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天地之力

是宏輔今天一拍腦門兒,臨時想出來以爵位酬勞馬鈞,這一時機選擇得很好。一則陳長文不在場,不可能立刻跳出來跟自己對着幹,二則在場有不少武將,他們都是希望爵以功得的,不願意文官們把爵位系統徹底生搶過去。

所以柱國夏侯元讓、護國曹子孝首先站出來表態,贊同是宏輔的主張。相關此等大事,如諸葛亮等人就插不上話了,天子不禁又把目光移向太宰荀公達和上卿、兵部尚書賈文和。賈文和垂着頭,眼觀鼻,鼻觀心,沉默不語;荀公達略一沉吟,倒是發表起了獨特的見解:

“今連弩新造,尚未運用,試之頗可,用之則未詳也……”今天的試驗挺成功,但試驗和實際使用終究不是一碼事兒,真等把連弩推上了戰場,效果如何,咱們還得等着瞧——“且軍國重器,要不外泄,若即爵馬鈞,恐爲蜀賊所覘也。故臣以爲,當暫記其功,以待將來。”

您今天打算以什麼名目來酬爵馬鈞呢?要是不明說,羣臣必疑,要是明說了,劉備或能偵知,說不定就有了防備啦,則連弩的實用功效可能會大打折扣。所以還是先記下馬鈞的功勞,等真的兵下交、廣,打了勝仗,那時候再賞賜他也還不遲。

言下之意,是宏輔和陳長文你們繼續打筆仗去,關》於新的爵位系統,真沒必要今天就定下來。

天子聞言,不禁捻鬚而笑:“公達真老成謀國者也。”是宏輔心中不憤,卻又無法可想——荀公達句句佔住了一個“理”字。自己還真沒得可駁。

於是最終天子下詔。賞賜諸葛亮絹二十匹、錢一萬。馬鈞絹十匹、錢五千——馬德衡叩首謝恩,心中甚喜。他倒是沒敢期冀爵位,也不奢望纔剛入仕半年便得升官,能夠發一筆小財——足當他一整年的官俸了——等於朝向把老孃接洛陽來同住的目標邁出了一大步,那還能不高興嗎?

於是天子迴歸內廷,羣臣散去。纔出宮門,是宏輔跳上馬車,伸手一招:“孔明來。與某同乘。”諸葛亮趕緊疾趨而前,也跳上馬車,隨即就問,先生您還有什麼教誨嗎?

是宏輔沉吟不語,一直等到馬車馳出一箭之地,這才低聲問孔明:“欲如何用馬鈞耶?”諸葛亮說,經過這段時間研發連弩的朝夕相處,我感覺馬德衡確實在機械製造方面具備相當優秀的天賦,但他有口吃的毛病,造成了自卑心理。在待人接物方面能力很差——也算是一個偏才、怪才了。故此,我覺得他還應該循着機械製造這條道路走下去。當一名技術官僚。

“前馬德衡獻策,可損益礮,使功五倍,弟子欲使試之。待兵下交、廣,可使從徵,以究連弩之用……”我打算升他的職,增爲比四百石,暫時先讓他去研製新式礮車,等到正式向交、廣二州動兵的時候,由他作爲兵部的代表隨同出征,考察連弩的實際運用效果,隨時反饋和改進——先生以爲如何?

是宏輔皺眉道:“馬鈞不諳兵事,又北人也,無拳無勇。南蠻之地,水土與中原大異,多瘴癘,若其有損,不亦惜哉?”就他那小身子骨,真能上得了戰場嗎?要是有個三長兩短的,折損了賢才,豈不可惜?

諸葛亮微微而笑:“先生多慮矣。”伸手朝上一指:“天生其能,必有所用,玉不磨礪,如何爲器?人不行路,如何成才?亮非敢言也,先生止粗通弓馬耳,若非遍行天下,揮師逐北,何得今日耶?”我不是不愛護馬鈞,而是爲他考慮,必須多經磨鍊,才能成就功業,同時提升他自己的信心,說不定還能改掉口吃的毛病哪。

是宏輔也笑一笑:“人各有所長,吾長在折衝諸侯間,故不得不遠行也。玉堅而脆,大匠琢之,可爲璧也,劣匠磨之,恐齏粉矣。”我不反對你磨鍊馬鈞,但讓他去嶺南,上戰場……危險係數還是太大了一些啊。

隨即話鋒一轉:“孔明以爲,用兵之根本爲何?”

諸葛亮回答說:“在上下同欲,兵乃精良,雖山可移,雖河可堙。”

是宏輔搖一搖頭:“非也,用兵根本,在於錢糧。府庫充,則器械良;糧秣足,則卒無懼;運道通,則將不憂……”諸葛亮連連點頭,說先生您說得是,弟子受教了。

隨即是宏輔就說了:“吾意既造連弩,南征頗有勝算,交、廣之地無湯城險塞,正不急損益礮也。盍使馬鈞於錢糧一道,再作增補?彼曾雲於鄉間即造水車,若亦能如造連弩般,使功數倍,則善莫大焉。軍用非止兵械也,力田之耒耜、織造之梭機、運輸之車乘,皆可損益……”

你有沒有想過把馬鈞的才能運用在生產方面?讓他去嘗試改良農具、織機、車輛,從而使得物資豐足、運送無礙,那不是比研發一兩樣新式武器,對軍事力的提升作用更大嗎?

