說一下!”

江神峰興奮地說道:“如今我們造船廠已經制造出了六百噸級的蒸汽動力鋼肋木殼船,巡航速度可以達到十八節,最高航速22節,我們正打算製造更大的一千噸級的大船!”

北海航海技術發達,就算是這些儒學大家,對於航海也有相當的認識,北海的航速單位“節”,一節就表示,一小時可以航行近兩千米,十八節,這種速度還真是恐怖,普通的航船航速絕對不會超過十節,十八節就相當於普通航船的兩倍航速。

第十四章 南洋大戰(下)第十二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下)第四十八章 百日大旱(下)第四十章 變故(上)第三十七章 前所未見的福利第二章 智腦婉兒第四十三章 龐保入轂第四章 我恨君生遲(上)第七章 北海之變(上)第六十七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四)第二十三章 合作聯姻第十五章 馬六甲條約(上)第六十九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六)第五十一章 博弈(六)第三十一章 親征遼東(下)第六十五章 福王就藩第七章 北海之變(上)第四十六章 百日大旱(上)第三十六章 君臣之間第七十四章 儒道之爭(中)第一章 朱家有女(上)第五十四章 賺錢的股票第七十二章 諸子重興(下)第二十五章 混血老唐第十三章 方氏長子第十八章 京中生變(下)第二十五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上)第五十五章 釜底抽薪(上)第五十二章 山東變局(上)第四十四章 鐵路公司(中)第九章 藩王改制第六章 君生我未生(下)第三十四章 清河阻擊(上)第五十六章 股票漲了第二章 風波惡第五十四章 賺錢的股票第六章 君生我未生(下)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八章 議會政治(中)第六十三章 就藩之議(中)第二十三章 短命皇帝(下)第四十六章 博弈(一)第五十九章 回京前第五十六章 股票漲了第三十七章 道法憲法(下)第六十八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五)第二十九章 親征遼東(上)第三十章 老丈人顏思齊第十九章 兄弟鬩於牆(上)第三十五章 清河阻擊(下)第五十六章 釜底抽薪(中)第十四章 高築牆廣積糧(中)第六十四章 就藩之議(下)第四十五章 鐵路公司(下)第三十二章 獻土百萬頃(中)第五十章 暗潮洶涌(中)第五章 我恨君生遲(中)第二十五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上)第三十七章 新局面(上)第六十二章 就藩之議(上)第五十九章 回京前第七章 議會政治(上)第十八章 北海擒龍(下)第三十二章 邊打仗邊整軍(上)第七十五章 儒道之爭(下)第二十八章 來自女真的威脅第四十四章 不是人間富貴花第二十三章 短命皇帝(下)第五十七章 建州葉赫第三十八章 新局面(中)第五十二章 圍堵與分裂(上)第一章 朱家有女(上)第十二章 南洋劇變(下)第四十八章 百日大旱(下)第八章 成婚第七十一章 諸子重興(中)第二十五章 混血老唐第四十五章 改變的梃擊案第四十章 變故(上)第三十章 烽火連三月(下)第五十二章 山東變局(上)第五十二章 博弈之結局第四十七章 百日大旱(中)第二十二章 短命皇帝(中)第三十七章 前所未見的福利第十四章 高築牆廣積糧(中)第一章 福王世子第二十八章 烽火連三月(上)第五十一章 暗流涌動(下)第三十六章 進京面聖(下)第四十二章 東林賤人(下)第六十六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三)第八章 議會政治(中)第七十一章 諸子重興(中)第五十三章 山東變局(中)第十五章 徐光啓的迷惑第九章 議會政治(下)第三十九章 新局面(下)第三十一章 獻土百萬頃(上)
第十四章 南洋大戰(下)第十二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下)第四十八章 百日大旱(下)第四十章 變故(上)第三十七章 前所未見的福利第二章 智腦婉兒第四十三章 龐保入轂第四章 我恨君生遲(上)第七章 北海之變(上)第六十七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四)第二十三章 合作聯姻第十五章 馬六甲條約(上)第六十九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六)第五十一章 博弈(六)第三十一章 親征遼東(下)第六十五章 福王就藩第七章 北海之變(上)第四十六章 百日大旱(上)第三十六章 君臣之間第七十四章 儒道之爭(中)第一章 朱家有女(上)第五十四章 賺錢的股票第七十二章 諸子重興(下)第二十五章 混血老唐第十三章 方氏長子第十八章 京中生變(下)第二十五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上)第五十五章 釜底抽薪(上)第五十二章 山東變局(上)第四十四章 鐵路公司(中)第九章 藩王改制第六章 君生我未生(下)第三十四章 清河阻擊(上)第五十六章 股票漲了第二章 風波惡第五十四章 賺錢的股票第六章 君生我未生(下)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八章 議會政治(中)第六十三章 就藩之議(中)第二十三章 短命皇帝(下)第四十六章 博弈(一)第五十九章 回京前第五十六章 股票漲了第三十七章 道法憲法(下)第六十八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五)第二十九章 親征遼東(上)第三十章 老丈人顏思齊第十九章 兄弟鬩於牆(上)第三十五章 清河阻擊(下)第五十六章 釜底抽薪(中)第十四章 高築牆廣積糧(中)第六十四章 就藩之議(下)第四十五章 鐵路公司(下)第三十二章 獻土百萬頃(中)第五十章 暗潮洶涌(中)第五章 我恨君生遲(中)第二十五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上)第三十七章 新局面(上)第六十二章 就藩之議(上)第五十九章 回京前第七章 議會政治(上)第十八章 北海擒龍(下)第三十二章 邊打仗邊整軍(上)第七十五章 儒道之爭(下)第二十八章 來自女真的威脅第四十四章 不是人間富貴花第二十三章 短命皇帝(下)第五十七章 建州葉赫第三十八章 新局面(中)第五十二章 圍堵與分裂(上)第一章 朱家有女(上)第十二章 南洋劇變(下)第四十八章 百日大旱(下)第八章 成婚第七十一章 諸子重興(中)第二十五章 混血老唐第四十五章 改變的梃擊案第四十章 變故(上)第三十章 烽火連三月(下)第五十二章 山東變局(上)第五十二章 博弈之結局第四十七章 百日大旱(中)第二十二章 短命皇帝(中)第三十七章 前所未見的福利第十四章 高築牆廣積糧(中)第一章 福王世子第二十八章 烽火連三月(上)第五十一章 暗流涌動(下)第三十六章 進京面聖(下)第四十二章 東林賤人(下)第六十六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三)第八章 議會政治(中)第七十一章 諸子重興(中)第五十三章 山東變局(中)第十五章 徐光啓的迷惑第九章 議會政治(下)第三十九章 新局面(下)第三十一章 獻土百萬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