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二)

大明皇極殿。

山東的叛亂,牽動了整個帝國的核心,蒼老的萬曆皇帝也不得不召見外臣,商議如何平定山東的聞香教叛亂。

司禮監掌印成敬宣讀了亓詩教和趙彥聯名的上書,裡面都是關於山東叛亂局勢的描述,成敬讀完之後,萬曆帝在高高的龍椅上看了看下面的大臣,問道:“諸位臣工,對於山東的事情,你們有什麼意見?”

給事中楊漣出列,說道:“回稟陛下,微臣以爲,如今山東之事,北海王當無法脫離關係,若不是北海王倒行逆施,以至於百姓流離失所,米糧難以爲繼,恐怕也不會有人敢於鋌而走險,況且以藩王之身出鎮一方,原本就是有違祖制,微臣以爲,唯今之計,最關鍵的是召回北海王,並派遣巡撫大臣,以平定地方!”

萬曆帝不置可否,說道:“諸位愛卿,你們還有什麼說的!”

一些東林黨人紛紛附議楊漣所言,不過方從哲,甚至是趙南星、李汝華和孫如遊這些東林大佬都是眼觀鼻鼻觀心,成了木雕泥塑,這些人似乎是得到了什麼消息,這讓一些原本打算附議的東林黨人也都紛紛止步。

萬曆帝眯着眼睛,說道:“大家或許還不知道一件事情,那在山東掀起叛亂的人究竟是誰?”

楊漣也感覺氣氛有些詭異,不過在這種情況之下也容不得他退縮,便上前說道:“敢問陛下,那人究竟是誰?”

萬曆帝呵呵一笑,說道:“不是別人,正是慈慶宮中的大紅人太子贊善徐誦!”

這個消息就像是一顆重磅**,在平靜的朝局當中,掀起了滔天的波瀾,楊漣不禁驚詫道:“這怎麼可能!”

萬曆帝冷笑道:“那逆子我看他是當太子當膩了,想要把我這個礙事的老傢伙趕下去,好更早的登上皇位!”

楊漣連忙叩首在地,說道:“陛下,太子仁孝,此事絕無可能,一定是太子殿下被那白蓮妖人給矇蔽了,還望陛下明朝秋毫!”

“還望陛下明察秋毫!”不只是楊漣,這次連趙南星這些有戰鬥力的人也站了出來,萬曆帝這麼重的話都說出來了,下一步自然是要廢黜太子,太子雖然有錯,卻也是他們東林日後東山再起的唯一機會,若是太子不在,他們恐怕就再無出頭之日了。

萬曆帝卻不管他們,徑直對成敬說道:“成敬宣讀旨意!”

成敬打開黃綾聖旨,讀道:“上諭,朕承穆宗弘業四十四年,於茲兢兢業業,體恤臣工,惠養百姓,維以治安天下,爲務令觀。常洛不法祖德,不遵朕訓,惟肆惡暴戾**,難出諸口。朕包容二十年矣。乃其惡愈張,今行悖亂之事,贊善徐誦與山東三府聚衆爲亂,妄圖謀朝篡君。朕思國爲一主,常思慈慶宮竟成藏污納垢之地,朕棄世日何面目見與皇考,朕嘗勸喻常洛潔身自好,乃不遵朕言,窮奢極欲,逞其兇惡另更滋甚。且常洛生母卑賤,吾嘗聞古之天子必極貴之人,此等宮人之子豈足繼承大統,若其承天子之位,福陰德行俱不足,必使我大明天下禍亂叢生。朕即位以來,諸事節儉,身御敝褥,足用布靴。常洛所用一切遠過於朕,伊猶以爲不足,恣取國帑,干預政事,必致敗壤我國家,戕賊我萬民而後已。若以此不尊不仁之人爲君,其如祖業何諭。”

讀完之後,成敬看着衆臣說道:“方大人,您是否接旨?”

方從哲走出臣列,躬身行禮道:“微臣接旨!”

