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亦無求,斯焉獨遊。屬天下之多事[60],遇山中之可留[61]。聊將度日,忽已經秋。菊花兩岸,鬆聲一丘。不能役心而守道[62],故將委運而乘流[63]。伊林澗之虛受[64],固樵隱之俱託[65]。逢去老於中溪[66],遇還童於絕壑。雲峰龜甲而重聚[67],霞岫龍鱗而結絡[68]。水出浦而淺淺[69],霧含川而漠漠[70]。是欣是賞[71],爰遊爰豫[72]。結蘿幌而迎宵[73],敞茅軒而待曙[74]。爾其雜枝相糾[75],長條交茹[76],葉動猿來,花驚鳥去。起公子之殊賞[77],淡王孫之遠慮[78]。山水幽尋,風雲路深。蘭窗左闢[79],茵閣邪臨[80]。石當階而虎踞,泉映牖而龍吟[81]。月照南浦[82],煙生北林。閱丘壑之新趣[83],縱江湖之舊心[84]。道集吾室,風吹我襟。松花柏葉之淳酎[85],鳳翮龍脣之素琴[86]。
[1]紫房:道家稱仙人居室。
[2]玄壇:道教齋壇。
[3]閬(làng)風:山名。相傳爲仙人所居,在崑崙之巔。逸客:隱士。
[4]值:遇到。蓬萊:海上三神山之一。
[5]據梧:依梧樹安息。策杖:拄柺杖。《莊子·齊物論》:“昭文之鼓琴也,師曠之枝策也,惠子之據梧也,三子之知幾乎,皆其盛者也,故載之末年。”《莊子·德充符》:“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莊子曰:‘道與之貌,天與之形,無以好惡內傷其身。今子外乎子之神,勞乎子之精,倚樹而吟,據槁梧而瞑。’”喻逍遙自適。
[6]披裘:春秋吳季子出遊,見路有遺金。呼披裘打柴者拾之,打柴者瞋目拂手,曰:“吾當夏五月,披裘而薪,豈取金者哉?”見《韓詩外傳》卷一〇。喻高人隱逸。
[7]荷衣:用荷葉編成的衣服。屈原《離騷》:“制芰荷以爲衣兮,集芙蓉以爲裳。”薜(bì)帶:用薜荔做的腰帶。皆指隱士所服。
[8]藜杖:用藜的老莖製成的手仗。《晉書·山濤傳》載:魏帝賜司馬師春服,司馬師賜山濤,又以濤母老,賜藜杖一枚。葛巾:以葛布製成的頭巾。《宋書·隱逸傳·陶潛》:“郡將候潛,值其酒熟,取頭上葛巾漉酒。”
[9]芝田:仙人種芝草之地。
[10]桃源:陶潛《桃花源記》中虛構的理想境地。問津:問渡口所在,問路。
[11]崑山:崑崙山。礪:磨刀石。
[12]渤澥(xiè):渤海。
[13]柰(nài):仙果。王嘉《拾遺記》卷一〇雲:崑崙山有九層,第三層“有柰,冬生如碧色。以玉井水洗食之,骨輕柔能騰虛也”。
[14]瓊瓜:玉瓜。
[15]隱淪:隱居。
[16]上元:道教稱天。
[17]太清:道家以爲神仙居處。
[18]走電奔雷:喻仙人行動之速。
[19]蒔(shì):栽種。
[20]河間:河間獻王劉德。劉德修學好古,於民間求善書,賜以金帛,四方道術之人不遠千里獻書。所得書皆儒家經傳,模寫留善本。修禮樂,被服儒術,造次必於儒者,山東諸儒多從而遊。見《漢書·景十三王傳·河間獻王劉德》。齊貫:系統。
[21]淮南:即淮南王劉安。其好道術,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數千,著書言神仙黃白之術,煉丹藥。後得罪自殺,言神仙者謂白日升仙。見《漢書·淮南王劉安傳》、葛洪《神仙傳》卷六。
[22]咒:以言告神祈福。南極:即南極老人星。
[23]符:指符籙,道家的秘密文書。北斗:即北斗星。
[24]偓佺:劉向《列仙傳》捲上:“偓佺者,槐山採藥父也,好食鬆實。形體生毛,長數寸,兩目更方。能飛行逐走馬。以松子遺堯,堯不暇服也。”
