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曹氏之強

是勳說匈奴人也是漢人,這話就頂得去卑目瞪口呆,既不明白能怎麼圓,也不知道該怎麼駁,只好不說話,就這麼傻愣愣地望着是勳。是勳故作驚人之語,當然不會沒有解釋,只聽他緩緩說道:“單于受天子所封,卿等又居於中原,豈非漢人歟?與我青州人有何不同?”

擱後世要說匈奴人或者別的什麼少數民族是漢人,都不必正牌兒皇漢出馬,零碎唾沫星子就能把這說話人給淹了——可是放在這年月就未必了。因爲這時候的“漢人”一詞並非指特定民族——作爲“漢族”範疇的“漢人”要到南北朝時候纔出現——而是指漢朝的臣民,這年月近似於“漢族”的稱呼有“中國”、“華夏”,但也更多帶有地域或者文化認同色彩,而非純粹的民族分類。

所以是勳就說了,你們也是大漢天子的臣民啊,爲什麼就不能算是“漢人”呢?“卿等固欲自外於朝廷,愈忌人生恨,則恨反愈生也。”

去卑趕緊分辯:“吾不敢自外於朝廷也,既爲天子之臣,自然也是漢人。然青州有青州之俗,我匈奴亦有匈奴之俗,不與中國同,故乃爲中國人所恨。”

是勳回答道:“卿等之祖,如冒頓、軍臣等,與漢爲敵國,數南下侵擾,故中國人恨之者也。其後呼韓邪單于舉族歸附,其誰再恨歟?卿等奉詔以伐不臣,是漢室功臣也,設不行劫掠,安居中國。天子自將授土以封。中國人安得恨卿等?吾聞卿等入中國卻不行漢法。廢稼穡而復畜牧,並擄民爲奴,豈怪中國人相恨耶?中國人既恨卿等,朝廷若行有餘力,安有不伐之理?”

去卑心說怎麼說着說着又繞回去了?算了,來硬的不行,我來軟的吧,放低點兒姿態。問問他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救命——“不怪中國人恨也,然吾等亦有爲難之處——吾等唯知畜牧,不通稼穡,暫居中原,無以繁殖,奈何?”

是勳笑道:“吾安知稼穡者乎?”這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在司馬懿面前,他假裝自己對農業很瞭解,在去卑面前。就要假裝一竊不通了——“然亦能守牧河東,無他。自有小吏督導之,吾唯收取賦稅,併爲天子守土而已。因聞卿等欲復農耕,然使農人勞之,而牧人督之,牧人不識稼穡,豐收安可期乎?”

去卑聽了就點頭。他當時紙上談兵,跟呼廚泉說咱釋放多少奴婢,開墾多少田地,秋後就能收上多少糧食來,可實際產量還不到預估的一半兒,自己也覺得挺丟臉的,好在呼廚泉並沒有責怪他——對於呼廚泉來說,只要比往年多一分收入,那都是條活路啊。所以這回聽是勳說“豐收安可期乎”,就忍不住開口問:“如之奈何?”

是勳說這事兒簡單啊——“盡釋所擄之奴,復漢家官吏,使督導之,卿等但坐收租賦而已,如各國王侯,則勞者少而所得多,豈不強過今日百倍?”

去卑連連搖頭:“吾匈奴人……牧人亦不下萬戶,不識耕織,若皆坐食,四縣難以資供。”

是勳說:“四縣地廣,自有不便農耕之處,牧人可牧,乃以牛羊與漢……農人易市,亦可自活……”話說這咬定了匈奴人也是漢人,講起話來還真是麻煩啊——“況卿等所部,多爲戰士,盍效力朝廷,討伐篡逆,則朝廷自有勞賞,足以資供。待天下定,卿等既有其功,朝廷不唯不伐,必將送卿等還鄉,可自在放牧也。”

去卑也不傻,一聽是勳把話繞到這兒來了,當下心中瞭然——看起來這位是太守果然是想來借兵的。借兵行啊,可你能拿得出什麼好處來呢?