此時萬曆帝方露出一絲笑容,這個方從哲在關鍵之時倒是能夠站得出來,方從哲身爲浙黨黨魁,原本就與太子關係不睦,此時這個機會,只要按步照班就能夠把太子趕出慈慶宮,這種機會,方從哲怎麼可能放過?

成敬正要將那一束黃絹交給方從哲,楊漣卻突然攔在成敬面前,說道:“此等國之大事,必須要全體內閣閣員同意,方能頒發天下,方大人地位歲尊崇,卻也沒辦法代表我大明內閣全部閣員吧!”

萬曆帝微微一笑,此時內閣閣員全部都是齊楚浙黨之人,東林黨中有資格入閣的人葉向高致仕,其他趙南星、李汝華、孫如遊之輩,雖然都是各部高官,位高權重,卻都沒有進入內閣,萬曆帝造成這種局面,就是爲了今天的事情。

萬曆帝看了看方從哲以及同黨諸人,做戲一般笑道:“諸公可有異議?”

那幾人豈會有異議?

萬曆帝笑道:“楊愛卿,這下你該滿意了吧!”

楊漣說道:“陛下,難道忘了內閣當中還有一位閣員!”

萬曆帝的臉色一變,突然想起了另外一個人,那就是曾經向他上了一百多道辭呈的李廷機,李廷機雖然曾經上了一百多道辭呈,不過全被萬曆帝給留中了,也就是說按照法理,李廷機仍然是大明帝國的內閣成員,不過他現在應該是在自己福建老家裡窩着呢,這些東林黨還真是無孔不入啊!

李廷機此人不得不說是大明朝少有的才子,差點就連中三元的大牛人,若不是當年申時行看着朱國禎順眼,把狀元的頭銜給了朱國禎,李廷機就是解元、會元和狀元集於一身了。整個大明朝除了黃觀、商輅也沒別人做到連中三元,因此李廷機的學問那是毋庸置疑的。

而除了學問之外,他的清廉除了海瑞整個大明朝都無人能及,而且特別心軟,看到京城的乞丐,就忍不住慷慨解囊,看到京城那裡破損了,甚至自己掏腰包修葺,人家是升官發財,他的官越高,反而是花錢越多,最後把原本殷實的家底弄得跟海瑞都差不多了。

李廷機實際上與方從哲相交甚篤,而且當年東林黨爲了能夠讓李三才、郭正域成爲閣老,整天地上奏摺潑髒水,李廷機的臉皮明顯不如那些老奸巨猾的傢伙,結果就把把李廷機給罵走了,因此李廷機跟東林黨應該是有仇的。

但是李廷機在爭國本上面卻是立場鮮明,堅決站在太子朱常洛這一面,這個老夫子又是那種持身清正,難有瑕疵的人,連萬曆帝都對他非常敬重。

萬曆帝只能選擇召見,看到李廷機顫巍巍地走進皇極殿,萬曆帝連忙下去讓成敬下去將李廷機扶了進來,並且讓人賜坐。

萬曆帝頗爲無奈地說道:“爾張公,你一把年紀,怎麼從福建又跑到了京城來了!”

李廷機嘆道:“國事不寧,我也放心不下啊,皇上,太子不可廢啊,我大明數百年沒有諸王爭儲之害,正是我朝奉行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祖訓,若是皇上擅改祖訓,必然使我朝回到隋唐之時諸王混戰的局面,廷機擅離職守數年,願受陛下責罰,只是此等聖旨,恕臣無法領受,還望皇上恕罪!”

萬曆帝不禁有些後悔,若是自己不偷懶,早早地允了李廷機的辭呈,現在哪還有這種麻煩。

李廷機的威望在整個大明朝都是數得着的,雖然東林黨對其頗有苛責,不過所有兒女都有目共睹,李廷機的清廉正直不畏權貴。

萬曆帝嘆道:“也罷,此詔不爲廢黜之詔,而改爲申斥之詔,不知爾張公意下如何!”