[25]麻姑:葛洪《神仙傳》卷三載:麻姑年十許,頭頂作髻,餘發垂腰。其衣鮮豔奪目,花紋美麗,不可名狀。曾至蔡經家,陪神仙王方平飲酒。此酒出天廚,其味醇釀,非俗人所宜飲,飲之或能爛腸。
[26]青龍:東方青龍宿就於甲辰壽星之次。青龍,二十八宿東七宿之總稱。辰爲東七宿角、亢二宿所正對的壽星次之簡稱。由歲星紀年法推知,甲辰所在的壽星次爲青龍首部。
[27]玄牛:北方玄牛之宿位居於乙丑星紀之次。玄,五行北方之色。牛,二十八宿之牛宿。醜,黃道十二次北維星紀次之簡稱。
[28]儻:假如。
[29]上徵:仙界的徵召。
[30]真客:真人。道家所謂修真得道者。
[31]九華:丹藥名。葉廷珪《海錄碎事》卷一四:“小白山中仙人趙廣信多來都下市丹砂,作九華丹。”
[32]三英:即三花。《瑯琊代醉編》:“三花聚頂,五氣朝元,道家修養之法也。”
[33]調(tiáo):和。石髓:石鐘乳,道士以爲長生不老之藥。
[34]裛(yè):沾溼。翠釜:鍋的美稱。
[35]雪、霜:指金丹如霜雪般潔白晶瑩。
[36]刀圭:古時量取藥物的用具。
[37]雲車:傳說神仙以云爲車。
[38]紛:擾亂。
[39]自拂:自我違背。
[40]捉足:握住腳,表示安閒。
[41]赤城:道教傳說中的三十六洞天之一。《初學記》卷八引《登真隱訣》:“赤城山下有丹洞,在三十六洞天數,其山足丹。”玄圃:亦作懸圃。傳說位於上通天界的崑崙山的中層,神仙居之。穆天子曾遊其地。《穆天子傳》卷二:“舂山之澤,清水出泉,溫和無風,飛鳥百獸之所飲食,先王謂之懸圃。”
[42]窟:洞穴。
[43]水月:水中之月。
[44]聲色:音樂女色。
[45]劉向:劉向本名更生。《漢書·劉向傳》:“上覆興神仙方術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鴻寶苑》秘書。書言神仙使鬼物爲金之術,及鄒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見,而更生父德武帝時治淮南獄得其書。更生幼而讀誦,以爲奇,獻之,言黃金可成。上令典尚方鑄作,事費甚多,方不驗。上乃下更生吏,吏劾更生鑄僞黃金,系當死。”
[46]葛洪:《晉書·葛洪傳》載:葛洪字稚川,丹陽句容人,好神仙導養之法。學道得仙,號曰葛仙公。傳授煉丹秘術。臨終尸解得仙而去。
[47]指期:規定日期。葛洪忽與鄧嶽疏雲:“當遠行尋師,剋期便發。”嶽得疏,狼狽往別。而洪坐至日中,兀然若睡而卒。嶽至,遂不及見。舉屍入棺,甚輕,如空衣,世謂尸解得仙。見《晉書·葛洪傳》。
[48]方:藥方。捕風:虛空不實。指劉向言黃金不死藥可成事。
[49]八洞:道家認爲神仙居所,有上下八洞之分。
[50]三清:道家認爲人天兩界之外,別有三清,是神仙居住的仙境。
[51]樊籠:喻世俗。
[52]海上:相傳蓬萊、方丈、瀛州三神山皆在渤海中。
[53]雲中:指天宮。
[54]三徑:《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三徑就荒,鬆菊猶存。”李善注引趙岐《三輔決錄》:“蔣詡,字元卿,舍中三徑,唯羊仲、求仲從之遊,皆挫廉逃名不出。”後以三徑代隱士的家園。徑,小路。
[55]五柳:《晉書·隱逸傳·陶潛》:“潛少有高趣,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爲號焉。’”
[56]嚴君平:漢代術士,蜀人,卜筮於成都市。見《漢書·王貢兩龔鮑傳序》。
