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北海擒龍(下)

鐵路在軍事和經濟上的巨大意義,朱由崧豈會不明白?現在北海的工業和港口只有箱館一個地方,有了火車,他們就能夠更快地深入北海北方,將北方的木材煤炭糧食牛羊等迅速地運輸到箱館,也能夠迅速地將軍對運輸到北海的任何一個地方,這對掌控開發北海,可是有着莫大的好處。

對於鐵路線的規劃,總參謀部和高邦佐代表的民政部門也早已經有了完整的方案,將鐵路擴展到札幌之後,便分開向根室港和稚內港這兩個大漁港延伸,這樣整個北海就形成了以札幌爲中心發散出去的三條主幹道,掌控整個北海道已經不成問題。

高邦佐對鐵路的修築極爲上心,他的認識很簡單,若是能在大明修上幾萬裡的鐵路,那麼賑濟災民的物資就能夠迅速到位,就不會有那麼多流民流離失所了,這種東西對國家安定有着重要作用。

既然高邦佐對這種鐵路這麼感興趣,朱由崧直接讓他負責帶領那些東瀛築路隊還有審覈鐵路質量的工作,這些工作原本就是他們北海民政部的責任,他倒也沒有拒絕。

徐振昌見這些人都興致勃勃地討論鐵路,他這個艦隊的司令卻在關注蒸汽機車的動力來源,他也見過機械廠中那些轟鳴的蒸汽機,不禁對唐鐵漢問道:“老唐,這種鐵路可是蒸汽機推動的?”

唐鐵漢笑道:“那是當然,否則怎麼叫蒸汽機車?”

徐振昌說道:“那這種蒸汽機能不能用在造船上面?要是我們能夠有蒸汽戰艦,可就牛多了!”

朱由崧說道:“不用着急,蒸汽戰艦也會有的,魏進忠這些年一直從江南各地延請造船師傅,不過我們北海現在還沒人知道,也不算是繁華,所以才一直不願意來這裡,我們只能自己摸索造船,不過第一種三百噸的鋼肋木殼船已經在設計當中了,上到北海擒龍,下到南洋捉鱉的日子不會太遠的!”

半個時辰之後,那輛蒸汽機車又轟鳴着駛了回來,看樣子並沒有出現什麼故障,這次測試是十分成功的。唐鐵漢不禁興高采烈地說道:“殿下,就請你給這寶貝賜名吧!”

朱由崧說道:“既然是你老唐帶頭弄出來的寶貝,我看就叫做鐵漢1型蒸汽機車!”

老孫頭馬上表示同意,說道:“好!叫着也敞亮,我同意!”

北海的一切都在迅速的發展當中,遵化的聯合採礦鋼鐵公司雖然已經到了東林黨的手中,不過遵化鐵市卻仍然掌握在朱由崧手中,通過這個鐵市,朱由崧就能夠與鄂托克巴克交易,得到大量的牛羊和馬匹。

而頂着福王的名頭,他就能招募流民,加入他的莊園開墾,河南他的四千頃良田,自然不可能承擔這麼多人,大多數人在不知情的狀態之下,就被帶到了北海,雖說有些違揹人權,不過北海的條件總比在河南好,雖然冷得點,總算是地多人少,而且朱由崧的物資也儲備得充分,住房採暖衣食都算是移民補貼,有了這些東西,那些移民就算是趕他們走都不願意走了。

一個月後,北海的漢民人口再次增加一萬,已經達到了五萬的水平,完全超過了東瀛人。東瀛人的皇協軍則迅速向北推進,將蝦夷人的活動範圍進一步壓縮,並且帶回了大量的俘虜,夕張的煤礦得到了進一步擴建,東瀛人的築路隊伍在高邦佐的主持之下,鐵路已經修到了夕張,每天都有一列滿載的運煤列車運到箱館。

這一個月之後,那些士兵的訓練也進入到了下一個階段,那就是實彈射擊!