實際上李廷機在京城破廟住了那幾年,早已經心力俱瘁,此時見萬曆帝改變主意,便被帶下去將養了,按照李廷機這把年紀,恐怕已經無法死在故土福建了。

散朝之後,慈慶宮。

“乒呤乓啷!”慈慶宮當中不斷傳出瓷器玻璃碎裂的聲音。

“都是騙子,都是騙子!枉我以爲這世間能懂我之人,惟你徐誦一人,你我相知相守,你卻如此對我?對得起我對你的一番情意嗎?”太子的昏亂的語言不斷傳出,讓外面的人面面相覷。

李廷機在趙南星等東林黨人的陪同之下,站在外面,看着在慈慶宮中肆意打砸的太子,不禁嘆息道:“也難怪陛下生了廢立之心,原本太子是個仁孝之人,可是此時……你們也不知勸諫?”

李廷機甚至生出一絲後悔之意,自己剛剛在朝堂當中,反對皇帝廢黜太子真的是正確的嗎?

趙南星不禁苦笑道:“我等勸諫有用的話,太子也不會如此了!”

幾日之後,山東的諸位大臣便接到了一份奇怪的聖旨,詔諭將神樞營全部派往山東,以以趙彥爲主將,以神樞營營官吳元焱爲副官,要求他們儘快撲滅山東的叛亂,不過奇怪的是萬曆皇帝還派了以爲監軍,正是朱由崧身邊的太監魏進忠。

趙彥算是看明白了,萬曆帝根本就是要讓朱由崧爲主將,不過是因爲怕羣臣反對,而特意讓魏進忠當了監軍而已,趙彥對前些日子朝中的“廢儲風波”也有耳聞,此時太子的地位已經是岌岌可危了,而皇帝此舉自然是讓北海王插手軍事,若是平寇順利,一來可以在朝中樹立北海王的威望,二來則是鍛鍊北海王的軍政能力。

