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烽火連三月(中)

蕭蕭的秋風當中,德川家康帶兵來到了茶臼山山,年老的他已經乘不起戰馬,只能坐在從北海進口的馬晨之上,不過他卻自信自己在謀略上面,卻更勝一籌。想想當年他不過是一個不受寵愛的庶子,此時卻掌控了整個日本……現在雖然還沒有,不過馬上所有日本諸藩都將臣服在他們德川幕府之下。

原本德川家康也是有信心一舉擊潰豐臣家的軍隊,這不是因爲他的軍隊有多精銳,而是因爲他已經佔據了戰略的主動,但是最近豐臣家的一些動作,卻讓他心中感到略微有些不安。

“父親!秀忠來報!”

來人是德川家康的三子德川秀忠,是他安排好的接班人,也是德川千姬的父親,德川家康說道:“秀忠,前方戰況如何?”

德川秀忠搖了搖頭,說道:“豐臣家行蹤詭秘,他們居然將大阪城外的藩籬盡棄,而在南郊平原之處,立下陣勢,似是要與我們決一死戰!”

德川家康眉頭鎖緊,在戰場上按照敵人想要的去做,是一件愚蠢的事情,這是他多年戎馬換來的經驗,來到地圖面前,看着地圖,指着大阪城東北方,說道:“此兩地是今福鳴野,是大和川中河道較窄之處,可否選擇從這裡強渡,直指大阪城?”

德川家重臣水野勝成說道:“此事萬萬不可,如今豐臣家從北海獲得了大量的水戰船隻,這些船隻雖然不如海船大,卻勝在能在河川當中行駛自如,每艘船足以攜帶三五門火炮,二十幾個士兵,而如今在大阪城外的河川當中,共有近百艘這樣的船隻,我方水師曾與之交戰,如今已經損失殆盡,若是強渡大和川,就算是能夠暫時打通道路,恐怕馬上也會被豐臣家重新封鎖,若是敵人憑藉水師,半渡而擊,我軍勢必損失慘重啊!”

“北海!北海!”德川家康恨得直咬牙,這個北海自己原本以爲只是一盤小菜,卻沒想到肉沒吃找反而惹了一身騷,如今來給自己添堵了。

德川家康冷哼說道:“既然對方想要以堂堂正正之陣,與我對敵,那我也不能露怯,秀忠你帶領本陣前往南郊佈陣,同時命令其他諸侯部隊協同作戰!”

十數萬人馬開赴南郊,德川秀忠也算是身經百戰,排兵佈陣已經是極爲熟悉的事情了,十萬大軍再加上各路諸侯軍隊,組成一個個方陣與對面的豐臣家陣勢對峙,一時間大阪城南郊戰旗肅肅,刀槍如林,氣氛冰冷緊張到了極點。

而在大阪灣之上,朱由崧跟閻應元則乘坐在寬大的福船之上,用望遠鏡瞭望着前方的戰事,這次戰爭事關他們日本政策的成敗,絕對不容有失,因此他不但將北海的日本僕從軍早早地調入了豐臣家的隊伍,而且還帶着自己的一千陸軍,在這裡隔岸相觀,若是豐臣家戰事不利,他會直接出兵干預。

朱由崧放下望遠鏡,說道:“看來這些日本人訓練得不錯,邵傑在那裡倒真是用心了,麗亭,你說我們的軍隊能不能打敗那種方陣?”

閻應元笑道:“殿下放心,在我們的火炮面前,任何方陣都是紙糊的,就算是隻有我們的步兵,我們的步槍射程和射速豈是他們能夠相比的,他們排成方陣簡直就是排隊等着我們槍斃,不過要是德川家康對上這種方陣,那可就不容易了!”

