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

以”程及曉留芳魂顧跡“爲韻

黃滔

黃滔,字文江,泉州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困於舉場二十餘年,昭宗乾寧二年(895)方進士及第。光化中任四門博士,天覆元年(901)以監察御使裡行充王審知威武軍節度推官。滔工詩善文,尤擅律賦,洪邁稱”其文瞻蔚有典則,策扶教化“(《唐黃御史公集序》);李調元說:”按文江律賦,美不勝收“(《賦話》卷四);又云其”句雕字琢,務去陳言,是詩中東野、長江一輩人“(同上卷二)。浦銑說:”黃文江、王輔文,唐僖、昭時人,具以律賦擅長,其句法大略相同,而黃更有豔情,加以琢句煉字,奕奕生新,真小賦第一首。“(《復小齋賦話》捲上)《新唐書·藝文志》著錄《黃滔集》十五卷及所纂《泉山秀句集》三十卷。今存《唐黃御史集》八卷,其中律賦佔一卷。

安祿山亂起,唐玄宗赴蜀地避難,行至馬嵬坡,兵士譁變,殺楊國忠,玄宗無奈,賜楊貴妃死,即馬嵬事變。事見《新唐書·后妃傳上·楊貴妃》。《舊唐書·玄宗紀下》:”(天寶十五載六月)丙辰,次馬嵬驛,諸衛頓軍不前……兵士圍驛四合,及誅楊國忠、魏方進一族,兵猶未解……上即命力士賜貴妃自盡。“此賦寫唐玄宗於唐軍收復長安後回京途經馬嵬坡時的情景,亦即白居易《長恨歌》”天旋日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的情景。張祜《馬嵬歸》:”雲愁鳥恨驛坡前,孑孑龍旗指望賢。無復一生重語事,柘黃衫袖掩潸然。“也是寫此情景的。

長鯨入鼎兮中原[1],六龍回轡兮蜀門[2],杳鰲闕而難尋豔質[3],經馬嵬而空念香魂[4]。日慘風悲,到玉顏之死處[5];花愁露泣,認朱臉之啼痕。莫不積恨綿綿,傷心悄悄[6],逝川東咽以無駐[7],夜戶下扃而莫曉[8]。褒雲萬疊[9],斷腸新出於啼猿[10];秦樹千層[11],比翼不如於飛鳥[12]。

初其漢殿如子[13],燕城若讎[14],驅鐵馬以飛至[15],觸金輿而出遊[16]。謀於劍外[17],駐此原頭。羽衛參差[18],擁翠華而不發[19];天顏愴恨[20],覺紅袖以難留[21]。鴛鷺相驚[22],熊羆漸急[23],千行之珠淚流下,四面之霜蹄踐入[24]。神山表態,忽零落以無歸[25];雨露成波,已沾濡而不及[26]。棧閣重處[27],珠旒去程[28],玉壘之雲山暫幸[29],金城之煙景旋清[30]。六馬歸秦,卻經過於此地;九泉隔越[31],幾悽惻於平生[32]!釵飄綵鳳之蹤[33],鬢蛻玄蟬之跡[34],茫茫而今日黃壤[35],歷歷而當時綺陌[36]。雨鈴制曲[37],徒有感於宮商[38];龍腦呈香[39],不可返其魂魄[40]。空極宵夢[41],寧逢曉粧,輦路見梧桐半死[42],煙空失鸞鳳雙翔[43]。鏡殿三春[44],莫問菱花之照耀[45];驪山七夕[46],休瞻榆葉之芬芳[47]。

大凡有國之尊,罕或傾城之遇[48],孰言天寶之南面[49],奚指坤維而西顧[50]?然則起兵雖自於青娥[51],斯亦聖唐之數[52]。

(《唐黃御史文集》卷一,《四部叢刊》影印本)