靶場上,一隊隊士兵整齊地排成一排,這些士兵穿着整齊,蹬着軍靴,穿着對襟翻領軍裝,戴着鋼盔,將長度達到一米二五的四二式步槍高高舉着,抵在肩頭,很多人的手已經開始發抖,這種四二式步槍雖然比那種燧發重型滑膛槍要輕便,不過仍然達到了八斤多重,而且那些教官在三軍總司令的指點之下,還在槍頭掛上了磚頭,這樣舉着,不抖纔怪!

張風府也跟這些士兵一樣,經過一個月的訓練,連他自己都發現在自己變了一個人,原本根本說不出口的粗話,也說的順溜了,原本清高自傲的自己居然跟現在這些大頭兵打成了一片,而且自己反而不厭惡這種感覺。

此時他的狀態可不怎麼好,發抖着胳膊正說明着,他的雙臂已經痠痛到了一種地步了,想想幾天之前,第一次接觸到這種槍的時候,所有的士兵都被這種槍支跟吸引住了。

因爲經過烤藍和鍍鉻工藝,烏黑當中透着幽幽藍光的槍管,精密的機械構造,更加合理的**,簡直就是一件機械與美完美結合的殺人藝術品。

不過僅僅過了幾天,他們就不這樣認爲了,因爲技術的進步,子彈生產的速度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中國的工匠雖然在數字化精準化方面比不上歐洲工匠,不過在各種奇思妙想上面卻不是那些歐洲人能夠相比的,而朱由崧的公制數字再加上這些工匠的奇思妙想,就形成了現在北海的工業的大發展。

子彈裝配收口的專用機器的運用,節省了大量人手,讓子彈生產速度得到了飛速的提高,原本一個月生產十萬發子彈,現在隨着生產設備和人員的擴大,只要原料充足,他們可以在一天之內生產十萬發子彈,不過朱由崧並沒有將大量的子彈儲存起來,而是隻儲存一半作爲戰略儲備,另外一半則作爲訓練用彈,這也就導致了,他們每個人必須每天發射接近五十發子彈,才能夠消耗掉這些彈藥。

結果就是,他們每天的肩頭都腫得老高,軍官們也不得不要求總後勤部提供大量的跌打藥酒,朱由崧也不得不派出大量的船隊,去採購,這倒是造成了大明內部的跌打藥酒價格迅速提高,跌打藥酒的生產方開始開設工廠,進行工業化改革,最後居然成了上市公司。

“放!”隨着教官的一聲令下,張風府扣動扳機,一聲槍響,正中靶心,張風府不禁微微一笑,對自己的成績還是挺滿意的,雖然肩頭腫得厲害,不過訓練的成果也是有的,畢竟這一個月來,他都打出去了一千五百發子彈,要是沒點成果,那就怪了!每個人都熟練地拉出彈殼,重新瞄準,今天的射擊訓練任務纔剛剛開始!

箱館城的**大樓,實際上就是移動十層樓三十八米高的建築,建築樣式跟居民樓沒有任何區別,不過在箱館城中卻是第一高層建築,即便是那些高爐也遠遠比不上**大樓的高度。

若是站在最高層,可以俯瞰整個箱館城,以及遠處的蒼茫大海,在這個**大樓當中包含着箱館城的所有民政部門,統率着整個北海,箱館城雖然小,卻五臟俱全,除了朝廷六部之外,還有特別從六部職能分出來的工商稅務部、農業部、教育部、提刑司、大理寺和技術專利部,一共十二部,被稱爲北海十二司。

因爲它正方形的地盤被稱爲“四角大樓”,不過對於這個四角大樓,那些百姓卻都認爲不太像“衙門”。管理人員大部分都是朱由崧那次從民間招聘來的人,這些人因爲沒有經過科舉,倒也頗有自知之明,沒什麼高高在上的官態,而且四角大樓旁邊設有投訴箱,隨時都會辭退那些有民怨的公務員,這種投訴箱制度,在管理五萬人的小城的時候還是挺有用的。

