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三)

神樞營營官吳元焱,剛剛抵達濟南,便親自來到落英園拜訪朱由崧,這也是萬曆皇帝的指使。此時朱由崧面前,那吳元焱,一襲白衣,不着甲冑,面如傅粉,口如含朱,如果不是朱由崧知道此人是神樞營營官吳元焱,還真把他當成哪位粉侯了!

看到這位頗具脂粉氣的營官,朱由崧對京營的戰鬥力就已經不抱什麼希望了,朱由崧嘆道:“吳營官,這次神樞營全營前來鎮壓亂民,不知道有多少人?”

吳元焱也明白自己的位置,萬曆皇帝在派出神樞營之前,將原來的老營官換掉,換上了他這個粉嫩粉嫩的新人,就是爲了好讓眼前這位小王爺掌控這支軍隊,皇上爲了這位小王爺還真是煞費苦心呢!

吳元焱說道:“稟王爺,神樞營實額五萬人!“

朱由崧點了點頭:“五萬人?應該是七萬人,有兩萬是吃空餉了吧?”

吳元焱說道:“王爺英明,正是如此!”

朱由崧奇道:“你倒是承認得乾脆!”

吳元焱笑道:“此非元焱之過,元焱不過是在神樞營開拔之前才當上了這個營官,士兵缺額應當是前任的錯誤,當然神樞營前任營官正是家父,不過皇上在開拔之前曾經命成公公給了卑職一封密信,只要將卑職將五萬神樞營將士帶到濟南,我們吳家便有功無罪!”

“既然缺額兩萬,現在正是戰時,不能有這樣的紕漏,我就給你補上如何?”朱由崧試探着問道。

吳元焱笑道:“王爺何必如此,卑職也不必陰霾,皇上的意思便是讓王爺統領此軍,無論是軍將、軍制、訓練都歸王爺控制,當然從此神樞營的後勤也是由王爺提供,王爺乃天下富貴之人,這點消耗自然不在話下,就算是王爺想要拿掉卑職那也容易得很,實際上如今卑職根本沒有足夠的威望,統領神樞營的那些驕兵悍將!”

朱由崧心中有些懷疑,自己那位皇爺爺究竟打的是什麼主意?廢黜太子不成,轉而要給他加兵權,而且一下子就是把七萬人的編制扔給了他,若是他完全利用起來,建立一支熱武器和現代軍制構成的軍隊,在大明朝甚至世界上絕對都是無人能及的。

在這種情況之下,太子還能坐得住?若是原來那個逆來順受的太子,或許還能繼續當縮頭烏龜,但是在福王就藩之後,自己那位太子大伯已經嘗過了權力的地位,他會捨得放棄?皇爺爺的真正用意恐怕就是在逼着太子鋌而走險。

朱由崧不禁輕嘆,一家人究竟是有什麼樣的仇恨,居然要做到這種地步。現在朱由崧能做的,也就是抓牢眼前的軍隊,等他們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有足夠的力量緩和他們之間的關係,就算不能緩和,至少自己有自保之力。

轉過頭來看了看吳元焱,這個吳元焱倒是一個聰明人,只是不知道軍略如何,既然他這樣的配合,朱由崧也不打算將他拿掉,反正有監軍魏進忠在,他可以名正言順地控制這支軍隊。

此時大順軍在膠州城下遭到了不小的打擊,來自北海的40毫米後膛炮一共有四十門被安裝在城頭上,足夠壓制得那些剛剛放下鋤頭的大順軍擡不起頭來,幾次攻城死傷近萬人,之後又跑了幾萬,這些農民在那種鋪天蓋地的炮火之下,被嚇得再也不敢附逆攻城了。