[1]長鯨:大鯨魚。此以喻安祿山。入鼎:入主。三代以九鼎爲傳國寶,故以鼎代指君位。

[2]六龍:皇帝車駕用六匹馬,馬八尺稱龍,因稱皇帝車駕爲六龍。蜀門:指劍門山,爲出入蜀地之門。

[3]鰲闕:指皇宮。宮殿陛石正中鐫有巨鰲,因稱鰲闕。豔質:美麗的體質。指楊貴妃。

[4]馬嵬:地名,今陝西興平縣馬嵬鎮。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反於范陽,次年引兵入關,玄宗奔蜀,途次馬嵬驛,兵士殺楊國忠,玄宗不得已賜貴妃死,葬於馬嵬坡。

[5]玉顏:形容女子美麗的容顏。

[6]悄悄:憂愁貌。《詩經·邶風·柏舟》:”憂心悄悄,慍於羣小。“

[7]逝川:逝水。駐:停留。

[8]扃:門閂。

[9]褒雲:褒谷之雲。古代蜀道之一爲褒斜道,在今陝西省西南,爲沿褒水、斜水所形成的河谷,南口稱褒谷,北口稱斜谷。玄宗入蜀即沿此道。

[10]斷腸:《世說新語·黜免》:”桓公(溫)入蜀,至三峽中,部伍有得猿子者,其母緣岸號叫,行百餘裡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絕。破視其腹中,腸皆寸寸斷。“

[11]秦樹:泛指秦地之樹。關中地區古代爲秦地。

[12]比翼:《爾雅·釋地》:”南方有比翼鳥焉,不比不飛,其名謂鶼鶼。“白居易《長恨歌》:”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爲連理枝。“

[13]漢殿如子:安祿山請爲楊貴妃養子,入對先拜貴妃,玄宗怪而問之,曰:”臣是蕃人,蕃人先母而後父。“玄宗大悅。見《舊唐書·安祿山傳》。

[14]燕城:安祿山爲平盧、范陽節度使,皆古代燕地,故云。讎:通仇,仇敵。

[15]鐵馬:戰馬,代指軍隊。

[16]金輿:皇帝所乘坐,此以指唐玄宗的車駕。

[17]劍外:劍閣以南,即蜀地。

[18]羽衛:羽林軍,宮廷衛隊。參差:零零散散,不整齊的樣子。

[19]翠華:以翠羽爲飾的旗幟,皇帝儀仗所用。司馬相如《上林賦》:”建翠華之旗。“

[20]愴恨:悲傷怨恨。

[21]紅袖:常以指女性。此指楊貴妃。

[22]鴛鷺:鴛鴦鷺鷥,以其行立有班次,故以喻朝班。此指唐玄宗的侍臣。

[23]熊羆:皆猛獸名,以喻勇士。《尚書·牧誓》:”勗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羆。“此指羽林軍士。

[24]霜蹄:白馬蹄。

[25]零落:飄零隕落,指死亡。

[26]沾濡:沾溼。

[27]棧閣:即棧道,于山的懸崖絕壁上架木爲道。此以指蜀道。

[28]珠旒(liú):冕冠前後懸垂的珠串。此指皇帝唐玄宗。

[29]玉壘:山名,在今四川灌縣西北。此以指蜀地。

[30]金城:賈誼《過秦論上》:”始皇之心,自以爲關中之固,金城千里。“此指京城。煙景:煙塵,指戰火。

[31]九泉:地下深處,常以指人死後埋葬的地方。隔越:隔絕。古越國稱越絕,絕滅之國,遂以”越“代”絕“以與下句”歸秦“之”秦“爲對仗。

[32]悽惻:傷心悲痛。

[33]綵鳳:鳳釵,釵頭作鳳形,故稱。馬縞《中華古今注》卷中:”始皇又以金銀作鳳頭,以玳瑁爲腳,號曰鳳釵。“

[34]玄蟬:蟬鬢,古代婦女髮式的一種。崔豹《古今注》卷下:”瓊樹乃制蟬鬢,縹眇如蟬,故曰蟬鬢。“玄,黑色。

[35]黃壤:黃土。

[36]綺陌:縱橫交錯的道路。

[37]雨鈴:鄭處晦《明皇雜錄》:”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霖雨涉旬,於棧道雨中聞鈴音與山相應,上既悼念貴妃,採其聲爲《雨霖鈴》曲以寄恨焉。“