諸葛亮雙眉微蹙,沉吟道:“如此,則須放馬德衡於戶部、工部……”

是宏輔貌似沒有聽見他的話,卻自顧自說下去:“今魏能代漢,芟夷羣雄而王中原,得力者何?非吾所造火藥、礟車也,實在屯田……”

諸葛亮這才恍然大悟,一撫雙掌:“先生所言是也,亮知之矣。”

再說那邊馬鈞高高興興地腿着返回了趙府,一問,趙爽還沒下班。他這幾個月來一直在幫忙諸葛亮研製連弩,因爲事涉機密,經常三天兩頭地被圈起來,不放返家,趙君卿頗有怨言,馬德衡自己也累了個臭要死。眼見連弩已經得到了天子的首肯,不日便將建坊製造——我是管研發的,這製造應該沒我太多事兒了吧——自己則又將墮入老師的算山題海矣……好不容易有這一兩刻的悠閒,還是趕緊給老孃寫封信報報平安吧。

他不敢把研發連弩之事泄露出去,光在信中含糊着說因爲辦事勤勉得力,受到賞賜——打算等獎賞發下來以後,就請人連信一同送回武功馬氏邨去。

馬鈞倒是真該着了,趙爽在衙署內適有要務,臨時加班,派人回來報信,說我今晚不回家了,就在度部值宿。馬德衡聞訊大喜,夕食過後,返回自己所寄住的小院,就趕緊的把《物理初言》取出來閱讀。話說他當日向是宏輔請求借閱此書,是宏輔直接就送了他一套,但問題連軸轉的忙了好幾個月,還真沒時間徹底讀完。

《物理初言》共分七卷。第一卷是《天文》,第二卷《原力》,馬鈞曾向陳紵借閱過。第三卷《時歷》、第四卷《地理》,與《天文》卷一脈相承,主要探究地球的自轉、公轉,月球的繞地而行,以及由此產生的四季區隔、節氣排序、氣候變化、山水走向、潮汐升降等問題。第五卷《原光》,探討光的原理,並其直射、散射,光分七彩等項,也包括利用光行直線來測量距離的技術。第六卷《堅白》,考究物質的特性,推測其本源所在,以及不同種類之產生——是宏輔假設物質都是由某種或某些目不可見的細微顆粒,通過不同的排列組合而產生的……

最後一卷爲《雜譚》,開篇就說:“囊者伏羲氏造八卦,文王演之,以象萬事,後復有陰陽五行之說,皆形而上者,目可見而不可分,其分者從心耳。吾今不揣冒昧,亦試演事物之理,究其根本,目不可見且手不可觸,亦從心所欲也。其想或狂或謬,唯有識者或能辯其真僞,校之後世,或者有驗;其不識者,付之一哂,如觀莊周寓言,可也。”

此卷內容最爲蕪雜,估計綜合了包括是宏輔在內所有編書者漫無邊際的狂想,唯一貫穿的主線,是認爲事物產生和運行之理,都從乎一個字,那就是“能”。能之聚積,乃成乎事物;能之作用,能夠移山倒海;能之運轉,使人得生。而限制能之運作的規律,便是“道”,綜述全套《物理初言》,就是要探討這個道。

書中說,人和動植物能夠生存,靠的就是能,而能來自於五穀、肉食,來自於飲水、吸氣。人之所以爲萬物靈長,就是能夠通過工具來運用能,動物只能依靠自己由能而生的力量,人卻能夠造房屋自養,造兵器自衛,造車乘而行,造鞍轡以驅牛馬……人能夠造出更有效利用能的工具、器械來,就能夠使自己的生活更加輕鬆愜意,從而也更貼近於道。

好比說牛馬追逐水草,草盡則死,人卻能夠力田種穀,使得食物源源而生,所以壽命比牛馬爲長。使用簡單的木耒木耜,一個人不過耕種十餘畝地,難得溫飽;換用銅、鐵工具,可耕倍之,勉強溫飽;若馭牛馬以助耕,再可倍之,則一個人可以養活一家人。多出來的人乃可以離開田地,爲工、爲賈、爲卒、爲吏;而爲工者多了,工具將會更加先進,使得農作物產出更多,更多人離開田地……如此循環,社會財富就會極大豐富。

不過目前人雖然使用工具,所運用的還基本是自己的力,最多驅使牛馬之力。書中猜想,熱氣蒸騰,能夠頂起釜蓋,是有大力焉;火焰肆虐,能夠焚盡草木,是有大力焉;雷霆下殛,中者枯焦,是有大力焉……倘若有朝一日,人能夠驅使這些天地自然之力,那所能做的功可遠較今日百倍還不止啊!(未完待續……)