實際上經過幾個月的發展,北海的陸軍已經發展到了三千人,算是湊足了兩個團的規模,不過其中兩千人是步兵團,而另外一千人卻是炮兵團,不過現在兩個月間他們已經生產兩百門各式大炮,那些大炮大多數都是需要七八人才能夠操作的後膛大炮,現在他們炮多兵少,而且若是不迅速擴大炮兵規模的話,隨着火炮的大量生產,這種情況會越來越嚴重。

兩軍交戰由德川家的率先進攻拉開了序幕,德川家的鐵炮隊首先從陣列當中衝了出來,手舉那種火繩槍,正要對豐臣家的陣線進行第一波打擊。

真田幸村冷笑道:“怎麼可能讓你們衝過來,把大筒推上來!”

因爲後膛炮的發展,朱由崧將北海所有的前膛火炮都當做租借物資交給了豐臣家,這讓豐臣家的火炮富餘起來,不但在城頭上修建了炮垛炮臺,而且在軍陣當中也隱藏了火炮,長槍陣當中的前方將士迅速讓開,三十多門前裝炮被退了上來。

“開炮!”真田幸村馬上叫道。

那些正要衝上來開槍的德川家火槍兵,突然看到對方軍陣當中推出來的火炮,被嚇得魂飛魄散,正要後退,卻又哪裡來的及?

炮手已經將燒紅的鐵絲插入了火門當中,炮口噴射出一團炙熱的火焰,巨大的後坐力,將這種紅衣大炮都推動了三四米遠。

在長短一百米之間,三十門火炮齊射,這種密集的炮火,直接將前面的密集的火槍兵給炸得血肉橫飛,而幾個發射的實心彈則直接打到了德川家康密集的本陣當中,在本陣當中犁出了一道道紅色的痕跡。

東瀛還從來沒有使用過這種數量的大炮,最多也就是利用一兩門火炮轟擊對方的要塞或是重要人員而已,這種大規模的使用火炮,直接讓德川家康給愣住了,他從來沒有想到過,這麼多大炮集中在一起,居然形成了這麼強大的威力。

然而此時真田幸村已經讓炮手對火炮進行清膛和再裝填,緊接着又是一輪炮轟,這次使用的全都是***,北海提供的***,足以讓他們揮霍一段時間了。

一枚枚炮彈在軍陣當中爆炸,原本齊整的陣勢馬上就變得千瘡百孔,德川家康看得目眥欲裂,叫道:“給我衝,衝上去,不能讓他們繼續這樣打下去了!同時命令諸侯軍陣,從左右兩翼進攻,攻破對方的軍陣!還有秀忠馬上保護我撤退下去,這裡太危險了,我不能在這裡陣亡。”

德川家康的命令倒是沒錯,不過等他們的士兵靠近到兩百步左右的時候,他們又必須面臨着這大方陣當中火槍兵的射擊,雖說這種燧發槍還是前膛裝藥,不過射速總比原本的火繩槍要強得多了,而且豐臣家又得到了一大批無煙**,這讓火槍的射程進一步提高。

衝向兩翼的諸侯軍隊,也好不到哪裡去,西班牙大方陣當中四角都有火槍兵的小方陣,無論對方從哪裡衝擊,都會受到方陣當中火槍兵的射擊,這原本是對付騎兵的方陣,現在對付這些慢得多的步兵,更不在話下,

德川秀忠看着那些還沒等交戰,就死在衝鋒路上士兵,心裡簡直就是在滴血,這些可都是他們幕府的底子,要是沒有了這十萬強兵,日後來怎麼統御日本?

“父親大人,我們還是撤吧?”德川秀忠不禁開始勸說德川家康退兵了,他說道:“對方火器厲害,沒辦法根本硬拼啊!”

德川家康蒼老的面孔帶着堅毅之色,說道:“不可能,你認爲,若是今天沒辦法打敗他們,以後我們就有辦法打敗他們了嗎?繼續衝擊無論如何,一定要在今天將這支部隊消滅掉,否則等他們發展壯大之後,我們就更沒有機會打敗他們了!”

隨着德川家軍隊的靠近,方陣也迅速變化長槍兵挺槍上前,而把火槍兵保護在了陣內,三米多長的長槍放平,幾乎在陣前形成了一道槍刃組成的屏障。

雙方甫一接觸,真田幸村便大喝道:“右刺!”