而依靠海上運輸,膠州城根本不可能被封鎖,而有了鐵路,青州府也迅速集結了大量的軍隊和火炮,成了一直長着尖刺的刺蝟,大順軍也就被死死地壓制在了登州城中。

這就讓朱由崧有了足夠的時間來整頓這隻神樞營,此時因爲大規模的移民,北海的漢民人數增多,而北海的陸軍人數已經發展到了兩萬,這些人都是嚴格按照“軍隊即軍校”的方式培養出來的軍官,也是朱由崧掌控這支神樞營的武器。

在山東招募兩萬的士兵,大部分都是接受過朱由崧救濟的壯丁,有了這些人自然能夠將真個神樞營的心抓在手裡,與此同時,朱由崧也將兩千名北海陸軍的老兵摻進了神樞營裡,神樞營原來的左右副將、練勇參將、參將、遊擊將軍、佐擊將軍都沒變,不過下面的小旗總旗百戶千戶把總都已經被朱由崧的那些軍官取代。

對於那些原來的軍將,願意當個大頭兵的,可以繼續呆在軍營,若是不願意,那就請回,那些被取代的軍將自然不忿,紛紛叫囂告狀,吳元焱這個嘴上沒毛的傢伙,自然不被他們看在眼裡,而那些副將參將遊擊佐擊就成了他們求救的對象。

這些副將一級的十名將領,原本是吃空餉的獲益者,現在一看自己原來那些熟悉的下屬都被換掉了,那自己還怎麼撈錢,那些剛剛換上來的人自然是效忠北海王爺的,根本不會把他們放在眼裡,他們的財路就此斷絕了。

這些副將再加上原本被免職的基層軍官都沒有去找吳元焱,在他們看來吳元焱根本就是一個擺設,而是直接來找朱由崧,因爲朱由崧這些日子都在親自負責軍隊訓練和武器配備的事情。

“王爺,你怎麼也得給我們個交代,就算是朝廷要罷免我們的職務,也得給我們個說法吧!”

朱由崧看着這幾百個人不禁冷笑,看來這些被免職的人都來到這裡了,若是自己拿一挺重機槍給他們突突了,這支軍隊恐怕就會完全落到他手裡了。

朱由崧拿出一張告示,冷笑道:“要說法,這個容易,這裡有你們這些年來吃空餉剋扣士兵的全部賬本,若是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儘管指出來!”

那些人根本不賣賬,在他們看來或者說在整個大明朝的軍隊將領看來,吃空餉喝兵血那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隨着這些人叫囂着靠近,朱由崧身邊的近衛營士兵突然舉起了手中的萬曆42式步槍,喝道:“止步,若是再向前,我們將不保證你們的生命安全!”

“老子就不停,今天你要是……”

ωwш★ TTKдN★ Сo “嘭!”那人的胸口頓時多了一個血洞,盯着開槍的那個士兵,眼中還帶着不可思議的神情。

這些人在京城跟那些痞子打交道打慣了,在黑道拼殺的時候,虛張聲勢是最基礎的手段,誰也不會當真,不過他沒想到的是,現在站在他面前的是一支真正的軍隊,朱由崧在北海建立的陸軍,不但曾經參與打擊矇昧時代的蝦夷人,而且還曾經在本州島上,參與過數十萬人的廝殺,那是一支真正見過血而且軍紀嚴厲的軍隊,在軍隊面前耍無賴,結果自然是悲慘的。

“王爺,這不關我們的事情啊,都是他們攛掇的!”那幾個高級將官一看這些人毫不容情,還以爲朱由崧要打算在這裡把他們一網打盡,連忙哭叫着跪了下來。

朱由崧不禁搖了搖頭,這些人就是京營的將官?一點骨氣血性都沒有,也難怪當年李自成圍困北京城的時候,根本沒遇到什麼抵抗就被攻進了城裡。殺掉這些人,根本沒有一點意義,而且這些人已經被他嚇破了膽,根本不敢繼續呆在這裡跟他添亂,朱由崧便讓近衛營的士兵讓他們離開。