第五十四章 國家農場第四十九章 暗潮洶涌(上)第四十章 變故(上)第一章 以權換稅(上)第六章 樞密院(下)第三十五章 進京面聖(中)第三十七章 前所未見的福利第七十二章 諸子重興(下)第三十四章 清河阻擊(上)第三十一章 獻土百萬頃(上)第十六章 墨家傳承第十二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下)第五十章 騎兵武器(上)第五十九章 命犯桃花第五十四章 山東變局(下)第五十二章 山東變局(上)第二十四章 短命皇帝(續)第二十六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中)第四十七章 百日大旱(中)第六十四章 就藩之議(下)第二十一章 短命皇帝(上)第六章 樞密院(下)第二十四章 短命皇帝(續)第二章 智腦婉兒第十三章 高築牆廣積糧(上)第二十四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下)第十三章 高築牆廣積糧(上)第十一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中)第五十六章 釜底抽薪(中)第二十三章 合作聯姻第六十九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六)第五十一章 騎兵武器(下)第二章 以權換稅(中)第三十六章 進京面聖(下)第三十五章 進京面聖(中)第六十四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一)第三十七章 道法憲法(下)第四十八章 百日大旱(下)第十三章 南洋大戰(上)第三章 朱家有女(下)第四十七章 軍力對比(下)第三章 道法行第十九章 兄弟鬩於牆(上)第二章 風波惡第五十章 騎兵武器(上)第十六章 北海擒龍(上)第十四章 高築牆廣積糧(中)第五十章 博弈(五)第六十七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四)第十二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下)第五十九章 圖窮匕見(中)第六十四章 就藩之議(下)第七章 北海之變(上)第七章 議會政治(上)第十七章 鐵路佈局第三十二章 獻土百萬頃(中)第三十二章 獻土百萬頃(中)第五十一章 騎兵武器(下)第六十三章 就藩之議(中)第二十五章 混血老唐第四十六章 戰力對比(上)第四章 我恨君生遲(上)第十三章 南洋大戰(上)第三十章 老丈人顏思齊第二十八章 來自女真的威脅第九章 議會政治(下)第三十四章 進京面聖(上)第五十八章 林丹汗的意圖第四十五章 鐵路公司(下)第三十章 親征遼東(中)第八章 議會政治(中)第四章 我恨君生遲(上)第四十六章 戰力對比(上)第五十三章 山東變局(中)第三十五章 清河阻擊(下)第二十章 臘月宮變(下)第二十章 臘月宮變(下)第五十三章 圍堵和分裂(下)第三十一章 對日本的縱橫捭闔第五十五章 國家農場(下)第四十一章 邵氏後人第二章 朱家有女(中)第九章 北海之變(下)第五十一章 博弈(六)第四十八章 大漠上的合縱連橫(上)第三十三章 北海攻略第六十章 福王情敵第五十三章 山東變局(中)第五十九章 圖窮匕見(中)第七十一章 諸子重興(中)第三十二章 獻土百萬頃(中)第四十六章 博弈(一)第六十章 圖窮匕見(下)第三十一章 親征遼東(下)第七章 礦山事故調查第三十四章 機構改革第四十六章 百日大旱(上)第五十四章 國家農場第三十六章 道法憲法(上)第八章 君臣博弈
第五十四章 國家農場第四十九章 暗潮洶涌(上)第四十章 變故(上)第一章 以權換稅(上)第六章 樞密院(下)第三十五章 進京面聖(中)第三十七章 前所未見的福利第七十二章 諸子重興(下)第三十四章 清河阻擊(上)第三十一章 獻土百萬頃(上)第十六章 墨家傳承第十二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下)第五十章 騎兵武器(上)第五十九章 命犯桃花第五十四章 山東變局(下)第五十二章 山東變局(上)第二十四章 短命皇帝(續)第二十六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中)第四十七章 百日大旱(中)第六十四章 就藩之議(下)第二十一章 短命皇帝(上)第六章 樞密院(下)第二十四章 短命皇帝(續)第二章 智腦婉兒第十三章 高築牆廣積糧(上)第二十四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下)第十三章 高築牆廣積糧(上)第十一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中)第五十六章 釜底抽薪(中)第二十三章 合作聯姻第六十九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六)第五十一章 騎兵武器(下)第二章 以權換稅(中)第三十六章 進京面聖(下)第三十五章 進京面聖(中)第六十四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一)第三十七章 道法憲法(下)第四十八章 百日大旱(下)第十三章 南洋大戰(上)第三章 朱家有女(下)第四十七章 軍力對比(下)第三章 道法行第十九章 兄弟鬩於牆(上)第二章 風波惡第五十章 騎兵武器(上)第十六章 北海擒龍(上)第十四章 高築牆廣積糧(中)第五十章 博弈(五)第六十七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四)第十二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下)第五十九章 圖窮匕見(中)第六十四章 就藩之議(下)第七章 北海之變(上)第七章 議會政治(上)第十七章 鐵路佈局第三十二章 獻土百萬頃(中)第三十二章 獻土百萬頃(中)第五十一章 騎兵武器(下)第六十三章 就藩之議(中)第二十五章 混血老唐第四十六章 戰力對比(上)第四章 我恨君生遲(上)第十三章 南洋大戰(上)第三十章 老丈人顏思齊第二十八章 來自女真的威脅第九章 議會政治(下)第三十四章 進京面聖(上)第五十八章 林丹汗的意圖第四十五章 鐵路公司(下)第三十章 親征遼東(中)第八章 議會政治(中)第四章 我恨君生遲(上)第四十六章 戰力對比(上)第五十三章 山東變局(中)第三十五章 清河阻擊(下)第二十章 臘月宮變(下)第二十章 臘月宮變(下)第五十三章 圍堵和分裂(下)第三十一章 對日本的縱橫捭闔第五十五章 國家農場(下)第四十一章 邵氏後人第二章 朱家有女(中)第九章 北海之變(下)第五十一章 博弈(六)第四十八章 大漠上的合縱連橫(上)第三十三章 北海攻略第六十章 福王情敵第五十三章 山東變局(中)第五十九章 圖窮匕見(中)第七十一章 諸子重興(中)第三十二章 獻土百萬頃(中)第四十六章 博弈(一)第六十章 圖窮匕見(下)第三十一章 親征遼東(下)第七章 礦山事故調查第三十四章 機構改革第四十六章 百日大旱(上)第五十四章 國家農場第三十六章 道法憲法(上)第八章 君臣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