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邊姓黃的那戶人家門前的水塘邊邵松林有點糾結起來。今天來“採購食材”,這食材是鴨還是鵝呢?臨出發前,妻子李祥雲是讓自己看着辦的,也就是說買鴨買鵝由自己來決定。
鹽水板鴨不僅在金灣、菱塘、秦巷三鎮幾乎消失了好多年,就是整個在吳州好象是成了往事、成了記憶。現如今,我如果重新讓它再現江湖,人們還能夠接受嗎?人啊,越是在某件事情上猶豫的時候,越會滋生出一些枝外的想法,進而影響自己的思緒和決斷。
就在邵松林推着自行車欲走不走的時候,一個熟悉的聲音從前面傳來,“喲,這不是松林叔嘛!”,邵松林聽得出說話的是自己的發小,也就是這姓黃這家的男主人黃楷,倆人雖然年齡一樣,可在輩份上,邵松林是長了一輩的。小時候,倆人都感到彆扭,乾脆都不稱呼,一個“哎”字成了他倆人的相互稱呼。只到都結婚生子後,倆人才在正式場合相互按輩份稱呼一下,其他時間也還是你“哎”我、我“哎”你的。今天,是倆人分別好多年的第一次相見,所以黃楷才既感覺生疏,又有點緊張地叫了他一聲“松林叔”。一番敘舊自不別說。
邵松林從黃楷家買的十隻大鵝是沒有給錢的,不是邵松林不給,也不是黃楷不要,而是黃楷堅持讓邵松林等鵝賣出去之後再給錢。如此看來,雖是爺倆,卻兄弟般相處的倆人,關係還是非一般的到位的。能夠讓邵松林在買鴨還是買鵝這個問題上作決斷的還是受到黃楷家資源的限制,因爲他家只有鵝而沒有鴨子。
大鍋上架起的那個無底杉木桶從它的陳色看去是非常有歷史感的。晚上李祥雲就用鹼水將它清洗的乾乾淨淨的,架在兩張吳州人叫“大凳”的長條凳上晾乾。在夫妻倆將杉木桶架到鍋上的那一瞬間,倆人相視一笑,又不約而同地深吸一口氣,在吸氣的時候倆人的鼻子又都往上浪了一下。七、八年的時間說快也快,說慢也慢,一個曾經興盛幾十年的美食就這樣消失了那麼久,不知道這責任在人還是該怪罪歲月。
比起省城大飯店先進的廚具,在邵松林眼裡還是這些傳統的工具來的親切而順手,在架起杉木桶的瞬間,他彷彿又聞到了那久違的滷水香味,這隻有家鄉的水才能散發出來的味道。
一切還是那樣的熟悉,一切又都是輕車熟路,邵松林甚至忘記了自己在省城呆過幾年這段經歷,所有的套路都是按照早些年在家裡做鹽水板鴨的路數進行着,唯一不同的是,在滷鵝的時間這個問題上,他是嚴格按照在省城總結的經驗來操作的。
與黃楷給自己介紹的差不多,這十隻鵝都有兩年多的鵝齡了。一早上在殺鵝脫毛的時候,能夠明顯的感覺到這鵝不論是公鵝還是母鵝,肚子裡面都有一層厚厚的黃油,雖然有一兩隻鵝有點倒毛,但總體來看這鵝毛的色質油亮,羽毛挺拔,細小絨毛稀疏,開水中略微一浸泡,提將起來手輕輕一挼,毛就滑溜地下來,露出毛孔勻稱、質地緊繃的肉體。和省城飯店採購的鵝一比較,這鵝絕對是上乘中的上乘。
看着還是水缸裡泡着的鵝,夫妻倆似乎已經再次聞到了鵝出鍋時的味道。對就是那味道,淡淡的清香,所有的配料都按比例配放又按比例散發出各自的香味,然後在滷水的融合下演變成自身特有的味道,這味道沒有一點的多餘,正好能夠舒服地刺激到人的鼻子,且不需要張口品嚐,僅從味道就能夠延伸到口感。
不得不佩服李祥雲的生意經,她將賣鵝的地點選在了秦巷古鎮街中心那個全鎮僅有的十字路口南北路的那座小橋的橋頭,那個位置不僅南北東西兩條街上的人可以看到她,就是走水路的人們擡頭也能夠看到她。
秦巷古鎮,真正居住在鎮上的人口不到3000人,這3000人當中,又有近一半人是象邵松林家這樣的在鎮上有房屋,但又是在鄉下種地的人。沒有了鹽水板鴨的日子,人們還是那樣地早起早睡,過着忙時辛苦閒時自在的日子。這些人當中,不少人骨子裡面已經烙下了鹽水板鴨曾經留給自己的記憶,只是他們強迫着自己忘記它、別去想;有些人根本就不知道還有鹽水板鴨這道菜,在他們還很小或沒有出生的時候,鹽水板鴨就因種種主客觀原因而消失了。今天,在那麼顯眼的位置,當不論吃過還是沒有吃過鹽水板鴨的人們被散落在空氣裡的滷香所吸引的時候,吃過的人們立即讒蟲上身,浸入到曾經的美妙當中,那些沒有那段經歷的年輕後生們,也會被那誘人的香味引得肚子呱呱亂叫。
那麼多年了,李祥雲的刀功還是那樣了得,手起刀落間,那比鴨子大的老了去的鵝居然也是兩刀分身,三下五除二被包進了一張張洗淨晾乾的荷葉裡 。可能有人會問,都那麼多年沒有經營鹽水板鴨了,李祥雲這幹荷葉又是從哪些來的呢?如果我說,這荷葉是邵松林家七八年前的存貨,可能大家都不會相信。說實話連李祥雲自己也不相信,可就是昨天晚上在邵松林從廚房的櫃子裡掏出僅有的那包約一百張的幹荷葉時,在打開那保存它的用桐油浸泡過的家織布袋子時,滿屋的荷葉香味一下地蓋住了吃晚飯時散落在有限空間內的菜味。
這荷幹葉包鹽水板鴨,也是緣於邵松林爺爺的一次無意的創舉,並在一夜之間在吳州三鎮傳將開來。一時間,開陽湖的幹荷葉和鹽水板鴨成了絕配。曾幾何時,晾曬乾荷葉成了開陽湖周邊人家的一項不可或缺的副業,甚至在開陽湖水位低的年成裡,出現過一葉難求的局面。有好事者,看到幹荷葉的商機,藉着運河的便利,曾將外地的幹荷葉運輸到當地,可做鹽水板鴨的老闆們用過一次後,肯定就沒有了第二次,原因很簡單,外地的幹荷葉雖然也有清香味道,但很難與本地的鹽水鴨的味道融合到一起,不僅不能給鹽水鴨增香,反而影響到鹽水板鴨的本味。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異地荷葉還會加快鹽水板鴨變質發餿。
至今日,包裝鹽水板鴨、鹽水鵝的材料由荷葉換成了油皮紙,再由油皮紙換成塑料袋、塑料盒,但外地荷葉爲什麼不可以包當地鹽水板鴨鴨、鹽水鵝,沒有一個人能夠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當然了,也就從來沒有一個人去真正尋找過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