這些人走後,朱由崧對軍隊進行大規模整編,就再也沒有阻礙了,冷兵器時代軍隊編制十十制自然是合適的,不過***時代經過實戰考驗的三三制纔是最合適的。

因爲朱由崧有着飛船,黃金白銀根本不是問題,北海在他不斷注資之下,經過一年多的生產儲備和軍工的規模擴大,已經有了建立熱武器軍隊的條件,此時在濟南的府庫當中,已經有了十萬支步槍、五百門新式火炮、一萬發炮彈和一億發子彈,而且在北海的戰略儲存更多。

這讓朱由崧已經有了建立***軍隊的物質條件,因此朱由崧首先要進行的,就是整編軍隊,將這七萬人整編爲三個師兩個旅,其實每個師一萬七千多人,每個旅七千人,再加上一萬多的後勤人員,組成了這隻龐大的軍隊。

接下來自然是訓練了,登州城還在徐誦手裡,因此朱由崧只是制定了一個半月的訓練計劃,一個半月當中他們需要打掉五千萬發子彈和五千發炮彈,這也就意味着,每個新兵都必須在一個半月的訓練期之內打掉一千發以上的子彈,而且這個訓練期當中還要包含着隊列訓練、戰術動作訓練等等,留給他們打靶的時間就更少了。

時間短就意味着他們的訓練量會更大,不過朱由崧必須在入夏之前將山東徹底平定,否則朝廷當中就會有怪話了。

在朱由崧看來神樞營的這些人都稱不上是一個合格的士兵,而在山東招募的那些人自然更稱不上,若是就這樣將他們送上戰場就是讓他們送死,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爲,只有經過完整的訓練之後,這些人才會成爲一個士兵,在北海新兵的訓練時間是六個月,而現在他們只有一個半月的事情,只能加大訓練量。