“吾等皆願效力朝廷,討伐篡逆,故前此赴安邑、雒陽,護衛天子。然今歲歉收,糧秣不足,恐難以遠征……”

是勳微微一笑:“何必勞卿等遠征?”

這話就說得再明白不過啦。呼廚泉所部佔據平陽等四縣,身邊兒的勢力只有曹操和袁紹,既然說無須遠征,那是要煽動他們去打袁紹了。袁、曹必有一戰,對此匈奴方面也是預料得到的,但是……爲啥我們要幫曹家打袁家了?“高使君無罪也,安可伐之?”

去卑不提袁紹,光提高幹,一方面緊臨河東的袁家勢力,那就是高幹統御的幷州了,二則袁、曹終究還沒有正式撕破臉,他就不方便直接問:“大將軍無罪也……”免得被是勳揪住把柄。

是勳微微而笑:“今日無罪,安保異日無罪耶?吾受天子命,使守牧河東,卿等客居,自當奉朝廷旨,併爲吾分憂。設高使君欲並河東時,卿等將如何做?”請表態吧,你們究竟支持誰?

這麼繞來繞去的,是勳是挺樂在其中,去卑卻不禁有點兒腦仁兒疼。他心說算了,我不跟你兜圈子了,咱就直入正題吧,當下湊近一些,低聲問道:“曹公必可勝乎?”我們沒道理跟着輸家走啊。

是勳把臉一板,回覆道:“朝廷申大義於天下,必當復歸一統也!”

第二天,去卑便領着是勳來到平陽,但在引見是勳之前,他先去跟呼廚泉通通聲氣——是太守是如此如此、這般這般對我說的,我聽他的意思,果然是想將來袁、曹大戰的時候,請咱們站在曹家一邊。

呼廚泉捻着焦黃的鬍鬚,緊鎖眉頭,對去卑說:“袁、曹必有一戰,勝者可安天下,我等必須依附勝者,以伐敗者,否則,亡無日矣。然而兩家勢均力敵,我等偏偏夾在中間……誰可能勝出呢?我可瞧不大出來……是太守是怎麼誇耀曹家兵勢的?”

袁、曹之戰,究竟誰可能會贏,史書上有很多成句。比方說荀彧所說的“四勝四敗”。郭嘉所說的“十勝十敗”。照理說是勳想遊說去卑,照抄就行了。要是初來此世,他肯定要抄襲啊,但這幾年把嘴皮子越練越溜,信心也逐漸增強,就想要嘗試用自己的見識和語言去說服去卑。況且,史書上那些橋段,有很多條目很虛。比方說“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也”,這種空話跟匈奴人講了,他們真的能夠聽得懂嗎?

經過此前的言辭交鋒,是勳也瞧出來了:去卑這人不是全然的大老粗,但作爲外族,又侷促於四縣之地,見識絕對不足;而且匈奴人離了草原,彷彿無根之草。憂患意識很濃厚。對於這種對手,你跟他說什麼道勝、義勝、度勝是沒用的。你得擺點兒實際的東西出來。

所以那日去卑探問起曹家軍勢來,是勳便反問道:“卿等往歲曾與溫侯戰,以爲溫侯所部何如?”去卑回答:“實勁旅也,不在我匈奴之下。”是勳心說你真敢吹牛啊,單于都讓人打死了,還“不在我匈奴之下”哪。也不揭穿對方,只是微微一笑:“溫侯所部,多爲幷州精騎,惜乎甚寡——昔日溫侯入兗州時,其兵不下十萬,亦爲曹公所破,良將銳卒,十不存一,若全盛時,恐匈奴無以當也!”

