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其實,鄭興旺之所以讓鄭興農這樣做,完全是出於從鄭興農的身體考慮的,看得出一個人既要買鵝、殺鵝、滷鵝,又要親自去剁鵝,即使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時間久了也是吃不消的。

這半年以來,單位的事情明顯地多了起來,因此來鄭興農這邊的機會也就少了起來,眼看快到中秋節了,鄭興旺專門抽出晚上一點時間來到了城中村鄭興農的住處,如果說自行車的響動沒有能夠引起鄭興農的注意的話,那還是情有可原的,畢竟那會城中村也已經基本是家家戶戶都擁有一輛自行車了。

讓鄭興旺心疼的是,自己在鄭興農那間用來殺鵝、滷鵝的房屋的門口站了將近五分鐘,鄭興農都沒有覺察到一點,這個點正是他清洗鵝的時間,看得出快過中秋節了,他的清洗的鵝的數量明顯地多了起來,不要查,粗略地一看就知道,地下那三個大木盤裡漂洗的鵝絕對不會少於三十隻。

打小跟着父親後面有過一段一早起來清洗鵝經歷的鄭興旺知道,正常那些滷老鵝的人家,一天能夠賣個十隻鹽水鵝就已經是不錯的了,有時候到不是賣不出去,而是殺鵝、洗鵝的過程實在是太辛苦了。

想不到鄭興農自己一個人一天要滷三十隻左右的鹽水鵝,那個體力的付出實在是太大了。

當他在門口站了快七分鐘的時候,鄭興農纔在倒中間那盤清洗鵝蛋的大木盤裡面的血水的時候,纔看見門口站着的那個人好象是自己的大哥。

他是猛得一下地站起來的,再年輕的體格也會血往上衝眼睛發黑的,何況他是蹲在那裡一兩個小時了。所以說那會他看門口的鄭興旺只是看到一個模糊的影子,更讓鄭興旺沒有想到的是,他的眼前一黑這次不只是瞬間的一黑,而是黑了有三十秒的樣子,要不是那手裡的大木盤倒完水後而豎起來的高度正好支撐了一下他那已經往前衝着的身子的時候,說不定他就直接倒下去了。

那晚上,鄭興旺是弟弟來省城做鹽水鵝生意以來第一次幫他滷鵝,而且那三十隻分兩鍋滷的鹽水鵝,鄭興農清洗完之後,接下來的工作,鄭興旺就沒有讓鄭興農插一下手,而是自己全過程操作。

凌晨兩點,他纔將三十隻鹽水鵝齊整整地擺放在已經用滾開的熱滷清燙過的那三隻大木盤裡。也是到了這個時候,他纔將在屋子裡睡覺的鄭興農叫了起來,切了二個胗、一個鵝肝和兩隻鵝翅、鵝爪,弟倆喝了一斤白酒後,鄭興旺纔回到單位。

雖然是酒中或酒後所言,但對於鄭興旺的提法鄭興農是必須無條件地執行的。

那晚滷好的三十隻鹽水鵝,本來第二天是一定會早早地剁完的,可鄭興旺覺得既然是定下來的事情,那就必須嚴格地去執行,那天夜裡回單位的時候,他就用白麪布袋帶回去了十隻,他送人也好,留在單位食堂用作招待用也行,反正他只給鄭興農留下了二十隻。

動意本來很單純的做法,沒有想到無形中爲“無名之鵝”做了一次很好的宣傳,給“無名之鵝”增加了一層神秘感。

那些逐逐喜歡上鄭興農鹽水鵝的顧客們,哪天想吃了就得早早起在店門口排起隊來等着,恐怕去晚了剁不上。

那些被鄭興旺這一波本不是炒作而誤認爲是炒作的舉動所吸引的顧客也會及早不及晚地儘可能早地趕到鄭興農的店裡。

原先二十隻左右的鹽水鵝正常情況下要到下午暗夜點半左右才能全部賣完,而現在狀況是基本到中午十二點之前就全部剁完了。

在這期間,鄭興農又按照鄭興旺的意思在當地請了一位有過廚師工作經驗的,尤其是刀功比較出色的師傅在店裡真專門幫自己剁鵝。

如此一來,鄭興農雖然收入中多出了一分支出,但勞動強度就明顯地降低了許多,他也就有了足夠的時間去休息、去思考其他問題了。

眼看到了一九八六年的春節,負責給鄭興農剁鹽水鵝的師傅在一次閒談中說出了自己想與鄭興農合作經營的想法。

意思很簡單也明確,就是他想在自己家門口也開個象鄭興農這樣的店,但他從多次試探鄭興農能否收他做徒弟的答覆中能夠感覺到,鄭興農對於手藝和自己家的秘方還是看得比較重的,並沒有收徒授藝的想法,所以他才提出了用他的鄭興農滷製好的鹽水鵝在自己家門口賣的想法。

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鄭興農居然就那麼爽快地答應了,不過有個前提條件是必須給鄭興農培養出一個手法嫺熟的剁老鵝師傅。

按照成本價略加點利潤的價格將餐好的鹽水鵝批發給自己的客戶,從中賺取一定的差價,這樣的模式,鄭興農並不陌生,他父輩們早年在“鬼市”的時候也就是這麼操作的,但鄭興農又感覺到他和在自己家門口開店剁鵝的師傅的關係與“鬼市”那會專門拿鹽水鵝賣的那些人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至於到底區別在什麼地方,他也不是十分的明晰,只知道肯定是有着一定的區別的。

有了第一位剁鵝師傅開店剁鵝的成功案例,在接下來的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先後有三位師傅各自在家門口開起了小店,而且店名也都統一叫“無名之鵝”。

直到自己店內的第四位師傅成功開店的時候,鄭興農才逐漸明白過來,自己與父輩們在“鬼市”那麼專門賣滷製好的鹽水鵝不同的是,無論有多少人在用着自己的鹽水鵝在開店,但他自己的“無名之鵝”店卻從未停業,而且所有的師傅們在自己家門口開的店也都堅持着每天只賣二十隻鹽水鵝的做法。

即使生意再好,他也不會多給任何一位師傅多滷一隻鹽水鵝。當然了這些師傅們也從沒有一個人敢向他提起,因爲這個規矩是他們沒進店時就已經熟知於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