此時在四角大樓最高層,朱由崧正在接待一位來自遠方的客人,這位就是日本大名鼎鼎的武士毛利勝永,他父親就是豐臣家的家臣,他自然也是豐臣秀賴和淺井茶茶手下的大將。相傳在大阪之戰當中,就是這位靠着五千人馬,連破德川軍三陣,十六路諸侯,兩萬軍隊,嚇得德川家康幾乎自殺。

而在朱由崧看來,這位大阪第一勇士,卻長着一張胖臉,似乎是人畜無害的樣子,穿着灰色的和服,倒像是個發福的商人。

毛利勝永給朱由崧行過禮之後,便說道:“城主閣下,在下這次來是想從北海購買一批鐵炮,還請城主務必答應?”

“務必答應?”朱由崧微微笑道:“豐臣家的局勢已經危及到這種地步了嗎?”

“是的,關原合戰之後,德川家已經建立了自己的幕府統治,那麼名義上作爲德川家主家的豐臣家就成了他統治日本最大的障礙,他已經開始向那些西洋蠻夷購買鐵炮,大量裝備軍隊,若是我們沒有……戰時會很吃虧。而且我們豐臣家現在孤兒寡母,正是最危急的時刻。”

毛利勝永拜服堂下,說道:“還請城主看在我們以往的關係上,務必答應我們!”

日本人所說的鐵炮,實際上就是火繩槍,朱由崧笑道:“鐵炮沒有……不過我們卻有一種更好的玩意,請隨我來!”

