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鳴鳳:傳說周朝興起,有“岐山鳴鳳”的瑞應。《國語·周語上》:“周之興也,鳴於岐山。”此言建立功業卻沒有吉祥之兆。
[35]獲麟:《左傳·哀公十四年》“西狩獲麟”,杜預注:“麟者,仁獸,聖王之嘉瑞也。時無明王,出而遇獲。仲尼傷周道之不興,感嘉瑞之無應,故因魯《春秋》而修中興之教,絕筆於獲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爲終也。”《史記·孔子世家》:“及西狩見麟,曰:‘吾道窮矣!’”遂感時著書。
[36]沒:同“歿”。
[37]門人:王通弟子房玄齡、魏徵、陳叔達等皆爲隋、唐初重臣。廊廟:朝廷。
[38]瘞(yì):埋葬。佳城:墓地。張華《博物志》卷七載:漢代滕公(夏侯嬰)得地下石,銘曰:“佳城鬱郁,三千年見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後因以佳城稱墓地。
[39]式:語助詞。虛館:舊館。虛,《左傳·昭公十七年》:“宋大辰之虛也。”孔穎達疏:“虛者,舊居之處也。”
[40]載:又。前楹:原來的廳堂。楹,廳堂前的大柱,此指廳堂。
[41]俎豆:古代宴客、朝聘、祭祀用的禮器。俎(zǔ),置肉的幾。豆,盛乾肉一類食物器皿。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冠,禮帽。皆謂禮樂教化。
[42]金石:鐘磬類樂器。
[43]故墟:故鄉。掩抑:心情沉重。
[44]指:趨向,到。
[45]崇岫:高山。
[46]視直:視野開闊,無阻隔。
[47]桑梓:故鄉,家園。
[48]溝塍(chéng):溝渠田壠。
[49]姑射:山名。在今山西臨汾西。
[50]汾河:又稱汾水,黃河支流。源出山西管涔山,在河津入黃河。
憶昔過庭[1],童顏稚齡。何賞不極?何遊不經?弄春風於澗戶[2],詠秋月于山扃[3]。北窗照雪[4],南軒聚螢[5]。采衣扇枕[6],緇布問經[7]。何斯樂之易失,倏銜哀而茹恤[8]?天未悔禍[9],遭家不秩[10]。子敬先亡[11],公明早卒[12]。餘自此而浩蕩[13],又逢時之不仁[14]。天地遂閉,雷雲漸屯[15]。與沮溺而同趣[16],共夷齊而隱身[17]。幸收元吉[18],生偶昌辰[19]。容北海之嘉遁[20],許南山之不臣[21]。養拙辭官[22],全和保真[23]。豈若馮敬通之誹世[24],趙元叔之尤人[25]!殷憂恥賤[26],憔悴傷貧[27]。探井臼而無樂[28],歷山河而苦辛[29]。豈如我家身事,都盧棄置[30]。不念當歸,寧圖遠志[31]?坐青山而非隱,遊淥潭而似喜[32]。舊知山裡絕氛埃[33],登高日暮心悠哉。子平一去何時返[34]?仲叔長遊遂不來[35]。幽蘭獨夜之琴曲[36],桂樹凌晨之酒盃[37]。丘園散誕[38],窟室徘徊[39]。坐等枯木,心如死灰[40]。
亦有山羞野饌[41],蘭漿術[42],杞葉煎羮[43],鬆根釀醥[44]。既採藥而爲食,諒隨情而不矯。負鍤春前[45],腰鐮歲杪[46]。草漸密而饒獸,樹彌深而足鳥。地寂寞而森沉,路縱橫而窈窕[47]。野亭鶴唳,山樑雉[48]。遠遊之所,幽棲之次[49]。或抱犢而新來[50],乍聞雞而始至[51]。藋畦一兩[52],茅齋數四。山爲險而無人,嶺時平而有地。石菌抽葉[53],金芝吐穗[54]。鏡厭山精[55],刀驅木魅[56]。泉繞砌而魚躍,樹橫窗而鳥萃[57]。天網何寬,人生豈難?飲河知足,巢林必安。亦何榮而拾紫[58]?亦何羨於還丹[59]?紅藜促節之杖[60],綠籜班文之冠[61]。野餐二簋[62],園蔬一盤。送阮籍而長嘯[63],得劉伶而甚歡[64]。曉入柴戶[65],暮歸藥欄。老萊地僻[66],鄒生谷寒[67]。楊柳則條垂鍛沼[68],杏樹則花飛坐壇[69]。賦成鼓吹[70],詩如彈丸[71]。攜始醉之鳴鶴[72],對新婚之伯鸞[73]。
我有懷抱,蕭然自保[74]。古人則難與同歸,紛吾則此焉將老。澗溪沼渚之芰[75],丘陵阪險之桑棗[76]。接果移棠[77],栽苗散稻[78]。不藏無用之器[79],不愛非常之寶[80]。抵玉驚禽[81],揮金薙草[82]。接朋友于杯案,弄兒孫於襁褓。樂山澤之浮游[83],笑江潭之枯槁[84]。戒非佞佛[85],齋非媚道[86]。無譽無功[87],形骸自空[88]。坐成老圃[89],居爲下農。身與世而相棄,賞隨山而不窮。披衣竈北,逐食牆東。償有白頭四皓[90],龐眉八公[91]。小童乘日[92],仙人馭風[93]。鄉老則杖頭安鳥[94],邦君則車邊畫熊[95]。心期暗合[96],道術潛同。解車相訪[97],愚公谷中[98]。
(《王無功文集》(韓理洲會校五卷本)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1]過庭:《論語·季氏》:孔子嘗叫住趨而過庭的兒子孔鯉,教導他應學《詩》《禮》。後以父教爲過庭之訓,亦謂定時向父親問安。