[57]子真:《漢書·王貢兩龔鮑傳序》:“谷口有鄭子真,蜀有嚴君平,皆修身自保,非其服弗服,非其食弗食。成帝時,元舅大將軍王鳳以禮聘子真,子真遂不詘而終。”鄭樸字子真,修身持禮,隱居不仕,躬耕山岩下,有高士名。
[58]閭(lǘ)閈(hàn):里門。
[59]違方:背離原則。
[60]多事:多變故。
[61]山中:《楚辭》淮南小山《招隱士》:“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此反用其意。
[62]役心:養心。守道:堅持出仕之途。
[63]委運:託身運氣。乘流:隨世俗大流。
[64]伊:句首語助詞。虛受:謙虛接納。
[65]樵:樵夫。隱:隱士。託:依託。
[66]去老:不老之人。
[67]龜甲:龜殼般的山石。
[68]霞岫:雲霞縈繞的洞穴。龍鱗:皮如龍鱗甲的老樹。結絡:枝葉交錯。
[69]淺淺:不深滿。
[70]含:籠罩。漠漠:瀰漫貌。
[71]是:這。這般欣賞。
[72]爰:語氣詞。豫:遊樂。如此遊樂。
[73]蘿幌:藤蘿編成帷帳。
[74]茅軒:茅屋,草屋。
[75]相糾:互相纏繞。
[76]交茹:交接牽連。茹,根相牽連貌。
[77]公子:豪門貴族子弟。殊賞:特別的興趣。此謂琴音之賞。
[78]遠慮:即前文“長思長憂”。
[79]蘭窗:由蘭木製成的窗,象徵芳香高雅。左闢:南開。闢,開。陶淵明《歸去來辭》:“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80]茵閣:茵陳草裝飾的閣。茵,指茵陳,一種有香氣的藥草。邪:一作斜。邪與斜通。
[81]龍吟:琴曲名。此喻泉水聲。《北齊書·鄭述祖傳》:“述祖能鼓琴,自造《龍吟》十弄,雲:‘嘗夢人彈琴,寤而寫得。’當時以爲絕妙。”
[82]南浦:面南的水邊。屈原《九歌·河伯》:“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
[83]閱:合。丘壑:深山幽谷。指隱居處。
[84]江湖之舊心:漫遊天下之心志。
[85]松花:指松花酒,即用松花釀的酒。柏葉:古代以柏葉後凋而耐久,取其葉浸酒,元旦共飲,以祝長壽。醇酎(zhòu):漢代好酒名。泛指佳釀。酎,重釀之醇酒。《禮記·月令》孟夏之月:“是月也,天子飲酎,用禮樂。”
[86]鳳翮:稱美琴的兩側,即指琴的兩側猶如鳳凰的羽翅。龍脣:琴脣。聶崇義《三禮圖集註》:“琴脣名龍脣,足名鳳足,背名仙人,腰名美女,越長者龍池,短者鳳沼。”素琴:不加修飾的琴。《宋書·隱逸傳·陶潛》:“潛不解音聲,而蓄素琴一張,無弦,每有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
白牛溪裡,崗巒四峙。信茲山之奧域,昔吾兄之所止。許由避地[1],張超成市[2]。察俗刪《詩》[3],依經正史。康成負笈而相繼[4],根矩摳衣而未已[5]。組帶青衿[6],鏘鏘儗儗[7]。階庭禮樂[8],生徒杞梓[9]。山似尼丘[10],泉疑洙泗[11]。忽焉四散,於今二紀[12]。地猶如昨,人今已矣[13]。念昔日之良遊[14],憶當時之君子。佩蘭蔭竹[15],誅茅蓆芷[16]。樹即環林[17],門成闕里[18]。姚仲由之正色[19],薛莊周之言理[20]。觸石橫肱[21],逢流洗耳[22]。取樂經籍,忘懷憂喜。時挾策而驅羊[23],或投竿而釣鯉[24]。何圖一旦,邈成千紀。木壞山頹,舟移谷徙。北崗之上,東巖之前,講堂猶在,碑石宛然。想聞道於中室,憶橫經於下筵[25]。壇場草樹[26],苑宇風煙[27]。昔文中之僻處[28],諒遭時之喪亂[29]。守逸步而須時[30],蓄奇聲而待旦[31]。旅人小吉[32],明夷大難[33]。建功則鳴鳳不聞[34],修書則獲麟爲斷[35]。