第三十二章 魏進忠的決意第八章 北海之變(中)第三章 道法行第五章 三皇炮錘第六十八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五)第二十七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下)第四十六章 百日大旱(上)第十三章 方氏長子第二十三章 短命皇帝(下)第二十六章 老唐當官第二章 以權換稅(中)第十八章 京中生變(下)第二十七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下)第三十四章 機構改革第十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上)第二十七章 七大恨(中)第二十三章 短命皇帝(下)第四十九章 暗潮洶涌(上)第一章 以權換稅(上)第三十一章 對日本的縱橫捭闔第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五十一章 博弈(六)第六十六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三)第三十三章 北海攻略第六章 兒子軍師第五章 我恨君生遲(中)第九章 議會政治(下)第十四章 高築牆廣積糧(中)第十九章 臘月宮變(上)第三十一章 獻土百萬頃(上)第四十一章 邵氏後人第二十五章 混血老唐第六十三章 揭竿而起(下)第二十四章 恐怖產能第五十章 騎兵武器(上)第四十九章 大漠上的合縱連橫(下)第四十三章 龐保入轂第三十三章 獻土百萬頃(下)第二章 智腦婉兒第三十八章 威逼(上)第二十八章 來自女真的威脅第六十三章 就藩之議(中)第五十五章 釜底抽薪(上)第六十五章 福王就藩第五十章 暗潮洶涌(中)第九章 藩王改制第六十六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三)第二十四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下)第六十三章 就藩之議(中)第七十五章 儒道之爭(下)第四十章 福王的成長第八章 君臣博弈第六十章 圖窮匕見(下)第五十三章 山東變局(中)第十一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中)第三十五章 進京面聖(中)第三十三章 邊打仗邊整軍(下)第八章 君臣博弈第十二章 南洋劇變(下)第七章 礦山事故調查第七十三章 儒道之爭(上)第十六章 北海擒龍(上)第三十四章 清河阻擊(上)第六十四章 就藩之議(下)第十六章 墨家傳承第三章 以權換稅(下)第三十八章 威逼(上)第十七章 鐵路佈局第七十章 諸子重興(上)第三十章 老丈人顏思齊第五十四章 山東變局(下)第十八章 徐光啓的聖人夢第四章 樞密院(上)第三十九章 教育計劃第十七章 北海擒龍(中)第五十八章 面試與遇刺第二十一章 兄弟鬩於牆(下)第五十八章 面試與遇刺第四十章 福王的成長第四十二章 炮灰對炮灰(上)第四章 九千歲第二十五章 短命皇帝(終)第六章 樞密院(下)第十四章 高築牆廣積糧(中)第二章 朱家有女(中)第十七章 北海擒龍(中)第十五章 徐光啓的迷惑第一章 雨中秋第六章 君生我未生(下)第六十四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一)第八章 北海之變(中)第七十五章 儒道之爭(下)第四章 我恨君生遲(上)第十三章 南洋大戰(上)第三十二章 邊打仗邊整軍(上)第二十二章 可怕的猜測第四十六章 戰力對比(上)第三十章 烽火連三月(下)第十三章 南洋大戰(上)
第三十二章 魏進忠的決意第八章 北海之變(中)第三章 道法行第五章 三皇炮錘第六十八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五)第二十七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下)第四十六章 百日大旱(上)第十三章 方氏長子第二十三章 短命皇帝(下)第二十六章 老唐當官第二章 以權換稅(中)第十八章 京中生變(下)第二十七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下)第三十四章 機構改革第十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上)第二十七章 七大恨(中)第二十三章 短命皇帝(下)第四十九章 暗潮洶涌(上)第一章 以權換稅(上)第三十一章 對日本的縱橫捭闔第六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五十一章 博弈(六)第六十六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三)第三十三章 北海攻略第六章 兒子軍師第五章 我恨君生遲(中)第九章 議會政治(下)第十四章 高築牆廣積糧(中)第十九章 臘月宮變(上)第三十一章 獻土百萬頃(上)第四十一章 邵氏後人第二十五章 混血老唐第六十三章 揭竿而起(下)第二十四章 恐怖產能第五十章 騎兵武器(上)第四十九章 大漠上的合縱連橫(下)第四十三章 龐保入轂第三十三章 獻土百萬頃(下)第二章 智腦婉兒第三十八章 威逼(上)第二十八章 來自女真的威脅第六十三章 就藩之議(中)第五十五章 釜底抽薪(上)第六十五章 福王就藩第五十章 暗潮洶涌(中)第九章 藩王改制第六十六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三)第二十四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下)第六十三章 就藩之議(中)第七十五章 儒道之爭(下)第四十章 福王的成長第八章 君臣博弈第六十章 圖窮匕見(下)第五十三章 山東變局(中)第十一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中)第三十五章 進京面聖(中)第三十三章 邊打仗邊整軍(下)第八章 君臣博弈第十二章 南洋劇變(下)第七章 礦山事故調查第七十三章 儒道之爭(上)第十六章 北海擒龍(上)第三十四章 清河阻擊(上)第六十四章 就藩之議(下)第十六章 墨家傳承第三章 以權換稅(下)第三十八章 威逼(上)第十七章 鐵路佈局第七十章 諸子重興(上)第三十章 老丈人顏思齊第五十四章 山東變局(下)第十八章 徐光啓的聖人夢第四章 樞密院(上)第三十九章 教育計劃第十七章 北海擒龍(中)第五十八章 面試與遇刺第二十一章 兄弟鬩於牆(下)第五十八章 面試與遇刺第四十章 福王的成長第四十二章 炮灰對炮灰(上)第四章 九千歲第二十五章 短命皇帝(終)第六章 樞密院(下)第十四章 高築牆廣積糧(中)第二章 朱家有女(中)第十七章 北海擒龍(中)第十五章 徐光啓的迷惑第一章 雨中秋第六章 君生我未生(下)第六十四章 黃粱一夢爲君王(一)第八章 北海之變(中)第七十五章 儒道之爭(下)第四章 我恨君生遲(上)第十三章 南洋大戰(上)第三十二章 邊打仗邊整軍(上)第二十二章 可怕的猜測第四十六章 戰力對比(上)第三十章 烽火連三月(下)第十三章 南洋大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