其實呂布入兗的時候,本部幷州兵也就幾千人,挾裹的陳宮、張邈所部,以及兗州大姓私兵,加起來也還到不了十萬。但是這年月通訊水平很差,匈奴人又不象是很重視蒐集外地情報的,是勳瞪大了眼睛說瞎話,估計去卑也聽不出來。

去卑知道是勳肯定要誇耀曹家的軍勢,而且必然有所誇張,但聽了這話仍然不禁大吃一驚——因爲他判斷不出來,其中究竟注了多少水分。當年跟呂布的對戰,他也是上了陣的,呂家軍中數千幷州精騎,裝備精良、戰意旺盛,加上統領他們的張遼、魏續等將勇冠三軍,才一照面,就把匈奴兵給徹底打垮了,壓根兒就連後面的步兵都還沒見着呢。要是說呂布原本有十倍之數、六七萬這種精騎,去卑是不信的,但打個折扣,有兩三萬衆,在去卑看來,便足以橫行天下。然而……這樣的呂家軍,竟然被曹操給趕出了兗州,難道曹家兵馬比之更要精強很多嗎?

是勳及時捕捉到了去卑臉上一閃而沒的驚愕表情,於是不失時機地繼續說道:“兗州之戰,曹公所部亦十萬也,步多而騎少,正面交鋒,實不如呂布。然曹公善設謀,乃得大勝,以驅呂布,呂布實不心服。後曹公再並徐、豫,強兵銳卒近三十萬,乃選五萬赴雒以迎天子。呂布得見曹公軍勢,知無可敵,乃誠心降伏,先鎮河東,又取關中,復受命往徵涼州去也……”

其實呂布是受朝廷之命,不是受曹操之命,但如今這兩者密不可分,在去卑看來,就是那麼強大的呂布,都毫無怨言地跟着曹操的指揮棒走,讓來河東就來河東,讓去涼州就去涼州——其間種種利益交換,去卑自然是猜不到的——那曹操還了得嗎?!

就聽是勳繼續說:“吾去歲僅將三千騎,即率溫侯所部以平關中。曹公乃奄有四州之地,安民休養,兵勢更盛。袁本初雖亦有四州之地,多爲邊郡,戶口不實,吾料其兵不過二十餘萬,況與公孫伯珪多年相爭,兵不解甲、民不息肩,似此疲憊之師,安能當曹公之奮然一擊者乎?”

他這話就更是扯淡了。確實中原各郡原本的戶口數比幽、並要強很多,但問題從黃巾作亂開始,多年被兵,死亡枕藉,還活着的反倒都往邊郡跑,再加上冀州本來就是戶口繁盛的大州。如今曹操治下的戶口數,比之袁紹或許略勝一籌,但差距就絕不會大。

去卑垂着頭,似乎在計算,在考慮,半天都沒有答腔。

是勳瞧着自己吹噓了那麼大一段兒,效果似乎並不明顯,於是乾脆,我再拋顆重磅炸彈出來吧!(未完待續。。)