[38]宮商:曲調名。古代五音宮、商、角、徵、羽。

[39]龍腦:香名。段成式《酉陽雜俎》前集卷一:”天寶末,交趾貢龍腦香,如蟬蠶形。波斯言老龍腦樹節方有,禁中呼爲瑞龍腦,上唯賜貴妃十枚,香氣徹十餘步。……及上皇復京闕,追思貴妃不已,(賀)懷智乃進所貯襆頭,具奏他日事。上皇發囊,泣曰:’此瑞龍腦香也。‘“

[40]返魂:漢武帝時,西域月支國貢返魂香三枚,大如燕卵,黑如桑椹,燃此香,病者聞之即起,死未三日者,薰之即活。見舊題東方朔《海內十洲記》。

[41]空極宵夢:即白居易《長恨歌》”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之意。

[42]梧桐半死:枚乘《七發》:”龍門之桐……其根半死半生。“後以梧桐半死喻失偶。

[43]鸞鳳雙翔:喻夫妻恩愛和美。

[44]鏡殿:以鏡鑲壁的宮殿。《北史·齊幼主紀》:”其嬪嬙諸院中起鏡殿、寶殿、瑇瑁殿。“三春:指春季。春季有孟春、仲春、季春之分,合稱三春。

[45]菱花:菱花鏡,背面鐫刻菱花之鏡。

[46]驪山:在今陝西臨潼。山有溫泉,華清宮建其上。七夕:七月七日,相傳此夜爲天上牛郎織女相會之時。陳鴻《長恨歌傳》:”昔天寶十載,侍輦避暑於驪山宮,秋七月,牽牛織女相見之夕……上憑肩而立,因感牛女事,密相誓心,願世世爲夫婦。“

[47]榆葉:漢樂府古詩《隴西行》:”天上何所有,歷歷種白榆。“天上有星名白榆。

[48]傾城:形容美色。《漢書·外戚傳》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49]天寶:唐玄宗年號。南面:古代君主面南而坐,故南面爲君臨天下之稱。

[50]坤維:古以君屬天,後屬地。《晉書·后妃傳序》:”德均載物,比大坤維。“又《周易》坤卦爲西南之卦,故又指西南方。

[51]青娥:指美女。秦稱美女爲娥。

[52]數:天數,天命。

此賦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至”不如飛鳥“,寫唐玄宗重經馬嵬,傷悼貴妃。第二部分至”沾濡而不及“,回寫當日馬嵬之變。第三部分至”榆葉之芬芳“,寫唐玄宗返京途中及返京後對貴妃的思念之情。第四部分爲作者議論。賦雲:”然則起兵雖自於青娥,斯亦聖唐之數“,既不否認安史之亂由貴妃而起,又歸之爲天數,可謂圓滑模棱。賦意大抵祖白居易《長恨歌》。李調元說:”按此一等題,指斥先朝頗嫌輕薄,唐人詠馬嵬詩甚多,文江更演之爲賦耳,芊眠悽戾,不減《長恨歌》《連昌宮詞》。“(《賦話》卷四)黃滔此賦頗負盛名,洪邁說:”《馬嵬》《館娃》《景陽》《水殿》諸賦,雄新雋永,使人讀之廢卷太息,如身生是時,目攝其政,爲文若是,其亦可貴已。“(《唐黃御史公集序》,《莆陽黃御史集》附錄)《十國春秋·閩·黃滔傳》:”滔文贍蔚典則,《馬嵬》《館娃》《景陽》《水殿》諸賦,雄新雋永,稱一時絕調。“李調元論晚唐律賦之變時說:”逮乎晚季,好尚新奇,始有《館娃宮》《景陽井》,及《駕經馬嵬坡》《觀燈西涼府》之類,爭妍鬥巧,章句益工。“(《賦話》卷二)黃滔律賦雖多寫歷史,其實也是有寄託的。如此賦便充滿帝王末路之感,顯有諷諭現實之意。《偶雋》:”晚唐士人作律賦,多以古事爲題,寓悲傷之旨,如吳融、徐寅諸人是也,黃文江亦以此擅名。“(《賦話》卷九引)李調元也說:”唐黃滔《明皇回駕經馬嵬賦》雲:’褒雲萬疊,斷腸新出於啼猿。秦樹千層,比翼不如於飛鳥。‘至爲悽愴。“(同上卷四)這自然是時代的投影。