[2]澗戶:臨溪水的房屋。
[3]山扃(jiōng):山門。
[4]照雪:《文選》任昉《爲蕭揚州薦士表》:“至乃集螢映雪,編蒲緝柳。”李善注引《孫氏世錄》:“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清介,交遊不雜。”
[5]聚螢:《晉書·車胤傳》:車胤字武子,南平人。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
[6]采衣:《藝文類聚》卷二〇引《列女傳》:“老萊子孝養二親,行年七十,嬰兒自娛,着五色采衣,嘗取漿上堂,跌僕,因臥地爲小兒啼。或弄烏鳥於親側”。此與下句“緇布”相對,指年幼。扇枕:班固等《東觀漢記》卷一九:黃香字文強,江夏安陸人。父況爲郡五官掾,貧無奴僕,香躬持勤苦,盡心供養。暑即扇牀枕,寒即以身溫席。二典皆喻孝順長輩。
[7]緇布:即緇布冠,一種剛成年者戴的帽子。此代年幼。問經:請教經義。
[8]銜哀:懷着悲痛。指親人去世。茹恤:承受喪事。
[9]悔禍:災禍。悔(huí),禍。
[10]不秩:秩序混亂。當謂年幼者早逝。
[11]子敬:指王子敬。《世說新語·傷逝》:“王子猷、子敬俱病篤,而子敬先亡。”此以之傷吊亡弟。
[12]公明:三國魏管輅,字公明。明天文地理變化之數,通曉《周易》,善卜筮。見《三國志·魏志·管輅傳》。此借喻文中子王通。
[13]浩蕩:放肆縱恣、心無所主貌。
[14]不仁:混亂殘忍。
[15]雷雲:雷電、雲霧。屯:停止。
[16]沮溺:春秋隱士長沮、桀溺。他們自稱避世之士,躬身耕作。見《論語·微子》。
[17]夷齊:商朝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齊。孤竹國君卒,二人互讓君位而逃至西伯昌。西伯卒,武王伐殷,二人以爲恥,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遂餓死於首陽山。見《史記·伯夷列傳》。
[18]元吉:大吉。
[19]偶:遇。昌辰:昌隆興盛之時。
[20]容:允許。北海:後漢孔融爲北海太守,好客。見《後漢書·孔融傳》。嘉遁:對隱遁的稱頌之辭。《周易·遁》:“嘉遁貞吉,以正其志。”
[21]許:答應。南山:《晉書·隱逸傳·翟湯》:“湯,尋陽人,司徒王導闢,不就,隱於縣界南山。”不臣:不行使臣子的職責,即不仕,不做官。
[22]拙:愚笨的想法。指不仕歸隱。
[23]全和:保持心平。保真:維護本性。
[24]馮敬通:即馮衍。《後漢書·馮衍傳》:馮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人。受外戚牽連,嘗自詣獄,有詔赦不問。西歸故郡,閉門自保,不與人交結,退而作《顯志賦》,雲:“悲時俗之險厄兮,哀好惡之無常。……獨耿介而摹古兮,豈時人之所喜!”誹世:毀謗世事。
[25]趙元叔:《後漢書·文苑傳·趙壹》:趙壹字元叔,漢陽西縣人。恃才倨敖,爲鄉黨所擯,作《刺世疾邪賦》,舒其怨憤。賦中有云:“賢者雖獨悟,所困在羣愚。”尤人:責怪人不識己。
[26]恥:羞辱。
[27]傷:憂慮。
[28]探井臼:打水、舂米。謂操持家務。
[29]歷山河:跋山涉水。
[30]都盧:統統,總是。
[31]遠志:《三國志·蜀志·姜維傳》裴松之注引孫盛《雜記》:“初,姜維詣亮,與母相失,復得母書,令求當歸。維曰:‘良田百頃,不在一畝;但有遠志,不在當歸。’”此借草藥名,喻返回故里與建功立業。
[32]淥(lù):清澈。
[33]氛埃:喧囂的塵俗之氣。
[34]子平:《後漢書·逸民傳·向長》:向長字子平,河內朝歌人。隱居不仕,性尚中和,好通《老》《易》。人慾推薦給王莽,固辭,遂肆意,與同好北海禽慶俱遊五嶽名山,竟不知所終。
[35]仲叔:閔貢字仲叔,東漢高士。朝廷以博士徵,不至,客遊四方。見《東觀漢記》卷一六。
[36]幽蘭:《古文苑》卷二宋玉《諷賦》:“乃更於蘭房之室,止臣其中,中有鳴琴焉,臣援而鼓之,爲《幽蘭》《白雪》之曲。”
[37]桂樹:屈原《九歌·東皇太一》:“蕙餚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桂酒,用桂花浸製的酒。
[38]丘園:《周易·賁》:“賁於丘園。”孔穎達疏:“丘謂丘墟,園謂園圃,唯草木所生,是質素之處,非華美之所。”故謂隱居處。
[39]窟室:此謂隱居之洞室。
[40]枯木、死灰:《莊子·齊物論》:“南郭子綦隱几而坐,仰天而噓,荅焉似喪其耦。顏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41]羞:通“饈”,美味食物。饌(zhuàn):食物。
[42]蘭漿:蘭草做的飲料。術(chǎo):黏穀子做成的炒麪。
[43]杞葉:枸杞子嫩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