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在此時並不是一句空話。

第二章 以權換稅(中)第八章 議會政治(中)第九章 技術入股第十四章 高築牆廣積糧(中)第二章 以權換稅(中)第六十三章 就藩之議(中)第二十五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上)第十二章 擺鐘風波第二十四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下)第三十二章 邊打仗邊整軍(上)第五十五章 國家農場(下)第十四章 七夕乞巧第二十章 兄弟鬩於牆(中)第五十六章 股票漲了第三十四章 進京面聖(上)第四十六章 戰力對比(上)第四十九章 暗潮洶涌(上)第七章 北海之變(上)第三十二章 邊打仗邊整軍(上)第二章 風波惡第十六章 墨家傳承第二十六章 老唐當官第三十七章 道法憲法(下)第五十三章 倒黴的人第二十九章 喬家往事第七十一章 諸子重興(中)第十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上)第十章 南洋劇變(上)第二十九章 喬家往事第三十二章 邊打仗邊整軍(上)第六十三章 就藩之議(中)第十三章 高築牆廣積糧(上)第六十三章 就藩之議(中)第三章 傲慢選侍第十六章 馬六甲條約(下)第三十六章 道法憲法(上)第六十五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二)第二十八章 烽火連三月(上)第一章 福王世子第五十二章 圍堵與分裂(上)第四十四章 鐵路公司(中)第二十章 兄弟鬩於牆(中)第五十八章 面試與遇刺第三十一章 獻土百萬頃(上)第二十二章 可怕的猜測第五十三章 倒黴的人第十章 南洋劇變(上)第五十一章 暗流涌動(下)第三十四章 機構改革第二十六章 七大恨(上)第三十五章 進京面聖(中)第四十三章 炮灰對炮隊(下)第四十六章 博弈(一)第二十三章 短命皇帝(下)第三十四章 機構改革第四十章 變故(上)第二十一章 兄弟鬩於牆(下)第三十五章 進京面聖(中)第四十七章 百日大旱(中)第九章 議會政治(下)第二十五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上)第二章 風波惡第二章 朱家有女(中)第五十章 博弈(五)第十二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下)第三十章 親征遼東(中)第二十四章 短命皇帝(續)第五十三章 倒黴的人第三十六章 君臣之間第十一章 未來拳法第五十一章 博弈(六)第二十六章 七大恨(上)第三十二章 魏進忠的決意第二十五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上)第三十五章 進京面聖(中)第三十四章 進京面聖(上)第十五章 徐光啓的迷惑第二十章 喬家大院第四章 東瀛來朝第五十四章 國家農場第七章 議會政治(上)第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五十八章 圖窮匕見(上)第五章 以貿易之名第七章 礦山事故調查第四十六章 百日大旱(上)第十六章 馬六甲條約(下)第八章 君臣博弈第七十二章 諸子重興(下)第六章 兒子軍師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二十六章 七大恨(上)第七十二章 諸子重興(下)第五十五章 釜底抽薪(上)第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四十八章 博弈(三)第三十八章 新局面(中)第三章 以權換稅(下)第五十九章 回京前第五十七章 魏進忠歸來
第二章 以權換稅(中)第八章 議會政治(中)第九章 技術入股第十四章 高築牆廣積糧(中)第二章 以權換稅(中)第六十三章 就藩之議(中)第二十五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上)第十二章 擺鐘風波第二十四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下)第三十二章 邊打仗邊整軍(上)第五十五章 國家農場(下)第十四章 七夕乞巧第二十章 兄弟鬩於牆(中)第五十六章 股票漲了第三十四章 進京面聖(上)第四十六章 戰力對比(上)第四十九章 暗潮洶涌(上)第七章 北海之變(上)第三十二章 邊打仗邊整軍(上)第二章 風波惡第十六章 墨家傳承第二十六章 老唐當官第三十七章 道法憲法(下)第五十三章 倒黴的人第二十九章 喬家往事第七十一章 諸子重興(中)第十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上)第十章 南洋劇變(上)第二十九章 喬家往事第三十二章 邊打仗邊整軍(上)第六十三章 就藩之議(中)第十三章 高築牆廣積糧(上)第六十三章 就藩之議(中)第三章 傲慢選侍第十六章 馬六甲條約(下)第三十六章 道法憲法(上)第六十五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二)第二十八章 烽火連三月(上)第一章 福王世子第五十二章 圍堵與分裂(上)第四十四章 鐵路公司(中)第二十章 兄弟鬩於牆(中)第五十八章 面試與遇刺第三十一章 獻土百萬頃(上)第二十二章 可怕的猜測第五十三章 倒黴的人第十章 南洋劇變(上)第五十一章 暗流涌動(下)第三十四章 機構改革第二十六章 七大恨(上)第三十五章 進京面聖(中)第四十三章 炮灰對炮隊(下)第四十六章 博弈(一)第二十三章 短命皇帝(下)第三十四章 機構改革第四十章 變故(上)第二十一章 兄弟鬩於牆(下)第三十五章 進京面聖(中)第四十七章 百日大旱(中)第九章 議會政治(下)第二十五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上)第二章 風波惡第二章 朱家有女(中)第五十章 博弈(五)第十二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下)第三十章 親征遼東(中)第二十四章 短命皇帝(續)第五十三章 倒黴的人第三十六章 君臣之間第十一章 未來拳法第五十一章 博弈(六)第二十六章 七大恨(上)第三十二章 魏進忠的決意第二十五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上)第三十五章 進京面聖(中)第三十四章 進京面聖(上)第十五章 徐光啓的迷惑第二十章 喬家大院第四章 東瀛來朝第五十四章 國家農場第七章 議會政治(上)第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五十八章 圖窮匕見(上)第五章 以貿易之名第七章 礦山事故調查第四十六章 百日大旱(上)第十六章 馬六甲條約(下)第八章 君臣博弈第七十二章 諸子重興(下)第六章 兒子軍師第六十二章 揭竿而起(中)第二十六章 七大恨(上)第七十二章 諸子重興(下)第五十五章 釜底抽薪(上)第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四十八章 博弈(三)第三十八章 新局面(中)第三章 以權換稅(下)第五十九章 回京前第五十七章 魏進忠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