豐臣家的這些長槍兵受過嚴格的突刺訓練,這一刺根本避無可避,無數武藝高強的武士,還沒來得及施展他們的刀術,就已經被刺了個透心涼。

數萬人整齊劃一,一刻不停地出槍收槍,這個方陣幾乎成了一個精密的人命收割機械,將德川家士兵的生命收割過來。

鏖戰進行到這裡,德川家康的軍隊敗象已露,而豐臣軍並沒有將主攻方向放在各地大名諸侯上面,有些諸侯已經打起了心思,是不是要撤退了,更有人甚至打起了倒戈,然後投靠豐臣家的想法,畢竟這一仗打出了豐臣家的威風和武運,而德川家經此一役,必然軍力大減,日本必然重回羣雄爭霸的戰國時代。

“真田信之撤退了!”

“本多忠政也撤退了!”

……

德川家康這老傢伙心理素質極強,面對這樣的危境,仍然淡定如昔,不過臉色卻免不了沮喪,說道:“我原本打算以我有生之年,結束戰國亂世,讓大和族民得意休養生息,卻沒想到天不助我,秀忠,我們也撤退吧,大阪城已經不可圖了!”

巨大的戰果,讓真田幸村看到了自己的戰術和武器的威力,擁有這樣一支強軍,就算是統一日本那也是指日可待啊。

真田幸村看了看海上那漂泊的大船隊,冷哼一聲,說道:“給我向大阪灣方向開炮!”

一個炮兵不禁有些擔憂,說道:“那裡可是北海水師的方向!”

真田幸村怒道:“我要打的就是那個地方!開炮!”