惜矣吾兄,遭時不平。沒身之後[36],天下文明。坐門人於廊廟[37],瘞夫子於佳城[38]。死而可作,何時復生?式瞻虛館[39],載步前楹[40]。眷眷長想,悠悠我情。俎豆衣冠之舊地[41],金石絲竹之餘聲[42]。歿而不朽,知何所榮。臨故墟而掩抑[43],指歸途而嘆息[44]。往往溪橫,時時路塞。忽登崇岫[45],依然舊識。地迥心遙,山高視直[46]。望煙火於桑梓[47],辨溝塍於鄉國[48]。斜連姑射之西[49],正是汾河之北[50]。悵矣懷抱,悠哉川域。
[1]許由:傳說堯時隱士許由,拒絕堯讓天下的請求,隱於箕山下。見《莊子·逍遙遊》。
[2]張超:當指張公超。《後漢書·張楷傳》:“楷字公超,通《嚴氏春秋》《古文尚書》,門徒常百人。賓客慕之,自父黨夙儒,偕造門焉。車馬填街,徒從無所止,黃門及貴戚之家,皆起舍巷次,以候過客往來之利。楷疾其如此,輒徙避之。家貧無以爲業,常乘驢車至縣賣藥,足給食者,輒還鄉里。司隸舉茂才,除長陵令,不至官。隱居弘農山中,學者隨之,所居成市,後華陰山南遂有公超市。”
[3]刪《詩》:《史記·孔子世家》:“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儀,上採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厲之缺。……禮樂自此可得而述,以備王道,成六藝。”
[4]康成:鄭玄字。其遊學十餘年歸鄉里,客耕東萊。博學洽聞,註解典籍。儒雅之士雲集,學徒相隨者數已百千人。見《後漢書·鄭玄傳》。
[5]摳(kōu)衣:提裳而行,以示敬謹。《三國志·魏志·邴原傳》載:邴原字根矩,北海朱虛人。少與管寧俱以操尚稱,州府辟命皆不就。黃巾起義,舉家入海,住鬱洲山中,又至遼東。一年中,遊學之士往歸原居者數百家,教授之聲不絕。
[6]組帶:絲帶。古代佩印用組。帝王、諸侯、大夫、士佩玉爲飾也用組。引申爲做官的代稱。青衿:青領。古代士子服青領衣。後指學子。
[7]鏘鏘:行貌。通“”,有節奏地行走。儗(nǐ)儗:草木茂盛貌。此喻學子、雅士人數衆多。
[8]階庭禮樂:孔子曾在其子鯉過庭院時叫住他,教導他要學《詩》、學《禮》。見《論語·季氏》。後因以趨庭指子承父教。此寫王通受父訓而學禮樂詩書。《文中子世家》:“(開皇)十八年春正月,銅川府君晏居,歌《伐木》而召文中子。子矍然再拜:‘敢問夫子之志何謂也?’府君曰:‘爾來,自天子至庶人,未有不資友而成者也。在三之義,師居一焉。道喪已來,斯廢久矣!然亦何常之有?小子勉旃,翔而後集。’於是,始有四方之志矣。蓋受《書》《春秋》於東海李育,學《詩》於會稽夏琠,問《禮》於河東關子明,正《樂》於北平霍汲,考三《易》之義於族父仲華,不解衣者六歲,其精志如此。”
[9]杞梓:杞和梓都是優質木材,用以喻優秀人材。
[10]尼丘:山名,位於今山東曲阜東南。《史記·孔子世家》:“叔梁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禱於尼丘得孔子。”
[11]疑:像。洙泗:洙、泗二水流經今曲阜北,孔子曾居二水間,教授弟子。見《史記·孔子世家》。文後原注:“吾兄通,字仲淹。生於隋末,守道不仕。大業中隱於此溪,續孔子六經,近百餘卷。門人弟子,相趨成市,故溪今號王孔子之溪也。”