第11章 空手奪刃第36章 誰人祖道第13章 兵出子午第26章 良辰可待第17章 強固是氏第26章 隆中閒話第15章 野有遺賢第1章 帝后對泣第14章 無奈竊國第19章 血戰赤阪第23章 沽名釣譽第17章 養寇自重第7章 欲取先與第4章 人言可畏第8章 謀爭爲上第19章 覆蓋攻擊第34章 猛虎出柙第10章 天降單于第5章 今古不同第14章 再會梟雄第6章 並無雅骨第6章 並無雅骨第22章 禪何禮也第26章 公仁僞書第37章 千年展布第23章 擒賊擒王第20章 郭氏假子第10章 天降單于第25章 席藁待罪第15章 同林之鳥第30章 以魏代漢第13章 東海都尉第8章 跨境追捕第32章 殿上失儀第30章 奉駕幸許第5章 刺奸密奏第5章 雪中偶遇第10章 兒女親事第4章 不肖之子第28章 超願棄父第10章 翻供之謎第17章 禍福所依第7章 投刺自薦第1章 託孤之重第2章 不務正業第17章 火燒長安第12章 黃鬚大奇第13章 兵出子午第20章 注經化俗第8章 欲捧殺也第30章 標名青史第13章 大人將歸第9章 亂軍之計第4章 攻心之計第2章 窮山逐鹿第19章 流血五步第10章 窮途之謀第32章 暗流涌動第25章 恩威並施第6章 仿如濮陽第22章 天下太平第24章 勇救都昌第1章 先得一驢第3章 自恃其智第1章 內科聖手第25章 異度所遣第12章 呂布來矣第9章 家事難斷第6章 雙親罹難第16章 數算之道第13章 大人將歸第10章 變廢爲寶第24章 婦人衣冠第13章 大勢已去第21章 家國國家第24章 三辭三留第15章 酒池肉林第1章 輔政安民第23章 是兵是賊第4章 無米之炊第10章 天下英雄第16章 爲人難哉第16章 管他何人第21章 吾等何往第15章 亂世能臣第8章 單家俗吏第10章 天下英雄第34章 猛虎出柙第17章 強固是氏第24章 兗州叛將第18章 長生丹藥第19章 黃巾渠帥第13章 族滅匈奴第2章 隆中之對第28章 江南俊才第8章 囊中羞澀第21章 長驅直入第30章 命中魔星第27章 遂鄉認親第21章 神龜永壽
第11章 空手奪刃第36章 誰人祖道第13章 兵出子午第26章 良辰可待第17章 強固是氏第26章 隆中閒話第15章 野有遺賢第1章 帝后對泣第14章 無奈竊國第19章 血戰赤阪第23章 沽名釣譽第17章 養寇自重第7章 欲取先與第4章 人言可畏第8章 謀爭爲上第19章 覆蓋攻擊第34章 猛虎出柙第10章 天降單于第5章 今古不同第14章 再會梟雄第6章 並無雅骨第6章 並無雅骨第22章 禪何禮也第26章 公仁僞書第37章 千年展布第23章 擒賊擒王第20章 郭氏假子第10章 天降單于第25章 席藁待罪第15章 同林之鳥第30章 以魏代漢第13章 東海都尉第8章 跨境追捕第32章 殿上失儀第30章 奉駕幸許第5章 刺奸密奏第5章 雪中偶遇第10章 兒女親事第4章 不肖之子第28章 超願棄父第10章 翻供之謎第17章 禍福所依第7章 投刺自薦第1章 託孤之重第2章 不務正業第17章 火燒長安第12章 黃鬚大奇第13章 兵出子午第20章 注經化俗第8章 欲捧殺也第30章 標名青史第13章 大人將歸第9章 亂軍之計第4章 攻心之計第2章 窮山逐鹿第19章 流血五步第10章 窮途之謀第32章 暗流涌動第25章 恩威並施第6章 仿如濮陽第22章 天下太平第24章 勇救都昌第1章 先得一驢第3章 自恃其智第1章 內科聖手第25章 異度所遣第12章 呂布來矣第9章 家事難斷第6章 雙親罹難第16章 數算之道第13章 大人將歸第10章 變廢爲寶第24章 婦人衣冠第13章 大勢已去第21章 家國國家第24章 三辭三留第15章 酒池肉林第1章 輔政安民第23章 是兵是賊第4章 無米之炊第10章 天下英雄第16章 爲人難哉第16章 管他何人第21章 吾等何往第15章 亂世能臣第8章 單家俗吏第10章 天下英雄第34章 猛虎出柙第17章 強固是氏第24章 兗州叛將第18章 長生丹藥第19章 黃巾渠帥第13章 族滅匈奴第2章 隆中之對第28章 江南俊才第8章 囊中羞澀第21章 長驅直入第30章 命中魔星第27章 遂鄉認親第21章 神龜永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