(尹佔華)

第75章 醉賦並序第61章 閔己賦第71章 夢歸賦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29章 駕幸溫湯賦第61章 閔己賦第50章 夢渴賦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70章 瓶賦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6章 遊北山賦並序(4)第95章 江南春賦第7章 塵賦並序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49章 茶賦第31章 白鸚鵡賦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7章 塵賦並序第62章 別知賦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25章 美人賦第21章 麗色賦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60章 蒙泉賦第76章 秋雲似羅賦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7章 塵賦並序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18章 靈臺賦(2)第80章 牡丹賦並序第21章 麗色賦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18章 靈臺賦(2)第97章 夢舞鍾馗賦第12章 青苔賦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62章 別知賦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76章 秋雲似羅賦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74章 濾水羅賦第59章 墨池賦第47章 感舊賦並序第67章 雞距筆賦第6章 遊北山賦並序(4)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36章 拔河賦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7章 塵賦並序第81章 姮娥奔月賦第97章 夢舞鍾馗賦第12章 青苔賦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60章 蒙泉賦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75章 醉賦並序第17章 靈臺賦(1)第84章 夢遊仙賦並序第18章 靈臺賦(2)第18章 靈臺賦(2)第31章 白鸚鵡賦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85章 息夫人不言第98章 漁父歌滄浪賦第99章 秋蟲賦並序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26章 石賦並序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18章 靈臺賦(2)第101章 杞菊賦並序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2章 唐五代賦概述(2)第1章 唐五代賦概述(1)第104章 桃花賦並序第21章 麗色賦第102章 蠶賦並序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59章 墨池賦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
第75章 醉賦並序第61章 閔己賦第71章 夢歸賦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29章 駕幸溫湯賦第61章 閔己賦第50章 夢渴賦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70章 瓶賦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6章 遊北山賦並序(4)第95章 江南春賦第7章 塵賦並序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49章 茶賦第31章 白鸚鵡賦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46章 含元殿賦並序(4)第7章 塵賦並序第62章 別知賦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25章 美人賦第21章 麗色賦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60章 蒙泉賦第76章 秋雲似羅賦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7章 塵賦並序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18章 靈臺賦(2)第80章 牡丹賦並序第21章 麗色賦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18章 靈臺賦(2)第97章 夢舞鍾馗賦第12章 青苔賦第94章 玄宗幸西涼府觀燈賦第62章 別知賦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76章 秋雲似羅賦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第74章 濾水羅賦第59章 墨池賦第47章 感舊賦並序第67章 雞距筆賦第6章 遊北山賦並序(4)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36章 拔河賦第14章 瓦松賦並序第8章 感舊賦並序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7章 塵賦並序第81章 姮娥奔月賦第97章 夢舞鍾馗賦第12章 青苔賦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60章 蒙泉賦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75章 醉賦並序第17章 靈臺賦(1)第84章 夢遊仙賦並序第18章 靈臺賦(2)第18章 靈臺賦(2)第31章 白鸚鵡賦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85章 息夫人不言第98章 漁父歌滄浪賦第99章 秋蟲賦並序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44章 含元殿賦並序(2)第26章 石賦並序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30章 吊軹道賦並序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18章 靈臺賦(2)第101章 杞菊賦並序第3章 遊北山賦並序(1)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2章 唐五代賦概述(2)第1章 唐五代賦概述(1)第104章 桃花賦並序第21章 麗色賦第102章 蠶賦並序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51章 愚公移山賦第59章 墨池賦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22章 江上愁心賦贈趙侍郎