第19章 訓詁之師第21章 先見神亭第1章 劫後新生第28章 零陵先賢第29章 鎮撫關中第34章 階級鬥爭第24章 高陵之變第24章 英雄少年第1章 託孤之重第14章 三不可立第12章 黃鬚大奇第16章 良宵聞變第31章 請教後進第11章 首鼠兩端第10章 擇易避難第23章 烏帽子親第15章 解衣衣之第1章 繼嗣之爭第25章 陸梁冀州第13章 郊祀天地第5章 賣官鬻爵第10章 爲小兒欺第28章 馮翊遺珠第9章 先實關中第28章 真書僞書第5章 賣官鬻爵第33章 先登者誰第14章 敗得甚好第24章 日薄西山第17章 養寇自重第28章 長阪坡前第23章 堂上驚變第21章 采采榮木第9章 涼州用間第31章 爾虞我詐第11章 霸王之死第15章 新野之宴第25章 異度所遣第5章 白波谷前第9章 天子所賜第22章 八字真言第15章 春秋斷獄第9章 先實關中第7章 比干直諫第21章 一字長蛇第15章 野有遺賢第5章 壽春城下第22章 小枝槊頭第4章 海東來去第30章 攻心爲上第3章 夷寇臨城第9章 德容言功第33章 謀取涼州第8章 頭風復發第12章 覆巢之下第26章 取而代之第30章 凌雲雕龍第25章 五火鬼兵第9章 周平王事第23章 沽名釣譽第23章 涼州之戰第18章 公臺不懌第25章 天地之力第20章 圖窮匕見第18章 巨型火炬第32章 秦失其鹿第18章 捷足先登第19章 訓詁之師第31章 江陵城下第28章 後世來者第3章 吳中之禍第11章 官場狡詭第19章 屈身蠻夷第31章 大戰餘波第14章 將相不和第1章 如有勳在第12章 人心不足第15章 知交零落第1章 遠方來客第25章 後世之評第24章 續漢記事第6章 寧我負人第15章 春秋斷獄第14章 文人落魄第23章 幼平奮威第3章 蒼天不仁第13章 堅壁清野第24章 高陵之變第3章 九品官人第34章 丞相司直第16章 我主不見第26章 良辰可待第15章 擾會驚吳第7章 魏亦有亡第9章 察考諸子第33章 賢良孝廉第6章 華夷之辨第8章 欲捧殺也第24章 汝爲中行第9章 煮豆燃萁
第19章 訓詁之師第21章 先見神亭第1章 劫後新生第28章 零陵先賢第29章 鎮撫關中第34章 階級鬥爭第24章 高陵之變第24章 英雄少年第1章 託孤之重第14章 三不可立第12章 黃鬚大奇第16章 良宵聞變第31章 請教後進第11章 首鼠兩端第10章 擇易避難第23章 烏帽子親第15章 解衣衣之第1章 繼嗣之爭第25章 陸梁冀州第13章 郊祀天地第5章 賣官鬻爵第10章 爲小兒欺第28章 馮翊遺珠第9章 先實關中第28章 真書僞書第5章 賣官鬻爵第33章 先登者誰第14章 敗得甚好第24章 日薄西山第17章 養寇自重第28章 長阪坡前第23章 堂上驚變第21章 采采榮木第9章 涼州用間第31章 爾虞我詐第11章 霸王之死第15章 新野之宴第25章 異度所遣第5章 白波谷前第9章 天子所賜第22章 八字真言第15章 春秋斷獄第9章 先實關中第7章 比干直諫第21章 一字長蛇第15章 野有遺賢第5章 壽春城下第22章 小枝槊頭第4章 海東來去第30章 攻心爲上第3章 夷寇臨城第9章 德容言功第33章 謀取涼州第8章 頭風復發第12章 覆巢之下第26章 取而代之第30章 凌雲雕龍第25章 五火鬼兵第9章 周平王事第23章 沽名釣譽第23章 涼州之戰第18章 公臺不懌第25章 天地之力第20章 圖窮匕見第18章 巨型火炬第32章 秦失其鹿第18章 捷足先登第19章 訓詁之師第31章 江陵城下第28章 後世來者第3章 吳中之禍第11章 官場狡詭第19章 屈身蠻夷第31章 大戰餘波第14章 將相不和第1章 如有勳在第12章 人心不足第15章 知交零落第1章 遠方來客第25章 後世之評第24章 續漢記事第6章 寧我負人第15章 春秋斷獄第14章 文人落魄第23章 幼平奮威第3章 蒼天不仁第13章 堅壁清野第24章 高陵之變第3章 九品官人第34章 丞相司直第16章 我主不見第26章 良辰可待第15章 擾會驚吳第7章 魏亦有亡第9章 察考諸子第33章 賢良孝廉第6章 華夷之辨第8章 欲捧殺也第24章 汝爲中行第9章 煮豆燃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