第三十一章 親征遼東(下)第八章 議會政治(中)第十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上)第二章 朱家有女(中)第三十三章 北海攻略第三十章 烽火連三月(下)第十五章 徐光啓的迷惑第三十五章 進京面聖(中)第四章 樞密院(上)第七章 議會政治(上)第三十四章 清河阻擊(上)第五章 以貿易之名第四章 我恨君生遲(上)第十二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下)第二十七章 七大恨(中)第七章 北海之變(上)第三十五章 進京面聖(中)第五章 我恨君生遲(中)第四十章 變故(上)第七十四章 儒道之爭(中)第六十四章 就藩之議(下)第二十二章 短命皇帝(中)第五十章 騎兵武器(上)第三十三章 邊打仗邊整軍(下)第二十七章 七大恨(中)第四十二章 發展計劃第三十四章 清河阻擊(上)第五十三章 倒黴的人第一章 以權換稅(上)第五十一章 騎兵武器(下)第十一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中)第二十六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中)第五章 我恨君生遲(中)第十八章 徐光啓的聖人夢第四十七章 博弈(二)第四十五章 新武器的震撼(下)第十七章 鐵路佈局第四十章 東林賤人(上)第五十一章 暗流涌動(下)第九章 藩王改制第五十一章 騎兵武器(下)第二十八章 七大恨(下)第六十八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五)第六十章 圖窮匕見(下)第五十一章 暗流涌動(下)第三十六章 進京面聖(下)第六十章 圖窮匕見(下)第五十六章 股票漲了第二章 風波惡第三十六章 君臣之間第六十九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六)第十五章 徐光啓的迷惑第三十四章 進京面聖(上)第四十六章 百日大旱(上)第三十四章 清河阻擊(上)第三十五章 進京面聖(中)第三十一章 親征遼東(下)第十八章 京中生變(下)第五十二章 博弈之結局第四十三章 龐保入轂第四十六章 百日大旱(上)第三章 以權換稅(下)第四十六章 戰力對比(上)第八章 君臣博弈第四章 九千歲第三十二章 魏進忠的決意第五十二章 山東變局(上)第六十三章 就藩之議(中)第十章 東林內部第七章 新大陸第五十三章 倒黴的人第五十二章 博弈之結局第五十三章 倒黴的人第二十七章 七大恨(中)第二十二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上)第六十二章 就藩之議(上)第四十二章 東林賤人(下)第四十五章 鐵路公司(下)第六十六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三)第三十五章 進京面聖(中)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六章 兒子軍師第四十一章 邵氏後人第十二章 擺鐘風波第二十一章 兄弟鬩於牆(下)第四十一章 邵氏後人第十七章 北海擒龍(中)第八章 成婚第五十五章 國家農場(下)第十七章 北海擒龍(中)第十六章 墨家傳承第四十九章 暗潮洶涌(上)第三十三章 邊打仗邊整軍(下)第四章 九千歲第二十三章 短命皇帝(下)第十九章 兄弟鬩於牆(上)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三章 朱家有女(下)第二十章 兄弟鬩於牆(中)第二十五章 混血老唐
第三十一章 親征遼東(下)第八章 議會政治(中)第十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上)第二章 朱家有女(中)第三十三章 北海攻略第三十章 烽火連三月(下)第十五章 徐光啓的迷惑第三十五章 進京面聖(中)第四章 樞密院(上)第七章 議會政治(上)第三十四章 清河阻擊(上)第五章 以貿易之名第四章 我恨君生遲(上)第十二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下)第二十七章 七大恨(中)第七章 北海之變(上)第三十五章 進京面聖(中)第五章 我恨君生遲(中)第四十章 變故(上)第七十四章 儒道之爭(中)第六十四章 就藩之議(下)第二十二章 短命皇帝(中)第五十章 騎兵武器(上)第三十三章 邊打仗邊整軍(下)第二十七章 七大恨(中)第四十二章 發展計劃第三十四章 清河阻擊(上)第五十三章 倒黴的人第一章 以權換稅(上)第五十一章 騎兵武器(下)第十一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中)第二十六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中)第五章 我恨君生遲(中)第十八章 徐光啓的聖人夢第四十七章 博弈(二)第四十五章 新武器的震撼(下)第十七章 鐵路佈局第四十章 東林賤人(上)第五十一章 暗流涌動(下)第九章 藩王改制第五十一章 騎兵武器(下)第二十八章 七大恨(下)第六十八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五)第六十章 圖窮匕見(下)第五十一章 暗流涌動(下)第三十六章 進京面聖(下)第六十章 圖窮匕見(下)第五十六章 股票漲了第二章 風波惡第三十六章 君臣之間第六十九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六)第十五章 徐光啓的迷惑第三十四章 進京面聖(上)第四十六章 百日大旱(上)第三十四章 清河阻擊(上)第三十五章 進京面聖(中)第三十一章 親征遼東(下)第十八章 京中生變(下)第五十二章 博弈之結局第四十三章 龐保入轂第四十六章 百日大旱(上)第三章 以權換稅(下)第四十六章 戰力對比(上)第八章 君臣博弈第四章 九千歲第三十二章 魏進忠的決意第五十二章 山東變局(上)第六十三章 就藩之議(中)第十章 東林內部第七章 新大陸第五十三章 倒黴的人第五十二章 博弈之結局第五十三章 倒黴的人第二十七章 七大恨(中)第二十二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上)第六十二章 就藩之議(上)第四十二章 東林賤人(下)第四十五章 鐵路公司(下)第六十六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三)第三十五章 進京面聖(中)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六章 兒子軍師第四十一章 邵氏後人第十二章 擺鐘風波第二十一章 兄弟鬩於牆(下)第四十一章 邵氏後人第十七章 北海擒龍(中)第八章 成婚第五十五章 國家農場(下)第十七章 北海擒龍(中)第十六章 墨家傳承第四十九章 暗潮洶涌(上)第三十三章 邊打仗邊整軍(下)第四章 九千歲第二十三章 短命皇帝(下)第十九章 兄弟鬩於牆(上)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三章 朱家有女(下)第二十章 兄弟鬩於牆(中)第二十五章 混血老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