[12]二紀:二十四年。一紀十二年。
[13]已:不在人世。
[14]良遊:美好的交往。
[15]蔭竹:遮蓋修竹。此指行走在竹林間。
[16]誅茅:剪茅草爲屋。《楚辭·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見。……往見太卜鄭詹尹,曰:‘餘有所疑,願因先生決之。’曰:‘寧誅鋤草茅以力耕乎?’”蓆芷:使用白芷香草做成的鋪墊。蓆(xī):同“席”。
[17]環林:林木環繞。後指太學。《文選》潘岳《閒居賦》:“其東則有明堂辟廱,清穆敞閒,環林縈映,圓海回淵。”此借指王通聚徒授學之講堂。
[18]闕里:孔子故里。《後漢書·明帝紀》:“幸孔子宅,祠仲尼及七十二弟子。”李賢注“孔子宅在今兗州曲阜縣故魯城中歸德門內闕里之中,背洙面泗,矍相圃之東北也。”
[19]姚仲由:指姚義。正色:表情端莊嚴肅。品質端直,不惰慢,不阿諂。
[20]薛莊周:指薛收。言理:通達講道理。文後原注:“此溪之集門人,常以百數。河南董恆、南陽程元、中山賈瓊,河東薛收、太山姚義、太原溫彥博、京兆杜淹等十餘人,稱爲俊穎。而姚義多慷慨,同儕方之仲由。薛收以理達稱,方莊周,薛實妙言理也。”《文中子世家》則曰:“(王通)《六經》大就,門人自遠而至。河南董恆、太山姚義、京兆杜淹、趙郡李靖、南陽程元、撫風竇威、河東薛收、中山賈瓊、清河房玄齡、鉅鹿魏徵、太原溫大雅、潁川陳叔達等,鹹稱師,北面受王佐之道焉。其往來受業者不可勝數,蓋千餘人。”
[21]觸石:古有云觸石而出之說,後多以此詠雲。此當指白牛溪師徒生活優越自在,唯見山石草木而已。橫肱(gōng):彎着胳膊放置作枕頭。《論語·述而》:“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22]洗耳:皇甫謐《高士傳》載:堯召許由爲九州長,由不欲聞之,洗耳於潁水濱,時有巢父牽犢欲飲之,見由洗耳,問其故。對曰:“堯欲召我爲九州長,惡聞其聲,是故洗耳。”此喻潔身自隱,厭聞利祿。
[23]挾策:《莊子·駢拇》:“臧與穀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問臧奚事,則挾策讀書。”挾策,手持書簡。喻勤奮讀書。
[24]投竿:《莊子·外物》:“任公子爲大鉤巨緇,五十犗以爲餌,蹲乎會稽,投竿東海,旦旦而釣,期年不得魚。”投竿,猶言垂釣。此喻明達大智。
[25]橫經:擺放經書。筵:竹蓆。
[26]壇場:此指齋戒講經之所。
[27]風煙:此喻苑宇猶同風煙化去。
[28]文中:即文中子,王通諡號。《文中子世家》載王通病卒,“門人薛收、姚義等數百人共會議曰:‘吾師其至人乎?自仲尼以來,未之有也。《禮》雲:”男子生有字,以昭德也。死有諡,以易名也。“夫子生當天下亂,昭王不興,莫能宗之,故退而刪《詩》《書》,正《禮》《樂》,修《元經》,贊《易》道,聖人之大旨明矣,天下之能事畢矣,仲尼既沒,文不在茲乎?《易》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請諡曰文中子。’”
[29]諒:確實。
[30]逸步:猶逸足,喻出衆人才。須時:等待太平之日。
[31]蓄:積攢。奇聲:不同凡俗之說。
[32]旅人:客居之人。旅,《周易·旅》:“小亨,旅貞吉。”
[33]明夷:《周易》卦名,“利艱貞”。借喻主暗於上,賢人退避的亂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